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实际问题”。

提问,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刚刚进入小学学数学的小学生来讲,尤其显得重要。

有人说过:问题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更有人称:一个绝妙的问题胜过一打精彩的答案。

学生学习也是遵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简单的熟悉: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从数学的角度提问题。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呢?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
问题在情境中产生,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只有有了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迷、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平均数》为了让学生放松心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开课时我以“聪”引入,问孩子们课上怎样才能课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接着介绍“聪”----“聪”字的左边是?“耳”,“耳”就是让大家上课时认真听。

“聪”字的右上边是两点,两点就是让我们上课时用眼睛仔细的去观察并发现问题。

下面的“口”上课时要大声回答问题。

“心”是让我们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上每节课都要做到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

这样设计是从孩子的心里特征出发,都喜欢变聪明,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活跃了气氛,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不仅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有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如:在教学《9加几》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9加1等于8。

这时所有的孩子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提出疑问,上课原本认真思考的孩子更认真了;平时思维不太活跃的孩子开始认真的思考:老师9加1不等于11,你错了。

平时喜欢做小动作的孩子停下了做小动作也开始思考了:老师9加1到底等于多少呢?。

可见,只有当学生能积极思考,及时质疑,教师才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才能把学生的“心”引到学习上来。

反之,不顾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是一味的讲解、灌输或采取压制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降低,甚至被扼杀。

所以,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也乐问。

2. 创设良好的提问气氛,使学生“敢问”
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主动提问,教师须营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勇于向教师质疑,向书本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或意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提问的学生。

比如,轻轻摸摸孩子的头、伸出大拇指鼓励一下等一系列动作都能把你和学生的距离拉近,消除学生的心
理障碍,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捕捉“问”的契机,放大胆的去问。

在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教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过六一儿童节了,老师让三个同学去买两件矿泉水,那时你会思考那些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大胆发言:每件矿泉水多少钱,至少该带多少钱?;也可以提出每瓶矿泉水多少钱?每件矿泉水有几瓶?至少带多少钱?••这样,学生提出了许多切题的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及时提问,“你准备怎样解决以上问题?”通过讨论得出两个方法:问一瓶的价钱计算;直接问售货员。

这时可呈现两种情境:
①通过调查知,每件矿泉水18元,买2箱。

②学生马上提出:
根据调查①可解决买两件矿泉水共需多少钱?;
根据调查②可解决一共买了多少瓶矿泉水、买一件需多少钱、买两件需多少钱?等数学问题。

然后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交流的不同形式解决了以上问题?……这样,本节课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购物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的、独立的、从不同角度的思考问题。

在教学时要发扬民主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

“好学多问”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学生提出问题标志着其思维的萌发,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体现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包含着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

在教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时,我说孩子“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几天,你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当时的情景你们还记得吗?谁愿意说说你在运动会中的表现?
生:(参加跑步、游泳等比赛)师:看来同学们对运动会还意犹未尽!其实呀,这段时间不只是你们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很多学校都在举行,这不,育才小学的校园里热闹非凡,他们正在举行开幕式呢,你们想去看看吗?生齐说:想!师:请看大屏幕。

(出示体操比赛图)师:这些同学正在干什么?生:做广播体操!师:看他们做得多整齐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后回答)生1:每个方阵有8行。

生2:每行有10人。

师:读一读,根据你们所搜集的信息和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每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生: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电脑出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大屏幕上的信息和,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生:会!师:好,现在四人小组同学在一起商量商量,讨论讨论可以怎样解决,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开始!(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组的解决方法?生1:10×8=80,80×3=240;生2:10×3=30,30×8=240,生3:3×8=24,24×10=240;生4:10×3×8=240。

师:你能说一下你的理由吗?师:这几个算法,书写形式不同而已,一个是分步算式,另一个是综合算式,你能把其他写成综合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用了三种不同的算法,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三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观察,各抒己见)生1:这些算式是两步计算的。

生2:这些算式都是乘法算式。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的这些算式都是用两步计算的乘法算式,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敢于发现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源泉。

老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敢于
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敢于提问的“胆”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敢提。

尤其是对基础差的胆量小的学生,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为他们要承受被老师的指责和惹同学发笑的风险。

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我觉得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创设和谐、自由、安全的空间。

努力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的首席,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只有师生之间真正平等,学生才愿意无拘无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把活跃的思维融入到学习中,大胆、积极地发言、提问。

教师还要给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

所以教师的语言要时时传递着使学生自信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以商量的口吻和学生交流:你们觉得怎样?同意这个说法吗?我也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想听吗?鼓励学生的话语不离口:你的回答真不错;你的想法很有新意;你的问题提得太精彩了……谁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就要得到表扬;如果谁提的问题,教师需要三思而后答之,这就更好了,因为这个问题有深度;如果谁提的问题,使教师张口结舌,不能回答,这最好,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想得比老师还深,教师今天不能回答,可以留待以后解答。

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

(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

(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通过这样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如在教学看图提问这类知识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图获取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谁想提问,如果谁敢提问题老师表扬他。

这句话给了学生提问的胆量,因此,学生争先恐后地提问:我来提用加法解的、我来提比多比少的问题、老师我还能提用两步解答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但提出了不少用不同方法解答的问题,还叙述得有条有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训练学生,勤问、好问
训练学生,给他们一些勤于提问的“时”要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让学生有“心”问,有“胆”问,还应让学生多说多做多想,使学生勤问、好问、有“时”问。

这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

比如在教学“估算除法”时,如果让学生去说“被除数可以估成多少”,“商中间、末尾有0时”、让学生去说“为什么要商0”;学习“线段、直线、射线”时让学生说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

3.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

比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
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4.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

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

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5.提供开放题,让学生在异中“问”
课后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的潜能。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努力让学生有心乐于提问、有胆敢于提问、有机会勤于提问、有脑善于提问,有架向上攀登。

努力使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我们的课堂也会因此而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