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一)
作者:董介远,王社全,龚德山,郭剑波,李文杰
【摘要】目的介绍20例经翼点入路切除颅内肿瘤的方法、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应用翼点入路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垂体瘤、颅咽管瘤和蝶骨嵴脑膜瘤等20例手术。结果16例肿瘤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17例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良好率为85%。结论垂体瘤、颅咽管瘤和蝶骨嵴脑膜瘤等经翼点入路,采用显微手术,是提高全切除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翼点入路;显微神经外科颅内肿瘤
翼点入路又称为额颞蝶骨嵴入路,是现代显微神经外科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开颅方法。我院自2004~2006年,应用翼点入路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方法完成垂体瘤、颅咽管瘤、蝶骨嵴脑膜瘤等20例手术,获得良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0~59岁,病程2个月~3年。术前主要表现有头痛、视力下降、癫痫、视乳头水肿、视野缺损、尿崩等。术前诊断均由CT、MRI检查确立,肿瘤大小:直径2cm以下5例,2~6cm有14例,6cm以上1例。垂体瘤11例,颅咽管瘤5例,蝶骨嵴脑膜瘤4例,其中蝶骨嵴内1/3脑膜瘤2例。术后皆由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1.2手术方法
1.2.1头位〔1,2〕仰卧位,头后仰10~15°,向对侧偏转20~30°,Meifeild-kees头架固定头部,使额骨颧突处于最高点和视野中心,垫高同侧肩部使之向对侧倾斜约15°。
1.2.2切口及硬膜外组织的处理切口起于耳屏前方约1cm处,自颧弓上缘向上达颞线附近,再弧形转向内前,其范围和大小取决于颅内病变的部位。游离头皮、帽状腱膜及颞浅筋膜后一起向前翻转。沿颞线外围距颞肌附着处约0.5cm切开骨膜〔3〕,从颞窝上完整掀起颞肌向外牵开,显露额骨颧突以及围绕翼点的额颞顶颅骨。颅骨钻孔形成菱形游离骨瓣,用咬除或磨除蝶骨嵴至近前床突处。环绕外侧裂弧形剪开硬膜,将硬膜瓣翻转悬吊。
1.2.3显微手术操作在外侧裂的额侧,以脑自持牵开器逐步抬起额叶,直至见到嗅神经;切断从颞极内侧回流至蝶顶窦的桥静脉,充分向外牵开颞叶,增加暴露。切开外侧裂池和颈动脉池,使额叶与颞叶分离,并显露颈内动脉及其分叉。打开视交叉池、终板池及脚间池,放出脑脊液,并充分松解额叶与颅底各结构间的蛛网膜联系,使额叶由于重力和脑自持牵开器的轻微牵引而充分掀起。显露重要血管神经及四个解剖间隙,即视交叉与两侧视神经之间的间隙(间隙1),视神经/视束与颈内动脉之间的间隙(间隙2),颈内动脉与小脑幕裂孔边缘之间的间隙(间隙3);当视交叉为前置型、终板受病变影响变宽隆起时,切开终板得到的间隙(间隙4)来处理。根据肿瘤生长及局部解剖具体情况,选择以上4个间隙中的某几个或全部间隙,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直至全部切除。
所用器械主要为脑自持牵开器、双极电凝器、微型吸引管、肿瘤镊和显微管等。手术显微镜放大倍数6~16倍。一般不做脑室穿刺或引流。
2结果
术后发生各类癫痫2例,尿崩12例,视力障碍暂时加重2例,不全偏瘫1例。上述情况经积极处理后大都好转。垂体瘤、颅咽管肿瘤患者术后皆应用激素替代疗法。全部切除9例,大部切除2例,均经CT和MRI证实,经CT随访6个月~3年,未见肿瘤复发。17例恢复正常工作或学习。
3讨论
利用外侧裂作为自然解剖间隙,以对脑组织的最小牵拉,而能对鞍区、前颅凹、中颅凹以及上斜坡等广泛颅底部位进行探察,是翼点入路的特点。Yasargil对该入路的操作规程和应用
范围做出重大贡献〔4〕,他强调这一工作空间是在充分切除蝶骨嵴和解剖基底池才能形成经由磨平的蝶骨嵴、额叶眶面和颞叶前内侧面所形成的锥形空间到达鞍区,视野宽阔,从骨窗到蝶鞍的距离与其他入路相比最短。
该入路的头位根据颅内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可略有不同的变化;鞍内病变应少仰些,而鞍上病变侧应多仰些。对于鞍后和蝶骨嵴脑膜瘤等,头皮切口应向后,向颞部多扩展,以便充分暴露病变和避免骨窗边缘对水肿脑组织的压迫。在掀起颞肌时,应注意保持其深筋膜的完整,从而减轻颞肌的挫伤,本组病例均未出现影响颞肌功能的并发症。传统认为带蒂骨瓣能保证骨的营养,但游离骨瓣能得到更好地显露,且本组游离骨瓣复位后并未发生骨质吸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