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人物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镇》

秦书田:知识分子形象

知识分子在新中国经历的样本,他不是一个反抗者,也不是一个归顺者。在新中国领导者“引蛇出洞”的睿智决策中成为牺牲品,被打入社会的底层,立为革命的对立面,革命在此体现了它反智的一面。但是他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生存智慧和斗争策略却让人惊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悲剧性,也减轻了影片的深刻性。影片互为对应的开头和结尾,都是近乎同样的一批人在吃豆腐花的场景,好像发生的屡次“运动”只是一阵阵风。狂风拂过,抹平了困难的痕迹,生活又重归于平静,轻易地宽恕了运动中的罪与恶。当然导演对此并不确定,他借秦书田之口发出“运动”是否真的过去了的疑问,希望可能终归只是希望,并不必然成为事实。

秦书田以他的知识和智慧周旋于那个艰难的时代,他身上蕴含的文学、音乐这些伟大的人类精神创造拯救了生命,当生命因为外界的境遇变得不堪时,它提供给个体生命最后的庇护,也使生命短暂地抽离出眼前的苦难,迈入更高远的境界。胡玉音:中国传统女性的化身

在她身上体现了一个中国传统女性的所有美德——勤劳、坚韧,她的经历浓缩了一位女性在新中国的全部苦难。出身的差异成为爱情、婚姻不可逾越的鸿沟,情人弃自己而去。和桂桂结婚后,以自己勤劳的双手盖起了新房,但是在那个时

代只允许普遍的贫穷,尚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财富成为祸根、原罪。丈夫被迫害致死,自己也被打倒,成为被社会隔离、孤立、遗弃的“地主婆”。

假设一下,没有秦书田,她还能走出“运动”吗?影片结尾为她定下团圆的结局,可是更可能的结局却是秦书田又一次被迫害致死,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和儿子相依为命,孤独下半生。在此暴露了导演思想的局限性,他肯定普遍人性的善。毫无政治意义的乡亲乡情,轻而易举使受难者在心灵和生活上获救,但人性恶的那一面在那个年代有着更普遍的出现。否则看来罪恶好像只是少数人的兴风作浪,为所欲为。殊不知盲从的大众,也会犯下大量平庸、无知的恶,殊不该轻易放过对普通大众在运动中所作所为的拷问和审判

李秋香:投身革命的女性革命者形象,

因投身革命成为权力者,在她身上体现着革命者、权力者、女性这三重属性。她在权力格局中的沉浮很大程度上在于身为县委书记的舅舅的提携,可以简单命之为是革命贵族,这正是马克思所揭示和批判的社会关系的再生产。革命者一旦掌握了权力,也就是权力异化的开始。作为革命热情参与者的胡玉音,在运动中或起或落,在红卫兵的大串联中也被打为破鞋,与她不屑的右派、富农为伍。革命运动中诡谲和无常的权力运作,使身在权力中的人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即使攀上巅峰的权力者,也保证不了身家性命的安全。同

时作为革命者,但改变不了她作为女人的自然属性。虽然革命强调去性化,无视性别差别,但她依然克服不了一个女人最基本的需要——对男人的渴望。导演同时批判了革命女性的枯燥无趣,对胡玉音身上体现的传统中国女性身上的美却不吝赞美之词

谷燕山:具有正统革命理想的革命者形象

他身上具有正统的革命理想,对党的事业抱有无限的信心,体现着纯粹的革命理想主义。因为参加革命的经历具有崇高的威望,和中共基层政权一起,维系着基层社会的道德和秩序。作为革命者在革命战争因为战争负伤,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身体上、精神上的代价,在历次革命后的运动中依然没有躲过冲击和苦难,可贵的是他保持了道德的完整、没有失去最基本的人性。是党背弃了革命者自身,一次一次毫无理由地要求党员保证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自身的清白,甚至于以一个人的尊严为代价。革命理想在严酷现实中被摧毁,革命者自身也陷入深深的怀疑和绝望,开始了对“革命”正当性的反思。

黎满庚:一个道德上有缺陷的革命者

影片中他以一个复员军人、党员、党的基层事业的领导者形象出现。而运动一次次地挑战伦理、道德、人性的底线,为了党的事业他背弃情人,只因情人那被视为原罪的富农出身。在运动中革命者被要求在党籍与爱人中做非此即彼的选

择,他的痛苦可想而知,背叛的代价并没有换来信任,仕途依然不保。背弃良心、丧失人性成为革命运动中的常态,人伦不再是大义,极端的甚至要求和生身父母划清界线,清洁自己去投身革命的怀抱。但是人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抛却束缚人性的道德,否则事后难免面对良心的拷问,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随之堕落下去。革命对中国传统、古老道德带来了毁灭性冲击,这在今天依然是个严峻的问题。

王秋赦:革命中的投机分子

不学无术,好逸恶劳,一穷二白,他的贫困不能简单归结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然后以革命的名义去运动,去均贫富。他在影片中的所作所为,不是简单的性格变态。在历次革命运动中,他依附于一只只时升时降的革命队伍,上下其手,运动只是意味着为他提供了一次次谋私利的契机。革命本身并不纯洁,告密、背叛是革命运动中的常态,而目的通常并不那么高尚。发疯的王秋赦口中蹦出的一声声“运动”提醒人们,运动就在并不遥远的过去,如幽灵般漂浮不散。同时说明也有人还在怀念那个时代,他说的并不是个人的疯言疯语。影片以他的房子在水中跨塌来喻示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比喻仅仅是基于美好愿望的简单比附,并不对应于事实。

《红旗谱》:

朱老忠:朱老忠是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革命性的新农

民英雄的艺术典型。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他从父辈那里继承好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传统的农民英雄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高了革命觉悟,在原有的农民英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新质”,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农民英雄典型。他急公好义、有胆有识、坚忍不拔,在他身上,体现了深广的历史内容。朱老忠形象概括了深广的历史内容,小说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中,通过各种境遇多侧面地全面刻画,人物形象十分丰满,栩栩如生。朱老忠形象塑造是小说对当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朱老忠重返故乡——锁井镇,重新开始与冯兰池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在几十年的奔波生涯中,增长了对敌斗争经验。因此,与父辈相比,他有着更多的斗争的智谋,懂得了斗争的策略和方式。

小说在表现朱老忠韧性的同时,还表现了他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心肠。

朱老巩:1、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

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一出,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嫂和朱全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