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4.1俄国十月革命课件

合集下载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专题总结讲义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专题总结讲义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专题总结讲义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1917~1927年(1)目的: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3)特点:前者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后者是使用市场价值规律间接过渡。

(4)结果:前者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了政治危机;后者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但随着形势发展被逐步放弃。

2.1928~1953年(1)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通过工业化、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等措施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3)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出现越来越多的弊端。

(5)苏联工业化的特点:第一,“斯大林模式”;第二,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三,工业化资金主要来源于农业,农民负担过重。

3.1953~1991年(1)目的: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

(2)措施:1956年赫鲁晓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

(3)特点:前两者尽管取得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仅是一些修补;后者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

1.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中小城市和农村的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

2.从革命方式看,十月革命经历了由设想和平夺权到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3.从革命阶段性看,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十四 第1讲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十四 第1讲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2)政治: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导火线:一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2.进程(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局面。

(2)《四月提纲》①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

(3)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武装起义①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

②攻占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结果(1)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2)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

4.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俄国十月革命的创举十月革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客观经济前提尚不成熟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现代化严重受阻和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家局势日益恶化的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推进文明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核心论点:俄国十月革命是在经济现代化受阻和一战影响下为推进现代化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尝试。

二、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措施(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将粮食无偿借给国家。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质是否定货币、价值规律。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纲要求]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考点1 俄国十月革命1.条件⎩⎪⎪⎪⎨⎪⎪⎪⎧客观条件⎩⎪⎨⎪⎧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 阶段。

俄国的帝国主义具有浓厚的军事封 建色彩,对内进行压榨,对外推行扩张和瓜 分世界的政策。

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殖民地人民的反 抗斗争此起彼伏。

主观条件⎩⎪⎨⎪⎧ ①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召开。

②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 诞生。

2.二月革命⎩⎪⎪⎨⎪⎪⎧原因:一战使俄国局势恶化,人民群众掀起反战、反饥 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

过程: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并转为起义。

结果⎩⎪⎨⎪⎧ ①推翻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②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③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进程⎩⎪⎪⎨⎪⎪⎧《四月提纲》⎩⎪⎨⎪⎧ ①俄国革命第二阶段应使政权转移到 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革命的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

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 武装起义的方针。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日,武装起义开始。

《告俄国公民书》的发表,宣告临时政府被推翻。

4.结果⎩⎪⎪⎨⎪⎪⎧ 建立新政权⎩⎪⎨⎪⎧ ①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 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 苏维埃。

②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性质: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领导的 社会主义革命。

5.意义⎩⎪⎨⎪⎧(1)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 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高考历史(通史)大一轮课件:专题十四1 第1讲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历史(通史)大一轮课件:专题十四1 第1讲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轻巧识记】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核心观点: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 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 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图解历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漫画解史】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3)七月流血事件:1917 年 7 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 人、士兵的游行示威,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革命已失去了 _和__平_发__展____的可能。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 年 11 月 6 日,_彼__得_格__勒____的工人 士兵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结果 ①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①农业:实行__余__粮_收__集_制______。 ②工业:企业一律收归__国_有____, 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2)内容③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④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规定“__不_劳__动_者__不_得__食_______”。
(3)评价 ①积极ab..适巩应固了了战苏时维需埃要政,权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②消极ab..实导施致过经程济中危出机现和了政许治多危弊机病。和错误。 2.新经济政策 (1)原因:__战__时_共__产_主__义_政__策_______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 机。
①俄国群众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急需一个革命政党的领导。 (2)主观②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二月革命 ①原因:一战使俄国局势恶化,人民群众掀起反战、反饥饿、
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
②过程: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并转为起义。 a.推翻统治俄国300多年的 __罗_曼__诺_夫____王朝。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

俄国十月革命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0·河北衡水摸底)德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己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

这次革命(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C.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D.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答案 A解析由材料“革命的气氛……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可知所述的革命是二月革命,此次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2.(2019·重庆区县高二期末)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布尔什维克党发布《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号召人民:推翻沙皇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没收皇室和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

这表明二月革命( )A.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B.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质C.已转向社会主义革命D.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答案 B解析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目标集中反映了二月革命中俄国工农大众反对封建专制压迫、争取政治经济权利的要求,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质,故选B项。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和转向社会主义革命说法有误,排除A、C两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斗争目标不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排除D项。

