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诗经三首1

合集下载

第三册《诗经》三首(精选17篇)

第三册《诗经》三首(精选17篇)

第三册《诗经》三首(精选17篇)第三册《诗经》三首篇1◆教学目的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育创新力量。

3、领悟“我”的形象塑,把握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1、形象思维及人物形象。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3、树立“历史的”“漂亮的”观念。

◆教学方法1、“切入情节,激发想象”法如《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些典型情节可引发同学想象女仆人公的详细生活情节和既“悔”且“恨”的情调。

2、“运用对比,探讨开拓”法如将《卫风氓》与《邶风静女》两首诗对比,从“怨”“兴”中把握形象,探知当时社会的“民情”和“制度”。

3、“语言分析,体会神韵”法如《卫风氓》抓住语言的示意性探究:“蚩蚩”“旦旦”“贸”“车”“不见”的示意性,进行推断想象“士”的“贰”“二三”及“不思其反”,进而把握形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孔子曾经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什么叫“思无邪”呢,就是思想纯正的意思,并由此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同学们想不想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啊?那么什么是“文质彬彬”呢?(可让同学回答,也可由老师明确)“文质彬彬”原义是文华和质朴协作得恰到好处,今义是形容人文静而有礼貌。

同学们,让我们就来学习,接近“文质彬彬”吧。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检查并深化预习效果,贮存文字、词语所传达的信息。

②依据情节,激疑发问,总理三首诗。

A、三首诗均选自《风》,即民间歌谣。

结合历史学问,扼要说明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

明确:a奴隶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阶级尖锐对立,人们对美妙生活的追求。

b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对抱负的追求。

c在战斗和徭役中,人们争取和平生活的愿望和表现出的爱国热忱。

B、诗歌常选择典型的情节来烘托生动详细的气氛和情调,本文三首诗分别选用了怎样的典型情节?明确《氓》主要情节:“以我贿迁”“三岁食贫”“靡室劳矣”;《无衣》主要情节:“袍”-“泽”-“裳”;“戈矛”-“矛戟”-“甲兵”;《静女》主要情节:“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诗经三首_精品文档

诗经三首_精品文档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
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 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顺流寻 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重章叠唱,反复咏叹
蒹葭---苍苍---凄凄---采采,秋景愈加萧瑟。 白露—霜—唏---已,一天时间由早到晚的变化, 时间之久。
道路---长---跻---右,追寻的道路越来越艰险。 伊人所在---央---坻---芷,伊人身影更模糊,更 扑朔迷离。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寤寐 wù mèi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琴瑟 sè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芼 mào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
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 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 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 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 淋漓尽致。 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 情侣,看着它们在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 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 引。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流”、 “采” 等词描述了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君子于役
日落怀人,直接抒情。
重章叠唱,感情深沉。
• 妻子思念丈 夫的深情
• 诵读诗歌,思考哪一 句子直接写出妻子对 丈夫的忆念之情?
• 哪一句委婉深沉地表 露了思念之情?
画面:远处,太阳下山,暮霭一片; 近处,牛羊下坡,鸡儿进窝。荷出锄的 农民,提篮的桑女以及渔夫等等都走了 回来。天黑了,这是一个鸟还巢,兽回 窝、人回家的时刻啊。而这位思念丈夫 的的妻子伫立在夕阳下,眺望着远方, 不见在外服役的丈夫归来,内心是多么 感伤,多么失望啊。此时,她的感觉是 冷落、孤单、凄凉。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 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 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 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诗经三首》赏析

《诗经三首》赏析

《诗经三首》赏析诗经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学名著,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全称是《尚书诗经》,统计数据显示,它由三万四千多首诗歌组成,每首歌都表达了诗人关于宇宙及自然界等方面的思考。

它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正式”被记载下来的古籍,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文化的大宗。

