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中小学集体备课存在误区及对策
![中小学集体备课存在误区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789d0a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3.png)
-045-2021年第21期(总第273期)摘 要:集体备课是中小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教师合作探究的一种形式,对发挥教师团队作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状况,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结构,减少教学中的失误。
然而种种原因使集体备课存在各种误区,文章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集体备课;误区;对策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江文龙(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江苏 宿迁 223600)中小学集体备课存在误区及对策当下,中小学抓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就是集体备课,各中小学都成立了校本研修层面的以学科为单位的备课组。
然而,在以学科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备课活动被戏称为学校“联欢会、八卦场”,集体备课时家长里短、天南海北闲聊,纯粹浪费时间,以至于集体备课被戏称为“鸡肋”,弃之可惜,嚼之无味。
究其原因,集体备课存在的误区太多,效果不佳,亟待重视和纠偏。
误区一:备课场所随意,教师纪律意识淡薄,导致活动边缘化对策:针对集体备课时间、场所不固定的误区,学校先要根据会议室闲置情况,安排好备课组每次开会需要的场所,然后通过制定硬性的规章制度来确保参与集体备课的成员准时到场。
除此以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一些规章制度调动教师参与备课的积极性,比如,可以从学校层面规定参与集体备课表现与绩效工资挂钩,也可以在备课组准备一个募捐箱,要求每次迟到或未参与的人员捐献一定的经费以作为帮助困难学生的爱心资金。
设定规章制度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监督的作用,降低人员不到场或迟到情况发生的概率。
对于场所缺乏温馨氛围的问题,学校可以制定一份中层领导轮流组织会议场所的值班表,值班内容包括会场布置、桌椅和茶水安排等。
误区二:集体备课指向性弱,缺失整合性思考和拓展性延伸对策:针对缺少系统主题的问题,学校相关人员要从备课内容上进行明确的规划,确定好备课组每次备课的主题和内容。
我对集体备课的理解
![我对集体备课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a705fb369dc5022aaea0088.png)
我对集体备课的理解时下,集体备课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使得这一教研活动的方式还没有取得最优的效果..一、拨云见日,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1. 集体备课≠“成就”懒汉。
集体备课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部分教师、备课组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
有些同年级组的教师,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然后把教案复印一下,每人一份,并美其名曰:资源共享。
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并不自己备课,而是手握教育信息化这把“双刃剑”,直接将互联网上的有关内容下载、另存……集体备课等同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来”使用。
一些教师拿到这些教案后,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没有对教案适当修改、增补、删减、提醒、强调和解释。
共享的教案“一尘不染”即是明证。
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课的“懒汉”。
试问这样的集体备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吗?2. 集体备课≠“统一”教案。
有些学校,集体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
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
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
把集体备课和统一教案画上等号,是值得商榷的。
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处理、练习、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内容和教学环节要高度一致。
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
3. 集体备课≠个人“独唱”。
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备课组长说了算,这就使得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
集体备课的误区和出路
![集体备课的误区和出路](https://img.taocdn.com/s3/m/7a88bef458f5f61fb7366690.png)
集体备课的误区和出路集体备课是教师在进行教学预案设计时发挥集体智慧谋求教学高效益最佳实施路径的教学研讨活动。
它是众多学校改变传统教研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力举措,是教师继续教育最经济最实惠的载体。
但是,就目前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而言,集体备课并未真正着陆,且已走入了误区。
一、集体备课的误区(一)集体备课就是集中开会众多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把备课组(教研组)当成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末梢,更多的赋予了备课组(教研组)行政管理的职责和权利。
诸如传达学校相关部门的指示、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收集系列统计数据、检查教学进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教师的学习笔记以及试卷分析,等等。
这些不该备课组做的事情,耗费了备课组长和组员大量的时间,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把这些事情完成后,时间就所剩无几了!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就是集中开会,就是教师们匆忙应对诸多的检查事宜。
这种对集体备课功能的异化,置换了集体备课的心脏,剥夺了集体备课的生命,变相地把集体备课置于死地。
(二)集体备课就是共同写教案许多人以为,备课就是写教案,集体备课就是大家一起写教案。
因此,在某些集体备课现场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位教师面前摆放的至少有备课本、教材、教参这三样东西,教师一边在写教案,一边在询问。
做得好的是大家共同研读教案书,斟酌教案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流程及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是否合理,然后大家有所取舍后再写在教案本上。
做得差的是大家先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课时后,依据教案书上的内容自己写教案,到底每一个教学内容该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是最优化的,教师们就只有跟着感觉走。
这样的集体备课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教师个人单独备课,但对集体备课的认识是相当肤浅的,是皮毛之知。
(三)集体备课就是集体教学漫谈一周一次集体备课会,难得有时间大家坐下互相交流,故在集体备课会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热闹场景:张老师侃侃而谈本周教学中的做法与困惑,大谈课堂上某学生是如何调皮而自己又是如何应对的;李老师激动万分地谈论自己在某节课上某学生所发的怪问以及自己是如何调动学生化解的;王老师是唉声叹气地倾诉本次考试中本班学生为何如此失利,慨叹自己是反复指导学生训练了而效果还如此差;罗老师则是历数学生作业习惯之糟糕,并一一分析学生习惯糟糕的表现……半天的备课时间在教师们的倾诉下就过去了。
走出备课的误区业务笔记心得
