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内容
针对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七大方面,教育内容的选择也从七个方面入手,具体包括自我意识训练、智力训练、情感调控、意志培养、个性塑造、学习指导和交往指导七个方面。
1.自我意识训练
1.自我意识及其意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
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
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
用等)。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
的认识。由于个体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进
行调节和控制。自我意识的成熟被认为是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我意识是个体
社会化的结果,同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个
体的社会化。
由于自我意识在人发展过程中是循序渐进进行的,是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心理成份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在其自我意
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小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和调整自我,促使小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2.自我意识训练内容。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小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由于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
大多属于过高型。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就应让他们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还应让他们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小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学生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他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3)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为提高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比如只有教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学生才会进行检查。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2.智力训练
1.智力及其训练意义。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说起智力训练人们都比较熟悉,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普遍认识到智力是一个人的学业、事业成功的最基本前提,学校智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发学生智力。智力开发、思维水平提高在现代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必须开发智力,因为智力不仅是完成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从事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保证。
培养学生智力的工作,一方面要在各科教学活动中进行;
另一方面,有目的地进行一些智力训练活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2.智力训练内容。
(1)观察力训练。观察力是人有目的,有计划地知觉事物的能力,尤其是指辨别物体细微差别和细小特征的能力。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一个人要想发展自己的智力,首先必须把观察力的大门敞开,接受外来刺激,发挥感知觉的功能,提高感知能力,丰富感性知识,为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训练观察力应注重观察品质的训练与提高,即训练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顺序性和深刻性,让学生观察事物做到观察得快,观察得准、观察得细,观察得深。为使观察更有效更迅速,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做到观察前有计划、有目的,观察中有思维、有记录,观察后有整理、有总结。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方法的训练,只有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才会使观察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也才能使观察结果全面、深刻。常用的观察方法有顺序法、比较法,多种感官结合法等等。为使小学生观察力有所提高,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通过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在丰富知识的同时,观察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注意力训练。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所谓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的选择。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方向上的保持和深入。显然,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由于注意的两个显著特征,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