以下是三首诗经的赏析:第一首诗经《何播》,出自《尚书诗经大雅何播》。

它描述的是五帝时期传说中的神话故事,故事发生在山川湖泊之中,流传到当今的伊甸园。

何播的故事里,五帝时期的争斗到了极致,黄帝、蚩尤、何仙姑等都投入到了争霸的战斗中,如同一场大战般。

它告诉我们,虽然我们不能掌握宇宙规律,但是作为人类,我们要不忘初心,勇敢担当,为实现人类共同美好的梦想而奋斗。

第二首诗经《大雅河之畔》,出自《尚书诗经大雅河之畔》。

它描述了汉王刘邦来到河边上,静静欣赏河湖泊之风景,被它的绝美景色所吸引。

他仰望天空,认识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也发现了自己的渺小;他放弃了建立帝国的理想,而改变了自己的统治方式,转而着重于时下的社会和革新。

它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君主应该要学会以前人的眼光来审视事物,努力改善社会状况,为民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首诗经《蒹葭》,出自《尚书诗经小雅蒹葭》。

它描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主人公朱高祖爱上了蒹葭,两人通过一段经历无数艰辛的爱情终于走到了一起。

它告诉我们,即使经历过无数艰难的坎坷,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力,爱情依然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最终绽放出它自己的光芒。

从三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经中深刻的教育意义,它们教会我们勇于担当、不怕困难,坚守真诚、奋斗不止。

们也可以从中学到爱和勇气,它们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和如何去坚持最美好的梦想。

诗经中的歌词写尽了古人的梦想、痛苦、感慨,在我们现代的日常生活里,它们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灵感。

诗经的精神很重要,它们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初心,勇敢担当,坚持自己的梦想,去爱和去经历,它们也让我们从中获得智慧,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高二级语文《诗经》三首教案

高二级语文《诗经》三首教案

《诗经》三首[教学目标]A、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B、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C、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D、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感情。

2、背诵课文。

[教学安排] 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预习指导]一、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正音《卫风•氓》氓:méng 蚩:chí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垣:yuán 筮:shì咎:jiù于:xū说:tuō陨:yǔn 徂:cú汤:shāng 渐:jiān 罔:wáng靡:mǐ夙:sù咥:xì隰:xí泮:pàn二、诵读全诗要注意诵读节奏:本文三首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歌,每句两个节拍,节奏整齐[教学指导]导语: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本单元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体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一、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

“比”:即比喻,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二、老师范读三、全班齐读课文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诗经三首》赏析

《诗经三首》赏析

《诗经三首》赏析《诗经三首》是儒家经典中的第五篇,是中国上古时代最早的诗篇,收录于先秦时期的《诗经》中。

它们包括《大雅》、《小雅》和《周南》三部分。

《大雅》共33首,是皇室赞美神明和帝王的十三篇歌行;《小雅》也分为十三篇,涉及种种日常生活的场景;而《周南》是七篇歌行,记载了周武王统一六国的故事。

《大雅稷颂》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歌,意为赞颂稷,描述稷是神明和人类之间的桥梁,他在尊敬神明的同时,也关心和照顾人类。

诗歌中提到,稷把百禄和谷物充满处,使人们有充足的食物来度日,五谷丰登,兴昌福,颂扬他在普照神功上的伟大任务。

《大雅无尽》是《诗经》中的第六首诗歌,向神明祝贺王者的无尽权能,也描绘了神灵的威严和无穷的力量。

诗人表达了对帝王的尊敬,谓之“上帝不止,须臾挥洒”,认为帝王是神灵不可撼动的大权,没有人可以像他一样广博,超越凡人。

《小雅齐鲁歌》是《诗经》中的第三十四首诗歌,赞颂了齐、鲁两国的友好合作,也描写了他们维护社会安宁的勇敢。

诗中默默地唱出齐鲁之间的情谊,谓“调中有闻,曳裾有好”,强调齐鲁之间的共同战斗,各做自己的义务,以捍卫社会的安宁。

《诗经三首》体现出古代社会的尊神信仰和政治实务,而自古以来,这三首诗歌以其精辟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描述,令人叹服。

