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端粒与端粒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选)端粒与端粒酶
端粒的发现
1930 年 , 著 名 的 遗 传 学 家 B.Mcclintock 和 HJ.Müller发现:染色体的末端可维持染色体的稳 定性;
Müller将它定义为“telomere”,这是由希腊语 “末端”(telos)及“部分”(meros)组成的;
染色体失去了这些片段,就会互相粘连到一块, 发生结构及功能上的改变,从而影响到细胞的分 裂与生长。
示 意 图
端粒酶的发现
1984,CW.Greider和EH.Blackburn发现:将一 段单链的末端寡聚核苷酸加至四膜虫的提取物中后, 端粒的长度延长了,这就说明了切实有这样的一种 酶存在;
将它命名为:“端粒酶”(telomerase);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端粒与端粒酶在细胞的生长及
肿瘤发生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正成为一个研究 的热点。
端粒酶的结构
端粒酶
是端粒复制所必须的一种特殊的DNA聚合 酶;
具有逆转录酶活性; 能 以 hTR 为 模 板 , 向 染 色 体 末 端 添 加
TTAGGG序列。
端粒酶的爬行模型(动画演示)
端粒酶作用模式
端粒酶作用模式
端粒酶延伸端粒的机制
端粒酶
在大多数的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没有活性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端粒酶呈阳性;
提示: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恶化有关。
端粒酶活性升高可能引起癌症
对癌细胞的研究发现:
永生化是癌细胞所具有的显著行为; 端粒酶被激活的细胞也具有永生化行为; 癌细胞具有端粒酶被激活的细胞所具备的特性; 抑制端粒酶活性,使永生化细胞转变为正常细胞。
癌细胞通过分泌大量端粒酶来防止染色体端 粒缩短,以便不断分裂繁殖。
端粒的丢失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与端粒相关 的基因发生了致死性的缺失。
目前结论:
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缺失,导致:端粒缩短。 端粒一旦缩短到短于某个 “关键长度” ,就很有
可能导致:染色体双链断裂,并激活细胞自身的检 验系统,使细胞进入M1期死亡状态。 随着端粒的进一步丢失,发生染色体重排,导致: 无着丝粒染色体和非整倍体染色体的形成等,使细 胞进入M2期死亡状态。
端粒的发现
1970 年 , EH.Blackburn 利 用 四 膜 虫
(Tetrahymena)揭示了端粒的初步结构:
由几个核苷酸组成的 DNA 重复片段,富含G (TTGGGG)n,重复的次数由几十到数千不
等。
分裂中期染色体结构 —— 端粒
端粒下区 subtelomeric region 与端粒DNA相邻,由一 些退化的端粒DNA片断 的重复组成
目前结论(续):
如果细胞要维持其正常分裂,就必须激活端粒酶, 阻止端粒的进一步丢失;
否则,细胞不能进行染色体的正常复制; 只有重新获得端粒酶活性的细胞,才能继续生存
下去; 无法激活端粒酶的细胞(即无法阻止端粒进一步
丢失),只能面临趋向衰老。
端粒丢失与衰老关系
端粒丢失是衰老的原因?还是结果? 目前的研究结果还处在探索阶段,各种关
端粒酶缺乏同样会引起癌症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对实验鼠进行了基因 改造,使其体内缺乏端粒酶以及一些抗癌蛋白质 (p53),结果发现,实验鼠患上了鼠类通常不 会患的人类癌症——器官上皮细胞癌。
研究表明:端粒酶缺乏同样会引起癌症。
Hiyama等人(1995),研究了100 例成纤维神经细胞瘤,发现:
于端粒/端粒酶参与细胞增殖与转化的证 据大多比较粗浅,而且,尚未被证实。
端粒、端粒酶与癌症
研究染色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肿瘤形成中的变化,发现:
人恶性肿瘤细胞:均呈现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检测不到端粒酶活性;
统计资料表明:
84.8%的恶性肿瘤具有活化状态的端粒酶; 仅在4.2%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肿瘤中
端粒DNA序列
人的端粒DNA序列
长约5~15kb 序列:(TTAGGG)n ,串联重复
