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 孔明借箭作业设计 语文S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n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8孔明借箭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 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一)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激发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喜爱。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孔明借箭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初读情况:相机比较生字:晌——响(展示课件第四屏)1. 读读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o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8孔明借箭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 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一)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激发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喜爱。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孔明借箭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初读情况:相机比较生字:晌——响(展示课件第四屏)1. 读读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五年级语文下册 28《孔明借箭》教案 语文S版
28、孔明借箭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过程:—、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
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
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
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读课文。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l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8孔明借箭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 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一)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激发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喜爱。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孔明借箭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初读情况:相机比较生字:晌——响(展示课件第四屏)1. 读读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p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8孔明借箭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 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一)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激发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喜爱。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孔明借箭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初读情况:相机比较生字:晌——响(展示课件第四屏)1. 读读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孔明借箭 作业设计语文S版
孔明借箭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ī wúnàhǎn qī zhà()()()zhǔ tuō léi ɡǔ cáo cāo()()()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 )2.推迟。
( )3.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 )4.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周瑜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
(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2.孔明和诸葛亮一同向曹操借箭。
(修改病句)3.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改成陈述句)四、课文回放。
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周瑜为了除掉孔明,是怎样设下计谋的?2.面对周瑜的诡计,孔明是怎样应对的呢?3.“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
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答案一、略二、1.神机妙算 2.延迟 3.军令状 4.妒忌三、1.周瑜把五百军差在江边等候搬箭。
五百军被周瑜差在江边等候搬箭。
2.将“孔明”或“诸葛亮”换成“鲁肃”。
3.三日内不能造得十万箭。
四、1. 请诸葛亮议事,先问计于诸葛亮——引诸葛亮上当;然后让诸葛亮“监造十万枝箭”;再定下十天的期限;最后吩咐公匠故意迟延,物件也不齐备。
2. 诸葛亮用立下军令状的方法来麻痹对方,使周瑜自以为得计,为草船借箭的顺利减少了麻烦。
3. 这句话说明周瑜对除掉诸葛亮信心十足。
也说明周瑜过于自负,对自己设下的计谋没有丝毫的怀疑。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p
妙算的人吗?
6.感情朗读句子,读出周瑜的吃惊与感慨。 中的重点字进行理解,也可以 二、抓住“神机妙算” , 品析人物性格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一)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 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文中画出相关的句 子,并写下你的体会。 (二)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知天文
小学高 段的教 学应 明借箭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文:28 孔明借箭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用 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 动的。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 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 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事, 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从诸葛亮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联系上下文,从哪里看出三天后会有 大
朗读指导:假如你是孔明,你会怎样 读 7.练读、指名读。 8.学生评价。
雾?
5.
这段话?
9.齐读。 10. 小结: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写出了 明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体现了其神机妙
孔
算。
11. 因为孔明知天文,所以周瑜慨叹——
(展示课件第七屏) ( 生读) 晓地理 句 子 二 ( 展 示 课 件 第 八 屏 ) 1.引导学生看诸葛亮的示意图,体会回来 顺风顺水。 2.诸葛亮通晓地理,那在借箭过程中,又 是如何巧妙安排的呢?
五年级语文下册 28《孔明借箭》教案 语文S版(1)
2八、孔明借箭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运用已把握的各类方式,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熟悉诸葛亮借箭成功的要紧缘故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预备:一、师生一起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运用已把握的各类方式,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进程:—、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
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
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
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读课文。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孔明借箭导学案语文S版
28孔明借箭 课型:合作探究+自我展示 总课时:两课时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1.认识“瑜”“曰”等6个生字,会写“曹”“瞒”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支吾”“懊悔”“欣然而至”“神机妙算”等词语。
2.运用已掌握的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3.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的中心句,了解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难点)4.进行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第一站——自主预习,学能闯关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次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我易写错的生字和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我知道课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路展开故事的情节,记叙人物的言行,突出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周瑜的__________、鲁肃的___________、曹操的_______________。
2.再读课文,我能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能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站——合作交流,强化感受问题一:周瑜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读完课文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吗?(神机妙方面知天文 懂地理 识人心原文语句体会 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这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和神机妙算。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q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8孔明借箭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 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一)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激发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喜爱。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孔明借箭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初读情况:相机比较生字:晌——响(展示课件第四屏)1. 读读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f
3
句子一(展示课件第六屏)
1.自由读句子。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孔明借箭
3.