![走出备课的误区业务笔记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214da59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8.png)
走出备课的误区业务笔记心得备课是每位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作,熟练的备课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但是,备课也会存在一些误区,因此,走出备课的误区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重视授课方法的科学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并不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也不强,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流失。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法,注重以问答、讨论等复杂的活动布置,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帮助他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加融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遵循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是推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而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意义重大。
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创造有利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突出学习的动机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认知,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课堂管理的科学性。
研究发现,课堂的秩序性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注重课堂管理的科学化,运用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通过课堂的管理达到收敛的目的,以确保存在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最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可读性和可视化特性。
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特征,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注重注重可读性和可视化,利用图片、文字等图像来辅助教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应用。
以上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应针对性强化的四个方面内容,也是走出备课误区的重要依据。
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不断强化科学化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过程要求,积极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等备课活动,以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最终效果。
总之,走出备课的误区,可以用专业化的备课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备课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建立起自己的备课框架,提高备课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教育。
关于集体备课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探讨[1]
![关于集体备课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探讨[1]](https://img.taocdn.com/s3/m/c6c157d276eeaeaad1f33038.png)
关于集体备课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探讨集体备课在重点中学已经得到普遍地应用和广泛地推广,备课组建设也已制度化;而在绝大多数非重点中学,集体备课尚处在急需提高的状态。
针对集体备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集体备课在做法上存在误区:现象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学校教研组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
现象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教师为减轻集体备课的负担,实现“自我解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并谓之“资源共享”。
他们将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
现象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挑选一位骨干教师充当组长。
由于组长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的场所。
现象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教师听到的5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
听课教师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
出现以上四种现象,说明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坐在一起,对教材、教法、教学思路等作一番讨论交流,最后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形成一个所谓的最佳方案,然后人人拿着这个同一的教案走进自己的课堂,实施这个教案,这就是集体备课的过程、结果和目的。
其实不然,集体备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一、备教学理念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
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
走出备课的误区心得体会
![走出备课的误区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b98294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3.png)
走出备课的误区心得体会教师是一群专业的社会知识分子,他们教书育人、传播文明,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备课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因而,作为老师,要想做好教学,必须把备课摆在首位,以高效的精神投入到备课中,走出备课的误区,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走出备课的误区,就必须克服“简单复制”的误区。
很多老师在备课时只是简单地复制别人的课件,甚至只是一味地把学校的教育课本里的教学内容“死记硬背”,从而扼杀了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灵活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此外,有些老师备课时过分依赖教科书,把教科书当做唯一的教材,完全忽视更好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效果的提高。
其次,要想走出备课的误区,还要克服“重技术轻内容”的误区。
很多老师在备课时太过于看重技术,认为只要采用新型教学技术,就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教学技术是备课的重要工具,但它仅仅是工具,技术本身并不能决定教学的质量,教学的本质仍然是内容。
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技术,但也要注重内容,要把备课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要坚持“以内容为本”,让学生得到最有价值的知识。
此外,为了走出备课的误区,还要克服“过分纠结”的误区。
有些老师在备课时过分地把时间耗在细节操作上,以至于忽略重要内容,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备课一定要把握节奏,切忌过于纠结,而应该尽量提高备课的效率,及时完成备课工作,以免影响教学质量。
