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土地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以来的土地政策、纲领、法令

1.《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1853-1864)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施。

2.“民生主义”————辛亥革命时期(1905)

内容:“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意义:“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制度,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3.新“民生主义”————国民党(1924年,国民党一大,大革命时期)

内容: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意义:没有做到“耕者有其田”,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4.《井冈山土地法》————毛泽东(1928.12)

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方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5.《兴国土地法》————毛泽东(1929.4)

内容: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意义: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6.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抗日时期)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

7.《五四指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中国共产党(1946)

内容: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引中农参加运动,决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意义:这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8.《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共产党(1947-全国土地大会)

内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和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给无地少地农民。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国共产党(1950-1953)

内容: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这次土改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

10.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内容: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意义:将土地的农民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意义: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权,并未改变土地的所有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