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 抗体药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克隆抗体还可作为载体制备导向药物。但是要 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免 疫原性;(2)完整的抗体分子分子量过大(10万 以上),难以穿透实体肿瘤组织,达不到有效的 治疗浓度。
• 解决办法: (1) 降低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 (2) 降低单克隆抗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
• 现代免疫学时期:在这一时期,确认了淋巴细胞 系在免疫反应中的地位,阐明了免疫球蛋白的分 子结构与功能。
免疫球蛋白
相关概念
• 抗体是指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 的球蛋白。
• 抗体的产生: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 细胞被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 和分泌的球蛋白。
• 经典免疫学时期:18世纪至20世纪中叶为经典免 疫学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对免疫功能的认识由 人体现象的观察进入了科学实验时期。在此期间 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
• (1)牛痘苗的发明:患过牛痘的挤奶工不再患病
• (2)减毒活疫苗的发明:19世纪末,法国免疫学 家巴斯德(Pasteur)和德国细菌学家柯赫(Koch) 在创立了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 地科学研究,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方法 获得了减毒菌苗,并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Pasteur以高温培养法制备了炭疽疫苗,用狂犬病 毒在兔体内经连续传代制备了狂犬病疫苗。这些 减毒疫苗的发明不但为实验免疫学打下了基础, 也为疫苗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
• (3)诱导剂PEG的影响:分子量及浓度越大,促融率 越高,但其粘度和对细胞的毒性也随之增大。目前常 用的PEG的浓度为40%-50%,相对分子质量以4000为佳。
为了提高融合率,在PEG溶液中加入二甲基亚砜 (DMSO)。但必须严格限制它们和细胞的接触时间, 可通过低速离心5min使细胞接触更为紧密,然后用新 配制的培养液来稀释药物并洗涤细胞。
• 20世纪60年代初期:抗原决定簇,精制单价血清。 • 1975年:Köhler和Milstein等,单克隆抗体,其
具有高度特异性、均一性,以及来源稳定可大量 生产等特点。 • 1984年:人-鼠嵌合抗体(30:70) • 1984年至今: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及分子过大的 问题得以解决,可仅作为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试剂。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2、抗体药物的发展
• 1890年:Behring和北里柴三郎等发现了白喉抗毒 素,并建立了血清疗法,开抗体制药之先河。
白喉杆菌
• 1937年:Tiselius等人用电泳法将血清蛋 白分为白蛋白、甲种()球蛋白、乙种 ( )球蛋白和丙种( )球蛋白,并 证明抗体活性主要存在于丙种球蛋白组分。
• 在制备恶性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时, 情况较复杂,需用整个肿瘤细胞做为免疫原,经 过筛选、克隆化,制备出仅存在于肿瘤细胞而不 存在于正常细胞上的表面标志分子上的单克隆抗 体。
• (2)稳定的杂交瘤的获得 因免疫动物品系和骨髓瘤细胞在种系发生上距离越 远,产生的杂交瘤越不稳定,故一般采用与骨髓瘤 供体同一品系的动物进行免疫。目前常用的骨髓瘤 细胞系多来自BALB/c小鼠和Lou大鼠,因此免疫动物 也多采用相应的品系,最常用的也是BALB/c小鼠。
• 体外免疫法:所需要的抗原量少,一般只需几个g, 免疫期短,仅4-5天,干扰因素少,已成功制备出 针对多种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但融合后产生的杂交 瘤细胞株不够稳定。其基本方法是用4-8周龄 BALB/c小鼠的脾脏制成单个细胞悬液,再加入适 当抗原使其浓度达0.5-5 g/mL,在5%CO2、37℃下 培养4-5天,再分离脾脏细胞,进行细胞融合。
BALB/c小鼠:1923年美国培育,1985年引进我国。 Lou大鼠:1972年美国培育,1985年引进我国。
• (3)免疫方法:体内免疫法和体外免疫法
