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纽形动物)
全体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物种】 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形式;种内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基本相似;有性生物的种内异性个体可相互配育,种间有生殖隔离;并占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生殖隔离】 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相互配育能力的后代。
【迁徙】 一般指某些动物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变换栖居地的习性。迁徙不但用于部分鸟类,也用于部分水生动物、陆生昆虫和哺乳类等。有翅动物通过飞翔进行的迁徙叫迁飞。水生动物(如某些虾、鱼、鲸)在水中的迁徙叫洄游。也有学者把水生动物的垂直迁移归入洄游。
【洄游】 某些水生动物进行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徙运动。洄游一般可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等。
【端细胞法】 在靠近胚孔的内、外胚层交界处有一部分细胞分裂并进入内、外胚层间形成中胚层,如此形成中胚层的方法称为端细胞法。这种中胚层后来裂开产生的体腔称为裂体腔,如此形成体腔的方式称为裂体腔法。如蚯蚓和蝗虫。(请注意:端细胞法是形成中胚层的方法之一,裂体腔法是形成体腔的方法之一,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胎生】 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为胎儿才产出,胚胎借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这种生殖方式称为胎生。大多数哺乳动物为胎生。
【幼虫/幼体】 对有蛹期的昆虫而言,指由卵孵化出来后到蛹期之前的发育体。对其它无蛹期的多细胞动物而言,是指在具有成体特征之前能营独立生活的发育体。例如白枝海绵的两囊幼虫。某些寄生蠕虫的幼虫称为“蚴”,如胞蚴、雷蚴。幼虫和幼体在中文用法上有区别也有混用,如在脊椎动物中用幼体,在昆虫中用幼虫,在棘皮动物中两者都有人用。而在英语两者都是larva. 拉丁词 larva 意为令人恐惧的面具、邪恶的精灵、鬼怪、恶魔。
动物生物学重点
1.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
海绵动物缺乏运动能力,它的摄食、呼吸、排泄和有性生殖等生理机能都是靠水在体内不断流动来完成。
分为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
2.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类似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
3.终末宿主:寄生虫的成体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末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在幼虫或性未成熟时期所寄生的宿主。
例如钉螺对于血吸虫来说就是中间宿主.5.世代交替:生物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和产生配子体的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6.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有了明显的前后、左右、背腹之分,从而引起动物机能上的分化。
7.同律分节:分节是两侧对称长形动物由前向后分成许多相似段落的现象。
8.异律分节:身体不同部位在体节在形态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9.异变态:昆虫不全变态的一个类型。
异变态可看作是一种极其特化的新变态,仅在半翅目、同翅亚目的粉虱类可以见到.10.真体腔:真体腔(又称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是在中胚层之内的腔,内外都由中胚层产生的体腔上皮所包裹。
体腔形成时,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合成体壁,体腔内侧的中胚层和内胚层合成肠壁。
环节动物。
11.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
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其特点是: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
腔内充满体腔液,将体壁和肠道分开,能促进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
12.胚层逆转:多孔动物(即海绵等)胚胎发育形成囊胚后,动物极的小分裂球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分裂球中间形成一个开口,然后整个囊胚从开口处翻转出来,于是成为小分裂球鞭毛向外的两囊幼虫。
接着具鞭毛的小分裂球内陷形成内层,而大分裂球留在外边形成外层。
这种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的形成层次正好相反的特殊现象称为胚层逆转。
13逆行变态: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如脊索、背神经管、尾),成体的形体变得比幼体的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14.反刍胃:包括四个相通的隔室,按食物运转次序,从前到后分别叫做瘤胃、网胃、瓣胃、皱胃。
《动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 教 学 内容改革
2 1 理论教 学 内容 的改 革 .