不同生物端粒DNA长度
酵母 尖毛虫 小鼠 大鼠
200 — 400 bp 20 bp 5 — 80 kb 150 kb
端粒酶的发现
1972年,JD.Watson发现:
DNA 聚合酶不能够完整地复制线性染色质;
有端粒酶活性表达的肿瘤组织占94%; 端粒酶活性越高的组织越容易伴有其它遗传学变化,
并且预后不良; 低端粒酶活性的肿瘤组织中未见有相应的变化,且
都预后良好; 甚至有3例处于IVS阶段的无端粒酶活性的病例竟
出现了肿瘤消退的现象;
这似乎说明:端粒酶同癌症之间存在着相关 性,但是否是因果关系,还很难定论。
衰老端粒/端粒酶 癌症
衰老可能是由端粒的缩短所致,激活端粒酶 似乎可以阻止衰老。
可是,端粒酶一旦被重新激活,细胞又将成 为永生化细胞,继而衍变为癌细胞。
如何能恰当、正确的发挥端粒/端粒酶在解决 衰老与癌症中的作用? 生命科学领域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端粒抑制剂的研究
Colorado 大 学 的 Thomas Cech 和 Robert Weinbrg博士: 已克隆出一种控制人类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基因;
衰老者端粒缩短; 大约在85%-95%的肿瘤细胞中检测到了端粒
酶活性(端粒酶阳性)。
提示:
端粒、端粒酶与癌症之间存在相关性??? 端粒、端粒酶与衰老之间存在相关性??? 端粒酶激活可能是细胞癌变(或永生化)的一
个共同通路。
端粒与衰老
1973年, Olovnikov博士,首次提出: ——端粒丢失同衰老有关。
端粒酶
一种核糖蛋白酶,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人端粒酶RNA(human telomerase RNA,hTR) 端粒酶相关蛋白(telomerase-associated protein,
TP1/TLP1) 人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the catalytic protein
subunit of telomerase,hTERT)
5’末端的引物脱落后,DNA聚合酶不能完成最后 的复制,留下一个单链的间隙;
如果这一间隙不能够被填充,染色体DNA将失去这 一DNA片断;
每经过一次复制、分裂,染色体就将丢失一部分的 端粒结构,影响到与端粒相邻的一些重要基因;
科学家们考虑:可能存在着一种不同于DNA 聚合酶 的酶来完成单链间隙的复制。
端粒的发现
1930 年 , 著 名 的 遗 传 学 家 B.Mcclintock 和 HJ.Müller发现:染色体的末端可维持染色体的稳 定性;
Müller将它定义为“telomere”,这是由希腊语 “末端”(telos)及“部分”(meros)组成的;
染色体失去了这些片段,就会互相粘连到一块, 发生结构及功能上的改变,从而影响到细胞的分 裂与生长。
示 意 图
端粒酶的发现
1984,CW.Greider和EH.Blackburn发现:将一 段单链的末端寡聚核苷酸加至四膜虫的提取物中后, 端粒的长度延长了,这就说明了切实有这样的一种 酶存在;
将它命名为:“端粒酶”(telomerase);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端粒与端粒酶在细胞的生长及
肿瘤发生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正成为一个研究 的热点。
端粒酶的结构
端粒酶
是端粒复制所必须的一种特殊的DNA聚合 酶;
具有逆转录酶活性; 能 以 hTR 为 模 板 , 向 染 色 体 末 端 添 加
TTAGGG序列。
端粒酶的爬行模型(动画演示)
端粒酶作用模式
端粒酶作用模式
端粒酶延伸端粒的机制
端粒酶
在大多数的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没有活性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端粒酶呈阳性;
提示: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恶化有关。
端粒酶活性升高可能引起癌症
对癌细胞的研究发现:
永生化是癌细胞所具有的显著行为; 端粒酶被激活的细胞也具有永生化行为; 癌细胞具有端粒酶被激活的细胞所具备的特性; 抑制端粒酶活性,使永生化细胞转变为正常细胞。
癌细胞通过分泌大量端粒酶来防止染色体端 粒缩短,以便不断分裂繁殖。
端粒的丢失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与端粒相关 的基因发生了致死性的缺失。
目前结论:
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缺失,导致:端粒缩短。 端粒一旦缩短到短于某个 “关键长度” ,就很有
