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以贯之,学会学习
——读《中国哲学史大纲》心得体会
C69班 0414号
翻开《爱弥儿》一书,又找到了读《国史大纲》的感觉:之乎者也、文白夹杂,想要读懂它——难!在这几天的苦读和杨勇教授的导读指引下,终于明白了书中的一点点意思。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哲学家胡适的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

该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

本书分为十二篇,由编写中国古代哲学史的意义开始,后探究古代哲学结胎的事情,之后由孔子老子的哲学讲起直到荀子韩非,最后由于秦汉时期怀疑主义、功用主义、一尊主义和迷信的盛行导致中国古代哲学的终结。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

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方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


从最基本的定义出发,胡适继而对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进行了阐述,包括:天地万物的来源(宇宙论);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人生在世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教育哲学);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管理(政治哲学);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确定可以说是确立这个学科的重要前提。

读书时间较短,所以我想重点写一下第四篇《孔子》之“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出自《论语》中孔子与子贡的谈话。

“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意思是:子贡,你认为我学习了那么多知识,是靠智慧吗?并不是,而是一以贯之。

什么是“一以贯之”呢?“一”就是一个核心、纲领和本质,“贯”就是贯通。

孔子认定宇宙间天地万物,虽然头绪纷繁,却有系统条理可寻,“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寻得出这个条理系统,便可用来综贯那纷烦复杂的事物。

“贯”
字本义为穿,为通,为统。

“一以贯之”即是后来荀子所说的“以一知万”,“以一持万”。

这是孔子的哲学方法。

一切“知几”说,“正名”主义,都是这个道理。

曾子将孔子的这个“一”解释为“忠恕”。

胡适的意思,以为孔子说的“一以贯之”和曾子说的“忠恕”,只是要寻出事物的条理统系,用来推论,要使人闻一知十,举一反三。

这是孔门的方法论,不单是推己及人的人生哲学。

我觉得一以贯之,包括孔子行事与追求的唯一、更是一种哲学方法、一种知识论、一种人生哲学。

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在知识上、方法上、为人处世上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也应当具有这种一以贯之的思想和方法。

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一”:
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奉献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核心知识,让学生主动去构建知识体系,“大胆地放,适时地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己应用并教会学生这种“一以贯之”的学习方法。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去改变“一群不读书的人在教学生读书”的可悲现状,在我们终身的学习中,也要应用这种举一反三的方法。

同时,也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单元知识归纳、思维导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努力让学生掌握这样的学习方法。

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教育的技巧、一种培养的目标、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