体内免疫法:适用于免疫原性强、抗原量较多时应 用,一般用8-12周龄的雌性鼠。颗粒性抗原(如细 菌、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可不加佐剂,直接 注入腹腔107个细胞进行初次免疫,间隔1-3周,再 追加免疫1-2次,可溶性抗原则按每只小鼠10-100g 抗原与福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后注入腹腔内,进行 初次免疫,间隔2-4周,再用不加佐剂的原抗原追加 免疫1-2次。
六、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1、澄清和沉淀处理 小鼠腹水中含有红细胞、细胞碎块、纤维蛋白凝
块及脂质等,应首先用离心力1000g离心5min,去 除残留的小颗粒物质;再用0.2m的微孔滤膜过滤, 除掉污染的细菌、支原体和脂质;用饱和硫酸铵沉 淀抗体,50%饱和硫酸铵能回收90%以上的单克隆抗 体。
• 2、分离
洗涤 2、加杂交瘤培养上清液( )
(4℃,1h)
洗涤 3、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 抗鼠抗体( ) (4℃,1h)
洗涤 4、加酶作用底物,呈色孔为阳 性克隆孔
• (2)克隆化——有限稀释法和软琼脂法 筛选出来的阳性克隆中,可能含有不分泌抗体
的细胞或有多株分泌抗体的细胞,而且刚刚融合 获得的杂交瘤细胞不稳定,染色体容易丢失,因 此应尽早克隆化。
• 细胞融合后可产生多种融合,脾—脾、脾—瘤、 瘤—瘤融合细胞,以及未融合的细胞。
• (4)培养基的正确选择:常用的选择培养基为HAT 培养基,它是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 腺嘧啶(T)配制的。
• (5)选择性培养方法:
细胞悬浮
96孔板
换液(HAT培养
液)
改用HT培养液
普通的
RPMI1640完全培养液。从融合后8-9天就可对
一般认为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即经验 免疫学时期、经典免疫学时期、近代免疫学时期 和现代免疫学时期。
• 经验免疫学时期:早在公元 11 世纪,我国医学家 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明了人痘苗,即用人工轻度 感染的方法预防天花。在明代隆庆年间(朱载垕, 1567~1572),人痘苗已在我国广泛应用。
• 至17世纪,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引起邻国 的注意,先后传入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 英国等地,进而使人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得以推 广和验证。此即经验免疫学时期。它是人类认识 机体免疫性的开端,为以后英国医生Jenner(琴纳) 发明牛痘苗奠定了基础。该时期发现了免疫现象, 对医学实为一项伟大贡献。
第四章 抗体制药
张忠山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及制备 •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及制备 • 第四节 多功能抗体及制备 • 第五节 抗体工程 • 第六节 抗体诊断试剂 • 第七节 抗体治疗药物
第一节 概述
• 1、免疫学发展经历 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科学。免疫学
的发展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不 断创新的结果。
• 后来,人们相继发现了凝集素、沉淀素等能与细 菌或细胞特异性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体;而将 能引起抗体产生的物质称为抗原,从而确立了抗 原和抗体的概念。
• 免疫抗原;反应抗原
• 近代免疫学时期:生物体的免疫反应性有了比较 全面的认识,出现了全新的免疫学理论。包括迟 发性超敏反应、免疫耐受的发现、细胞系选择学 说的提出、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2)抗体性状的鉴定
• 可用羊或兔抗Ig不同类和亚类的抗体,进行免疫扩 散或ELISA法来鉴定。在单克隆抗体鉴定中还必须 进行亲和力测定,它可为正确选择不同用途的单克 隆抗体提供依据。另外根据需要不同,还应对单克 隆抗体的特异性、纯度和识别抗原的相对分子量等 进行测定。
五、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1)体外培养法可获得10g/ml的抗体。 (2)动物体内诱生法,可获得5-20mg/ml的抗体。
目前多采用后者生产制备单克隆抗体。因为杂 交瘤细胞的两种亲本细胞均来自BALB/c小鼠,所 以应选用BALB/c小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
• 动物体内诱生法操作简便,也比较经济,所得单 克隆抗体量较多且效价亦高,还可有效地保存杂 交瘤细胞株和分离已污染杂菌的杂交瘤细胞株, 缺点是小鼠腹水中混有来自小鼠的多种杂蛋白, 给纯化带来难度。