诗经三首无可置疑地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把古代诗歌艺术以及古人思想精神牢牢地落到脚底。

在古代中国,诗歌被广泛认知为写人写世的文学形式,它不仅是一种写作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

因此,《诗经三首》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和审美价值,为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柱,为现代文化提供了新的洞察和思考。

《诗经三首》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传奇最神圣的文学作品之一。

它们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将古人智慧和情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

古人知道,史书虽然可以记录历史,但只有诗歌才能表达最深刻的感情。

通过对《诗经三首》的读取,可以还原古代中国的审美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宏伟的民族精神。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卫风•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

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

诗经》三首(人教版高二必修)

诗经》三首(人教版高二必修)

诗经》三首(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3.体会古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的读音。

雄鸠(ju1jiu1)窈窕(yao3tiao2)好逑(hao4qiu2)荇(xing4)寤寐(wu4mei4))芼(mao4)蒹葭(jian1jia1)溯洄(su4hui2)晞(xi1)湄(mei2)跌叩)抵(Chi)滨(St)址(ZhT)埘(shi2)佸(huo2)桀(jie2)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这三首诗。

二、导入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大都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都是贵族作品。

《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2.关于三篇作品解题《关雎》描写男恋女之情。

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

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成为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蒹葭〉也是一首情诗。

诗中所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水还不曾于,诗人来寻所谓“伊人”。

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像藏身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君子于役)写丈夫久役,妻在家怀念之情。

每当家禽和牛羊归来的黄昏时候便是她想念最切的时候。

三、正课1.朗读〈关雎〉注意正音。

2.赏析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顺手采。

纯洁美丽好姑娘,醒着相思梦里爱。

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意常牵。

高三语文《诗经》三首课文鉴赏说明

高三语文《诗经》三首课文鉴赏说明

高三语文《诗经》课文鉴赏说明高三语文《诗经》三首课文鉴赏说明诵读提示学习《诗经》三首,必须强调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鉴赏,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课文三首诗歌都是四言诗。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读一篇,要读出篇内节奏、情调。

教学建议本课用三课时教读和自读。

一教《氓》和《无衣》,要边读边理解,边背诵;三课时内背诵全篇。

文学鉴赏起始,教育学生要养成诵读的习惯。

教《氓》,按“恋爱”(第一、二章)、“婚变”(第三、四、五章)、“决绝”(第六章)领读,引导学生按情节发展的三个阶段背诵全诗。

领读第一、二章后,讲解四言诗的读法,然后背诵。

诵读第三、四、五章,引导学生理解“兴”的诗句同引起下文的关系,鉴赏艺术效果。

议议:如果删去“兴”的诗句,效果怎样?然后背诵。

诵读第六章后,回顾、比较三个阶段的感情基调,再范读一遍。

然后,让学生分段背诵,或全篇背诵。

在背诵全篇的基础上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兴的艺术效果,品味自己所喜爱的诗句。

教《无衣》,也让学生读读,背背。

点拨“同袍”“同泽”“同裳”和“同仇”“偕作”“偕行”的递进层次,指点这首诗的特点,重章叠句,只在第二、四、五句换字,记住在同一词序上所换的字,这样有利于背诵。

二教《静女》,要指导学生课前自读。

引导学生领悟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抒情特点,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三布置课内练习时,说明课文出题意图,要求学生先诵读课文再解题。

有关资料一、《诗经》的编排分类前人有“六诗”“六义”“四始”的说法。

《周礼·春官·大(太)师》中说:“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在《毛诗序》里,把“六诗”叫做“六义”。

对这两个名词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其中,以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的解释较有代表性。

他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诗经》三首(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诗经》三首(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一、课文析读《氓》赏析《卫风·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诗人们曾千百次地用以创作的题材;然而今刁我们读着这二千多年前的诗章,却绝不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

