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4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根据受众情况和媒wenku.baidu.com特点,选择最佳发布时间。因为是校园活动,主要受众 是老师和同学,所以如使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可以选择课间、午休时发 布信息;如使用网络推广,则应选择晚上或周末发布信息。此外,还要注意把 握宣传的频率,频率过高,容易使受众厌烦;频率过低,又达不到宣传效果。
4.多媒介的运用可以充分自主化、个性化,但同时我们要有媒介使用的自律性, 不做“标题党”,不夸大宣传,更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2)写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需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发布出去,以得到更多 同学的关注和响应。选择几种你熟悉的传播媒介,根据其传播特点对招聘启事 进行改写,如调整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等,并说说这样改写的理由。
二、辨识媒介信息 1、阅读《吕氏春秋-察传》一文,并思考问题。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 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部编版必修下册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 表达交流。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辨析媒介信息,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理性思 维水平。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辨别是非、善恶,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4、文化传承与理解:关注网络信息和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似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 慎?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小组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文中所 说虚假信息传播的例子?在班里与大家分享。
明确:“察传”即对传言进行审查,以定其是非。《察传》一文论述要慎重审察传言, 因为“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所以“闻言必熟论”,“是非之经,不可不 分。”如何才能弄清传言的是非?文章提出“验之以理”,“缘物以情及人之情以为 所闻”,才能真正了解实情。现实生活中的例子:2007年“海南香蕉含有类似SARS病 毒”的传言令海南蕉农损失8.22亿元;2011年听信日本核污染影响到食用盐,大量市 民疯狂抢购食用盐,造成社会恐慌......等等,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第二课时 善用多媒介
一、微写作练习 有人说,如今“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请从下面《论语》
选文中选择一句,根据对所选句子的理解谈谈你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 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自圆其说,条理清楚。
①巧言令色,鲜矣仁。 ②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③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④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⑤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⑥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设计宣传方案,拟写宣传语,确定图片、音视频材料的使用策略等。要根据所选 媒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例如在校电视台播放宣传短片,要设计短片画 面内容,撰写画外音文稿;进行网络直播,要选择恰当的直播场地,撰写直播内容 的脚本;使用网络公众号,则要拟写有吸引力的标题和可读性较强的文章,选择与 之相匹配的图片或视频。
3、传播媒介发展历程: 早期符号媒介→手抄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媒介
每种大众传播媒介总是在发展中扬 长避短,互相协调,同时又吸收和借鉴 其他媒介的优势。如今,信息技术的告 诉发展正进一步使新旧媒介在交锋中融 合重组,不断改变着人类传播的格局。
第一课时 认识多媒介,辨识信息
一、认识多媒介
教学重点:理解、辨析媒介信息,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教学难点:学会辨别是非、善恶,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课时:2课时
1、传播媒介: 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媒介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大类;按照媒体的性
质又可以将其分为纸媒、电子媒体和第五媒体。其中,纸媒又分为信件、书籍、 报纸、杂志、广告册等,电子媒体可以分为电视、广播、网络、数字产品;第五 媒体分为手机、小灵通、无限网络、便携网络。
二、多媒体运用实践
学校近期拟举办次戏剧节,你所在的年级准备参加这话动。小组合作,为班 级的节日写个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
1.确定宣传主题、目标受众和媒介种类。每小组选择一种媒介,集中力量宣传,允 分发挥这种媒介在宣传功能上的优势,例如校报、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具有权成性, 而一些自媒体平台则传播迅速,吸引力强。
【示例】“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道路中听到的事随意地散布出去是不道德 的做法。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是对权利的尊重;然而权力与义务同行, 我们享受话语权同时也需认识到其所伴随的义务与责任。网络兴起已有十余载, 网络暴力已不再是陌生词汇,但这不意味着作为网民可以躲藏在千万数据之后肆 意妄为。于平台,更多网站逐步实现实名制,加强了人们对言语内容的重视;于 个人,我们应从源头抓起,杜绝“道听而涂说”,严格过滤虚假、有害信息没有 义务的履行也就没有权利的赋予,对言语负责,合理参与才是尊重他人、尊重自 己的道德体现。
二、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 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 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 无闻也。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 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王闻孙 叔敖于沈尹筮(shì),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 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转教于天 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 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 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 非‘一足'也。”
明确:要注意两点,其一是语言交际的“技术性”越来越强;一是分出了虚拟和现 实两个空间的语言生活。
3、课下活动建议:
(1)围绕近期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开展一次有关“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 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展开分析,归纳、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注意要抓住与 调查目标相关度较高的设问要点,如:平时获取新闻的途径、得知这一新闻事 件的最初渠道、这一事件中最感兴趣的新闻点、想深入了解事件时的首选媒介: 调查时应考虑被调查者职业、年龄等的代表性,以获得较为全面的调查数据。
根据媒介出现的先后顺序,可分为早期符号媒介、语言媒介、文字媒介、 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
2、媒介特点: 实体性——在大众传播中,媒介(如报纸、书刊、电视机等)都是用于传播的实体,是 具体的、真实的、有形的物质存在。 中介性——媒介居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使传受双方通过它交流信息、建立联系。 负载性——负载符号既是传播媒介的特点,也是它存在的前提和必须完成的使命。 还原性——作为中介的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要保持所负载符号的原声、原形、 原样,而不应该对符号做扭曲、变形和嫁接处理。 扩张性——媒介不仅可以使传受双方产生关系,还可以将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所 见所闻扩张开来为许多人所共享。
1、阅读陈力丹《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一文(教材P75-76),思考:面对 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明确:当我们享用传播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也应该保持警觉与思考,不能痴迷 于电视、网络而成为科技的奴隶,不能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所异化,还应遵守 法律和公序良俗。
2、阅读李宇明《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一文(教材p72-74), 思考:网路时代的语言交际有什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