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首先,揭示了文艺的社会本 质。
◆其次,阐述了文学艺术发展 的一般规律。
◆再次,阐述了文学艺术内部 的特殊规律。
◆最后,阐述了文学艺术的创 作原则。
2.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 论
◆首先,深刻地阐述了战争、 暴力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其次,恩格斯在回顾和总 结19世纪战争状况的基础 上,从各国扩军备战的竞争 中揭示了军国主义的前途和 命运。
第一,恩格斯给政治经济学下了经典定义:“政治经济学 ,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 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
第二,阐述了生产、交换和分配的相互关系。
第三,阐述了劳动价值论。
第四,阐述了科学的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推荐阅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论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第三,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推荐阅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五,批判了拉萨尔主义关于“自由国家”的谬论,捍卫了 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从 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
马克思揭示了过渡时期必然存在的客观根据,这就是社会 主义经济因素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全部和自动地形 成,因此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后,必须运 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力量对整个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造,消灭 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而过渡到社会 主义。
第二节 《反杜林论》以及马克思
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一、对杜林的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杜林主义是一个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以折中主义哲学 和庸俗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理论体 系。
它的出现,不仅导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的思想混乱, 而且严重威胁到党的团结和统一。
恩格斯历时两年多写出了《反杜林论》,从哲学、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三个方面对杜林主义进行了深刻的 批判,全面系统地论证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在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关 系的基础上,深刻地提出并论证了哲学的基本问题,阐述 了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唯物史观的一些最基本的观点:
第一,恩格斯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 之间的关系。
他深刻地揭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阶级实质、合理因素和根 本缺陷,指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实现了根 本变革,德国古典哲学因此而终结。
针对巴枯宁反对和否定一切国家并主张将废除继承权 作为革命起点的谬论,马克思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国 家观,揭示了社会革命和国家消亡的经济前提。
在批判巴枯宁反对一切权威观点的过程中,恩格斯的 《论权威》一文深刻论证了权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和作用。
针对巴枯宁“完全放弃一切政治”,以及所谓进行政 治斗争就等于承认资产阶级国家及其社会制度的荒谬 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政治运动与阶级运 动的相互关系。
在深刻揭示自然界发展所遵循的辩证法规律的基础上,恩 格斯进一步利用自然科学最新成果,描述了自然界无限发 展的辩证图景:自然界的一切有限的事物,从有生有灭到 有灭有生经历了一个永恒的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作了系统阐发。
《自然辩证法》对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进行了 论述。
二、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 ,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 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些理论成果集中体现 在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一书中。
具体经验总结包括:
首先,分析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原因。
其次,深化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的思想。
第一,突出强调了上层建筑诸因素的相互影响及其对经济 基础的反作用。
第二,指出政治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起 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第三,论述了社会意识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第四,提出了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合力的观点。
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科学总结
恩格斯一生中的最后一部哲学著作《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 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行 了科学总结。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分析的重大意义在于,
科学地说明了共产主义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 发展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是一 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所决定的。
因此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就是解放进而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按需分配”和人的全面自 由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第一国际成立后,蒲鲁东主义又成为第 一国际中最大的机会主义流派,对“国 际” 发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阶级革命道路以及消灭私有制等方面展 开。
蒲鲁东主义者主张将“国际”的任务仅仅限于经济范围, 反对工人进行政治斗争,继续鼓吹蒲鲁东关于通过建立“ 交换银行”和“合作社”来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力图按 照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来改变“国际”的性质。
恩格斯首先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的黑 格尔哲学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恩格斯高度地评价了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
但费尔巴哈并没有真正克服黑格尔哲学,因为他在批判黑 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时,连同其辩证法也一起抛弃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费尔巴哈哲学的不彻底性。
第二,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次作了明确的表述:
推荐阅读:《跨越“卡夫丁峡谷”》
恩格斯对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和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 十分关注,在诸多著作中进行相关论述。
农村青年
尽管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加速了农村公社的崩溃,但恩 格斯并没有因此而否定残存的农村公社对实现社会主义的 重要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论述,把唯物史 观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指明了落后国 家和民族的特殊的社会发展道路,是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第一,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小资产阶级分配理论。
第二,批判了拉萨尔主义关于“反动的一帮”的反动谬论, 阐明了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第三,批判了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谬论,捍卫了科学 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四,批判了拉萨尔的依靠国家帮助工人建立合作社的观点 ,坚持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再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彻底废除官僚制度,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也是 巴黎公社创造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经验。
最后,通过总结巴黎公社经验,进一步探讨了从资本主义 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
三、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哥达纲领批判》在全面彻底批判拉 萨尔主义的同时, 完整而科学地阐述 了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及 其特征的学说,使马克思主义关于共 产主义社会的学说实现了一次重大的 飞跃。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 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关于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现实的问题,亦即思 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家划分为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推荐阅读:《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三个过渡问题》
《哥达纲领批判》的新贡献就在于,它明确地揭示并具体 分析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基本阶段及其相互区别的特征。
马克思揭示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的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成熟程度和 发展程度不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不同决定了社会生产关 系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程度上的巨大差别。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不仅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还阐明了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揭示了 其内在联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科学理论体 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三个主要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 和科学社会主义所组成,这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不 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凡是断定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 是第二性的哲学家,都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反之,则属于 唯物主义阵营。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内容十分丰富的理论体 系,除了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 主义外,还涉及伦理学、法学、宗教学、文艺学以及军事 学等社会科学众多领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些领域都进 行过深入研究,有许多理论成果。现仅就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文艺学和军事学两个重要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作一概述。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系统化
《自然辩证法》是第一次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 科学观的开创性著作,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创立 的主要标志。
第一,揭示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
第二,系统阐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和辩证图景。
恩格斯还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他认为,自然科学 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实践。
二、唯物史观的进一步阐发
19世纪90年代,历史唯物主义面临严重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恩格斯从1890年至1894年,分别写
了致康· 施米特、约· 布洛赫、弗· 梅林和瓦· 博尔吉乌斯 等人的信,有针对性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澄清了来自不同方面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针对蒲鲁东主义的主张,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 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做出有力的反击。
在第一国际的后半期,马克思和恩格斯与机会主义思潮的 斗争主要体现在对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的批判上。
巴枯宁主义是在激进革命词句掩饰下的小资产阶级思潮和 机会主义政治派别,它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极端的个 人主义。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
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是当时在“国际”中影响最广、 危害最大的两种机会主义思潮。
它们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无政府主义,鼓吹改良主 义,给国际工人运动带来了严重危害。
1847年,马克思就在《哲学的贫 困》中对蒲鲁东主义进行了全面批判。
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
研究东方社会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们关于东方社会
发展道路特殊性的论述中。
首先,马克思具体分析了俄国农村公社所处的特殊历史环 境。
其次,马克思具体分析了俄国农村公社的二重性及两种可 能的命运。
再次,马克思具体分析了俄国农村公社可能跨越资本主义 “卡夫丁峡谷”的前提条件。
对清除杜林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消极影响,推动社会主义运 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划清了它与旧 哲学,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的原则界限。
其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第四,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观。 第五,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对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 道路的研究
一、古代社会的研究
1884年,为实现马克思的遗愿,恩格斯撰写了《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该书 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古代社会的代表作,现将其内容概述如 下。
第一,进一步阐明了“两种生产”的理论。 第二,揭示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第三,深刻地分析了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过程。 第四,阐述了国家的起源、演变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