总之,以上三点,就是走出备课的误区的途径。
要想做好备课,就必须积极运用多媒体等技术,但不可忽视内容;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不可过分追求技术;要节省备课时间,不要过分纠结技术细节,并努力提高备课的效率。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走出备课的误区,才能让教学更有效、更成功。
中小学教师如何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中小学教师如何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5e112e2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1.png)
讨。目前,有的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一个学期会
安排两三次有各学科教师参与的集体备课活动,可是,
时间不够充足,
又缺乏具体要求,
结果收效不大。
记得我还在一线教学的前几年,有学生写了一篇习
作《我的周末》,文章里有这样的内容,
“ 又到星期五了,
周末来了,我心里很高兴,然而在高兴的同时,新的烦恼
法的指导与精神的熏陶,对学生的影响是多元化的。
对一名教师来说,每一节课应有充分的准备,课前
研究教材和分析教材,把教材看成一块压缩饼干。因为
教材是教育专家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出现在
教材里的内容自然有它的价值,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时
要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
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弄清各章节
强调全体统一
集体备课制造了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认为
集体备课归结起来就是“统一”两个字,主要表现为:
(1)
教学方法一样,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重难点、作业
和测试都相同;
(2)教学模式统一,导入新课方式一样,
揭示知识点的手段相同,课堂语言内容一样,甚至所举
例子都相同。所以,往往就会出现奇怪的事情:相同的
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弄懂各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抓住本质,找到一条连接这些主要知识点的主线,从
而把握各节内容的联系,形成教学知识的系统性,精心
设计教案,认真制作课件。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要心中
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不上跟着感觉走、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不负责任、没有准备的
课。这样上课才能让眼睛走出课本,把身心交给学生,
农村中学语文集体备课的误区与改进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集体备课的误区与改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51c0e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6.png)
农村中学语文集体备课的误区与改进研究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目的近年来,随着范本教学式和模范课堂式的集体备课的普及,成为教育教学快速培养和提高老师教学水平的一大助力。
但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中学集体备课的误区与改进方法。
通过分析集体备课的现状,我们发现存在缺乏针对性、忽视个体差异、缺乏有效沟通等问题。
因此,研究目标在于规避集体备课中的常见误区,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促进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
意义理论意义(一)21世纪的新农村,是一个逐步迈向现代化社会的新农村。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语文教育应该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探索研究新的课题。
(二)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疑难,探索出更好适应农村的新路径。
现实意义(一)本课题研究有利于优化教师集体备课,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有效规避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研究动态(一)国内研究动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备课已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
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集体备课存在的误区也逐渐显现出来。
国内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关注集体备课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有的学者(2017,李宪忠)提出了“集体备课三部曲”(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人再备”),有的教师(2018,王建勋)提出了“六环节集体备课法”(即“学习、讨论、备课、反思、上课、评课”)。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就现状来看,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备课时间比较紧张,备课的文稿质量不高备课效果不佳;其次,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未能形成有效的集体精神,包括教学目的、知识结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问题;最后,备课者之间缺乏沟通、协作题页。
过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互动。
(二)国外研究动态在国外,集体备课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集体备课的误区和对策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集体备课的误区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70edd217375a417866f8f40.png)
在小学实施集体备课的误区和对策地址:宜春市上高县锦江中心小学姓名:黄淮英在小学实施集体备课的误区和对策摘要:《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新一论课改全面推开,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概念,对老师是陌生的,在进行以此为理念的课堂教学实践,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和误解。
特别是在推行新课程标准理念后的集体备课,老师对集体备课的理解和操作上出现了偏差。
本文从列举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三方面来解析,为课改能够有效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误区原因对策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在课堂上,以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训练为主线,促进三维目标的同步实现,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思维训练和能力提高,感知快乐,体验成功,享受学习。
实现这一核心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要发挥课堂的最大功效,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关系到在课堂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
而在新理念下课改的初期,集体备课则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走入许多误区,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
一、存在的误区:1、资源共享就是大家共同采用同一个教学设计,有教学设计就行;2、课堂教学按教学设计走,做完教学设计中的习题和练习就完成教学任务;3、习题的设计梯次不明显,形式单一,没体现因材施教。
