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追述”的方式记载
想想这些文献有什么特点,是否真实可信?
1、“大同之世”转为“小康之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讲“公”,重视贤能信睦,尊老爱幼,无私欲诈谋——大同。
讲“家”(私),有私利诈谋,以礼仪制度规范人——小康。
特点 王位继承
大同之世
天下为公 禅让制
第一个王朝为商朝(公元前1523-前1028年), 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 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 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继商之后是周朝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夏王朝你在哪里?如果有,我们能否,以 及如何证明它的存在? 人们不禁要问。
你是如何知道夏的历史?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是如何知道的?
本课概要
一、文献与传说中的夏文化
1、“大同之世”转为“小康之世” 2、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 具备国家的特征
二、考古发现中的夏文化
1、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内容 2、二里头文化遗存发掘的意义
一、文献与传说中的夏文化
有关夏朝的文献:
《国语》、“四书五经”、《竹书纪年》、《礼记》、 《史记·夏本纪》等
与能,讲信修睦。……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
亲,各子其子…… 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社会的解体
B.私有制的产生 C
C.国家的建立
D.人性的退化
7、《三字经》 载:“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
社。”材料中的“子”是指C
A.黄帝 B.禹
C.启
D.孔子
8、目前已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在地域上属于 B
A.夏朝经常遭受外敌入侵 B.夏朝的社会治安不好 C.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D.夏朝时期反抗者众多 5、考古学家在河南西部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据 科学测定,二里头文化时期距今约在4086--3690 年前之间二里头文化的时间,应相当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6、《礼记·礼运》 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朝代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汉 西汉 东汉 三国 魏 蜀 吴 晋 西晋 东晋
时间 约前2070~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前1046年 前1046~前771年 前770~前476年 前475~前221年 前221一前207年 前202~9年 25~220年 220~266年 221~263年 222~280年 266~316年 317~420年
二重证据法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 据学的重大革新。
文献和考古中的夏史探究
公天下到家天下
——世袭制
我
文 百官、军队、刑法、监狱 ——国家机器
国
献
历
史记
——最早王国
史
宫殿
——王权
上 第
考 玉器、青铜时代
——礼制
一
古 二里头的时间、地点、出土文物
个
——夏文化具邦国走向王国的特征
王
朝
1、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 “大同之世”,以下不属于“大同之世”特征的 是
(1)从材料一中你能汲取哪些隐性信息? (2)材料一对于认识材料二有何帮助? (3)通过分析,你如何认识以上两种类型史料之间的关 系?
(1)宫殿建筑群的出现,说明可能社会分化明显;青铜 器、玉器大多用做礼器、祭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 等级森严及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 (2)材料一中的考古发掘印证了材料二中的有关“城郭 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的记载。 (3)考古发掘出的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 充的功能。
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姓姒氏。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禅让制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 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於 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 ……遂灭 有扈氏。天下咸朝。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朝代 南朝 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北宋 南宋 辽 西夏 金 元 明 清
时间 420~589年 439~581年 581~618年 618~907年 907~960年 960~1127年 1127~1276年 907~1125年 1038~1227年 1115~1234年 1271~1368年 1368~1644年 1636~1840年(鸦片战争前)
随着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到来, 整个学科充满自信,学者们进而积极地进 行考古与文献材料的整合研究,力图解决 仅凭文献史学不能确证的夏王朝及夏商王 朝的分界问题。
二、考古发现中的夏文化
图: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
1、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内容
A、发掘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 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 B、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已 饲养家畜 C、出土的青铜器和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说明夏朝 礼制有一定的发展)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 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 (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 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 史料;
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 作的研究及诠释。
三、其他史料分类 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1)官方组织编写 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 报道等,应属于 “有意的史料”; (2)官 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 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 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 记载) (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 记录的史书; (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 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 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 二里头文化遗存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 二里头文化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夏朝在地域和年
代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吻合,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 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但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新史料的发 现
有学者认为,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 存中,还没有找到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 的文字证据,以二里头文化的考古资料 来复原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
夏 二里头文化与 史探究
如果你是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者,你认为二
里头文化很可能是文献中记载的夏文化遗址的条 件是什么?
