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第4章 临床用药中的药效学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些过程中,激动药的原始生物信息经过逐 级放大,药物或体内的天然激动药(激素、神 经递质等)在很低浓度(10-9~10-12mol/L)即可 产生明显的作用。
总之,受体通过不同机制将信息转导到效应细 胞,改变效应细胞的功能而发生生理效应。
受体在与激动药结合而产生生理效应的 过程中,本身也可发生一定改变。其中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受体对激动药的敏
任何量效曲线都能提供以下四种信息:
最大作用强度(maxinum efficacy) 效价强度(potency) 曲线的斜率 曲线数值变异程度
二、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LD50/KD50之比值叫作该药的治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 TI)。
通常以TI的大小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Pharmacodynamics
D ose response curve… ...
Dose Response Curve
M orphine
A spirin
F rom N ierenberg W and M elm on K L . Introduction to C linical P harm acology in C linical Pharm acology: B asic Principles in Therapeutics, T hird edition, 1992, M elm on K L et al., editors, p 1-51, M cG raw H ill.
LD5 LD50
安全范围
0
ED50
ED95 LD5 LD50
三、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
用药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作用有 一动态变化的过程。
一次用药之后相隔不同时间测定药物效 应,以时间为横座标、药物效应强度为 纵座标作图,即得到时效曲线。
在治疗有效的效应强度处以及在出现毒性反应 的效应强度处分别各作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横线 (可称为有效效应线和中毒效应线),则在时效 曲线图上可以得到下列信息: 1.起效时间
配体与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激发相应生理效应 的能力叫做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有内在活性的配体叫做受体激动药(agonist)。
通常受体即以其主要激动药或内源性激动药来 命名,如乙酰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等。
没有内在活性的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不能激发生 理效应,反会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这类配 体叫做受体拮抗药(antiagonist)。
采用适当的用药方案来调控药物作用的性质、 强度和时间 尽量符合所治病人的特定需要,以增强其治 疗作用,防止或减轻其副作用和毒性。
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量”的概念
一、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 多数药物在一定范围内当药物剂量增大
时其作用强度也增强。 以药物的剂量(或对数剂量)为横坐标,
以药物效应(实际数值或百分率)为纵坐 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图。
有些配体的内在活性很小,当没有别的、 强大的受体激动药存在时,这种配体与 受体结合可激发弱的生理效应,起激动 药作用;但在有别的强激动药存在时, 这种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妨碍了强激动药 的作用,因而起了受体拮抗药的作用,
这类配体叫做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
有少数受体还存在第四种类型的配体, 这类配体与受体结合之后可引起受体的 构型向不能与其原来激动药结合而发生 生理效应的非激活状态方向转变
二、受体激动药激活受体的基本过程