二、出现的原因:1、缺乏对教学设计、情景设计及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理解。
2、对自己的课改能力缺乏信心—只要学生在检测时得高分,至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难度是其次三、保持教师备课个性、必要性的理论分析:1、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因人而异,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同年级同课的老师使用同一个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就失去了教学风格。
同时,教学多样化、变动性也要求教师不单是教学的执行者,更要是一个决策者。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和班级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从而营造出特有的班级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并通过教学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个误区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个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7c35851903d8ce2f006623dd.png)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个误区
1、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轮流备课。
许多教师把集体备课当成分工备课,即教研组各成员进行分工,你备这个单元、我备那个单元,最终资源共享。
2、将集体备课等同于分头备课。
有些教研组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分头备课,即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分成不同的部分,每人解决一个或几个部分的备课内容,最终资源共享,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教案。
3、将集体备课等同于主讲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时,很多教研组习惯选择主讲人,由主讲人将单元的重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处理。
4、将集体备课等同于统一教案、统一备课。
有些学校或教研组为了体现集体备课,要求所有教师使用统一打印的活页教案,要求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突破和课堂检测、课堂作业必须一致。
5、集体备课只有形式没有实质。
很多集体备课就像是开“碰头会”。
只是各自把自己准备的内容汇报一下,表面上看发言踊跃,实际上却没有实质问题疑义的讨论交流,在方法上没有进一步的改进,在认识上没有进一步的提升,成了纯粹的走过场。
集体备课的误区及对策
![集体备课的误区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98e079402d276a200292ed7.png)
集体备课的误区及对策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其目的是让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
通过集体备课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同时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
一、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主要误区1.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一些教师对教学研究存在畏难情绪而只教不研,或者忙于日常教学而忽视集体备课活动。
对他们来说,参与集体备课,是学校给教师增加的额外负担,无异于浪费时间,忽视集体备课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集体备课活动经常流于形式不少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要是应付一些常规性的检查和评比活动,活动主题不明确,指导思想不深刻,加上繁琐的规章制度,使教师疲于应付,没能从集体备课中受益。
3.误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分摊备课,以此减轻教师负担一些备课组长将教材章节平均分给了组内教师,由各组内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
他们或借抄,或网上下载,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这种备课形式完全脱离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没有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
事实上,许多教师根本没按这些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备教案,说白了就是应付检查,教师的基本技能并没有提高。
二、改善集体备课的措施1.确立集体备课制度,形成习惯,强化观念固定时间、地点和人员。
要求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定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课程由教务处统一排定,备课组成员除公差外出外,都必须参加集体备课,校级和中层领导也必须到相应的备课组准时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学校的教研活动是形成浓厚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集体备课制度的形成,既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全体教师养成良好的教研习惯,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确定集体备课内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共同商讨如何组织下周的课堂教学,对单元和课时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学生作业等初步达成统一。
集体备课也可对上周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集体备课也可安排教师开课,课后进行说评课活动。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269816d80242a8956bece4d2.png)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时下,集体备课已成为各个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点工作。
然而,集体备课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值得我们警醒:一、备课组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
这种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有形无实。
二、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他们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没有取舍,不加选择,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放着现成的优秀教案不用,自己再费尽周折、千辛万苦去写,岂不是‘没事找事’?”三、集体备课就是同一教案。
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
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课堂完全没有了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特点的体现。
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处理、练习、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内容和教学环节要高度一致。
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
四、老教师“主宰”备课,“经验主义”唱主调。
当集体备课任务分配以后,教师们都能认真撰写教案,精心备课。
但到了讨论交流的时候,发言者一般都是老教师,年轻教师很少参与。
