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城区优化发展规划-空间布局汇报-区委常委会-2014年-05-29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Km2 0.3Km2
类型 商务用地
面积(Km2) 3.44
吴江城区新增商务用地规划图
0.88Km2 18
4.3 产业空间
产业结构优化
¾ 综合保税区 ¾ 城北物流中心 ¾ 城南物流中心
城北物流中心 物流用地0.46Km2
城南物流中心 物流用地0.8Km2
物流园区(中心)
物流导向
综合保税区 城北物流中心
209.7 1000
331.7 1600
541.4
2600
11
33..22 人规口划发主展要的目目标标
人口发展目标
常住人口
其 城镇人口
中
村庄人口
总计 122 120
2
2030年 太湖新城
76.6 75 1.6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亿元)
26
1274
1300
劳动生产力水平(万 元/人)
15
¾ 以高端引领和领域拓展为核心,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¾ 以载体植入和旅游融合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¾ 以人才集聚和载体培育为核心,促进产业自主创新 ¾ 以效益优先和集聚集约为核心,促进产业布局优化
16
4.3 产业空间
产业发展层次
¾ 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 电子信息业:技术提升,向多元化发展 • 光电缆业:资源整合,向集成化发展 • 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向大型化、新
• 与企业相结合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 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 培育软件与服务外包、检测认证、科研 孵化、科技信息服务产业
东太湖科创园 1.5Km2
开发区科创园 1.0Km2
开发区科创园 拓展区1.0Km2
类型 研发用地
面积(Km2) 3.5
吴江城区科创园规划图
20
4.3 产业空间
产业布局优化
初中
35生/千人,45人/班, 服务人口4~6万人,服 务半径1000米
规划20所,其中:现状8所、 新建12所(含完中3所)
规划8所,其中:现状4所
*九年一贯学校为韩语学校、国
高中
18生/千人、50人/班, 服务人口8~12万人
(含中专一所),新建4所
际学校,不记入统计及平衡计算
(含完中3所)
26
¾ 明确中心体系,完善各功能组团定位
综合交通:公交优先发展不足,绿色交通亟待构建
¾ 梳理对外通道,优化路网体系,凸显慢行、旅游交通特色
旅游发展: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综合优势亟待发挥
¾ 古镇、沿运、环湖资源串联、整合,旅游交通完善
5
2 规划战略的选择
6
2.1 规划核心理念
目标引领
以特色提升引领人文城区建设 以转型发展引领示范城区建设 以功能完善引领宜居城区建设
运西电子产业园 产业用地2.44Km2 运东电子产业园 产业用地6.01Km2
中小企业园 产业用地4.5Km2
民营企业园 产业用地5.4Km2
菀南产业园 产业用地3.33Km2
城北产业园 产业用地1.85Km2
先进制造业园 产业用地3.8Km2
生态绿色产业园
2.02Km2
综合保税区 产业用地3.02Km2
吴江撤市设区示意图
4
1.2 自身发展的需求
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贡献不足,高效发展面临瓶颈
¾ 创新发展目标明确,科创园载体落实
资源保障:土地资源增量受限,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¾ 以存量整理、挖潜、优化为主,增量为辅
公共服务:区域服务能级不高,城区功能亟待提升
¾ 设施总量供给,空间分布优化
空间布局:空间发展思路不明,发展重点亟待明晰
城南物流中心
出口加工、交易展示、保税
装备电子信息、精密电子等产 业配套物流