诵读之中,仿佛仍能听到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枪呼声。

仍能看到她那哀丽坚贞的感人形象。

一首诗歌,何以能具有如此强大的、不朽的生命力呢?近代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说:“无论是创造艺术的艺术家,还是欣赏艺术的观众,都只需要普遍与特殊,或则说得更精确些,都只需要特殊化的普遍,即全归结和集中到一种独特心境的表现上那种普遍的艺术活动。

”克罗齐把这种能表现普遍的独特心境称之为“直觉”,直觉是每个人在一定情境中的心境和情感的表现。

如果我们舍弃克罗齐在认识论上的本末倒置的唯心主义立场,将直觉视作激于现实而产生的、真实的不加矫饰的勃生的感情,那么这段话正道出了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包括《氓》)之所以成功的第一义谛。

《氓》的作者并没有任何文艺理论作为指导,她只是将即时即地所触发的忆念与感喟(独特心境)一一写来。

潜在意识的顺次涌现、感情节奏的自然起伏,衍成了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塑成了主人公浮雕般具体生动的形象。

其寓神理于自然的艺术胜境,足以使后世的一切大手笔叹为观止。

正由于《氓》产生于文艺创作的朴素时代,因之它杰出的艺术成就,就更能启发我们去深入领会创作论中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问题,即作者主观意识,或称“独特心境”,在文艺创作中的重大作用。

全诗共六章,情节很简章,少女为一青年男子所追求,终于结成了夫妇,尽管她甘贫任劳,几年如一日,然而色衰爱弛最后仍逃脱不了许多弱女子共同的命运——被丈夫休弃归家。

这首诗,就作于归途之中。

后人可以从这首诗中分析出许多结构与修辞上的匠心来。

它并不是平铺直叙事件经过。

显然,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1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1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氓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讨论:女子遭遗弃,从婚前能不能 看出点迹象来?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鉴赏要点3
•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 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有以 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 幸福而至痛苦。产生形象鲜明、诗意 盎然的艺术效果。
•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结构图:
•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 •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赋) •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比、兴) •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比、兴) •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 境(赋) •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 苦(赋、比、兴)
情节
感情基调
热情
恋爱
幸福
婚变
沉痛 怨恨 清醒 刚强
注释译文和简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
一说戏笑的样子。布:货币。一说布匹。贸,换,买。]

高二语文教案 语文-诗经三首9篇

高二语文教案 语文-诗经三首9篇

高二语文教案语文-诗经三首9篇语文-诗经三首 1【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2、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3、背诵课文,默写名句;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教学重点】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难点】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课型】精读课【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大家听过这几句诗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原诗出自哪里的呢?好,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它们源自《诗经》“爱情三部曲”之一的《蒹葭》。

爱情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它自古便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的一首民间情歌,了解古代人们的爱情。

二、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XX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歌创作多用现实主义手法。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后人把“国风”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后多用来泛指文学;“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引号内容为朱熹《诗集传》语)。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叙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

《静女》主要运用的正是“赋”的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借物托情。

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一对大眼水汪汪,像露水珠在草上淌。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二道糜子碾三遍,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玉米开花半中腰,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三、全班同学朗读一遍。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卫风•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

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

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

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诗经·秦风·无衣》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诗经》三首【导言】雪莱说:“诗歌使我们成为另一世界的居民,”西方哲学家说:“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史。

”坐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徜徉在我们先人的生活里,我们也成了他们世界里的一员:倾听他们的羞涩和率真,品尝他们爱情的甜美与甘甜;也体味了他们褪色的青春:我们与祖先同喜同悲。

听,关中汉子那慷慨赴死同仇敌忾的战歌,看,中原女子那震古烁今的刚烈与含蓄。

一个声音穿透千载,破空而来:“小子何莫学夫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静女”的黄昏郊外,去逼视“氓”的喜新厌旧,去赞美“我”刚毅果敢,去感受秦民的勇敢与剽悍吧!感悟课程新理念文题背景感悟〖高考在线·文学常识〗《诗经》: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经典”《诗经》总给我们一种悠远的感觉。