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应该是老教师的“权威”活动,资格深、经验多、水平高的他们,说出的话往往也带有权威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年轻教师放不开,想说不敢说,讲错了怕别人讥笑。
集体备课讲座
![集体备课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f59d39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0.png)
三、如何进行集体备课Biblioteka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明确课题——确定主备(讲)人(形成初 案)—— 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 个性化 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跟踪) — 课 后交流、反思 —— 资料保存
集体备课讲座
从集体备课 到集智备课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
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一、集体备课的作用
1、 集思广益,萃聚集体智慧。 2 、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3、 团结协作,促进教师成长。 4、 增进了解,营造学术氛围。 5、 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6、 以生为本,激发学习兴趣。
二、集体备课的误区
2“七备”: 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
段、备教学过程。
3“六个统一”: 既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
一每一节授课的共同内容、统一作业;统一阶段测试。提 倡“六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 情况,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
(三)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C、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 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 加充实、完善。
D、课后交流、反思
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 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 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 的进一步开展。
四、集体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A、个人初备
基本要求 :
脑中有课标、腹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方法、胸 中有教案。
具体要求:
备课标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学法 备教学 手段 教学过程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bce4891c14791711cd791705.png)
二、 评价 备课 过程 ,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集体备课这种形式 ,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 促
进 教师 的 自我成长 。所 以对集体备课 的评价 时应重在评 过 程, 看看该老师是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 , 是否在深钻教材的 基础上提出有价值 的问题 , 是否查阅资料、 补充教学内容 , 能
案 内容都高度一致 。 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 同研讨, 统一认识, 又要突 出个性特色和 自由发挥 。如果同组教师都抱着 同一 版本的教案走进教室去照本宣科, 那则是对集体备课的歪曲。 3集体备课 ≠个人不备课 . 集体备课 旨在克服个人备课 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 ,
善富有个性 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对 年轻 教师 , 更应讲清原因,
育网页 中与新教材相 匹配 的教案进行下载 , 装订成册后谓之 “ 集体备课” 。全然不顾 内容是否切 合 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 , 不加选择和取舍, 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 。 把 集体备课与传统的个人备课相 比, 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长
培植一种交流、 合作 、 究的学术气氛, 研 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 资源, 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 , 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
让其真正理解“ 为什么这样做” 同时感悟 出“ , 怎么做” 总之, 。 不管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 人人都要 以平等交流 的方式 , 做
同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 , 相互探讨 , 贡献才智, 共享 资源。如果某一个人一味依赖集体各课, 机械地使用他人撰
写的教案, 就难 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 4集体备课≠ 组长备课 . 由于组长往往是年纪较长 , 并且是学科教学 中的“ 元老” , 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 和地位 , 以, 所 在集体备课中, 研讨往 往 由组长说了算 , 成了组长唱“ 独角戏” 的场所 。 其他教师 “ 出
关注实效性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关注实效性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36c2505a804d2b160b4ec0f5.png)
关注实效性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珙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何其勋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集体备课成了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教学水平的备课手段。
理性看待集体备课的现状集体备课利于让老师交流、碰撞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为此,不少学校也在积极地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然而集体备课在很多时候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目前由于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走入了一种误区。
集体备课的现状不容乐观,据笔者了解主要呈现为以下形式:现象之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组织者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成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当作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
现象之二:集体备课成了“合并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
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集体备课时按需上交,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
现象之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学校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都挑选一位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充当组长,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一言堂”的现象,其他教师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组长的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