A.有的是影响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使胞内相应离子的浓 度发生改变; B.有的是通过与G蛋白偶联而激活膜上的某些酶(如腺苷酸 环化酶、磷脂酶C等),由此生成或释出新的活性物质(即第 二信使、第三信使),进而影响胞内多种活性蛋白质(如蛋 白激酶)的活性,继续传导信息; C.有的受体本身包含某种酶,受体激动后可直接激活这些 酶而转导信息; D.还有的是通过调节基因转录,影响特异活性蛋白质的生 成;等等。
因而激起与原来激动药相反的生理效应。
这类配体则叫做反向激动药(inverse
agonist)。
激动药结合区域 N
膜外
G蛋白偶联
膜内 C
G-protein coupled recptors
激动药结合区域
激动药结合区域
膜外
膜内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receptors
激动药结合区域
受体上有多种功能部位。
受体的识别部位(recognition domain) 能识别结构构型与受体互补的特异物质, 并与之相结合而形成复合物。
能与受体结构互补并能与受体结合的物 质称为该受体的配体(1igand)。
药物就是一种配体,只能和与之相应的受体相 结合,这是药物作用特异性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
由于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机制不同,有的药物 的作用强度往往有自限性(为受体饱和),并 不能随着血药浓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有的药物在体内生成的活性物质半衰期长, 作用时间也长,往往在原药血药浓度已经降 低之后仍能保持有效作用。
因此这两条曲线在形状上也可能有所不同。
ຫໍສະໝຸດ Baidu
总之,这两种曲线可以互相参考而不 能互相取代。在分析资料时必须注意
长短
要使药物作用的“量”恰好符合治病的需 要,就必须熟悉药物作用的“量”的规律
特别重要的是 许多药物的作用可能受到药物制作工艺、
病人机体状态、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多 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量的、甚至质 的变化。
合理用药
要求医生充分熟悉药物的药效学知识 结合药物代谢动力学知识和病人的实际情况,
受体与配体之间多以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引 力等相互作用,其结合是可逆的。
多数药物的作用也是可逆的。只有少数药物以 共价键与其受体牢固结合。这类药物的作用是 不可逆的。
有的受体可有催化部位(catalytic domain),即 受体本身包含有某种酶,当受体与配体结合成配 体-受体复合物时,此酶被激活而直接催化相应 的生化反应。
靶点 结合
机体生理、 生化功能或 形态的变化
效应
作用机制 (action mechanism)
抑制
inhibition
受体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是这一领域研究 成果的突出代表。
它不仅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对指导临 床用药也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药物作用的“量”的概念:
①作用强度:作用有强弱,其幅度有宽窄; ②作用时间:起效时间有早迟,维持时间有
药物作用的性质可分为 特异性作用和非特异性作用。
一部分药物可以通过改变体表或体内细 胞内外环境的理化性质而发挥非特异性 作用,如腐蚀、抗酸、脱水等。
大多数药物则是通过不同机制参与或干 扰靶器官(细胞)的特定生物化学过程而 发挥特异性作用。
药理作用(action)
兴奋
exicitation
药物
第四章 临床用药中的药效学问题 安徽医科大学 药学院
对症下药
临床用药的目的是利用药物作用以消除 致病原因,帮助机体调整因患病而致异 常的功能,促进病损组织修复,使机体 恢复健康或接近正常。
要求选用药物的作用在性质、强度以及 起效和维持时间各方面都恰好符合该病 人的特定需要。
药效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的性质、作用机制 以及药物作用的“量”的规律的科学。
感性降低,这一现象叫做减敏
(desensitization)。
减敏现象可以视为机体为了精确调节受 体作用、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负反馈措 施,其详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减敏现象可能与下述各点有关:
①受体发生可逆性的修饰或构象变化, 最常见的是受体被磷酸化,由此产生与G 蛋白脱偶联等现象; ②膜受体与激动药结合后的复合物被聚 集 和 内 吞 (intemalization) , 进 入 胞 浆 , 膜上受体数目减少;
拮抗药则对R和R*的亲和力相同,能同等拮抗激动 药和反向激动药的作用。
