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汽车运用工程学Engineering of Automobile Application课程代码:901120749学时数:48 学分数:3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是在综合应用现代汽车技术和管理学方法基础上,讲授如何充分发挥汽车的动力性与经济性,以“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运行,使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运用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汽车经营管理等技能知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作为重要交通工具在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掌握国内外汽车技术和汽车运用工程的发展进程及水平。
重点掌握汽车运用与管理工作的内容及影响汽车运用和管理因素。
1.汽车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汽车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现状;汽车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前景。
2.汽车运用的条件:动力条件;道路条件。
3.汽车运用工程展望:前景展望;发展趋势。
4.课程的任务与要求:课程任务;课程要求。
第二章汽车的动力性(6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评价汽车动力性能指标。
掌握汽车动力平衡方程式、平衡图及影响汽车动力性能的主要因素与指标。
重点掌握汽车动力性的合理运用。
1.汽车动力性能的评价指标:加速性能;平路上最高行驶速度;最大爬坡角度。
2.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
3.汽车行驶驱动的附着条件: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附着率。
4.影响汽车动力性因素及动力性分析:影响汽车动力性因素;动力性分析。
5.汽车动力的合理运用:发动机动力性;汽车动力合理运用。
6.汽车的动力性试验:测试仪器设备;动力性试验方法。
第三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6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燃油的经济特性。
掌握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重点掌握影响汽车燃油经济特性的因素及节油技术。
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每千克燃油行驶里程。
《汽车运用工程》课件

讨论了汽车运用工程师在设计、生产和测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2
解决方案的案例研究
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解决汽车运用工程中的挑战。
3
最佳实践
分享了一些在汽车运用工程中的最佳实践,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汽车品质。
汽车运用领域简介
1 汽车运用工程的定义
解释了汽车运用工程的概念和其在汽车行业 中的作用。
2 汽车运用领域的重要性
强调了汽车运用工程在确保汽车安全、性能 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性。
汽车运用工程案例研究
1
实际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向你展示汽车运用工程在解决问题和优化汽车性能方面的应用。
2
成功案例分享
分享了一些汽车运用工程成功案例,展示了其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数据和趋势分析
使用数据和趋势分析来揭示汽车运用工程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汽车运用工程的工具和技术
软件和硬件工具
介绍了在汽车运用工程中常用的软件和硬件工具,用于设计、测试和模拟。
结构和模型分析
探讨了汽车运用工程中用于分析汽车结构和模型的工具和技术。
汽车运用工程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
汽车运用工程师面临的挑战
《汽车运用工程》PPT课 件
欢迎来到《汽车运用工程》课程的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汽车运用领域的重 要性、案例研究、工具和技术以及挑战与解决方案。让我们一起探索现代汽 车工程的奥秘吧!
课程介绍
目标和学习目标
明确了解本课程的目标和你将学到的知识和技 能。
课程内容和结构
概述了本课程将涵盖的主题和课程结构。
汽车y运用工程 课程实习+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总学时/周数(或天数):一周其中理论学时/实习学时:0周/1周学分:1学分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一、实习目的汽车运用工程课程实习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教学。
通过驾驶实习,初步了解汽车的使用性能,了解各种驾驶操作装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建立感性认识基础。
二、实习的基本要求1.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等交通法规。
2.熟悉小型汽车驾驶的基本知识。
3.熟悉汽车的使用维护常识。
4.具备汽车驾驶的独立操作基本技能。
5.在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模拟道路上,掌握汽车驾驶基本操作,掌握小车(科目二)场地5项和(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的操作。
三、实习地点及进行方式1.实习地点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A08-609汽车驾驶模拟实验室2.进行方式学生首先通过科教片了解道路交通安全和车辆管理法律、法规及安全规章常识,在熟悉小型汽车驾驶的基本知识后,分组在汽车驾驶模拟器上进行独立操作。
实习期间,应有实习指导教师现场指导。
四、实习教学内容1.汽车驾驶姿势及操纵机构的使用(1)驾驶姿势驾驶人的坐姿应该自然,不要紧张,身体过于紧张向前倾斜的坐姿会迅速使驾驶人疲劳,且有害于健康,过于自由放松的坐姿会分散注意力,以致遇到危险时,不能迅速采取必要措施。
正确的坐姿是:端正自然,双手掌握转向盘,两眼向前平视,看远顾近,注意两旁,身靠后背垫,胸部挺起,两膝放开,脚放在离合器旁边和加速踏板上,初学者必须端正姿势,以养成正确驾驶的习惯。
(2)操纵机件的运用a、转向盘;b、变速杆;c、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d、手制动杆练习;e、发动机起动、熄火练习。
2.汽车起步起步要平稳。
起步时离合器和加速踏板配合要求:“左脚快松听声音,音变车抖稍一停,右脚平稳来加油,左脚慢,车前进”。
《汽车运用工程A》、《汽车理论》、《车辆行驶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A)》、《汽车理论》、《车辆行驶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名称:汽车性能道路实验Road Test of Automobile Performance二、实验性质:非独立设课三、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车辆工程、市场营销汽车服务四、采用教材高延龄,汽车运用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郭荣庆、杜久富,汽车性能道路实验指导书,2005年五、学时学分汽车运用工程、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总学时90;学分4;实验课学时8。
汽车理论、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专业、交通安全专业课程总学时68;学分4;实验课学时6。
车辆行驶理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总学时60;学分4;实验课学时8。
六、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表(1)序号1、2、3、4、5项适应交通运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汽车服务专业(2)序号2、3、4、5、6、7项适应车辆工程专业(3))序号2、3、4、6、7项适应交通安全专业七、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汽车性能道路实验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的物理、力学、机械原理、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试验学、汽车检测等知识,并通过汽车性能道路实验,使学生了解汽车性能道路实验的具体内容、方法及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与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和编写实验报告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加深对所学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技能。
八、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一:汽车结构及特性参数测定1.实验内容:汽车外廓尺寸、质量参数及技术特性参数测量2.实验要求:要求学生综合汽车结构、汽车理论课程知识,熟悉汽车主要结构参数和特性参数的定义,并能正确的进行测量。
实验二:汽车滑行1.实验内容:高速滑行、低速滑行;测量滑行时间、滑行距离,滑行阻力;计算阻力系数;2.实验要求:了解五轮仪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滑行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并能分析车辆调整技术状况,写出实验报告。
