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特色民族节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ly/mswh/rxws/201109/t20110914_19394.html

湘西土家族、苗族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节日的习俗活动耳濡目染、口传身教而世代继承下来的。

土家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过赶年清嘉庆《龙山县志》云: “土人度岁,逢月大,以二十九为岁;月小,则以二十八日。”土家族要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谓之“过赶年”。其来历说法很多,主要有三种:一说是在明代嘉靖年间,正值年关,突然接到朝廷圣旨,调土家土兵协同抗倭。按路程计算时间,不等过年就得出发,才能按时赶到目的地。为了让出征官兵过年再走,就决定已集中的官兵提前过年。土家兵出征后,立了“东南第一战功”,后人为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祀祖颂功,每年过年都

提前一天。二说是清代古丈会溪坪的山包上,是土王与客王打仗的地方。有一年快过年时,客王把土王和许多土家族群众都包围在这个山坡上,客王率兵众多势大,土王不敢冲出去。于是大家决定提前过年,待客王过年不备杀出去。大家过年后,就准备武器,有的人砍根“野猫树”做长枪,有的人吹“呆嘟哩”。第二天一早,客兵正在过年,山上人个个伸出野猫树杆,到处吹起“呆嘟哩”,喊声连天。由于雾大,敌人只见山上密密麻麻,长枪林立,吓得四处逃跑,土王大获全胜。将这次战争胜利之日定为纪念日,后人过年时就提前一天,渐成风俗;三说是土家族的祖先,家境贫苦,年三十都不休息,为了全家团圆,就提前一天吃了年饭。

跳马节土家族游乐节日。居住在古丈一带的土家人,每年正月十五以后的第一个“马日”,都要举行盛大的跳马活动。人们用纱箩做马头,用挑篮做马身,用被单做马皮,用枇杷叶做马耳,用棕树叶做马尾,再加以纸扎裱画,便套在身上开始表演。骑士们头戴草帽,手举战刀,以跳代跑,冲进跳马场。大队人马进入后,由三名土老司和一名女巫带领,在祭坛前燃香烧纸,念咒磕头。祭祀完毕,进行跳马表演,在锣鼓点子指挥下,在热烈的炮火声中,马队绕场三圈,然后模拟骏马的各种动作,有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有轻松自在的娱乐嬉戏,时而万马奔腾,时而独马孤鸣,历时一两个钟头。表演完毕,马队偃旗息鼓,众人将“战马”送到水边,土老司口念送马经,一把火将所有的“战马”烧掉。熊熊烈火中,“战马”逐渐化为灰烬。人们欢呼雀跃,相信战马都献给了土地神,土地神会保佑大家吉祥如意,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舍巴节舍巴日俗称“摆手节”。一般按活动的大小和参加人数的多少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时间上又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六月堂。大摆手活动规模大,参加人数上万,祭祀八部大王。小摆手活动规模小,以村为单位,

数十人或上百人参加,祭祀彭公爵主、向佬官人、田好汉。大摆手在摆手堂中举行。摆手堂供有八部大王神像。堂外坪场中央设有旗杆,插龙凤旗。大摆手活动按“三年两摆”的传统习俗在正月初九至十一举行。届时,各村寨依姓氏组成各个“排”,每排分摆手队、祭祀队、旗队、乐队、披甲队、炮火队,一路上敲锣打鼓,热闹非凡。乐队一般分为溜子队和摆手锣鼓队:披甲队由青壮年组成,每人身披五彩斑斓的西兰卡普;炮火队少不了鸟铳和三眼铳。摆手队伍中严禁游手好闲者参加。快到摆手堂时,举行“闯驾”仪式。进堂后由梯玛主持扫邪安神仪式,众人在梯玛带领下,单腿跪地,齐唱请神歌。歌毕,各排将供品摆于神案。祭祀仪式完毕后开始跳摆手舞。“锣鼓一响,脚板发痒”。人们在掌堂师的带领下,绕场而舞,时而单摆,时而双摆,时而回旋摆。其内容表现出民族迁徙、狩猎征战、农桑耕织等方面,最后以大团摆的形式组成象征吉祥如意的太极图案。到了夜晚,唱山歌的、舞龙灯的、玩彩莲船的、玩蚌壳灯的,依次在摆手堂里演出,把舍巴节推向高潮。近年来,土家族传统的舍巴节被开发整合,成为民间文化的展示会,民情风俗的博览会。龙山县靛房乡为著名的摆手之乡。

四月八这是土家族又一大节。清光绪《龙山县志》云:“土人以四月八为大节,作粢宰豕,脱为大脔,掺糯米蒸之。享先祖毕,环坐啖之,兼食客。”过四月八,有的地方是过四月初八,有的地方是过四月十八。过四月八这天很隆重,要杀猪宰羊,打粑粑,请亲戚朋友都来过节。关于四月八的来历,各地的说法不太一致,其主要的传说有三:一说,四月八是牛王节。一天,土家族先民在一次战斗中打了败仗,被赶到河边,恰逢洪水猛涨,十分着急。这时一条大水牛游了过来,于是,土家族先民就拖着牛尾巴过河,脱离了险境。以后,土家族子孙为了不忘牛的救命之恩,到这一天,让牛息耕一日,并喂以精饲料,怀念

牛王功德;二说,过四月八和土家族先民迁徙活动有关。在龙山水坝一带传说,彭姓由常德沿沅水、酉水而上来湘西定居时,有的四月初八到达,有的四月十八日到达。为了纪念到达的这一天,以后就分别过节,于是就出现了过四月初八和四月十八之分;三说,四月八日是祭婆婆神嫁毛虫的日子,祈求莫起病虫害,保护五谷丰登。

六月六相传湘西北土家山寨出了位英雄覃垕,他出生时背上便有两条龙。覃星自幼性格刚烈、武艺高强、聪慧过人。刚刚成年,便带领土家乡亲揭竿而起,反抗官府欺压。明洪武三年(1370),湘西“十八洞蛮”的土家人不堪封建统治的苛捐杂税,在覃垕的领导下举行了一次震撼朝廷的农民起义。明太祖朱元璋派湖广大军征剿,义军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失败,覃星亦被生擒。明洪武四年(1371)六月初六,覃星于京城午门殉难。就在他殉难之时,京城上空乌云翻滚、飞沙走石,云中两条金龙张牙舞爪长吟不息。朱元璋大骇,急宣召宰相,宰相将覃垦背上生龙、带头造反、午门斩首之事如实禀告,太祖听后即传旨赐龙袍与覃蜃。旨下,双龙即隐,天宇乃明。此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土家人都翻箱倒柜地晾晒衣物,意为覃垕晒龙袍,有的还要宰猪杀羊,邀请亲戚朋友举杯畅饮,共同缅怀英雄覃星。

七月半土家族七月半,是过古历七月十四日。传说在远古的时候,由于战争的原因,部分土家族祖先流入云南,终身不归。当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在外去世的祖先企盼回家看望儿孙。所以,家人就供酒、肉和新鲜稻谷、包谷祭祀亡灵,俗称“吃新”。从七月初到十四日,每晚在神龛上“烧香”,家里禁吵架,忌赤身裸体,忌坐大门栏上。十四日傍晚,在家门前烧纸钱,到离家较远的地方洒稀饭,称之“洒鬼稀饭”,表示祖先要赶“云南大会”去,家里给他送一些盘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