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疾病的诊疗与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性心内膜炎疾病的诊疗与探讨(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是指微生物感染心
内膜或瓣膜或腱索或大动脉内膜并伴赘生物形成。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分枝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其基本病变为心内膜炎症,形成赘生物,主要侵犯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最多见,也可发生在其他有病变的瓣膜。临床特点为发热、心脏杂音的改变、有栓塞征象、脾大、贫血和血培养阳性。因病程的不同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以基础疾病的不同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一诊断
(一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1)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缓慢,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发热、贫血、苍白无力、纳差、消瘦、多汗、肌肉关节酸痛、脾肿大,也可有
心力衰竭、栓塞、血管损害的症状。
(2)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情重,高热、寒战、衰竭、呼吸困难、栓塞表现、休克、急性左心衰、脑脓肿及化脓性关节炎等
2. 体征
(1)心脏体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出现原有心脏杂音增强或性质改变,也可有新出现的杂音,可有心律失常表现。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出现新的杂音或杂音明显增强,尤其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并有急性左心衰竭的体征。
⑵血管损害体征:淤点见于颈部、口腔黏膜和眼结合膜;指甲下出血;Roth斑发生在视网膜,见于亚急性;Osler结位于指(趾)末端,常见于亚急性;Janeways结是位于手掌或足底的出血斑,常见于急性;杵状指(趾)见于亚急性;以上改变目前发生率低。如果发生栓塞,将引起脑部、肾脏、脾脏栓塞、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征象。
(3) 贫血:表现为轻度与中度贫血。
(4) 脾大:病程长者可出现。
(5) 其他:心肌梗死、心肌脓肿、心肌炎及心包炎,细菌性动脉瘤,转移性脓肿等相应体征。
3. 实验室检查
(1)血培养:是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方法,标本的采集要抗生素治疗前或停用抗生素,共3次。
(2)血液检查:血常规可见贫血,白细胞数的改变,血沉增
快。
⑶其他:免疫检查可见免疫复合物试验阳性、C反应蛋白阳性、类
风湿因子阳性、蛋白电泳异常等。尿液检查有镜下血尿、蛋白尿。
4.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淤血、肺水肿、肺脓肿、肺栓塞、主动脉的改变等征象。
5. 心电图检查可显示心房、心室扩大,心肌劳损,心肌梗死的
改变,房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6. 超声心动图检查探测赘生物、瓣膜结构和功能,发现先天畸
形,动脉瘤观察心功能、室腔大小,并发现有无脓肿。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
1. 主要标准血培养阳性;心内膜受累的依据(超声心动图阳性的表现,杂音的改变)。
2. 次要标准原发病;发热;血管损害;免疫学改变;细菌学征
象;超声心动图的其他改变;诊断需要两项主要标准;或一项主要标准加三项次要标准;或五项次要标准;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不典型病例,提高诊断率,避免误诊和漏诊。
二治疗
(一)内科治疗
1. 抗生素治疗
(1) 治疗原则: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早期足量用药;选择广谱
抗生素;静脉应用;疗程长4-6周或更长;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抗生素配伍应用。
(2) 治疗方法:在未知何种细菌时,可应用青霉素G(80-120) X 105U或头孢类,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已知病原微生物时,如草绿色链球菌用青霉素
G或头孢类或氨基糖苷类;金黄色葡萄球菌用苯甲异口恶唑青霉素或头孢类,并配伍应用其他抗生素。革兰阴性杆菌则选用第3代头孢, 联合用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其他细菌引起的,还可应用B内酰胺酶抑制剂、阿奇霉素等。在抗生素应用中,要掌握原则、合理的选用、注意不良反应、避免复发。
2. 对症治疗积
极治疗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注意休息, 加强营养,纠正贫血,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
(二)外科治疗
人工瓣膜置换术适应证是瓣膜反流严重导致心衰者、真菌性心
内膜炎、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反复栓塞伴大的赘生物及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等。手术治疗应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