光电缆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 能源等产业配套物流
综合保税区 产业用地3.02Km2
吴江城区物流设施规划图
4.3 产业空间
产业自主创新
¾ 东太湖科创园
• 高端研发、设计机构 • 与高校资源相结合的研发、创新中心
¾ 开发区科创园
产业结构优化
¾ 打造苏州南部CBD(东太湖CBD)
• 择机发展商务金融、总部经济
• 培育酒店等旅游服务业,与东太湖旅
游资源充分结合
1.66Km2
¾ 行政中心南部植入商务职能
• 培育办公、中高端商贸等职能
¾ 优化轨道站点商务用地
• 以水乡旅游服务中心为主 • 结合生活服务、生产服务的运东综合
服务中心
乡村空间
市政配套
2
1 规划编制的背景
3
1.1 发展背景的变化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要求
¾ “人”的城镇化,优化布局(空 间、产业、交通)
苏南现代化建设的新机遇
¾ 服务业引领,新兴产业植入,创 新载体升级
行政区划调整带来新变化
¾ 区镇合一,战略资源升级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新动力
¾ 轨道交通加速同城效应
高新技术产业园 产业用地4.2Km2
环保产业园 产业用地2.22Km2
橫扇产业园 产业用地0.96Km2
吴江城区产业园区规划图
4.4 生活空间
优化策略
¾ 以品质提升为目标,合理推动老城有序更新与新区集中建设 有机融合
¾ 以能级跃迁为目标,积极利用苏州平台共建具区域辐射能力 的公共设施
¾ 以交通耦合为目标,构建“城区—片区—社区—小区”四级 网络化体系
合计
用地面积(公顷) 358.55 231.95 102.09 448.91 107.32 303.2 140.14 305.09 337.06 71.7 95.36 189.2 119.8 354.44 279.51 120.48 101.1 200.96 132.58 179.18 77.25 242.6 4498.47
¾ 高中设施
• 优化设施质量,强化城区的区域服务职能 • 以职业教育为有效补充,培育产业技能人才
设施类 型
配置标准
规划结果
幼儿 园
35生/千人,30人/班, 规划81所,其中:现状27所, 服务人口1~1.5万人 新建54所
小学
70生/千人,45人/班, 服务人口2~3万人,服 务半径500米
规划38所,其中:现状19所、 新建19所
型化发展
¾ 先进制造高端环节突破 • 维持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电梯及部件、
环保装备、输变电设备等 • 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工程机械、数控机
床、轨道交通等 • 重点突破研发与设计环节。提升制造业
研发与设计能力
¾ 培育新兴产业 • 新能源、新材料等
北部:电子信息 产业集聚
南部:先进制造业 产业集聚
17
4.3 产业空间
4.4 生活空间
文体设施
• 构筑“城区—片区—社区—小区”四 级体系,满足多元需求
• 利用苏州平台积极引入、共建具有区 域辐射能力的文体设施
设施 类型
文化 设施
体育 设施
规划目 标
2030年 人均文 化设施 面积达 0.7平 方米
布局结构示意图
14
4.2 中心体系
中心体系
¾ 城市级中心(1+2)
• 主中心:城区综合中心 (包括东太湖CBD、老 城商业中心、行政中 心);
• 副中心:开发区副中心 、城南新城副中心;
¾ 片区中心(10) ¾ 社区(邻里)中心
中心体系布局示意图
主中心 副中心 片区中心
15
4.3 产业空间
优化策略
增速(%)
6.25
11. 0
8.5
13.5
26
10.8
9.7
6.8
第二产业(亿元)
346.06
440.8
649.3
1274
增速(%)
8.9
8.4
8.1
7.0
结构 第三产业(亿元)
目标
增速(%)
产业结构
189.11
19.0
1:64:35
310.6
18.0
1:58:41
562.3
12.6
1:53:46
1300
吴江城区优化规划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2014年05月
1
总体思路
为什么优化? 问题导向
发展背景的 新变化
自身发展存 在不足
优化达到状态? 目标导向
明确适宜的 发展定位
架构适宜的 发展规模
目标引领
交通引导
低碳约束
如何实现优化?
产业空间
生活空间
交通空间 旅游空间
优化哪些方面?