可能导致:染色体双链断裂,并激活细胞自身的检 验系统,使细胞进入M1期死亡状态。 随着端粒的进一步丢失,发生染色体重排,导致: 无着丝粒染色体和非整倍体染色体的形成等,使细 胞进入M2期死亡状态。
端粒的发现
1970 年 , EH.Blackburn 利 用 四 膜 虫
(Tetrahymena)揭示了端粒的初步结构:
由几个核苷酸组成的 DNA 重复片段,富含G (TTGGGG)n,重复的次数由几十到数千不
等。
分裂中期染色体结构 —— 端粒
端粒下区 subtelomeric region 与端粒DNA相邻,由一 些退化的端粒DNA片断 的重复组成
目前结论(续):
如果细胞要维持其正常分裂,就必须激活端粒酶, 阻止端粒的进一步丢失;
否则,细胞不能进行染色体的正常复制; 只有重新获得端粒酶活性的细胞,才能继续生存
下去; 无法激活端粒酶的细胞(即无法阻止端粒进一步
丢失),只能面临趋向衰老。
端粒丢失与衰老关系
端粒丢失是衰老的原因?还是结果? 目前的研究结果还处在探索阶段,各种关
端粒酶缺乏同样会引起癌症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对实验鼠进行了基因 改造,使其体内缺乏端粒酶以及一些抗癌蛋白质 (p53),结果发现,实验鼠患上了鼠类通常不 会患的人类癌症——器官上皮细胞癌。
研究表明:端粒酶缺乏同样会引起癌症。
Hiyama等人(1995),研究了100 例成纤维神经细胞瘤,发现:
于端粒/端粒酶参与细胞增殖与转化的证 据大多比较粗浅,而且,尚未被证实。
端粒、端粒酶与癌症
研究染色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肿瘤形成中的变化,发现:
人恶性肿瘤细胞:均呈现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检测不到端粒酶活性;
统计资料表明:
84.8%的恶性肿瘤具有活化状态的端粒酶; 仅在4.2%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肿瘤中
端粒DNA序列
人的端粒DNA序列
长约5~15kb 序列:(TTAGGG)n ,串联重复
不同生物端粒DNA长度
酵母 尖毛虫 小鼠 大鼠
200 — 400 bp 20 bp 5 — 80 kb 150 kb
端粒酶的发现
1972年,JD.Watson发现:
DNA 聚合酶不能够完整地复制线性染色质;
有端粒酶活性表达的肿瘤组织占94%; 端粒酶活性越高的组织越容易伴有其它遗传学变化,
并且预后不良; 低端粒酶活性的肿瘤组织中未见有相应的变化,且
都预后良好; 甚至有3例处于IVS阶段的无端粒酶活性的病例竟
出现了肿瘤消退的现象;
这似乎说明:端粒酶同癌症之间存在着相关 性,但是否是因果关系,还很难定论。
衰老端粒/端粒酶 癌症
衰老可能是由端粒的缩短所致,激活端粒酶 似乎可以阻止衰老。
可是,端粒酶一旦被重新激活,细胞又将成 为永生化细胞,继而衍变为癌细胞。
如何能恰当、正确的发挥端粒/端粒酶在解决 衰老与癌症中的作用? 生命科学领域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端粒抑制剂的研究
Colorado 大 学 的 Thomas Cech 和 Robert Weinbrg博士: 已克隆出一种控制人类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基因;
衰老者端粒缩短; 大约在85%-95%的肿瘤细胞中检测到了端粒
酶活性(端粒酶阳性)。
提示:
端粒、端粒酶与癌症之间存在相关性??? 端粒、端粒酶与衰老之间存在相关性??? 端粒酶激活可能是细胞癌变(或永生化)的一
个共同通路。
端粒与衰老
1973年, Olovnikov博士,首次提出: ——端粒丢失同衰老有关。
端粒酶
一种核糖蛋白酶,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人端粒酶RNA(human telomerase RNA,hTR) 端粒酶相关蛋白(telomerase-associated protein,
TP1/TLP1) 人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the catalytic protein
subunit of telomerase,hTERT)
5’末端的引物脱落后,DNA聚合酶不能完成最后 的复制,留下一个单链的间隙;
如果这一间隙不能够被填充,染色体DNA将失去这 一DNA片断;
每经过一次复制、分裂,染色体就将丢失一部分的 端粒结构,影响到与端粒相邻的一些重要基因;
科学家们考虑:可能存在着一种不同于DNA 聚合酶 的酶来完成单链间隙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