汽车运用工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汽车运用工程原为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的专业主干课程,其特点是将汽车理论与汽车运用两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学科内容体系。
其中汽车运用工程I是交通运输类专业(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交通土建)的专业基础课,而汽车运用工程II则是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
因此,教学大纲分成I和II两部分。
另外,汽车市场营销、在用汽车评估、机动车保险也是汽车运用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限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不能在课堂讲授。
这三章作为课后阅读材料,供读者自学或参考。
汽车运用工程 I(汽车理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是交通运输管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仅为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实践中合理选用汽车、改装各种专用车、合理使用、管理汽车以及正确地进行汽车试验等创造条件。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分析汽车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密切结合的方法,研究汽车主要使用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指出正确设计、合理使用汽车以及科学有效地试验汽车的基本途径。
三、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绪论汽车运用工程I的研究内容;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及评价。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汽车驱动与附着条件;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汽车的功率平衡。
第二章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因素。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发动机功率的选择;最小传动比的选择;最大传动比的选择;变速器档数与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典型制动过程;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基本概念;轮胎的侧偏特性;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简介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运用工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档旨在介绍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第二版的教学设计,为汽车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1.理解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汽车运用工程的常见工具和方法;3.学会分析和解决汽车运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设置本次课程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1.汽车运用工程概述:介绍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2.汽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介绍汽车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3.汽车运动学基础:介绍汽车的运动学基础,包括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概念;4.汽车动力学基础:介绍汽车的动力学基础,包括引擎、传动系统等;5.汽车控制系统:介绍汽车的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等;6.汽车诊断和维修:介绍汽车的诊断和维修方法。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演示、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的知识;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知识的应用;3.讨论教学: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汽车运用工程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次课程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通过出勤情况、课堂发言、参与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2.作业考核:通过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评估: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本课程提供以下资源:1.课件:提供全套课件,包括课程介绍、讲义、案例分析等;2.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操作;3.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多本参考书籍,增加学生对汽车运用工程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会全面了解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多样化,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节奏,旨在完善汽车工程师的培养体系,提高汽车工业的质量和效率。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201409修订)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英文): Automobile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到汽车在行驶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的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2、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以及行驶安全性等性能指标,了解汽车的主要排放指标,了解汽车在不同气候和道路条件下行驶使用性能的化,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4、课程类型:专业课5、先修课程:汽车构造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1、实验实验、实习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实习项目和要求如下:2.课程设计(包括综合实践)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汽车几大评价指标中的某种指标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全过程。
课程设计题目类型:某某汽车动力性指标计算;设计内容:1.选定动力性计算时所需的参数2. 确定发动机外特性曲线3、计算最高车速4、计算最大爬坡度5、计算最大加速度三、学时分配表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参考理论教学的要求,理论教学的重点即是考核的考察点。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3.考试时间:90分钟4.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填空20%、判断题20%、名词术语20%和计算或问答题40%。
题目难易比例为1:3.五、课程参考资料1.教材:《汽车运用工程》,高延龄,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7月第3版2.参考书:《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运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汽车运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如何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在汽车运用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
一、课程目标汽车运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汽车运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汽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汽车运行的各个方面,包括引擎、变速器、悬挂系统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1. 汽车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汽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包括汽车的构造、发动机工作原理、燃油系统、传动系统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对汽车的各个部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汽车维护与保养这一部分的内容将涉及汽车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学生将学习如何检查和更换汽车的润滑油、刹车油、机油等,并了解如何对汽车进行常规检修和维护。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识别和解决常见的汽车故障,以确保汽车的正常运行。