一间教室里,一位上身穿短袖衫,下身着黑色短裙的女教师在讲台上高声诵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几十个幼童稚子在高声和读,稚嫩清脆的声音惊起了河边的水鸟……长城外,古道边,芳草凄凄。

蝶飞蜂转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清声朗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悠长漫远的声调,舒缓悠扬的旋律,在远山近草旁有了别样的韵味。

我们无法淡忘这样优美淡雅的场景……这是《诗经》的魅力!《诗经》又名《诗》《诗三百》,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与“楚辞”同被称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前1100─前600)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为配乐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是土风、风谣,即各地民歌。

《诗经》中有十五个诸侯国民歌,称“十五国风”,共160篇,是诗经的精华所在。

与《雅》、《颂》相比,《风》活泼清新,生活气息浓郁。

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女子的哀怨、《静女》写青年男女恋爱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为正统的宫廷乐歌,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共105篇。

“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用于一般宴会。

《诗经》三首(高二上导学)

《诗经》三首(高二上导学)

《诗经》三首(高二上导学) 《诗经》三首晨读课堂【字词拓展】一辨清字音《卫风· 氓》氓 é 蚩 ī 愆 ā 将 ā 诡 ǐ 垣 á 筮 ì咎 ù 于 ū 说 ō 陨 ǔ 徂 ú 汤 ā 渐 ā 靡 ǐ 夙 ù 隰 í泮 à。

《秦风· 无衣》泽 é 戟 ǐ 偕 é《邶风· 静女》邶 è 姝 ū 隅 ú 见 à 踟 í蹰 ú 娈 á 炜 ě 说怿归荑 ì í洵 ú 二通假字于嗟鸠兮于通吁。

叹息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说怿女美说通悦, 喜爱自牧归荑归通馈,赠三一词多义言言既遂矣句首助词静言思之相当于 而于王于兴师语助词俟我于城隅介词, 在以秋以为期把, 介词以望复关而, 连词四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为鼻涕。

总角之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作文万花筒】一《诗经>中的诗句有些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有 些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宴尔新昏,一日不见,如 三秋兮,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既明且哲,以保其 身等便是。

二吟诵爱情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爱情,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从各自的人生体验和对 生活的见解出发,反复吟诵着爱情这一主题,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篇章和千 古名句初恋的羞涩, 热恋的烦恼, 心灵的默契, 爱情的坚贞, 离别的相思, 背叛的幽怨等等方面在爱情诗词中都有细腻生动的表现。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教案 《诗经》三首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教案 《诗经》三首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教案《诗经》三首【高中语文】高二语文教案《诗经》三首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遗留下了一笔非常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了不起诗人的名字,几乎已就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杰出诗句在今天已就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冲其源头时,便可以看见那闪烁着夺目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做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要我们一道去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鼓励阅读课文前的提示信息短文以及注解①,可以设计问题协助尽快掌控重点: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既然就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名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明晰:1.(略)2.此实乃主要就是汉代学者指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作儒家经典,因此,表示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足了解:《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高中化学。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表述的认知,同学们在回去《氓》这首诗后,搞一搞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以便于更好地堵塞文字)思考问题:1.三首诗写下的各就是什么内容?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为什么?四编者按全诗,堵塞文字(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1.学生给生字注音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二)学生自读,并融合课下注释掌控诗中词义。

《诗经》三首(高二上导学)

《诗经》三首(高二上导学)

《诗经》三首(高二上导学)诗经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五经之一。

它记录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歌谣、祭祀、民谣、田园、婚丧等各个方面的诗歌作品,总计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人文情感深深打动人们,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诗经》三首1. 《蒹葭》《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风类篇章。

这是一首描绘思恋之情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述蒹葭(芦苇)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寄托了人们对于爱人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2. 《关雎》《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雅诗,也是风雅之辞的代表作之一。

它描绘了古代贵族社会中爱情的苦涩和痛楚。

诗中通过对于雎鸠的描绘,寄托了两位爱人相思之情,揭示出古代婚姻制度的残酷和无奈。

《关雎》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伤感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3. 《终风》《终风》是《诗经》中的一首颂诗,属于颂类篇章。