势下 , 动物学》 由《 改设而来… , 故其教学内容 与课
程体系需要进行改革。根据 2 世纪初我 国高校生 l
物学类专业生物科 学课程 的教 学改革思路 , 本着
“ 优化知识结构、 重视能力培养、 加强素质教育” 的
原则 , 笔者在近几年针对《 动物 生物学》 的教学 内
容、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 了
一
些改 革尝试 。
1 改革的总体思路
进化的研究说明, 古核生物 已从原核生物 中区分出 《 动物生物学》 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 以 来, 成为新 的一类生物 , 从而把细胞分为原核 细胞 、 “ 优化知识结构、 重视能力培养、 加强素质教育” 为 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三大类。我们在讲课时及 时 原则 ;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 以基础性 、 说 明并利用生物进化方面的新 观点和新 的研究 成 实践性、 探索性 、 应用性和前沿性 为主线; 以优化教 果对动物的进化 问题进行深入 的分析。又如扁形 学内容 、 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重点 ; 以教学方法和 动物 的原 肾型排泄系统、 排泄管末 端, 原教科 书上 手段改革为保证; 强调知识的前沿性及与其它学科 定为焰细胞 , 现在 已确定排泄管未端 由帽状细胞和 的交叉渗透 , 简化或淡化本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对此我们都做 了补充说明。 和理论性 , 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 加强教学 内容与 管状细胞组成等 , 实践相结合 , 提高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2 12 教学内容的调整 ..
《 动物 生物学》 课程 的教 学改革与实践
周亚平 , 白 涛, 袁凤辉
动物生物学(基本知识分类)
动物⽣物学(基本知识分类)动物⽣物学思考题⼀、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1.物种(species)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元。
种是互交繁殖的⾃然群体,不同种群之间在⽣殖上相互隔离,并在⾃然界占据⼀个特殊的⽣态位(niche)。
这是⽣物学种的概念(biological species concept , BSC )。
2.⼆名法,举例说明物种的命名采⽤瑞典博物学家林奈(Linnaeus)创⽴的双名法(⼜叫⼆名法),即⽤拉丁⽂的属名加种名表⽰物种。
如蜜蜂的学名是Apis mellifera Linnaeus。
双名法以拉丁⽂表⽰,通常以斜体字出现或其下⾯划⼀条横线以⽰区别。
前⼀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个字母⼤写;后⼀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
如果种名不确定,可在属名后附加sp.,如表⽰蛙属中的⼀种蛙;多个种则以spp.表⽰,如Rana spp.。
3.简述⽣物界的5界系统⽣物界的5界系统即为原核⽣物界(Monera)、原⽣⽣物界(Prot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和动物界(Animalia)。
现代⽣物分类系统⼜加⼊病毒界(Viruses)。
4.述动物界的主要类群原⽣动物(Protozoan),原⽣动物门(Phylum Protozoan)中⽣动物(Mesozoa):中⽣动物门(Phylum Mesozoa)侧⽣动物(Parazoa):海绵动物门(Phylum Spongia)真后⽣动物(Eumetazoa)2胚层辐射对称动物: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3胚层两侧对称动物假体腔动物真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包括:轮⾍动物门、腹⽑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内肛动物门、棘头动物门等Mollusca)环节动物门(Annelida)分节原⼝动物真体腔动物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棘⽪动物门(Echinodermata)⽆脊椎动物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后⼝动物尾脊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头脊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动物体的基本结构1.简述动物体的基本结构机制及其发展进化趋势动物体的结构机制包括对称类型、体腔类型、⾝体是否分节、头部形成和⾻化特点。
动物生物学_名词解释
9.网状神经系统——“散漫神经 系”:神经系统的原始阶段, 属于腔肠动物,全身只有神经 细胞的突起互相交结成网状, 没有主干神经部分,身体任何 部分受外来刺激,全体都起反 应。传导速度慢,且不定向。
10.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体壁内的管腔。 消化腔周围是内胚层细胞,其中的腺细 胞能分泌消化液,使消化腔中的食物消 化,内胚层细胞几乎都有鞭毛,借鞭毛 的摆动,激起水流,搅拌食物,使之均 匀分布到消化腔的各部分。
称为单循环。
31.辅呼吸器——某些鱼类密布 毛细血管的皮肤、肠、咽喉壁、 鳃上器官等,兼营呼吸作用, 这种构造称为辅呼吸器。
32.侧线——(1)线虫纲动物身体两侧的下 皮层向内增厚,形成纵走的侧线(也称“体 线”),排泄管贯通其中。(2)鱼类及水生 两栖类特有的沟状或管状皮肤感觉器。管内 充满粘液,感觉器即浸润在粘液里。水流冲 击鱼体,影响管内粘液,引起感觉顶的倾斜 外来刺激传给感觉细胞,再通过感觉神经纤 维传至神经中枢。主支分布在头以后身体两 侧,有听觉、感觉水流和定方位等功能。