3. 汽车电子技术现代汽车的电子技术越来越重要,这一部分的内容将涉及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和诊断技术。
学生将学习如何诊断和修复汽车的电子故障,并了解汽车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4. 汽车安全与环保汽车安全和环保是现代汽车工业的重要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将涉及汽车的安全技术和环保技术。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和改进汽车的安全性能,了解汽车的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技术。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评估和改进汽车的环保性能,研究汽车的排放控制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汽车运用技术课程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理论授课,还应该加强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汽车,了解汽车的各个部件和系统的工作原理。
此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汽车运用技术课程的评估方式应该多样化。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汽车运用工程(Automobile Application Engineering)课程代码:04410067学分:2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载运工具概论适用专业:交通工程教材:《汽车运用工程》,潘公宇,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汽车运用工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基础选修课。
本课程研究、讨论用现代先进理论及技术对汽车正确合理运用,进行有效技术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技术可能和使用可靠条件下,掌握正确合理使用汽车,充分发挥其工作性能,从工程技术管理方面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减少污染及损耗,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运输成本的高效低耗安全优质运行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技术措施。
(二)课程目标1.知识方面了解用现代先进理论及技术对汽车正确合理运用,进行有效技术管理;1.2掌握正确合理使用汽车,充分发挥其工作性能;3掌握降低运输成本的高效低耗安全优质运行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技术措施。
2.能力与素质方面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归纳能力,能对汽车运用的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进行分析;2.2熟悉汽车的构成与功能,掌握正确合理使用汽车;3具有系统工程的思想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进行团队合作。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4, 3-1, 4-1和12-2o.毕业要求1-4: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汽车运用中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
1.毕业耍求3-1.能够对复杂汽车运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提炼,设计解决方案。
2.毕业要求4-1.能够对相应问题进行研究方案设计。
3.毕业要求12-2.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第一章汽车运用基础(-)课程内容1.汽车运用条件(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等);.汽车运行工况(汽车运行工况调查,汽车运行工况分析);2•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容载量,汽车质量利用,汽车使用方便性,出车迅速性等)。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设计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设计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汽车运用工程课程的设计,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汽车工程的知识和实践。
以下是课程设计的概述: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学时:48 学时学分:3 学分课程目标:1. 了解汽车运用工程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2. 熟悉汽车结构,特别是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等部件的工作原理;3. 掌握汽车运用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过程中;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8 学时)1.1 汽车的结构和分类1.2 发动机和燃烧原理1.3 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4 底盘与悬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第二章:汽车电子技术(8 学时)2.1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2.2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2.3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2.4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修理第三章:车辆维护与保养(8 学时)3.1 汽车维修保养的概念3.2 汽车维修保养的方法3.3 汽车维修保养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4 汽车维修保养的安全注意事项第四章:汽车性能测试与调整(8 学时)4.1 汽车性能测试和评估的基本方法4.2 汽车性能测试和评估的基本参数4.3 汽车性能测试和评估的实验过程4.4 汽车性能调整的方法和技巧第五章:项目实践(16 学时)5.1 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设计5.2 学生对设计的汽车进行制作和装配5.3 学生进行汽车的初始试验和性能测试5.4 学生对汽车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调整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授课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将给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将安排一些实验作业和案例研究,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在第五章中的项目实践,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汽车设计和制造环节,以便学生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考核方法:该课程的考核将采用综合性考试、实验报告和项目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全面掌握。
《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Automobile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课程编号:130104029学时:32(含课外学时)学分:2适用对象:车辆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设计等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该课程可以支撑毕业要求第1、2、4、5、6、7条的达成。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立足于汽车的运用与实践,以汽车使用、维护、服务为对象,介绍了汽车使用条件的特性、使用性能及评价指标、汽车运行材料及其合理使用、汽车节能技术、安全技术、汽车公害、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汽车诊断与检测、汽车实验技术、汽车运用服务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会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及汽车理论的基础上了解汽车的运用及维修技术,使学生全面的了解车辆,成为一个真正的懂车人,为今后从事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了解汽车的使用条件、汽车运行材料及其合理使用、汽车公害、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汽车运用服务等内容;熟悉汽车节能技术、安全技术、汽车诊断与检测、汽车使用寿命及鉴定;掌握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汽车的汽车实验技术等。
