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_史记_的写人艺术_以_项羽本纪_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2-16

作者简介:黄伟(1980-),男,安徽萧县人,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助理讲师。

第8卷 第3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 l.8N o.32009年06月JOU RN A L OF HU A IBEI PRO FESSION A L A ND T ECH N ICAL COL L EGE Jun.2009

试论5史记6的写人艺术

)))以5项羽本纪6为例

黄 伟

(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5史记6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司马迁运用5春秋6笔法,在实录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个性各异的人物形象。5史记6在写人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后代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成为历代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学习的典范。关键词:5史记6;写人艺术;项羽;才气过人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1-8275(2009)03-0119-02 5史记6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名著,作者司马迁是我国传记文学的鼻祖。本纪、世家、列传都以写人物为中心,通过记录人物活动来反映历史情况,因而能够集中刻画人物的性格,完整地表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展示广阔的社会画面,使其作品具有明显的文学性质,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5离骚60。因此,两千多年来,5史记6不仅是历史学家学习的典范,而且也是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5史记6为什么会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呢?这不仅是司马迁具有/良史之才0,运用5春秋6笔法,实录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司马迁在实录的基础上,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特征,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量所致。

5史记6高度的写人艺术,在5项羽本纪6中表现地尤为集中和突出,具体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选择重大历史事件,突出项羽/才气过人0的特征,塑造英雄人物形象。

司马迁在著述5史记6时并不是有事必录,而是有所选择。在5项羽本纪6中,司马迁紧紧围绕项羽/才气过人0的个性特征,即他力大无比,武功超群,集中一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来充分突出他的形象。

项羽一生亲历七十余战,司马迁只精选了那些事关反秦斗争的成败与项羽兴亡的重大事件,加以集中描写,把人物放在当时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展现其优点和缺陷,从而使人物形象突现出来。

5项羽本纪6在叙写项羽早年的流亡生活时,曾有几句概括的描写:/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0/才气过人0便是项羽的基本性格特征。这既是他的一大优点,使他在关键时刻能果决行动取得成功;也是他的一大弱点,使他自满自是,迷信武力,最终导

致他的失败。

吴中起兵,是项羽一生事业的开端。司马迁简要地交代了项羽的家世和早年的政治流亡生活,接着详细叙写了他在陈涉等首举义旗,造成/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0的有利形势下,协助季父项梁斩会稽郡守,在吴中举兵反秦的经过。随后,项羽在/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0的危急关头,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西,开赴反秦前线,表现了项羽的锐气。

巨鹿之战是项羽生平中最为辉煌的一页。司马迁写了斩杀宋义和巨鹿解围两件大事。项羽在内忧外患的情势下斩杀宋义,夺回楚军指挥权。项羽与宋义的斗争,虽然是权力之争,却关系着反秦起义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项羽个人来说,这一事件正表明他在政治上由助手向统帅转变。杀宋之举,反映了项羽的决断,使他/威震楚国,名闻诸侯0。巨鹿解围的军事行动,表现了项羽具有勇往直前的决心,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捕捉战机的指挥才能。这是秦农民战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一大战役。待到刘邦占领咸阳,至此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战争也就进入了尾声。在巨鹿会战结束后,项羽被拥戴为诸侯上将军,从而奠定了他的霸业的基础。

鸿门宴一章,揭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最终刘胜项败。楚汉相争本质上是地主阶级内部两个政治集团为争夺农民战争胜利成果的生死搏斗。这章文字一开始就揭示了刘项之间的尖锐矛盾,斗争的焦点是由谁称王关中,号令天下。刘邦有野心也有智慧,而项羽有勇无谋。鸿门之会一方面表现了项羽不愿在宴会上暗算对手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暴露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是个拙于应变的武夫。司马迁从对当时复杂情势的正确把握入手,把刘项两个集团的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描写,处于绝对优势的项氏集团,由于统帅项羽的态度暧昧不明,在如何对待刘邦

#

119#

的问题上与臣子同床异梦,导致鸿门宴上章法大乱;而危如叠卵的刘邦集团,由于君臣同心,随机应变,终于安然渡过险关。气急败坏的范增说道:/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0这句话不仅点明了鸿门宴上刘项的胜负,而且透露出楚汉相争最终结局的信息。