22.不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 类型。即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以与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 时期的完全变态相区别。不完全变 态可分为渐变态和半变态。
23.脊索——脊索动物消化管背侧, 脊髓腹侧后一条纵贯前后的轴状 构造,外围脊索鞘,形成一条坚 韧的轴索,是有支持作用,脊索 动物终生存在,在脊椎动物均在 胚胎发育中出现,到成体时,多 为脊椎骨所代替。
26.脊柱——俗称“脊梁骨”。 人和脊椎动物的中轴骨胳,由 若干形状不规则的*椎骨借椎 间盘、韧带互相连接而成。具 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器官的 作用。
27.前肾——“原肾”,脊椎动物最 原始的泌尿器官。位于体腔背壁的 前部,前肾小管的内端各有肾口开 口于体腔,外端连接成一纵走的前 肾管。肾口周围有纤毛,能从体腔 内收集废物,汇流入前肾管,再排 出体外。只有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 中前肾有作用。
教 案 内 容 - 云南大学动物生物学精品课程
(1)自由生活的种类:
(2)寄生种类:
锥虫(Trypanosomaspp):
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spp.):
疟原虫(Plasmodiumspp):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艾美球虫(Eimeriaspp):
痢疾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1.7化石和地层年代
作业
1.简述动物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大小与结构的关系。
2.细胞的基本构造分几部分?比较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3.四大类组织的主要结构特征及机能是什么?
4.掌握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5.比较螺旋型卵裂和辐射卵裂、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
6.掌握种的概念及种的双名法。
7.了解分类等级以及生物分界、动物界分门。
8.了解化石和地层年代。
2动物的要类群
2.1原生动物(Protozoa)
重点:原生动物为什么是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
难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
2.1.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1)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
(2)缺乏组织和器官;
(3)功能分化是靠细胞器完成的。
(4)包囊形成很普遍;
(5)除包囊外,均生活在含水或潮湿的环境中。
2.2多孔动物门(Porifera)(海绵动物门Spongia)
重点:
1.海绵动物主要特征如:水沟系、骨骼等。
2.海绵动物的胚层逆转。
2.2.1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
(1)水生固着生活,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2)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身体由疏松的细胞群组成。无器官或真正的组织;行细胞内消化;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排泄和呼吸。
动物生物学2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了解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对于理解和说明动物 界系统发育,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一、文昌鱼的胚胎发育: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属于脊索动物 门、头索动物亚门。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浅海中。形 似小鱼,但无头部的一类脊索动物。终身具备脊椎动 物的三大特征。
在我国分布于厦门、青岛等地,以厦门为最多。
三胚层多细胞动物:根据体腔的有和无、形成方式又分为三 种: 1.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 2. 三胚层假体腔动物 3. 三胚层真体腔动物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涡虫)、纽形动物和颚 胃动物等。由两个胚层的辐射对称进化为三胚层的两侧 对称。 即:体壁与消化道之间充满了中胚层形成的细胞和细胞间质 (实质)。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动物可以耐饥饿 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抗干旱。
卵裂(完全等裂)——桑椹胚(实心)— —囊胚(空心)——原肠胚(内陷)— —神经胚——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包 括脊索、肠体腔囊等)——胚层的分化 器官的形成。
假体腔比无体腔进化表现在: 1.假体腔为体内器官和系统的自由运动和发展提 供了空间。 2.体腔液较实质细胞更能有效的运输。 3.并且体腔液可以作为一种液体静力骨骼,能使 身体运动更迅速,所以,线形动物一般摆脱了 纤毛作为主要的运动器官。