河南偃师 二里头遗址
地域上吻合 时间上吻合 有文字证明
夏文化
C14、核磁共振法等判断遗址存在的时间与夏朝基本吻合。
遗憾:缺少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A.共同耕作 B.平均分配 C.原始平等 D.天下为家 2、传说中尧接受四岳推荐,将帝位让给舜,舜年 老再传给禹,这种制度称为 A.推荐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集权制 3、开启王位世袭制的人是 A.尧 B.舜 C.启 D.汤
4、据文献记载,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 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这说明
A.黄河上游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
C.长江上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4、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工具主要有石制和骨制
的铲、镰、斧等。其主要生产方式是 D
A.采集 B.狩猎
C.打渔
D.农业
依据所学知识,列举夏朝已经具备了哪些国家基本特征。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家”的社会代替 “天下为公”的社会;
史料的分类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 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 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 淆)。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 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 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 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 的。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1)口传史料(远古时 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 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 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夏朝已设官分职;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夏朝 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镇压反抗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组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成果的图片。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以礼器、祭器为主的青铜器、玉器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 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 礼运》 (1)从材料一中你能汲取哪些隐性信息? (2)材料一对于认识材料二有何帮助? (3)通过分析,你如何认识以上两种类型史料之间的关系?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了解历史发展的脉搏
1、新石器前期:姜寨遗址(母系氏族社会) 2、新石器后期:满天星斗般的遗址(父系氏族社会)
传说人物(炎帝、黄帝、尧、舜、禹)
夏王朝的建立被看作是华夏民族告别 史前孩提时代的成人礼,是中国文明史 上的一座里程碑。 却因时光的流逝而变得黯淡模糊,人们 甚至怀疑夏王朝是否真的朝 “公天下”到“家天下” 禹启相继:文献记载的相互矛盾
夏朝已进入国家
考古中的夏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存 目前发现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 是否夏都尚存争议
夏:尚在探索之中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 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 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小康之世
天下为家 世袭制
“大同”的典型——姜寨遗址(原始社会) “小康”的典型——西周“礼乐制度”;“分邦建国”。(国家产
2、世袭制转为禅让制
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禅让制遭 到破坏,“天下为公”的禅让制逐渐为“大人世及以为礼” 的世袭制取代。
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
崩。……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舜之子)而朝禹。
图为1987年在二里 头遗址出土的三足铜 鼎。这是我国目前发 现年代最早的青铜鼎 器,被誉为“华夏第 一鼎”。
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 的鼎、爵、钺、玉器
镶嵌十字纹方钺
精美的陶器如盉、爵可能 不是日用品而是礼器。
铜爵 兽面纹铜牌:镶嵌绿松石,可能是用于宫廷舞宴的饰物;又是百官
(1) 夏朝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生产工具以石 器为主,比较原始和落后,食物比较丰富,粮食仍以粟和 黍为主, 家畜家禽饲养普遍。 (2) 房屋建筑的差异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差别十分 显著;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酒),社会分工进一步扩 大(畜牧业和青铜手工业等);一些青铜和玉制礼器和祭 器的出现,即可以看到生产力的进步,也可以窥视夏朝的 等级意识和等级制度已经出现。这些发现与文献记载相互 印证,在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为研究夏史开启了一扇 大门。
世袭制
3、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特征
从文献记载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夏朝已 设官分职,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制定了刑法
《左传》:“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礼记·明堂位》:“夏后氏百官”。 《尚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 (夏朝已经在分官设职。)
《尚书·甘誓》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 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 用命,戮于社。
想想这些文献有什么特点,是否真实可信?
1、“大同之世”转为“小康之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讲“公”,重视贤能信睦,尊老爱幼,无私欲诈谋——大同。
讲“家”(私),有私利诈谋,以礼仪制度规范人——小康。
特点 王位继承
大同之世
天下为公 禅让制
第一个王朝为商朝(公元前1523-前1028年), 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 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 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继商之后是周朝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夏王朝你在哪里?如果有,我们能否,以 及如何证明它的存在? 人们不禁要问。
你是如何知道夏的历史?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是如何知道的?
本课概要
一、文献与传说中的夏文化
1、“大同之世”转为“小康之世” 2、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 具备国家的特征
二、考古发现中的夏文化
1、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内容 2、二里头文化遗存发掘的意义
一、文献与传说中的夏文化
有关夏朝的文献:
《国语》、“四书五经”、《竹书纪年》、《礼记》、 《史记·夏本纪》等
与能,讲信修睦。……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
亲,各子其子…… 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社会的解体
B.私有制的产生 C
C.国家的建立
D.人性的退化
7、《三字经》 载:“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
社。”材料中的“子”是指C
A.黄帝 B.禹
C.启
D.孔子
8、目前已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在地域上属于 B
A.夏朝经常遭受外敌入侵 B.夏朝的社会治安不好 C.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D.夏朝时期反抗者众多 5、考古学家在河南西部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据 科学测定,二里头文化时期距今约在4086--3690 年前之间二里头文化的时间,应相当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6、《礼记·礼运》 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朝代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汉 西汉 东汉 三国 魏 蜀 吴 晋 西晋 东晋
时间 约前2070~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前1046年 前1046~前771年 前770~前476年 前475~前221年 前221一前207年 前202~9年 25~220年 220~266年 221~263年 222~280年 266~316年 317~420年
二重证据法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 据学的重大革新。
文献和考古中的夏史探究
公天下到家天下
——世袭制
我
文 百官、军队、刑法、监狱 ——国家机器
国
献
历
史记
——最早王国
史
宫殿
——王权
上 第
考 玉器、青铜时代
——礼制
一
古 二里头的时间、地点、出土文物
个
——夏文化具邦国走向王国的特征
王
朝
1、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 “大同之世”,以下不属于“大同之世”特征的 是
(1)从材料一中你能汲取哪些隐性信息? (2)材料一对于认识材料二有何帮助? (3)通过分析,你如何认识以上两种类型史料之间的关 系?