它以描绘风的特点为主题,表达了崇敬自然的情感。

诗中描述了风的力量、风的猛烈,以及风对于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整首诗以饱满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方式,将风的力量和神奇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经》的价值《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首先,它是研究古代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

《诗经》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婚姻、战争等各个方面的情景,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其次,它具有重要的音乐价值。

《诗经》中的很多诗歌本身就是歌谣,伴有音乐节奏,反映了古代音乐的风貌。

通过研究《诗经》的音乐内容,可以理解古代音乐的形式和风格,对于音乐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它还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价值。

《诗经》中的诗歌充满了人文情感,表达了古代人民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等各种情感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阅读《诗经》,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理解人类的情感世界。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
3、反映了那一时代人们的爱情生活和婚姻状 况。
2020/3/23
10
北京四中龙门网络教育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Etiantian Ne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Ltd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卫风 . 氓(méng)
• 《卫风 . 氓》表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 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鲜明的 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2020/3/23
9北京四中龙门网络教育技术有 Nhomakorabea公司 Beijing Etiantian Ne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Ltd
《诗经》内容: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1、它揭露了贵族阶层的荒淫、残暴,深刻反 映了沉重的徭(兵)役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与痛苦。
2、表达了劳苦民众对统治者残酷压榨的不满 与不平,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020/3/23
3
北京四中龙门网络教育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Etiantian Ne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Ltd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20/3/23
4
北京四中龙门网络教育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Etiantian Ne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Ltd

先秦诗三首电子课文.

先秦诗三首电子课文.

1、先秦诗三首《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开现实主义的先河,与《离骚》(开浪漫主义的先河),并称“风骚”或“诗骚”,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伐檀》是伐木的奴隶斥责不劳而获的贵族的歌。

《诗经》中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

这种手法,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倾泻。

这首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它还用了对比的手法,句式则长短错落,富于感染力。

《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运用了回忆倒叙的手法,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

全篇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通过战场景象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楚军将士牺牲的英勇悲壮。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屈原其他作品(如《离骚》)想象奇特、辞采瑰丽的特点不同,“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

这在楚辞体作品中是独树一帜的。

魏风·伐檀①《诗经》坎坎伐檀兮② ,置之河之干兮③,河水清且涟猗④。

不稼不穑⑤,胡取禾三百廛兮⑥?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⑦?彼君子兮,不素餐兮○1!坎坎伐辐兮○2,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3取禾三百亿○4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5食兮!坎坎伐轮○6兮,置之河之漘○7兮,河水清且沦○8胡取禾三百囷○9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10兮?彼君子兮,不素飧○11兮!卫风·氓 《诗经》氓之蚩蚩○12 ,抱布贸丝○13。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14。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15。

匪我愆期○16,子无良媒。

将○17子无怒,秋以为期。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一、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氓》是一首叙事诗。

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

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

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板书]氓(情节)恋爱婚变决绝(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载笑载言士贰其行至于暴矣(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五、鉴赏要点1、回忆和对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

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

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

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六、背诵本诗七、课后思考请把本文和读本上的两首诗作简要的比较。

《秦风·无衣》教学目标这是一首秦国的军中歌谣,体会诗歌如何表现士兵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同袍”“同泽”“同裳”“同仇”“偕作”“偕行”的递进层次,理解它有利于背诵。

教学过程一、诵读诗歌,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重复字词。

头脑里要想象着这是一首行军的战歌。

二、重点解释这些重复字词。

同袍戈矛同仇同泽矛戟偕作同裳甲兵偕行(字词的重复是诗经的一大特色,了解这一特色对背诵有利,请同学尝试背诵这首诗。

)三、[诗歌鉴赏]《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全诗共三章,章下章句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

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求。

“无衣”这是实写。

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

“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

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每章第三四句,写“同仇”“偕作”,表现战士们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

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提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烽的古代军歌。

