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医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医药
张学文
一、文化
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给它下一个精确的定义非常困难。
从广义理解,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理解,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
在广义上我们可以简单化一些,理解为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都是文化。
在狭义上,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例如思想、知识、宗教、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文学、艺术等。
二、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包含各种思想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医药文化等;各种制度、法律、习惯;各类知识如天文、地理、医药;各类文化形态如散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民俗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的,形态是多样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三、传统文化对医药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医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中华民族的医药文化,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产生、繁衍、发展、成长。是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1.古代典籍对医药的记载与传承
医药知识起源于远古先民们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上古时期有“神农尝百草”之类的传说。经先民们不断总结经验,口耳相传,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对医药已有了较多的认识,但中国的医药学知识,目前,还没有发现在战国以前有专门的书籍。我们只能从一些古代典籍中,见到有关医药知识的记载。甲骨文、尚书、周礼、易经等都有记载。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周朝广阔的社会生活。《诗经》一书,记载了西周及其以前的药物知识。据统计,仅植物药50余种,对某些药物的采集、产地及医疗作用也有简略叙述。其中的《诗经•芣苢》就描写了对药用植物“芣苢”(“芣苢”就是“车前子”)的采集。
《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人们熟悉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 31000 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
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 13 篇,《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
《山海经》亦非医药专著,据统计,收载药物达126种,其中植物药52种,还明确记载了药物产地、效用和性能,反映出人们对药物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其中记载了关于“适宜生育、绝育”的药物。《山海经•中山经》说:“青要之山……其中有鸟焉,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山海经.西山经》又说:“……有草焉,其叶如穗,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骨蓉,食之使人无子。”
《礼记》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其中也有根据时令采集储藏多种药物的记载。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字子长,西汉阳夏(今陕西韩城)人,是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善于用简炼生动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不但为医家立传,而且对当时的医学水平作了生动的描绘,例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首先采用传奇的笔法,介绍了扁鹊学医的经过;然后通过三个典型医案,记载了早在战国时期,扁鹊就能熟练采用“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尤其擅长切脉,“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治病采取扎针、药物熨烫、服用汤药等多种方法,生动地说明扁鹊高超的医疗技术。“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精通妇科、耳鼻喉科、儿科等各科。形象地塑造了一位在历史上享有盛誉,深受人民爱戴的古代名医形象。
对淳于意的记载,详细的描述了他的诊断记录。有人称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份医案。
这些,反映出二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成就。
2.《易经》对医药的影响
关于甲骨卜辞
甲骨卜辞是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19世纪末年以来,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先后出土了十余万片刻有文字的占卜甲骨,绝大部分是商朝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王室的遗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在陕西等地发现了几批西周时代的甲骨卜辞。
学者王国维对甲骨卜辞中所见的商代诸先王、先公,对照《史记》记载作了详细的考证,证实了《史记》中《殷本纪》的可信性。殷墟是商朝第10代王盘庚于公元前1318年,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附近)迁到殷(小屯村一带),从此历经至8代12王,在此建都达273年之久。甲骨卜辞和研究成果,把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
关于《易经》
《易经》原名《易》、《周易》,汉代人统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所以有人认为《周易》是周人筮占材料的总结。
汉代以后的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近代,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以证明《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所据不一。
《周易》应当是西周初年,周王室的卜官整理长期积存的占卜档案,经过挑选、加工,分别系于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之下,这便是《周易》的筮辞,卦辞、爻辞的内容反映了奴隶制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我认为,大约在春秋末流传于当时社会。
《周易》由卦爻符号和筮辞构成。《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由阴、阳两个符号组成八经卦,又由八经卦两两相重组成六十四卦,再用六十四卦及其包含的三百八十四爻的变化解释万事万物,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这中间始终贯穿着阴阳观念。所以《周易》是中国思想学说史上反映阴阳思想的最早文献,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易经》对医药的影响,主要是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易经》把天、地、人作为三个动态元素,放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解释和预测人的发展前景。对祖国医学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儒家对医药的影响
儒家是中国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学派。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开办私学教育的人。《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古籍都曾经他整理。
儒家思想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立学派者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家
人本思想的确立者
孔子所创建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了极其重要贡献,有着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儒学的许多重要论著,特别是做人、处事、立国的至理名言,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
儒家思想对医药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说:仁者“爱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认为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仁者“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