3.(2019·江苏省四星级学校高三第一次调研)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1917年三八妇女节那天,俄国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的口号。

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

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

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这次革命使俄国(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D.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答案 D解析根据“打倒沙皇!打倒战争!”可知,这是二月革命的背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十四课时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十四课时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岳麓版
④主要以_行__政__手__段__管理经济。 (3)评价
①积极: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 ②消极ab..超第越二了次苏世联界_大生__战产__后力__诞水生平的,社逐会渐主僵义化国,家阻大碍都经照济搬的该发体展制。。
[特别提醒]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从革命任务看,它主要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封建主义。 (2)从革命结果看,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
——王斯德
2.新经济政策
①经济困难: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国家无力直接 领导和组织企业的生产。 (1)背景②政治危机:农民对_战__时__共__产__主__义___政策日益不满, 频繁发生暴动。
(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_政__治__危__机__。
①农业:以固定的_粮__食__税___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_国__家__所有,由国 (3)内容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 国和_外__国__资__本__家__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_自__由__贸__易__。 (4)意义① _②社__理 实会__论 践主__上 上义__: :的列 受途宁 到径找 广。到 大了 工一 人条 和在 农小 民农 的占 支优 持势 ,的 使俄 国国 民过 经渡 济到 得 到恢复和发展,苏___维__埃__政__权__得到巩固。
3.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宣布一切权力归_工__兵__代__表__苏__维__埃__,并组成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2)通过《_和__平__法__令__》和《土地法令》。 (3)1918年春,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4.意义 (1)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社__会__主__义__革命。 (2)对俄国:它使落后的俄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开辟出 _社__会__主__义__发展的道路。 (3)对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_殖__民__地__半__殖__民__地__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 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高考历史一轮精优课件:专题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历史一轮精优课件:专题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03 表现
(1)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 (2)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经济,以行政 手段管理经济
04 评价
(1)积极:使苏联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国家工 业化;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生 产积极性不高,农业发展长期滞后;企业缺乏自 主性和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制 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晓夫上台;1956年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迷
信02 内容
内容
农业
(重 点)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 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 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 动)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 共和国
1931年,斯大林说:“我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
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 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 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 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 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
式”。由材料可知,斯大林想 “在10年内”赶超“先进国家 ”,从而改变苏联的落后面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 的“这一思想”促使苏联优先 发展重工业,确立了“斯大林 模式”,故B项正确;A项错在 “完全”,排除;“斯大林模
十月革命
1917年 11月
无产阶级社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 会主义革命 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03 巩固政权的措施
政治 经济 外交
目的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解析题干提供了十月革命后和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两个时期苏俄土
地政策的变化,要求正确认识新经济政策。题干只是允许出租土地
和使用雇佣劳动,并未彻底废除以往的法令,A项错误;在十月革命
后实行土地国有化,把土地分给劳动者使用,新经济政策改变的只
考点
考点
考点
40
41
42
6.(2013·海南,18,2分,难度★★)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
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
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
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C )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考点 40
考点 41
考点 42
5.(2013·广东,22,4分,难度★★)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 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 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 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解析材料强调投机倒把活动与“正当”贸易区分不开来,说明该领导 人不主张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活动,允许农 民进行商品交换,故选A项。B、C两项与“投机倒把”无关,排除;D 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其禁止商品的自由贸易,排除。
考点 40
考点 41
考点 42
5.(2012·江苏,16,3分,难度★★)《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课件: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课件: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推进文明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核心论点:俄国十月革命是在经济现代化受阻和一战影响下为推进现代化而进行的社 会主义革命的尝试。
[易错提醒] 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 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2) 对俄国: 它使落后的俄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开辟出
社会主义 发展的道路。 _________ 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 (3)对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_______________ 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考点二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理论上:列宁找到了一条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过渡到 社会主义 的途径。 _________ (4)意义 ②实践上: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 苏维埃政权 得到巩固。 到恢复和发展,___________
3.斯大林模式 工业化 和农业集体化。 ①经过_______ 五年计划 。 (1)确立过程②实施国民经济发展_________ ③逐步取消___________ 新经济政策 。 公有 ①实行单一的 ____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高度集中 的经济管理体制。 ②实行__________ (2)特点 计划经济 。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_________ 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 ④主要以_________
探究1
苏联(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和特点 『考题例证』
【典例】 (2015· 课标全国 Ⅱ , 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 1931 年降 至 694.8亿千克; 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 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 明苏联( )