第二节、脊椎动物个体发育的模式动物
文昌鱼的胚胎发育,简单而典型,可以作为模式动物
(七)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三个胚层继续发育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动 物的组织、器官都是从3个胚层发育分化而来。 如 1.内胚层:分化为消化管的大部分上皮、肝、胰、 呼吸器官,排泄和生殖的小部分。 2.中胚层: 分化为肌肉、结缔组织(包括骨骼、 血液),生殖与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3.外胚层:分化为皮肤上皮(包括各种衍生物如 皮肤腺、毛、角、爪等)、神经组织、感觉器 官、消化管的两端。 三胚层动物具备了器官、系统,体型由两个胚层 的辐射对称进化为三胚层的两侧对称,使得更 好的适应于爬行及游泳。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顶体反应:精子头部与卵膜成分接触诱发顶体反应完全卵裂:整个卵参加分裂,多见于少黄卵。
分为均等分裂和不均等分裂端细胞法:又称为裂体腔法。
原口动物均以裂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体腔囊法:又名肠体腔法。
后口动物(棘皮、毛颚、半索、原索、脊索动物)由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平面都能把身体平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两幅对称:辐射对称的变形,通过身体纵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假体腔:又称原体腔,是胚胎发育时囊胚腔遗留的空腔成为成体的体腔。
在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无体腔膜(或称体腔上皮),肠壁上常缺乏肌肉层,腔内充满体腔液,可运输营养。
同律分节:除了身体的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基本相同。
异律分节:身体前后端的体节形成和机能均不相同,各体节的生理分工较为显著。
同源器官: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同功器官:指不同生物的器官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在外表形态上也相似,但是在基本结构上、在胚胎发育上却没有共同之处。
无体腔动物:具有发达的中胚层,为实质组织,而不形成体腔。
如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等。
真体腔动物:体腔由中胚层形成,即真体腔。
真体腔内外由肌肉(起源于中胚层)包围。
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动物。
原口动物:胚胎的原口后来发展为成体的口。
以裂体腔法(又称端细胞法)形成体腔,胚胎发育为螺旋卵裂。
后口动物:胚胎的原口后来或成为成体的肛门,或原口封闭,在相反的一端(成长后前端或口面)由外胚层内陷而形成口。
物种:自然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具有共同基因(由此具有共同的祖先,相似的外形、内部结构、生理、行为及发育等生物学特征)以及能够自然生殖出有生殖力的后代的全部生物个体。
亚种:物种内部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群体,成为亚种。
动物生物学实验形态解剖教案
(二)体腔类型
1.无体腔动物 • 原始非对称的和辐射对称的动物没有体腔,一些具有3胚层、两侧
对称的动物如涡虫也属无体腔动物。
2. 假体腔动物 • 假体腔不是中胚层之间的腔,而是位于中胚层和内胚层之间,是
胚胎期的囊胚腔一直持续道成体而形成的腔。如线虫动物的蛔虫 的假体腔。
3.真体腔动物 • 除假体腔动物外,其余的两侧对称的有体腔的动物均为真体腔动
毛虫类, • 因为它们有许多种类表现出向多细胞状
态发展的倾向,如团藻、空球藻等。
• 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双胚层的。 • 它们类似于现代的海绵动物(也称多孔动物)和腔肠
动物。 • 海绵动物移入而成。 • 内胚层中的腔称为原肠腔。 • 海绵动物的原肠腔不具有消化能力,只有细胞内消化,
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侧枝,不再进化发展成其 他高等的三胚层动物,因此海绵动物被称为侧生动物, 并与其他后生动物相区别。
2.原始两侧对称动物和腔肠动物
• 可能有共同的远祖——浮浪幼虫状祖先。 • 由原始两侧对称动物再演化成为两条主枝,即
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
• 3.原口动物
• 指胚胎发育中,胚胎的原口后来发展成为成体 的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
物。体腔由裂腔法或肠腔法形成。如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及所有的脊索动物。
(三)分节
• 分节现象是指胚胎及成体出现的、沿身体纵轴排列的 一系列相似分段的现象,每一节叫体节。
• 体节相似的为同律分节,如蚯蚓; • 体节不相似的为异律分节,如昆虫。 • 脊椎动物的脊椎骨和脊神经有明显分节现象,陆生脊
椎动物腹部仍保留有分节的肌节。
(四)头部形成
• 头部明显出现的现象为头部形成。 • 主要出现在两侧对称的动物中。 • 这种体制提高了动物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应变能力,
动物生物学 2.6纽形动物门 09年秋季
