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指以大学生生理条件为基础,通过大学生的个体行

为与外界环境输入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与社会上其他人的社会适合

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基本的、稳定的、具有衍生功能的心理品质。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征

1.心理素质的社会性与实践性

马克思在揭示人的本质时指出:“人的木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大学生的心理素

质的主要反应是在他们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性和社会性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特征。

2.心理素质的内潜性

作为素质的组成部分,心理素质还具有潜隐性的特点。心理素质表现

为一种本质的潜在力量,大学生的外在气质、性格等,并不能静止地

体现其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及其心理素质结构是否完善,只能通过大

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可见,内潜性是大学生心理素质

所具有的共性。

3.心理素质的稳定性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心理素质是以先天

禀赋为基础的,这种遗传素质给予心理素质第一种稳定的特质,它很

难随环境及大学生品质的改变而改变。其次,在大学生经过发展和成

熟阶段后,其心理素质水平及结构也已相对稳定,无论是个体努力还

是外界环境的强制性输入,都很难改变其心理素质的稳定性。

4.心理素质的可塑性

除了稳定性外,在大学生个体发展和成熟阶段,其心理素质还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外界的教育性输入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大学生群体正处于心理素质的可塑时期,我们不能否认在个体进入成熟期后,其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不是绝对不变的,但在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点、心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时期予以准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形成完善的心理素质结构、符合其社会角色的心理素质水平,无疑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一。

二、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持与合作。能够把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比作四个系统:课程系统、学生系统、专家系统、社会与家庭系统,这个四个系统共同组成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四维结构。在这个四维结构中,课程系统是基础,学生系统是课程系统的深化和发展,而专家系统是对课程系统及学生系统的监控与干顶,社会与家庭系统是对前三个系统的辅助和支持,每个系统中都能够有针对性有目的的采取不同的方法,选择教育途径。

1.课程系统

大学生课程系统包括规范的课堂教育和有目的性的各学科渗透教育。能够在大学生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开设心理素质教育的专题,同时开设心理学、心理训练等选修课程,使大学生明确心理素质的内涵与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与心理防御知识,以此来引导和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动其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

2.学生系统

大学生学生系统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心理素质教育系统,包括如大学生心理协会的社团组织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心理电影、“心理一角”等社团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中,学生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能够使学生积极地把课程系统中输入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并内化为心理素质,在无形中提升其心理素质水平、完善心理素质结构。

3.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指以专家为主导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包括讲座、报告、

个别谈心及团体咨询,设计专业的心理测验并建立心理档案。因为心

理专家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权威性,这种专家系统中的活动更易为大学

生所接受。同时,专家系统能够对课程系统及学生系统实行监控与干预,使各个系统协调动作,积极配合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展开。

4.社会与家庭系统

社会与家庭系统是以社会人士和家长为主导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这

个系统与以上三个系统不同,并没有明确的内容但作为大学生心理上

的支持者,其引导和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心理素质教育的各个系统并不是独立存有的,只有系统之

间发挥联动作用,教育者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

法与教育途径,才能保障心理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三、展开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现阶段,我国教育界关于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并没有实行统一的规范,学者们对心理素质教育内容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借鉴众多学者的观点,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防御与防治教育和创

新素质教育三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

参照学者们的理论研究,结合社会实际需要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要求,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应该至少包括如下几点:

(1)性格特征素质教育

性格特征素质教育以培养大学生意志力、耐挫力、独立性、责任感、

自我调控力、自信心的教育,以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为目的。在

自我认知方面,使大学生了解认知发展规律、特点,通过心理学知识

的学习和实践,使大学生准确、全面的理解自我,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和思考问题。

(2)自我调控教育

自我调控教育包括情绪控制、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心理发育水准决定了其情绪及情感波动较大,使他们了解情绪变化的特点,并准确理解自己的情绪及情感波动,形成良好的情绪控制与调节水平,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待人处事,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控力。

(3)意志力与耐挫力教育

意志力与耐挫力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意志的作用及自身意志的弱点,提升大学生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果断、坚毅的意志品质,提升承受挫折的心理水平,这种水平也正是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4)心理动力素质教育

心理动力素质教育包括成就动机、荣誉感、抱负、求知欲与进取心。动机是个体始动和维持活动,并驱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实行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力量,它表现在指向目标、满足需要的实施过程中。

大学生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准确而坚定的人生动机,强烈的荣誉感与抱负心,持续的求知与进取,是大学生适合社会需要、祖国建设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基本要素。

2.心理防御和防治教育

心理防御和防治教育是在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展开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能够用来解释个体应付挫折情境时,为防止或减低焦虑等精神压力所采取的一种习惯性的适合行为。自我防御机制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