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困境:就业还是学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困境:就业还是学业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产业化定位的实施,教育在近些年逐渐呈现出商业化及企业化的特点。在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教育日渐与学问脱节的情况下,当然,也由于市场经济下就业压力的增加和就业岗位的减少,许多大学生开始在人生的道路抉择上迷茫起来。借用哈姆莱特的一句话“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我想说的是,就业还是学业?这反映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困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二者必舍其一。如何应对这样的困境,怎样走出这样的困境,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学业困境
导言: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走入过这样的困境:就业还是学业?写这篇论文其实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鼓励,也借以看清学业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使自己正确把握人生的抉择,不盲目囿于学习的象牙塔,也不目光短浅地只注意就业带来的利益。我从大学生困境的现状入手来写,进一步说明产生困境的原因及走出困境的办法。在借鉴了一些学者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下这篇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已从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人力资源的稀缺程度已开始下降。[1]现而今,我国的大学生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稀奇”,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不胜数,在某些发达的地区比如上海、北京,大学生更是普遍得不能再普遍,在大街上随便一抓便是一大把。随着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过去,大学生意味着有好的工作,拿稳定的工资,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状况,不仅是“江河日下”,甚至是“毕业即待业”的状态。高等学府,如清华、北大、复旦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或许还不那么严峻,可对于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成为了重大的负担,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一、大学生对于就业和学业的抉择
面临着这样的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纷纷选择考研、考公务员来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也有一些学生从迈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开始便困扰于就业的问题。对于就业和学业的抉择,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状况。
(一)为了就业而就业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主流认知环境下,对读书改变命运的偏狭理解以及急于求得实际利益的大学生相当多。[2]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上名牌大学就是为了找名牌工作,上热门专业就是为了找热门工作。这样的观念使得很多学生目光狭隘,忘记了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这样一部分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常常就持着“为了就业而就业”的态度。就业意味着自己真正的成熟,就业可以拿工资,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可以在面子上、里子上都过得去。相反,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毕业了还靠父母养活……这对许多学生来讲是羞于启齿的。无论是好工作还是赖工作,待遇好还是坏,工资高还是低,只要有工作可以做,他们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就业”这个圈子里。
(二)为了就业而学业
受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的影响,也有一些大学生不甘于委屈自己从事不理想的工作,不愿“大材小用”,他们或许认识到了“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或许是放不开心中的“精英情结”,无论是哪种情况,总之他们选择深造,用读研、读博来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搭桥,以期在就业时可以高人一等,脱颖而出,找到合适的理想的地位较高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深造不过是为就业服务,是为了就业而学业,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只是找到更好的工作。
(三)为了学业而学业
尽管大学生们总的趋势是向“就业”看齐,然而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总会有那么一本分人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他们不愿意被社会上的种种现实潮流“打扰”,他们身为大学生的职责就在于学习,大学生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四年历里使自己学到更多知识,如何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如何把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到更高更深的层次,而不是把大学当做步入社会就业的一个跳板,把大学教育当做“职前培训班”。他们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当然,这样做很可能会走向一个极端--同社会脱节。他们不是孤高自诩,只是想要在现今的“经济利益第一”的主流价值观冲击下守住最后的阵地。
二、为什么会走进这样的困境
(一)就业难
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为80万到100万个。[3]尽管我国一直保持着高经济增长率,但是经济危机、国际竞争、经济饱和发展等因素,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直接结果便是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岗位与待就业人数不成比例。即使是大学生,如果不是高文凭高学历甚至是高实习经验,那么也只能落得个找不到工作的下场。近年来,我们听到类似于“某某高校毕业生卖猪肉”、“某某大学学生掏大粪”这样的消息已不感到稀奇。大学生的价值等于一棵大白菜。虽然是笑称,但也揭示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处境极为尴尬和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是合理的,也是无奈的,可以说是在逃避就业难的现实压力,也可以说是不甘居于人下的挣扎。
(二)深造难
相对于就业难,考研读博也是不易的。从前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考研的形势。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只增不减,爆满现象年年持续。高数量的报考人数,低数量的录取人数,深造也举步维艰。原本是为了给就业增加优势,为履历表增添亮点,为自己挣得面子,但如此一来,考研不成功的话不仅学业无法继续,就连就业机会也失之交臂,所谓“赔了夫人又折兵”,更严重的是挫伤自己的积极性,扩大自己的心理阴影。正是基于如今“深造难”的现实状况,许多大学生也不敢贸然放弃就业,因为两者都有失败的可能。
(三)教育者对于就业和学业问题的不当传播
目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动社会各个方面改革的艰难进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业进入了一个艰难的整体转型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既承受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巨大现实压力,又面临着科技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代国内大学的普遍选择。[4]大学成为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的培训站和技术加工间。每个学生都放入既定的模子里,成为大同小异的机械性人才。
在大学校园里,绝大多数的老师都会把“就业难”的问题抛向学生,或善意相劝,让我们要好好学习,不然连工作都找不到。也有的老师把就业放在教育学生的第一位,把就业看成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和利益所在。诚然,老师们的所作所为是为我们学生着想,可是每日耳边充斥着“就业就业就业”,大家渐渐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我们上学就是为了找工作吗?我们上了这么多年学,就连工作也找不到吗?如果老师把精力放在传授我们更多更好的知识上,我们的综合素质不是会更高吗?我无意责怪老师,只是对于许多学生来讲,老师们的见解和意见至关重要,我们把老师看做人生的指导者,相信并崇敬他们,可是当老师们张口闭口把就业难砸向我们,鼓励我们考这个证那个证--与专业有关的、与专业无关的、只要是有利于就业的。
(四)受教育者的理解误区
教育者已经表态了,让我们以就业为重,那么受教育的人--大学生,自然是不得不把接受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就业上来,认为正如老师所说,如今的就业环境很不理想,竞争激烈甚至是惨烈,我们必须要用一大堆的这个证那个证来武装自己,便于找工作时进行自我推销。于是,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了。大学生拼了命地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名义为自我充实,其实是为了给履历表添上一笔。盲目地进行实习,利用业余时间打工,甚而为了实习或业余工作放弃学习,对待学习走马观花,对待有利于就业的事务便甘之如饴。这便是造成当代中国大学生困境的原因。
三、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
面对这样的困境--就业还是学业,不仅学生本身,就连家长、老师、学校也都非常困惑。要走出这样的困境,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自己能够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以教师的指导为指导,遵从于自己内心的想法,结合现实环境,真正解决好就业和学业的问题。
(一)直面自己的内心,就业还是学业
我们要走出困境,首先要问问自己,内心更倾向于就业还是深造。不能随波逐流,别人就业我们就就业,别人考研我们也考研。我们必须直面自己,从能力上、性格上、个人喜好上综合考虑,在经济条件允许、个人能力较强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考研,毕竟读书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学无止境。如果自己的专业成绩不很出色,经济上也不宽裕,那么就业是最为正常的选择,早一点步入社会也不失为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无论早晚,我们都要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