2.6.5 分类地位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介于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之间。 介于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之间。 从形态特征看, 从形态特征看,纽形动物与扁形动物同为 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的动物, 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的动物,在形态等 方面具有不少相同之处,但又不同于扁形动物, 方面具有不少相同之处,但又不同于扁形动物, 它们出现了完整的消化道,有循环系统, 它们出现了完整的消化道,有循环系统,但无 心脏。多数种类雌雄异体等。 心脏。多数种类雌雄异体等。这表明纽形动物 比扁形动物更进化。 比扁形动物更进化。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纽 型 动 物 成 虫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纽 型 动 物 的 帽 状 幼 虫
2.6.4 分类
分为2个纲4个目。 分为2个纲4个目。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 1 ) 无刺纲 ( Anopla ) : 吻无刺 , 口位 无刺纲( Anopla) 吻无刺, 于脑后。包括古纽目(Paleonemertea) 于脑后。包括古纽目(Paleonemertea)和异纽 目(Heteronemertea)。 Heteronemertea) (2)有刺纲(Enopla):吻具刺,口位于 有刺纲(Enopla):吻具刺, ):吻具刺 脑前。包括针纽目(Hoplonemertea) 脑前。包括针纽目(Hoplonemertea)和蛭纽目 (Bdellonemertea)。 Bdellonemertea)。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作
业
1.了解纽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了解纽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理解纽形动物的进化特征, 2.理解纽形动物的进化特征,如完全的消化 理解纽形动物的进化特征 管,有口有肛门和简单的闭管式循环系统。 有口有肛门和简单的闭管式循环系统。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物学》课程教学⼤纲《动物⽣物学》课程教学⼤纲课程代码:0700153课程负责⼈:黄诗笺课程中⽂名称:动物⽣物学课程英⽂名称:Animal Biolog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命科学学院本科⽣及七校联办双学位班本科⽣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教学⽬的动物⽣物学课程是⾼校⽣物学类本科⽣的⼀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进化的观点,运⽤辩证的、⽐较的思想⽅法,系统讲授动物⽣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动物⽣命活动基本规律,包括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地位和主要⽣物学特征;并从动物⽣命活动的各个⽅⾯,描述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进化中的演变和适应,突出⽣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物与环境的统⼀,局部与整体的统⼀等⽣命活动基本规律,强调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反映现代动物⽣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以及为后续课提供可能的结合点。
通过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和提⾼素质为⼀体的教学,使学⽣学习⽬的明确,不仅较好地学习掌握动物⽣物学系统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且在学习能⼒、科学思维能⼒和综合素质等⽅⾯均有较⼤提⾼,能以较⾼的学习兴趣,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后续课程的学习。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了解动物科学的发展,认识到动物⽣物学基础知识与⽣命科学各分⽀学科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在现代⽣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要求学⽣熟悉动物⽣物学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法, 掌握⽣命的基本特征、动物体的有机结构与机能、动物⽣命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和多样性的保护、动物的⽣命活动、有关⽣物学原理和⽣命活动基本规律;重点掌握动物演化发展上具转折性的关键门类的主要特征、进步性特征、适应于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理特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以及各门类的代表动物,动物界的演化规律、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发展;动物的各种⽣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
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联赛·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主讲教师:遵义清华中学瞿清勇一、棘皮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特征:1、生活习性:海洋生活、底栖。
