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灯戏音乐的旋律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北灯戏音乐的旋律特色

川北灯戏流行于四川东北部地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批项目。灯戏之名源于在演出时需在舞台四周点燃油灯照明而得名,明末清初起源于今南充市的阆中峰占乡和广元市苍溪县的龙山镇、白驿镇的白庙场三地,起初多为农民自编自演,演出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又叫“农民戏”“坝坝戏”,内容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戏、笑戏、闹戏,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广泛流行于阆中、苍溪、剑阁、仪陇、巴中、广安等地以及绵阳、遂宁、达州等市的部分地区,深受群众喜爱。

一、音阶调式、音列结构

我国的传统音乐、民间戏曲、俗乐和民歌常采用五声音阶。川北灯戏音乐植根于川北农村,在其音乐的形成过程中,受川北山乡的民间小调、端公调、法事佛曲等传统音乐的影响,且广泛吸收中国其他民间戏曲的外来曲牌。因此,其音阶调式上仍然以传统五声性调式最为普遍。但是,川北灯戏的表演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某些演出为了配合场地和当时的劳动场景,在音列的结构上,也形成了川北灯戏富有特色的音列。

1.五声音阶

川北灯戏所采用的很多曲牌都是用五声调式写成,这种调式构成了川北灯戏音乐的主流。

谱例1①

可参看川北灯戏剧目《送夫上学》唱段《五更调》、《宋老爷收租》

的《卖饺子调》等。

2.七声音阶

出现有完整的七声音阶的旋律,常常会在风格上显得悠扬而抒情,在长度上显得篇幅较长,这不太利于川北灯戏边唱边跳边跩的表演形式,并且也会加大演唱难度,不利于业余演者的表演掌控。在已整理的曲牌中,在一个短句中完整地出现七声音阶的情况基本上没有,即使有时清角、变宫同时出现了,也多数都会同时缺少七声音阶的其他某一两个音,从而形成五声或六声甚至是三声、四声音列,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追求川北小戏的土味,同时使演唱变得容易、顺口。

谱例2

另外,有时即使出现七声音阶,对于变宫、清角这两个偏音也多数会采用扬此抑彼,有意突出一音、冷落一音的手法,比如《劝酒》中的《烟五更》唱段等。

3.六声音阶

七声音阶少用一个音,或者五声音阶从七声音阶中借用一个音便构成六声音阶。如《上京》李龙唱段《补缸调》。

谱例3

六声音阶的谱例还可参看《上京》李龙唱段《补缸调》、《李达打更》中的《十字韵》和《假报喜》中的《小郿鄠》等。

4.三声音列、四声音列

川北灯戏曲牌中并不一定都能构成完整的调式音阶,有些只采用

极少的几个音发展而构成三声音列、四声音列。

谱例4

以上唱段先只采用了“si、re、mi”三声音列构成,最后一句采用四声音列,旋律进行显得极其简朴,并表现出一种原始、古朴的美。这样的例子还可参看《教子》的《怀胎调》。

谱例5

5.偏音的运用特点

如上文所述,虽然在川北灯戏音乐中的部分曲牌中,出现了完整的七声调式,但是细化到乐句这一个层面,发现清角和变宫这两个偏音共同出现,以构成完整的七声音阶的情形还是比较罕见的。大多数都是在某曲牌中先后出现这两个偏音,从而在整体上似乎形成了七声调式,而实则是在该曲牌的某一个短句仅出现这两个偏音中的一个,而另一个偏音却是在该曲牌的另一个短句出现。如谱例3的《补

缸调》。

此外,在川北灯戏音乐所出现的变宫和清角这两个偏音中,更是尤为注重偏音si的使用,除了通过传统曲牌《胖筒筒》改编的很多唱段的前奏干脆直接停在偏音si上之外,在川北灯戏的其他很多曲牌中,都能明显感觉到变宫7音的使用。

谱例6

对于另一个偏音清角fa的使用则要少得多,而对于像《上京》剧目《补缸调》伴奏中所采用器乐曲牌中清角4音,在川北灯戏的

传统曲牌中,要算是比较特殊

的了。

谱例7

6.变音#5的使用

在川北灯戏《柴林拣子》中,有一出秀英的唱段《怀胎调》,在这个曲牌中出现了一个变音“#5”。笔者比照这一曲牌在川北灯戏其他剧目中的使用,并参考湖南花鼓戏中的《怀胎调》、云南景东县的《怀胎调》,均没有“#5”音的使用。而在川北灯戏《柴林拣子》中的这一唱段,却反复使用了八次,说明演唱者是故意而为之。谱例8

考察“#5”在该曲中的使用情况,发现这一个音与其前后使用的音列均无法构成某一特定的调式,并且只在人声唱段中使用,每次使用都是伴随着语气词“呵噢”而出现,并没有成为具体实词的音高,说明这个变音“#5”主要是起模拟日常生活语气的作用,不存在构成特殊音阶调式的现象。在川北灯戏的其他剧目中,采用这一手法而谱就的音乐并不鲜见,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川北灯戏音乐中很多曲牌都有的1 3 1 等模仿日常生活语气的旋律进行,只是此处做得尤为过了。

二、旋律、音程特点

1.音域较窄

川北灯戏在表演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有灯有戏、边歌边舞、要跳要跩。因此,其旋律的规模多短小,旋律的音域适合业余歌者的

音域范围,一般都在一个八度以内的音域。很多唱段甚至仅在五度、小六度的范围内展开。

谱例9

即使是像《王瞎子看坛》中王瞎子唱段《虞美人》、《赶蝗会》中的《联八句》这种较为大型的唱段,音域也没有超过十度。在这有限的音域内,旋律进行多表现为起伏不大的叙事性进行。

2.六度大跳

六度大跳基本上成了川北灯戏音乐的一大特点,和西方作曲中六度大跳一般表达情感的大幅度波动、情绪激昂不同,川北灯戏的六度大跳主要是用来增强音乐的戏剧性和娱乐性,主要有两个固定搭配

“ 7 5”和“1 3 ”。

谱例10

在这一个唱段中,歌词就是很普通的道白,“有一个小伙儿把话捎”,而在旋律的进行上却出现多次跳进,歌词“有一个”“把话捎”上均设计一个向下的六度大跳,大跳之后,并没有采用平稳进行,而是在“7”的前后都采用跳进,使这个音悬空有意突出本不该突出的“一、话”两字,使这一句本来平淡无奇的道白,获得很强的戏剧性效果。

由“7 5 ”构成的六度大跳在川北灯戏音乐中的很多唱段都有运用。而 1 3 这两个音构成的跳进,甚至具有川北灯戏音乐的标签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