诵读这首诗,要注意全诗慷慨雄壮的基调。

四、默写本诗《静女》教学目标1、注意诗歌的写景和心理描写以及两者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领悟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抒情特点。

重点难点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一、解题选自《诗经邶风》,静,文静,美丽。

这是一首爱情诗,他们约定在城楼地方幽会,男的等了好许,女的才来。

本篇作者或许是男的本人;或者是当时的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

这是东周时期产生于邶地(今河南汤阴县境)的民歌。

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出,生动地描绘了他约会的过程。

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送物品来表达爱情,整篇诗充满着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首章“静女其姝,俟我地城隅”,两句是说,一位文的姑娘多么美,相约等我城角去相会。

开头用“静女其姝”写那女子,表示了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流露了一种十分倾慕的感情。

边同下面“俟我于城隅”一句,就生动地写出了那个男子在赴约会时的那种欢欣、愉快、幸福,迟到于不无得意的心情。

但紧接下面却突然一转,写男子依约而至,到了会面地点,却不见那女子,“爱而不见”。

这句是写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了。

原来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调皮的姑娘。

这样一来,可真急坏了那个满怀欣喜而兴冲冲赶来相会的小伙子,他想是因为遇到什么意外的事情而不来的呢,还是阴睛不定少女心对自己变了心而故意失约不来的呢?于是非常着急不安,禁不往“搔首踟蹰”起来。

这里是说,急得那个男子抓耳挠腮,转来转去,不知所措。

“搔首踟蹰”,可以说十分穷形尽相地写出了当时那个男子焦灼万状的情态。

同时,也借以写出了那个男子对所爱女子的深情和迷恋的程度。

下面第二章,则开始写他们会面后的情景。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娈”美好的样子,“彤管”,红色管状的小草。

旧注,解作红色的笔,或红色管乐器。

我们下文“自牧归荑”句看,这个女子乃是普通的牧羊女,因此有人揣测,所谓彤管,不会是笔或乐器之类,可能与“荑”一样,是种小草之类。

诗总是浓缩的,跳跃的。

诗中写当那位调皮的姑娘,看到把践约而来的所爱,急成那个样子,终于露面了,并郑重地把一支小草作为礼物送到男子面前。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是男子接过小草后的心理活动,也是一句风趣的答辞。

“说”通“悦”。

“女”通“汝”。

“说泽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指女子所赠的草,又指赠草的人。

这里写子子把一支小草作为馈赠。

小草并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送草给对方这固然是了传情,而我们从这位调皮的姑娘看,大约也正如“爱而不见”一样,有试他逗他的意思,也就是看看会引起对方什么反应。

而男子接过小草以后,就说,这支小草光彩美丽极了,喜爱得不得了。

这里写这个男子早已摸准了姑娘的心思,通过凑趣来表示自己的深情。

他表面上在夸小草,实际在夸送他礼物的人。

接着下面第三章。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是说女子是把从牧场带回来的一支荑草赠给一男子,所赠给他的这支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其夸赞的语气比“彤管有炜”更进了一步。

“匪女之所美,美人之贻”,这两句是说,并不是这支草本身有什么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送的,所以,也就觉得它愈加美丽了。

二、鉴赏要点:这首小诗,把民间男女相约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一番情景,描摹得如此逼真和生动。

诗中写一对恋人相会,先是这位调皮的姑娘故意逗他,躲起来不露面,害得小伙子心急如焚,抓耳挠腮;再又郑重地赠给对方小草,试控其对自己的情意。

而这小伙子也知趣、凑趣,说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洵美且异。

……美人之贻”,用双关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深情,显示了自己的一片爱人及物的诚挚、痴迷之心。

诗很短,仅有三章十二句,但它却生动地写出了一对情人幽会时的有趣场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刻画出人物性格,即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慧美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的形象。

总之,这首恋歌,不仅思想内容是健康的,艺术上也是成功的,其语言的简炼、构思的灵巧,人物心理和形象刻画的生动,心脏生活气息的浓烈,都不能不使我们两千年以后的读者感到惊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