现象之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学校组织人员撰写教案,从激趣导入、新课的展开、活动的组织、练习的选择都作了细致的描述,然后将教案分发给执教者,教案成了教师教学的“标准答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都完全一致,教学成了一种模式教育,教师各自的聪明才智被戕杀了。
现象之五:集体备课成了“完成任务”有的学校提出了集体备课的要求但是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没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不明白集体备课的意义、方法,只好把备课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按时聚在一起东扯西拉,没有真正的讨论,只是撰写几句记录备查。
走出集体备课误区的有效策略
![走出集体备课误区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3d7259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3.png)
走出集体备课误区的有效策略“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能够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气氛,发挥“集团效应”优势。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
它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汇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是实现我市“惜时增效,轻负高效”课题的有效途径,被各单位所采纳,我校也不例外。
不过,在实施之初,因为教师思想理解上的缺乏,对集体备课缺乏充足重视和理解,学校在集体备课方面缺乏管理经验,使我校的集体备课走入误区……课教师,由他们分头撰写,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复印后人手一份装订起来,形成集体教案,集体备课等同于“教案之和”。
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有形无实。
务,实现自我解放,将教学参考资料——《教案书》上的内容原封不动打印出来;更有便捷者,干脆“在线查找”,“成功下载”,装订成册。
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全盘吸收,美其名曰“集体备课”。
这种做法即使“简单易行”,却更缺少教师参与的成份,集体备课形同摆设。
校要检查了,迅速利用一节课时间一目十行的浏览一遍,在“重点”地方划上波浪线,某个地方加几句话,算是有了“批注”。
划线局部是否是重点、批注是否适宜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幸亏多数教案不是精心备的,既使有那么几位工作认真的教师,教案是精心备的,也被埋没在这些“文物”堆里,令人惋惜。
发展下去,还会有谁去精心备课呢?不如同流合污,一起应付了事。
针对以上情况,近年来,我校在集体备课方面持续改进管理办法,增大管理力度,逐步走出误区,收到良好效果。
集体备课的误区及对策
![集体备课的误区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73960fe14791711cd791716.png)
《集体备课的误区及对策》摘要:1.陈永勇.集体备课好处面面观[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6).,3.殷开林.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J].学校管理,2011(1).,7.宋文权.集体备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0(7).一、问题的提出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
集体备课就是让每个参与者获得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使得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能,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教学成长周期,延长了老教师的教学生命。
集体备课能发扬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全局观念。
同时,集体备课能整体、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非常有效的途径。
但不难发现,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等原因,陷入了种种误区。
二、当前集体备课的误区1. 千人一面式。
有些学校领导片面理解集体备课,无视不同教师和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一味要求备课的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考查,教师根据学校发的集体备课表格填空,千人一面,这样不但没起到集体备课的作用,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创新,扼杀了教师的个性,效果适得其反。
2. 蜻蜓点水式。
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作用和重要性,将之看作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的例行公事,教研时敷衍了事。
同组教师集中在一起后,组长传达学校的相关会议精神,同年级的教师简单商讨一下教学进度,将本周或者本学期的备课任务分解一下,然后就以说说工作中的困难、发发牢骚而草草收场。
3. 唱独角戏式。
在研讨过程中,或者由有经验的权威老教师发表演讲,或者由备课组长说了算,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或干脆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部分学校实行教师竞争上岗或者末位淘汰,这样在集体备课时,有的教师由于害怕自己贡献智慧后,同事的教学成绩高于自己而“留一手”,不愿意在集体备课中多交流与发言,导致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集体备课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常见误区
![集体备课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常见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96d767eb524de518964b7d13.png)
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有欠缺的同学则会被忽视。
在这类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用问题导学将学生的自主性以“被动”的方式体现出来。
例如,在老师的讲解之后,可以让某个学生重复老师所述的解题思路和关键点。
起初学生操作会有难度,但是坚持下来则得以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把握重难点的能力,一直达到“学生教别人”的目的。
二、从问题到对话———学生的互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要体现学生的自主,问题导学是师与生的纽带。
问题是老师走向学生,而对话则是学生与学生或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上下性,后者则是平等性。
平等性是从思维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换。
换句话说,就是师生角色的转换。
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者”,而学生也不再是本本分分的受教者。
从本质上来说,这个问题属于问题导学的方法论范畴,即如何实践问题导学,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实践自主性。
主要分为两个层面来操作。
1.学生与老师的平等互动。
在师生之间实施互动,需要做到准确定位教师的位置、设置探讨性问题和改革评价标准。
以某一次课堂教学案例为例:目标———学生的阅读能力;方式———设置问题;检查———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和表现。
以一篇文章的泛读为教学内容,设置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细节层面、理解层面、推理判断层面。
再根据文章的主旨大意,设置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细节层面、理解层面和推理判断层面该有标准性的答案,为了检查学生阅读任务的准确性。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观察出学生阅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能力。
