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柴达木地区生态旅游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封面文章 2012年10月

7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柴达木地区生态旅游发展

探析

孟 涛

(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西宁,810007)

摘 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发展生态旅游循环经济是本文的一个基本思路。本文分析了柴达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循环经济的优势条件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循环经济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 生态旅游 有效措施 柴达木地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007—02 柴达木地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北邻甘肃省,西接新疆,东与青海省海南、海北藏族自治州,南与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相连。区内包括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和茫崖、冷湖、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面积24.1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3.50%。本区是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资源富集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样成就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神秘的昆仑道教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垄断性旅游产品。然而,本区是中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而敏感,且随着本区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影响了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寻求一种与生态旅游方式相契合的最佳旅游发展模式,即建立和推行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切实转变过度消耗资源、不断恶化环境的传统旅游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旅游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量循环利用为核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的闭环流动型经济。它是以环境友好和环境无害化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

循环经济的内涵正与当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耦合。2004 年邹统钎等在《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是21世纪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战略选择”的观点,可以说,旅游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逐步发展的背景下,人类不断探索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的结果。

循环经济模式与生态旅游实践属性是契合的,主要表现为:一是生态旅游和循环经济所依赖的资源都是可重复利用的资源,生态旅游的特征符合了循环经济低消耗、低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的本质要求和特征,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载体;二是生态旅游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都要求保护环境;三是循环经济和生态旅游的目的一致 ,开展生态旅游是为了实现了三大效应,即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应,这也正是循环经济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二、柴达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循环经济的优势条件 (一)资源条件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在柴达木这块广袤、雄浑的大地上,广布着雪山、冰川、盐湖、沙漠、原始森林、草原、沙漠绿洲及风蚀地貌等景观别具一格。著名的有长江源、被誉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环湖十三名山之一的岗格尔肖合力大雪山、著名的登山者集训基地之一的玉珠峰及道教昆仑派的发祥地玉虚峰、雅丹地貌、传说中的西王母瑶池——野牛沟中的黑海、有中国“情人湖”之称的神奇的褡裢湖,湖水却为一咸一淡——托素湖和柯鲁可湖、见证柴达木盆地古海遗踪的贝壳山及海虾山、哈里哈图原始森林及科肖图自然风景区等景观。除此之外,众多的自然保护区、神秘的原始森林及辽阔的草原,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高原特种动植物资源,有野生动物196种,野生植物400余种。这些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为区内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丰富性

目前,柴达木地区居住着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29个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为少数民族主体,主要信仰的宗教有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融合和变迁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因地理和宗教文化的影响,海西蒙古族的部分服饰、饮食及送葬习俗,吸收了少量藏传佛教文化成分,独具特色。诸如那达慕节、雪顿节、祭俄博、六月歌会等民俗,为生态旅游增添了无比新鲜神秘的色彩。

区内人文景观主要有万丈盐桥、石经寺、中晚唐期二百余座吐蕃墓葬群、西王母古祠及千里城遗址、广泛分布着生动地反映了古老的柴达木文化盆地岩画,如怀头他拉岩画、鲁茫、卢森岩画、褡裢湖畔的外星人遗址等等。区内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昆仑神话体系已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观光、科考的好去处。

3. 具有人类意义与独特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

柴达木地区面积广大,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尚属于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保留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具有原始神秘性。区内的名山大川、长江源区、荒漠戈壁、昆仑文化传说、吐蕃文化、蒙藏风俗等生态旅游资源涉及自然的、地理的、民族的、宗教的、历史的等各个领域,很多都是惟柴达木盆地所独有的精、绝品旅游资源,均体现出青藏高原原始、淳朴、粗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景观特点,是别具一格的高原地域,其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人类意义与独特价值勿庸置疑。与此相对应,蒙古族、藏族作为特殊的高原族群,其为适应人类生存极限的高原生态环境所创造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厚重的民族文化,对于人类的文化,同样具人类意义与区域价值。

当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及高原环境对这一进程的相对阻隔作用,柴达木地区民族文化的人类意义与独特价值正日趋凸显。因此从发展看,粗犷神秘、原始自然是柴达木地区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优势之所在。

(二)区位条件

柴达木地区是青海通往新疆、甘肃、西藏的必经之路。109(青藏公路)、315(青新公路)、215(敦格公路)国道穿越本区, 构成了跨省区的兀字形交通网络。同时, 柴达木地区地处青藏铁路中心,青藏铁路二期的通车,极大地提高本区域的区位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