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也写出了项羽败亡的最后一幕。经过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项羽的败局已无可逆转。司马迁通过垓下别姬、田父绐路、东城快战、乌江自刎等情节,渲染出浓烈的悲剧气氛,勾勒出项羽的悲剧形象。并在叙事之中,揭示了他败亡的原因。帐中别姬这一情节,写出了项羽多情善感的一面。田父绐路这一事件叙写项羽在突围驰走途中,田父故意错指路径,揭示了项羽因嗜杀暴虐,而丧失人心。东城快战的传奇故事反映了项羽的英勇善战,同时揭示出他认输而不服气,心已死而意犹未平的单纯天真。乌江拒渡,表现了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美。在自刎之前,他还从容地解名马以赠亭长,以首级奉送故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0,始终不失英雄本色,场面极其悲壮感人。

二、运用间接描写从侧面渲染衬托主要人物形象

中国画有烘云托月的表现技法,原指作画时,渲染云彩乃衬托月亮,比喻作画作文时从侧面着意点染描写,使主体或主题思想鲜明突出。5史记6中也采用与此类似的避实就虚的表现手段。巨鹿之战写项羽就是个成功的范例。司马迁写巨鹿之战,目的是想突出项羽具有一往无前的决心,奋不顾身的勇气,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捕捉战机的指挥艺术。然而正面对此着笔的,不过是/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0三十一字而已。但读者依然仿佛见到项羽在巨鹿城下,秦军阵中摧坚破锐、纵横驰骋的英姿。其秘诀就在渲染衬托之功夫。会战开始前,司马迁先用诸侯救兵/十余壁,莫敢纵兵0来渲染秦军的强大,从而为以后战斗的激烈,楚军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做好铺垫。写会战场面更具匠心,司马迁借诸侯军将士眼中所见、耳中所闻着力刻画他们被楚军锐不可当的战斗精神所慑服的惊骇之态: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乃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诸侯将士的惊驰,秦军的溃败,与楚军的势如破竹形成强烈对比,更好地反衬出楚军的威势。而写楚军的奋勇争先,也正是间接表现统帅项羽的正确指挥和骁勇善战。会战结束事后,又借诸侯将朝见项羽时动作神态,衬托出项羽慑服一切的权威: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军。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这种描写手法同绘画中的烘云托月可谓是异曲同工。

三、运用对照手法通过复杂紧张场面突出主要人物形象

对照,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既可使不同类型的人物通过对照,清晰地显示出各自的独特性;又可使同一类型的人物通过对照,找出同中之异,从而表现出各自的个性来。

5史记6中,司马迁多处使用了对照的手法,而以鸿门宴一章运用得最为精彩。鸿门宴前,为/由谁称王关中,号令天下0,楚汉两军几至火并,而楚强汉弱。刘邦项羽此次相会斗争是相当激烈的,使原本复杂的场面更增添了几分紧张的气氛。司马迁从对当时复杂紧张的情势正确把握入手,把刘项两个集团的人物放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加以对照描写,使这些人物相互对照,对立而又统一,让各自的个性都展示得相当鲜明生动。同为统帅,项羽的自尊自大,缺乏心计,暴烈豪爽,易动感情,不愿在宴会上暗算对手的光明磊落的英雄气概同刘邦的委曲求全,机智权变,虚伪狡诈,以柔克刚的卑鄙小人之举,相形益彰。同叙智者,张良的从容谋划,同范增的阴鸷狷急,风姿各别。同叙勇者,项庄的一味粗莽与樊哙的粗中有细,绝不相混。而这种种对照,都是围绕项羽这个中心人物进行的,有机地揭示了项羽性格的各个侧面。

四、运用互见法,完整地塑造人物形象。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5史记6写作中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所采用的材料处理方法,即把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写,而移置到其他人物传记中去写。这一方面避免了重复,另一方面也避免损害篇中人物形象性格的一致性,同时也保持了这一历史人物性格的完整性。例如,5项羽本纪6集中了许多重要事件突出项羽的喑恶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司马迁对他的行为在传赞中虽有所贬责,但热情的歌颂,深切的同情却是主要的。这样,就体现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司马迁在本纪中没有过多的去批评项羽个人的缺点和政治上军事上的错误,而把它放在5淮阴侯列传6中,借韩信之口道出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这样既不至于损害项羽的英雄形象,而又显示出韩信非凡的才能和过人的见识。

司马迁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选择、剪裁和集中,不仅使许多人物传记正确地反映了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和作用,而且突出了他们的思想和性格,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综上所述,司马迁著述5史记6时,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至今仍活在人们心中。5史记6在写人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特别是为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历代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1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63.

[2]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之者

#

120

#

黄伟/试论5史记6的写人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