高考历史 总复习 第14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历史 总复习 第14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弊端
农 玉米
自主
求是
冲破 国情
实事
工 优先
积极
困境 突破
行政
人道的 民主的
政治
公开
矛盾 解体
领导
失控
阿拉木图
• ⒈(2010 课标全国 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 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 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 史背景应是
• 【答案】 D
• 【解析】此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以及斯大林 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 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 但也促使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 符合史实。
• ⒎( 广东理基 68)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 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 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 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 话的正确理解是
• 【答案】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 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 料),高度集中管理。
• 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 势)。
•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 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 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 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
• ⒉(2010 北京文综 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 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 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 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 政府试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4.1俄国十月革命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4.1俄国十月革命课件

重难点 1.完整把握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2)“四个变化”: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①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 ②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③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 ④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3)“四个特点” ①理论角度: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单独取 得革命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②革命道路:革命由中心城市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③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④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
二、经过
1.打倒沙皇(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
(1917 年 3 月)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之后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
并存的局面。
特别提醒
二月革命的性质
俄国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从革命任务来看,它是要推翻沙
皇专制统治,反对封建主义。从革命结果来看,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
2.指明方向(四月提纲) 列宁发表“ 四月提纲 ”(1917 年 4 月),提出用 和平 的方式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 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3.抛弃幻想(七月事件)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七月流血事件”(1917 年 7 月),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4.再现曙光(十月革命) 1917 年 11 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史称“十月革命”。 5.建立政权 1917 年 11 月 7 日,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①政治: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②外交: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经济: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④组织: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考点知识整理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考点知识整理

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1、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俄历2月)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2)《四月提纲》时间:1917年4月革命任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月过程:①11月6日晚,起义开始,列宁亲自领导;②11月7日,占领彼得格勒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③晚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占领冬宫。

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国际意义: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②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理论意义: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功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考点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背景: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叛乱,开始长达三年的国内战争。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保证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

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影响:①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③不符合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背景: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行,引发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级临时政府。
2.指明方向(四月提纲) 列宁发表“ 四月提纲 ”(1917 年 4 月),提出用 和平 的方式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 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3.抛弃幻想(七月事件)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七月流血事件”(1917 年 7 月),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4.再现曙光(十月革命) 1917 年 11 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史称“十月革命”。 5.建立政权 1917 年 11 月 7 日,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①政治: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②外交: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经济: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④组织: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客观原因:①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矛盾最尖锐;②一战为其创造了国际环境;③二月革 命胜利奠定基础。
(2)主观原因:①有广泛的群众支持;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军队英勇作战;④及时采取措施 巩固政权。
撬法·命题法 解题法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
(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行了和西方三权分立政体不同的政治体制。 (2)苏俄时期苏维埃政权一方面是立法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另一方面它又 是一个行政机构,因此说其性质是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思维导图
十月革命结构图
三、意义 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 革命。 2.国际 (1)沉重地打击了 帝国主义 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十月革命将 社会主义 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国内:使落后的俄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新型的 无产阶级 专政,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 道路。
1.思维辨析 (1)一战是十月革命的催化剂。( √ ) (2)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相同。(× ) (3)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考虑革命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和革命的结果。( √ ) (4)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 ) 2.选择:从文明史观看,20 世纪初期丰富了世界文明发展形态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一 俄国十月革命
撬点·基础点 重难点
基础点
一、背景
1.经济:俄国 资本主义 经济有一定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20 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二、经过
1.打倒沙皇(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
(1917 年 3 月)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之后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
并存的局面。
特别提醒
二月革命的性质
俄国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从革命任务来看,它是要推翻沙
皇专制统治,反对封建主义。从革命结果来看,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
重难点 1.完整把握十月革命 (1)一个过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四个变化”: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①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 ②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③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 ④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3)“四个特点” ①理论角度: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单独取 得革命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②革命道路:革命由中心城市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③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④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
2.要语背诵 (1)俄国革命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也经历了从和平夺权设想到暴力夺权 实践的转变。 (2)十月革命坚持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 的社会主义革命。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同时也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 发展,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