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道,在于悟 -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之道,在于感悟
——感悟历史学习方法
【摘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悟性,即灵活应用才是学习之道的真谛。

一、构建开放课堂,让学生参与教学,感受过程、体悟智慧。

二、感受历史内涵,形成规律性认识。

三、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四、处理好顿悟和渐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学史的悟性,参与教学感受历史内涵历史的现实性渐悟与顿悟
新课改以来江苏高考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和运用,考查学生在学科主干基础上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感觉难度增大了,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问题少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笔者认为,历史学习的本原是对历史史实的解读、概括、比较、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基本能力。

可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悟性,即灵活应用才是学习之道的真谛。

有位自学成才的书法家曾说:“学书之道,惟勤与悟,勤能补拙,悟则生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真理,用在历史学习上为:学史之道,惟勤与悟,勤能补拙,悟则生灵”。

下面就具体学史的“悟”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构建开放课堂,让学生参与教学,感受过程、体悟智慧。

历史总是过去性的。

生动的历史场景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都与现实有着难以逾越的时空距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从生活的角度挖掘教学内涵;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帮助和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感受历史,汲取智慧。

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品评古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后,我设臵了这样的问题:书法与我们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自如其人”“一手好字,受益一生”,家乡是教授之乡,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文化名人和科学家。

家乡是书法之乡,涌现许多国家级书法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荣获全国各级书法大奖。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中国书法艺术及其作用的理解。

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联系身边的
书法有成的同学,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到了当今中学生的字普遍较差,中学是否应该开设书法课,自身传统艺术修养的缺乏,书法对美学的基础作用,甚至深入到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以及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的角度谈了很多。

学生的理解能力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

由此,我想到林崇德先生所说的话:“高中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并能运用理论去解决各种问题,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已趋于优势。

在此以后,个体的思维方式不会再有质的变化。

”也就是说高中生理性思维的广阔些、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都明显提高。

思维步骤更完整。

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课标,结合现实,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超越教材的表述,形成自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二、感受历史内涵,形成规律性认识。

2011年江苏省高考考纲要求提出“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考纲进一步提出“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而这一要求不是靠死记硬背能达到的能力。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悟性。

什么叫历史学习的悟性,笔者认为就是通过长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概括性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的能力。

如何培养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一个长期的、有意识的、渐进的的进程。

【例题1】如何理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我们在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中,第一步是高二的新课学习,只是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地位和作用。

这是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

第二步,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从单元体系的角度感悟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1、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人的尊严和价值得到重视;
2、中世纪欧洲——人文思想的迷失或压抑——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精神统治受到压抑,使人性成为神性的附庸,从精神方面维护封建统治。

3、文艺复兴——人文思想的兴起或复苏——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要过自己的世俗生活。

4、宗教改革——人文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萌芽后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

实质反映了资产阶级要过自己的宗教生活。

5、启蒙运动——人文思想的成熟和进一步弘扬。

——启蒙运动是一场空前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后资产阶级要求过自己的政治生活。

三、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体现了国家对历史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融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对于建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中国历史课程体系有重要意义。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密切关注与时代和社会需求相关的历史史实,要深刻挖掘其历史性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历史教育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

【例题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0年美国人的演说材料二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度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问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在当时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其原因主要是什么?同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
(3)请结合(1)(2)两问题,谈谈在当今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中我国该怎样做?
此题以50年代和70年代的中美关系的变化为主要线索,借助两段史料设臵情境,回答50年代和70年代中美关系的相关史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对中美关系现实的思考。

如何正确对待中美关系,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学以致用的关键是要明确透过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看到问题的实质,即如何正确处理国际关系,认识到决定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的对比。

明确了这两点,学生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一语中的,而不是答非所问。

列宁指出:“历史之于民族,正如记忆之于个人。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记忆,那他就成为了白痴;一个民族如果不讲历史,那就会成为愚昧的民族。

”从一定意义上讲,历史学习不仅能修身、齐家,还可以治国、平天下。

它有非常实用的借鉴功能。

我们应该承认:历史是现实的留影,现实是历史的折射。

历史学家戴逸说:历史与现实是联系的,现实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历史学习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现实。

历史学如果不食人间烟火,对现实不发生任何作用,就会失去生命力而将萎缩消亡。

“所以,我们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准确选择材料,尊重历史,教会学生理解历史,利用历史知识解释当今热点现象,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是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他们理解、迁移能力,还落实了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可谓一举三得。

四、处理好顿悟和渐悟之间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学习论观点认为,学习是由顿悟而实现的,顿悟的产生是由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

顿悟学习的主要优点有二:第一,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但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也有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顿悟,这意味着,一旦问题获得顿悟式解决,从此就不易再犯错误,学习似乎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顿悟学习的结果是不容易遗忘。

事实上,个体通过顿悟学习习得的内容一旦被掌握后,在正常的情况下终生都不会遗忘。

用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术语
说,个体通过顿悟获得的知识进入长时记忆,在正常的情况下,将用我保留在学习者的头脑中。

这样,通过顿悟获得的学习结果与死记硬背的结果之间所遵循的遗忘规律几乎完全不同。

一般情况下,我们一线的历史教师教学时,都主张学生学习历史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由低级向高级提升。

而这样学习获得的知识往往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

这就要求我们不要简单地让学生机械记忆“考试要点”或是呆板地进行“题海战术”。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习的内容,进而达到顿悟,领悟历史学习的真谛——学史为悟道。

【例题3】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

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请回答:
(1)概括出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

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2)“1500—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其主要表现。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中你有何启示?
此题以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统领问题,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角度考察经济史。

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影响连成一体主线。

同时加入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联系。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明确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借鉴和学习。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把书本上看起来无关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教会学生以世界的眼光学习历史,得到历史的顿悟。

同时也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充分挖掘了史学的社会教育功能和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林崇德.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
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如皋市搬经中学卢红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