2.这句话是抓住孔明的什么进行描写? 再读孔明的话,思考:军令状是什么 ?
明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
“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 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 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 分析融入 “识人心”中,使 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
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孔明借箭
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学生喜爱的电视连续剧,
妙算的人吗?
6.感情朗读句子,读出周瑜的吃惊与感慨。 中的重点字进行理解,也可以 二、抓住“神机妙算” , 品析人物性格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一)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 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文中画出相关的句 子,并写下你的体会。 (二)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知天文
小学高 段的教 学应 更 多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 ;会写“曹、瞒、吾、嘱、勿、 诈、擂、呐” ; 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 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
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o
第一课时
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中国古典 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 (一)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名著的向往,激发了学生的学 片段,激发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喜爱。 ( 展示课件 习热情。 第三屏) (二)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孔明借箭 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从诸葛亮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联系上下文,从哪里看出三天后会有 大
朗读指导:假如你是孔明,你会怎样 读 7.练读、指名读。 8.学生评价。
雾?
5.
这段话?
9.齐读。 10. 小结: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写出了 明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体现了其神机妙
孔
算。
11. 因为孔明知天文,所以周瑜慨叹——
(展示课件第七屏) ( 生读) 晓地理 句 子 二 ( 展 示 课 件 第 八 屏 ) 1.引导学生看诸葛亮的示意图,体会回来 顺风顺水。 2.诸葛亮通晓地理,那在借箭过程中,又 是如何巧妙安排的呢?
句子。
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 字词语,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
(二)检查初读情况: 字,体会汉字的精妙,感受汉 相机比较生字:晌——响(展示课件第四 字的魅力。 屏) 1. 读读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 晌午 响亮
3.
2. 比较两字的字形。 你能根据形声字的规律猜猜看“晌”是 4. 用这两个字练习扩词。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字典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
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孔明借箭
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i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8孔明借箭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 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一)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激发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喜爱。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孔明借箭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初读情况:相机比较生字:晌——响(展示课件第四屏)1. 读读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b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8孔明借箭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 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一)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激发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喜爱。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孔明借箭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初读情况:相机比较生字:晌——响(展示课件第四屏)1. 读读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j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28 孔明借箭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2. 小结: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文体叫做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古文。
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道许多精彩的故事。
你觉得文言文与现在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引导学生以“借箭”为线索将全文分为三部分。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a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8孔明借箭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 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一)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激发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喜爱。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孔明借箭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初读情况:相机比较生字:晌——响(展示课件第四屏)1. 读读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i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28 孔明借箭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2. 小结: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文体叫做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古文。
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道许多精彩的故事。
你觉得文言文与现在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引导学生以“借箭”为线索将全文分为三部分。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i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8孔明借箭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 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一)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激发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喜爱。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孔明借箭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初读情况:相机比较生字:晌——响(展示课件第四屏)1. 读读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i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28 孔明借箭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2. 小结: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文体叫做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古文。
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道许多精彩的故事。
你觉得文言文与现在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引导学生以“借箭”为线索将全文分为三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明借箭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ī wúnàhǎn qī zhà
()()()
zhǔ tuō léi ɡǔ cáo cāo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 )
2.推迟。
( )
3.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 )
4.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周瑜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
(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2.孔明和诸葛亮一同向曹操借箭。
(修改病句)
3.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改成陈述句)
四、课文回放。
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周瑜为了除掉孔明,是怎样设下计谋的?
2.面对周瑜的诡计,孔明是怎样应对的呢?
3.“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
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答案
一、略
二、1.神机妙算 2.延迟 3.军令状 4.妒忌
三、1.周瑜把五百军差在江边等候搬箭。
五百军被周瑜差在江边等候搬箭。
2.将“孔明”或“诸葛亮”换成“鲁肃”。
3.三日内不能造得十万箭。
四、1. 请诸葛亮议事,先问计于诸葛亮——引诸葛亮上当;然后让诸葛亮“监造十万枝箭”;再定下十天的期限;最后吩咐公匠故意迟延,物件也不齐备。
2. 诸葛亮用立下军令状的方法来麻痹对方,使周瑜自以为得计,为草船借箭的顺利减少了麻烦。
3. 这句话说明周瑜对除掉诸葛亮信心十足。
也说明周瑜过于自负,对自己设下的计谋没有
丝毫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