在现有的β受体阻断药中有一部分实际上是完 全的反向激动药,有的则表现出部分反向激动 药的特性。近年有人认为,苯二氮草类的耐药 性、依赖性与停药反应可能与苯二氮蕈受体向 R方向移动有关。反向激动药的发现,既有理 论意义,也有临床实践方面的重要性。
五、药物蓄积、作用蓄积和中毒
在前次给药的药物尚未完全消除 时即作第二次给药,就会产生药 物蓄积。
同样,在前次给药的“作用残留 时间”内即作第二次给药则可产 生药物作用蓄积。
药物蓄积和作用蓄积都能使连续用药时 药物作用“量”的规则发生改变。蓄积 过多可产生蓄积中毒。
因此,在制订连续用药方案时必须同时 考虑连续用药时的药代动力学资料和量 效、时效关系,以防发生蓄积中毒。
2.最大效应时间
3.疗效维持时间
4.作用残留时间
四、时效曲线与血药浓度曲线的关系
在多数情况下血药浓度曲线也可反映药物效 应的变化
但有些药物必须通过在体内产生新的活性物 质才起作用,或者是通过其它中间步骤以间 接方式起作用
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故血药浓度曲线和时 效曲线的变化在时间上就可能不一致。
膜外
膜内 催化结构区域
Tyrosine-protein kinase receptor
载体 + 药物
载体-药物复合物
膜外
载体
载体 + 药物
膜内
转录激活区域
激动药结合区域
DNA结合区域
Intracellular receptors
药物作用的强弱
两个方面的因素:
①药物与受体结合的“量”的大 小
②药物的内在活性的大小
③受体数目下调(down regulation),这 可能由于受体降解加速,也可能由于受 体生成减少所致;
④在G蛋白偶联型受体还可能由于G蛋白 降解增多、表达减少或mRNA稳定性降低 等原因而致G蛋白减少,而使受体减敏。 受体减敏是受体调节(见下)中的重要现 象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值得重视。
三、受体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
考虑到表达治疗作用的量效曲线和表达致死 作用的量效曲线两者的位置关系
TI数值较大并不总能反映其安全性较大 必须参考LDl(或LD5)和ED99(或ED95)之间的
距离来综合考虑
A药与B药治疗指数(TI)相等,问哪药更安全?
100
A 药
50
效应曲线
毒性曲线
安全范围
0
100
B 药
50
ED50 ED95
五、储备受体与沉默受体
经典的占领学说,激动药占领的受体数目与其效 应强度成正比。
但后来发现,有时情况较此为复杂。已证明,有 的激动药结合受体后激发的生理效应(称为受体后 效应)的某一步骤是有最大限速的。在到达此最大 限速值时所占领的受体数目往往不是受体总数的 全部,而占领更多的受体并不能导致更强的效应。 这表明受体总数是超过最大效应时需被占领的受 体数的。多余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s)。
小部分处于易激活状态(R*) 大部分处于非激活状态(R)
这类受体的三类配体物质
激动药能与R*结合,除能激发生理效应外,还使 R*的稳定性增强,从而使动态平衡向R*方向移动;
反向激动药对R的亲和力很高,与R结合后促使动 态平衡向R方向移动,使R数目增多,而R*数目减 少;实际起了拮抗药的作用;
1.受体拮抗药 可根据其作用方式不同而分为两类:
(1)竞争性拮抗药 (2)非竞争性拮抗药
2.受体部分激动药
临床用药时如将作用于同一机制或 同一受体的二药同用,则可能发生 与此相类似的拮抗现象,这就是临 床上不应将作用机制相同的多种药 物同用的原理。
四、受体的反向激动药
在有些受体,如β-肾上腺受体和苯二氮草受 体等,在一般情况下存在两种状态的构型:
有的受体本身不包含催化部位,而在配体与受体 结合之后,配体-受体复合物偶联某种中介物质 (如G蛋白)而激活受体附近的酶(如腺苷酸环化 酶),进而催化相应的生化反应。
有的受体可有抗原部位(antigenicdomain), 体内生成的相应抗体可与此部位结合,从而影 响受体功能。
有的受体还可有非特异结合部位(nonspecific binding domain),能与并非其配体 的物质结合。
第二节 药物特异作用的机制——受体学说
早在1878年Langley即提出有关受体的假说,用 以解释药物作用的特异性质及其机制。
现在,受体的存在已得到多方证实,对受体的 功能、信息的转导等过程也有了相当深入的了 解。
受体学说已被公认是阐明生命现象和药物作用 机制的基本理论,对指导合理用药和发展新药 都有实际意义。
一、受体的基本概念
• 受体(receptor)是特异性介导细胞信号 转导的功能蛋白质。
• 受体可由一个或数个亚单位(subunit)组 成,形成分子上的特殊立体构型,称为 结合位点或受点(receptor site)。
受体是糖蛋白或脂蛋白构成的实体, 存在于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
各种不同的受体各有特异的结构和 构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