2、体制:身体辐射对称,大多为五幅对称。
这是次生性辐射对称。
3、体壁:内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4、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原肠期的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
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形成一个新的开口称后口,这类动物叫后口动物。
5、辐射卵裂:以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6、次生体腔发达,一部分形成特殊的水管系统(也称步管系统)。
具有运动、呼吸、排泄和感觉等多种功能。
7、多数为雌雄异体(二)分类棘皮动物约有6000种,我国约有300种。
根据腕的有无和形状,步带沟的开合等,分为五个纲,列表(一)有关概念:寄生:一种动物生活在另一种动物(或人)的体内或体表、取得营养,并对该动物或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寄生虫:在寄生中获得利益的一方。
寄主:在寄生中受害的一方,分中间寄主和终寄主(一)体制:不对称:原生动物、某些多孔动物和腔肠动物球辐对称:太阳虫、放射虫辐射对称:毛壶、水螅、水母等两辐射对称:海葵、栉水母等两侧对称:扁形动物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腹足纲多为次生性不对称,棘皮动物多为次生性辐射对称(二)胚层:无胚层:原生动物两胚层:多孔动物、腔肠动物三胚层:扁形动物至节肢动物(三)分节:不分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大多数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假分节:涡虫、绦虫等扁形动物;真分节:同律分节:环节动物异律分节:节肢动物且分部(四)体表和骨骼原生动物:质膜(变形虫)、表膜(草履虫、绿眼虫)、角质或石灰质壳(表壳虫、有孔虫);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角质或石灰质骨骼;扁形动物:自由生活各类具纤毛,寄生种类具有角质层(现称皮层)。
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质,且加厚,无纤毛,有蜕皮现象;环节动物:具角质膜和刚毛;软体动物:具贝壳,有的退化成内壳;棘皮动物:具内骨骼,并突出成棘。
(五)肌肉与运动:(六)体腔:无体腔: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原体腔(又称假体腔、初生体腔):线形动物;真体腔(又称裂体腔、次生体腔):环节动物以后的所有动物;混合体腔: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动物生物学:第二章 发育与分化
2、内移(migration) 由囊胚的一部分细胞移入内部而形成内胚层。
初始移入的细胞位于囊胚腔中,排列不规则,接着逐 渐调整排列成规则的内胚层。
内移法形成的原肠胚没有原口,以后在胚体的一端开 孔,形成原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5.1 原肠形成方式
原肠胚的细胞移动过程,称为原肠形成(gastrulation) 或原肠作用。 原肠形成的方式各类动物不同,主要的 方式有:
1、内陷(invagination) 由囊胚植物极细胞向内陷入,形成二层细胞: 外面的一层称为外胚层(ectoderm),向内陷入的一
层为内胚层(endoderm)。 内胚层围绕的空腔将形成未来的肠腔,称原肠腔
由于中胚层之间的真体腔是中胚层细胞向内和向外裂开形成的, 故称裂体腔(schizocoel),端细胞法又称为裂体腔法 (schizocoelous method)。
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 物等均以裂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2.6.2 体腔囊法(coelesac method)
螺旋式卵裂:不等全裂的一种。分裂至4细胞时,再横 分裂为4个大细胞和4个小细胞,在这次分裂的过程 中,各分裂面不与胚胎纵轴垂直,而是以一定角度倾 斜,结果每个小细胞并非在它的孪生大细胞的正上 方,而是位于两个大细胞之间的上方。以后的卵裂就 如此进行,层层排列,呈螺旋状。
2、不完全卵裂(partial cleavage):多见于多黄卵, 卵黄多,细胞分裂受阻,卵裂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 行。
均等分裂(equal cleavage):卵黄分布均匀的均黄卵,形成 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海胆、文昌鱼;
生物奥赛动物生物学复习题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1 概论复习题1、1 填空题:1)原口动物以( )形成中胚层,后口动物以( )形成中胚层。
2)动物的结构功能水平分为五级,即( )、( )、( )、( )和( )。
3)古生代的( )纪和( )纪是两栖类最繁茂的时代,称为两栖类时代。
4)地球自形成至今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地质学家把地球的这一漫长岁月划分成4个大期,即4个宙。
最早为( ),然后依次为( )、( )和显生宙。
从6亿年以前到现在都属于显生宙。
显生宙分为3个代,即( ),( )和( )。
每代分成若干纪。
每纪又分成若干世。
5)动物分类系统,由大到小分为( )、( )、( )、( )、( )、( )、( ))等7个等级(阶元)。
1、2 选择题:1)、结缔组织来源于( )。
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等功能。
A. 中胚层B. 外胚层C. 内胚层D. 中胚层。