最后的开放性问题则没有yes或no的结论性答案,借此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这个环节正可以用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加第二语言文化习得。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已经形成英语学习惰性,不愿意参与而更喜欢“观看”;教师位置不能及时转换,也习惯了说教者的姿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没有做出有效判断和指导,老师的权威性使学生对标准答案趋之若鹜,不敢大胆思考,小心求证。
集体备课的误区及对策
![集体备课的误区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bd13ccb5fbfc77da269b149.png)
集体备课的误区及对策作者:徐琴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年第01期一、问题的提出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
集体备课就是让每个参与者获得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使得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能,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教学成长周期,延长了老教师的教学生命。
集体备课能发扬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全局观念。
同时,集体备课能整体、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非常有效的途径。
但不难发现,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等原因,陷入了种种误区。
二、当前集体备课的误区1. 千人一面式。
有些学校领导片面理解集体备课,无视不同教师和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一味要求备课的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考查,教师根据学校发的集体备课表格填空,千人一面,这样不但没起到集体备课的作用,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创新,扼杀了教师的个性,效果适得其反。
2. 蜻蜓点水式。
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作用和重要性,将之看作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的例行公事,教研时敷衍了事。
同组教师集中在一起后,组长传达学校的相关会议精神,同年级的教师简单商讨一下教学进度,将本周或者本学期的备课任务分解一下,然后就以说说工作中的困难、发发牢骚而草草收场。
3. 唱独角戏式。
在研讨过程中,或者由有经验的权威老教师发表演讲,或者由备课组长说了算,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或干脆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部分学校实行教师竞争上岗或者末位淘汰,这样在集体备课时,有的教师由于害怕自己贡献智慧后,同事的教学成绩高于自己而“留一手”,不愿意在集体备课中多交流与发言,导致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4. 水果拼盘式。
有的备课组把每章、每节备课任务平均分给各个任课教师,教师再分头撰写教案,或分头上网查找,然后交给组长,原封不动地集中组合起来,谓之“教案”。
“集体备课”中的“误区”
![“集体备课”中的“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a0cb842787c24028915fc369.png)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 的,也就产生大部分是听众,而不是平等 及时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
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 的参与者、争辩者、商榷者。在新课程标 资料,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传播经验,
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文本教材的独 准实施的今天,集体备课要侧重于组内 也可以为第二年备课或研究提供素材,
到见解,但个人独立备课有它一定的局 的交流与讨论,在交流中我们赞赏的不 以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备课与研究能
限性。现在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目的 是对某一个问题的相同观点,而是对某 力。辩,
人总是在不断地反思中进步的。为
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 在争辩中产生“思维碰撞思维”、“智慧点 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学校要求老
“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 燃智慧”、“情感沟通情感”,最终择取较 师一课一反思,记录课堂发生的事件,捕
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 空就进行交流。平时,在教学的过程中,
集体备课让我们从“个体备课”到互
生的学情。像上述提到的不同教师上同 教师总是在忙碌自己的事情,而且长久 相交流合作。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一教材“如出一辙”,这样发挥集体备课 以来形成“文人相轻”的倾向,不屑于交 “误区”。我们意识到了就要走出这“误
校长论坛
“集体备课”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如 老师作个性化的修改。这样就大大减轻 么 ,学 生 中 的 问 题 也 就 可 以 及 时 地 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时下,集体备课已成为各个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点工作。
然而,集体备课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值得我们警醒:
一、备课组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
这种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有形无实。
二、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他们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没有取舍,不加选择,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放着现成的优秀教案不用,自己再费尽周折、千辛万苦去写,岂不是‘没事找事’?”
三、集体备课就是同一教案。
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
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课堂完全没有了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特点的体现。
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处理、练习、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内容和教学环节要高度一致。
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
四、老教师“主宰”备课,“经验主义”唱主调。
当集体备课任务分配以后,教师们都能认真撰写教案,精心备课。
但到了讨论交流的时候,发言者一般都是老教师,年轻教师很少参与。
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应该是老教师的“权威”活动,资格深、经验多、水平高的他们,说出的话往往也带有权威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年轻教师放不开,想说不敢说,讲错了怕别人讥笑。
或者,在集体备课的时候,主备教师读一读教案,大家不好意思对别人的辛勤劳动成果“说三道四”,简单发发言,就算完成一次集体备课任务。
至于有的老师“集体备课结束了,但是我不用这个教案去讲课”,“留一手”,这样的老师很明显存在着“保守、自私”的思想;或者按时下载,按时上交材料,至于备课、上课还是老一套,这叫应付,真的劳民伤财。
上述两种情况不能叫“误区”,在此不再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