• 软琼脂法是在培养液中加入0.5%左右的琼脂糖凝 胶,细胞分裂后形成小球样团块,由于培养基是 半固体状态,可用毛细吸管将小球吸出,团块打 碎后,移入96孔板中继续培养。用这种方法可以 吸出大量克隆细胞进行培养,因初代细胞很不易 增殖,所以用软琼脂法进行克隆化容易成功。
四、杂交瘤细胞与抗体性状的鉴定
3、筛选阳性克隆与克隆化
• (1)筛选阳性克隆: 因为产生特定抗原的抗体产生细胞只占所有脾
细胞的5%左右,所以要进行每孔培养上清的抗体 活性的筛选工作,以选择出阳性克隆,然后进行 克隆化培养。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酶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和放射免疫技术等。
ELISA用于破伤风抗体的筛选
1、精制破伤风毒素抗原( )吸附 (约10g/ml,4℃,3h)
• 一般融合后获得的 杂交瘤细胞要经过大约3次的 克隆化,才能达到100%孔内均为抗体阳性细胞克 隆。常用的克隆化方法有有限稀释法和软琼脂法。
• 有限稀释法是把杂交瘤细胞悬液稀释后,加入到 96孔细胞培养板中,使每个孔中在理论上只含有 一个细胞。第一次克隆化时也要应用HT培养液, 以后的克隆化可用不含HT的RPMI1640培养液。由 于单个细胞难以存活,克隆化时也需加入饲养细 胞辅助其生长。
(1)杂交瘤细胞的鉴定 • 正常鼠的脾细胞染色体数为40,全部是端着丝粒染
色体。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在数目上接近两种亲本 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总和,在结构上除多数为端着丝 粒染色体外,还应出现少数标志染色体。 • 染色体数目较多又比较集中的杂交瘤细胞能稳定分 泌高效价的抗体,而染色体数目少且比较分散的杂 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较低。
根据用途可选用不同)凝胶过滤 用于IgG和IgM类单克隆抗体的分 离纯化。常用Sephadex G200作分离介质,可收集 到三个峰,最高峰为IgM,另两个峰为IgG,抗体 回收率达50%-80%,能去除污染的微量杂蛋白, 抗体纯度可达95%以上。
• (3)抗体的发现:1890年德国学者Behring(贝 苓)和日本学者北里用白喉外毒素免疫动物时发 现,在被免疫的动物血清中有一种能中和外毒素 的物质,称为抗毒素。将此免疫血清被动转移给 正常动物,使后者获得了中和外毒素的能力。同 年Behring又与北里将白喉抗毒素正式用于白喉的 治疗,开创了人工被动免疫疗法之先河。为此, Behring于1901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 1、抗原与动物免疫 • 2、细胞融合与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 • 3、筛选阳性克隆与克隆化 • 4、杂交瘤细胞与抗体性状的鉴定 • 5、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6、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1、抗原与动物免疫
• (1)制备用于动物免疫的适当抗原。 a、 化学合成抗原,如精制的地高辛。 b、 多数情况下抗原物质只能得到部分纯化,甚 至是极不纯的混合物,如部分纯化的干扰素。 c、通过克隆化选出最适当的单克隆抗体。
2、细胞融合与杂交瘤细胞的 选择性培养
• (1)细胞融合基本方法:取适量脾细胞(1×108) 与骨髓瘤细胞(2×107 -3×107)进行混合,在聚乙 二醇(PEG)作用下诱导它们融合,时间控制在2min 以内,然后用培养液将PEG融合液缓慢稀释。
• (2)用于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应具备条件:融合率 高,自身不分泌抗体,所产生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抗体的能力强且长期稳定等特点。
抗原决定簇
特殊化学基团
喉类毒素:8个, 流感病毒:40多个
抗原 脾 B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和多克隆抗
融合 融合
体的制备
克隆1 克隆2 克隆3 克隆4
3、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与 某些疾病相关的抗原,辅助临床诊断,或用放射性 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肿瘤显像,进行免疫鉴定。 用于临床治疗,如针对T淋巴细胞共有的分化抗原 CD3的单克隆抗体,用作免疫抑制剂。
所有克隆生长孔的培养上清进行抗体检测,筛
选出产生抗体的阳性克隆。
• (6)饲养细胞:
由于在最适的条件下大约有105个脾细胞才能形 成一个杂交瘤细胞,大量瘤细胞在HAT培养液中相 继死亡,单个或少数的杂交瘤细胞多半不能存活, 所以通常要加入饲养细胞才能使其繁殖。
常用的饲养细胞有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脾细胞 和胸腺细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