2 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题2.1 原生动物复习题:2.1.1 填空题:1)疟原虫寄生在人、灵长类、鸟类和爬行类的( )及( )。
2)原生动物的运动有游泳、缓慢滑行等。
主要有三类运动器,即( )、( )和( )。
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 )、( )和( ) 。
4)原生动物的生殖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又分: ( )、( )和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又分: ( )、 ( )。
5)锥虫寄生于脊椎动物包括人的( )和组织。
由吸血的( )传播。
6)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犬、多种啮齿类和蜥蜴的( )或皮肤的巨噬细胞。
由( )叮咬将虫体注入人、兽宿主体内。
7)疟原虫寄生在( ),灵长类、( )和爬行类的红血细胞及肝脏。
8)刚地弓形虫广泛寄生于200多种哺乳类和鸟类的多种细胞内。
其中,猫及猫科动物为 ( )宿主,其他动物为( )宿主。
9)艾美球虫寄生于多种动物,包括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 ),特别是肠绒毛上皮。
孢子化的卵囊为传播期。
10)痢疾内阿米巴:滋养体寄生在人、兽宿主的大肠腔、肠粘膜、肝脏、脑和其他组织。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门1.食物泡(Food vacuole):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2.胞肛(Cytopyge):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3.胞口: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4.胞咽: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5.表膜(pellicle):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
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6.大核: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
大核可以通过DNA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7.小核: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
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8.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
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6-10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9.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10.外质(ect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
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
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11.内质(end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chromatophore)、食物泡(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物学 (纽形动物)
课件制作:王丽珍 肖衡 陈新文
云南省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2.6 纽形动物门(Nemertea)
2.6.1 纽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大多数为海生,某些种类为陆生,少数种营共栖或寄生生活。
(2)三胚层、无体腔、两侧对称,体不分节,长形,呈扁平状。 (3)消化管背方有吻。
云南省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2.6.5 分类地位
介于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之间。
云南省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作 业
1 了解纽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理解纽形动物的进化特征,如完全的消化管,有口有
肛门和简单的闭管式循环系统。
(4)带有纤毛的表皮复盖体外和消化管内表面。
(5)消化管有口和肛门。 (6)排泄系统为原肾管系统。
(7)出现了循环系统。
(8)多数种为雌雄异体。
云南省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2.6.2 成 虫
云南省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来自2.6.3 幼 虫云南省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2.6.4 分类
分为2个纲4个目。
(1)无刺纲(Anopla):吻无刺,口位于脑后。包括 古纽目(Paleonemertea)和异纽目(Heteronemertea)。 (2)有刺纲(Enopla):吻具刺,口位于脑前。包括 针纽目(Hoplonemertea)和蛭纽目(Bdellonemer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