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孔明借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 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 箭射之。”……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 放箭:箭如雨发。
1.逼近水寨、“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 尾 西受箭,一面擂鼓呐喊。”为什么?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 体平衡】 2.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待至日高雾散……这里船轻水急, 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 理景
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 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 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 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学过 的《赤壁之战》之前。
了解人物
●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 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 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 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 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 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 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 聪明才智。
学习生字词:
瑜 曰 晌 曹 瞒
吾 嘱 勿 诈 擂 呐
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说说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借箭的原因: 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l、2自然段)
借箭的过程: 准备 → 逼近水寨 → 一面受箭
(3--6自然段)
→ 另一面受箭 → 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7--8自然段)
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 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1、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 (神机妙算) 2、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 吾不如也!
【周瑜的话既是他自愧不如的表白, 更是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惊叹。】 课文中周瑜是怎样的人?
【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中心思想:
本文记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 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 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而诸葛亮将计 就计,神机妙算,只用三天时间就从 曹营“借”来十万多支箭,挫败了周 瑜的阴谋,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和顾全大局的精神。
●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
●联系上文说说
细读课文感悟:
“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 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 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 便回。’”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 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 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
●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 看出来?
3.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 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 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 兵,只得放箭。
③考 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 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 箭。
●为什么周瑜说:“孔明神机妙算, 吾不如也”?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 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 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 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 特点。 3、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人物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 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 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 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 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 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 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在后世受到 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有武 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赞扬诸葛亮。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 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联系全文思考: ●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 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 是好大雾!”
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 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 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 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 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