(1)宫殿建筑群的出现,说明可能社会分化明显;青铜 器、玉器大多用做礼器、祭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 等级森严及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 (2)材料一中的考古发掘印证了材料二中的有关“城郭 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的记载。 (3)考古发掘出的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 充的功能。
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姓姒氏。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禅让制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 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於 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 ……遂灭 有扈氏。天下咸朝。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朝代 南朝 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北宋 南宋 辽 西夏 金 元 明 清
时间 420~589年 439~581年 581~618年 618~907年 907~960年 960~1127年 1127~1276年 907~1125年 1038~1227年 1115~1234年 1271~1368年 1368~1644年 1636~1840年(鸦片战争前)
随着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到来, 整个学科充满自信,学者们进而积极地进 行考古与文献材料的整合研究,力图解决 仅凭文献史学不能确证的夏王朝及夏商王 朝的分界问题。
二、考古发现中的夏文化
图: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
1、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内容
A、发掘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 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 B、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已 饲养家畜 C、出土的青铜器和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说明夏朝 礼制有一定的发展)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 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 (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 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 史料;
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 作的研究及诠释。
三、其他史料分类 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1)官方组织编写 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 报道等,应属于 “有意的史料”; (2)官 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 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 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 记载) (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 记录的史书; (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 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 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 二里头文化遗存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 二里头文化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夏朝在地域和年
代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吻合,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 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但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新史料的发 现
有学者认为,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 存中,还没有找到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 的文字证据,以二里头文化的考古资料 来复原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
夏 二里头文化与 史探究
如果你是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者,你认为二
里头文化很可能是文献中记载的夏文化遗址的条 件是什么?
河南偃师 二里头遗址
地域上吻合 时间上吻合 有文字证明
夏文化
C14、核磁共振法等判断遗址存在的时间与夏朝基本吻合。
遗憾:缺少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A.共同耕作 B.平均分配 C.原始平等 D.天下为家 2、传说中尧接受四岳推荐,将帝位让给舜,舜年 老再传给禹,这种制度称为 A.推荐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集权制 3、开启王位世袭制的人是 A.尧 B.舜 C.启 D.汤
4、据文献记载,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 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这说明
A.黄河上游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
C.长江上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4、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工具主要有石制和骨制
的铲、镰、斧等。其主要生产方式是 D
A.采集 B.狩猎
C.打渔
D.农业
依据所学知识,列举夏朝已经具备了哪些国家基本特征。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家”的社会代替 “天下为公”的社会;
史料的分类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 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 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 淆)。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 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 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 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 的。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1)口传史料(远古时 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 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 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夏朝已设官分职;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夏朝 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镇压反抗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组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成果的图片。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以礼器、祭器为主的青铜器、玉器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 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 礼运》 (1)从材料一中你能汲取哪些隐性信息? (2)材料一对于认识材料二有何帮助? (3)通过分析,你如何认识以上两种类型史料之间的关系?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了解历史发展的脉搏
1、新石器前期:姜寨遗址(母系氏族社会) 2、新石器后期:满天星斗般的遗址(父系氏族社会)
传说人物(炎帝、黄帝、尧、舜、禹)
夏王朝的建立被看作是华夏民族告别 史前孩提时代的成人礼,是中国文明史 上的一座里程碑。 却因时光的流逝而变得黯淡模糊,人们 甚至怀疑夏王朝是否真的朝 “公天下”到“家天下” 禹启相继:文献记载的相互矛盾
夏朝已进入国家
考古中的夏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存 目前发现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 是否夏都尚存争议
夏:尚在探索之中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 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 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小康之世
天下为家 世袭制
“大同”的典型——姜寨遗址(原始社会) “小康”的典型——西周“礼乐制度”;“分邦建国”。(国家产
2、世袭制转为禅让制
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禅让制遭 到破坏,“天下为公”的禅让制逐渐为“大人世及以为礼” 的世袭制取代。
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
崩。……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舜之子)而朝禹。
图为1987年在二里 头遗址出土的三足铜 鼎。这是我国目前发 现年代最早的青铜鼎 器,被誉为“华夏第 一鼎”。
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 的鼎、爵、钺、玉器
镶嵌十字纹方钺
精美的陶器如盉、爵可能 不是日用品而是礼器。
铜爵 兽面纹铜牌:镶嵌绿松石,可能是用于宫廷舞宴的饰物;又是百官
(1) 夏朝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生产工具以石 器为主,比较原始和落后,食物比较丰富,粮食仍以粟和 黍为主, 家畜家禽饲养普遍。 (2) 房屋建筑的差异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差别十分 显著;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酒),社会分工进一步扩 大(畜牧业和青铜手工业等);一些青铜和玉制礼器和祭 器的出现,即可以看到生产力的进步,也可以窥视夏朝的 等级意识和等级制度已经出现。这些发现与文献记载相互 印证,在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为研究夏史开启了一扇 大门。
世袭制
3、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特征
从文献记载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夏朝已 设官分职,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制定了刑法
《左传》:“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礼记·明堂位》:“夏后氏百官”。 《尚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 (夏朝已经在分官设职。)
《尚书·甘誓》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 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 用命,戮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