2、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完成课时后,能对汽车的运用技术有基本的了解,并能较为全面对某种车辆综合的客观评价;对汽车的实验技术、安全技术、诊断技术都有较为深刻的了解等。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1.基本内容:1)概述2)气候条件3)道路条件4)运输条件5)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6)汽车运用水平7)汽车运行技术条件8)车运行工况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汽车使用条件的基本概念,汽车运用水平,运行的技术条件和运行工况等;熟悉汽车高速公路的使用条件、气候条件、道路条件和运输条件。
3.教学重点难点:汽车运用除了受到车辆技术条件的限制外,使用条件同样有较大的影响,本章的重点在于影响汽车运用的气候条件、道路条件和运输条件条件等。
4.教学建议:无第二章: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1.基本内容:1)汽车的动力性2)汽车燃油经济性及评价指标3)汽车行驶的安全性4)汽车的平顺性5)汽车的通过性6)汽车排放污染及其控制指标7)汽车使用性能量标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汽车的性能及评价指标,主要有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及评价指标、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汽车的平顺性、汽车的通过性、汽车排放污染及其控制指标、汽车使用性能量标等。
汽车运用工程第五版教学设计

汽车运用工程第五版教学设计课程简介《汽车运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汽车工程技术,解决汽车运用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包括汽车工程基础知识、汽车运用分析与设计、汽车运用综合实验等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熟悉汽车运用工程实践中的常用技术手段;•具备解决汽车运用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大纲第一章: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知识(24学时)1.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2.汽车性能评价方法3.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4.汽车悬挂和制动系统5.汽车驱动系统6.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第二章:汽车运用分析与设计(24学时)1.汽车运行分析与燃油经济性评价2.汽车性能要求的设计与计算3.汽车底盘的设计与评价4.汽车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评价5.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评价第三章:汽车运用综合实验(32学时)1.汽车性能测试和数据处理2.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实验3.汽车悬挂和制动实验4.汽车驱动系统实验5.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实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采用讲授、互动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将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每章节会安排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每个实验环节都会有安全教育和实验指导,并设计相应的实验任务和考核要求。
同时,教师还将注重学生的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分析能力。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计案例,学生将会亲自建立汽车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同时还会安排企业实践和社会调研等具体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汽车运用工程》(李斌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汽车工程基础》(邹厚泽著,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工程材料学》(刘建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张永超著,机械工业出版社)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汽车工程技术,解决汽车运用问题的能力。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习教学大纲《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是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基本工作过程和特性,以及各系统和部件的维修、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维修和故障排除的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汽车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汽车方面的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通识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勤奋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一定的发动机检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技能。
4、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
(二)专业教学目标1、了解国内外汽车发动机类型、型号、主要性能及发展状况等基本知识。
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3、掌握汽车发动机各工作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掌握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特性和性能指标。
5、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和主要部件的维修、检测、调试知识。
6、掌握汽车发动机主要机构的调整和保养方法。
7、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拆装顺序、拆装方法和技能。
8、具备综合运用汽车发动机结构与原理的知识,分析、判断、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理论教学内容(一)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教学内容: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名词术语。
2、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4、内燃机的分类和型号标定。
5、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6、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教学要求:1、了解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四冲程汽、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多缸机的工作顺序,内燃机总体构造、分类和性能指标。
通专结合点:通过各种类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应变能力。
(二)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和机体组件教学内容:1、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
汽车运用工程教案.docx

§卜2汽车运行条件与运行工况
回答问题
听课、作笔记
听课
济解
2
一、道路条件
讲解、提问
1、道路等级: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按照JTGB01-2003《公路工程按术标准h根据公路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2、道珞养护质量
二、气候条件三、运输条件
20
0.汽车运行工况
I.平顺性:2、舒适性:3、机动性:车辆在最小面积转向和转弯的能力。
爆后测俄:比装我质量、装载质疑利用系数、动力因数、最高车速、加速能力.爬坡能力、平均技术速度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机动性的慨念
听课
思考、
讨论
讲解、提问
13
小结:汽车容量、汽车的速度性、汽车的使用便性的假念及评价指标。
回答问邈
回答问题
3
教学难点
动力特性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汽车运用基础(第三版)课件、多媒体教室
导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组织时间
与法
听课
讲解
绪论
听课、思考、
讲辉、导入
10
累猩导入:客户选购汽车时主要考虑图些指标以及汽
讨论
式提问
1
车如配置
听课、作笔记
讲解
学习目标:
2
1.汽车使用性能的就念,衡量汽车的使用性能的标
教学重点
汽车价值分析的概念、寿命期、分析的核心、提高汽车价值的途径:
教学睢点
汽车价值分析的概念、寿命期、分析的核心、提商汽车价值的途径: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汽车运用基础(第三版)课件、多媒体教室
导学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