合计 2600
-
62.4
2010年各城区就业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比较图
12
资料来源:各市六普统计资料
4 规划对策的落实
13
4.1 空间结构
总体结构
一城两区、东工西居 十字轴线、三网融合
¾ 一城:中心城区
¾ 两区:东太湖旅游度假 区、大同里古镇生态旅 游度假区
¾ 十字轴:中山路、东太 湖大道
¾ 三网:水网、绿网、路 网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苏南地区创新发展示范区
确定制度创新区域
倡导宜居、生态理念 临沪滨湖现代化宜居生态新 城
明确与上海、环太湖关系
10
3.2 规划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
2012年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总量 GDP(亿元)
541.4
760
1225
2600
目标 增速(%)
12.2
12
10
8
第一产业(亿元)
交通引导
以公共交通引导产居优化布局 以货运区位引导工业用地集聚 以特色交通引导旅游资源开发
低碳约束
以资源约束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以生态约束引导宜居环境打造
以能源约束引导节能减排落实
7
2.2 规划重点内容
产业的转型升级 宜居环境的打造
交通系统的优化 资源的集约利用 发展特色的彰显
产业层次提升 产业自主创新 居住空间落实 商业体系优化 区域交通衔接 路网体系布局 交通枢纽功能 设施集约建设 旅游整体推动
吴江城区减少制造业用地图
保留17.81Km2 保留3.33Km2 保留0.96Km2
新增3.84Km2 新增2.82Km2
减少工业
保留工业 新增工业
21
吴江城区保留和新增制造业用地图
4.3 产业空间
产业布局优化
¾ 运西电子产业园 ¾ 运东电子产业园 ¾ 城北产业园 ¾ 中小企业园 ¾ 民营企业园 ¾ 先进制造业园 ¾ 高新技术产业园 ¾ 环保产业园 ¾ 综合保税区 ¾ 菀南产业园 ¾ 橫扇产业园 ¾ 生态绿色产业园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布局优化 公共服务提升 绿化系统优化 公交网络设施 特色交通体系 货运交通组织 线网集约布局 乡村整体优化
8
3 规划目标的择定
9
3.1 城区功能定位
四新定位
本区定位
南部现代新城区 优势产业新板块 开放创新新高地 和谐乐居新家园
融入水乡、人文特色 明确影响范围
国 际 知 名 水 乡 人 文 城区
人口(万人) 8.5 6 3 9.5 3 8 5 8 9 2.5 2.5 5 4 9 7 3 3 6 4 5 2 7 120
24
4.4 生活空间
居住用地
¾ 邻里中心
设施 类型
邻里 中心
配置标准
规划结果
服务人口规模2~4 万人,服务半径 500~800米
规划50处其中: 现状4处,新建 46处
社区邻里中心配套设施建议项目
¾ 以特色营造为目标,形成纵横交错、水绿交融、可达性强的 绿地系统
23பைடு நூலகம்
4.4 生活空间
居住用地
• 促进老城有序更新,引导新区集中建设 • 以居住组团为统筹,营造社区服务体系
组团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设施类别
设施项目
管理设施
社区委员会、物业管理、服 务中心
文体设施 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
社区服 务设施
福利设施 卫生设施
商业设施
托老所 保健点
生鲜菜场、银行、超市、通 信、便民餐饮等
环境设施
居民广场、集中绿地
■ 现状设施 ■ 规划设施
25
4.4 生活空间
教育设施
¾ 幼小初设施
• 依据人口规模需求合理预测设施数量 • 保障慢行尺度空间覆盖,提升均衡水平
吴江城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用地测算表
远期(2030年) GDP(亿元)
地均GDP(亿元/平方公里) 用地规模(平方公里)
制造业 1270 40① 32
生产性服务业 850 100② 8.5
吴江城区制造业用地优化统计表
类型
面积(Km2)
减少工业用地
8.03
保留工业用地
23.79
新增工业用地
8.51
规划工业用地合计
44
41
就业人口(万人)
1.73
29.95
31.71
*2012年,新加坡二产、三产劳动生产率分别为:68.1、51.3,苏州工业区为26.2、24.3
参照周边高品质城区相关数据,预测 2030年就业人口比重为0.5-0.6,由此计算 2030年常住人口为104-125万人。
开发区 45.4 45 0.4
32.3
注:①减20少111.年8K新m2加坡为63.5亿元/km2 ;2010年台湾新竹科保技留园2为.446K4m.24亿元/km2 。 ②生产性服务业
地均产出通常为制造业的2~3倍左右。
新增1.85Km2
减少1.19Km2
保留6.01Km2
保留0.86Km2
减少5.04Km2
保留0.96Km2
8.7
1:49:50
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
2.0
3.0
4.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 上工业产值比重(%)
65
70
80
*根据《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至2015年吴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以上
年份
太湖新城
开发区
太湖新城+开发区
GDP总量(亿元)
2012年 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