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象山县西周中学汪阳 315722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些素养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他们的载体,很难设想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科盲会有什么核心素养。

而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则又细分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好两个大方面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利用化学概念原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骨架,占有较重的理性成分,它们是培养科学方法和能力不可缺少的素材。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过去偏重于引导学生背定义,甚至“抠”概念,经常是简单地只给出概念的意义或定义,然后就转入练习、解题,而忽略了应该着重讲清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和怎样建立这个概念。

那么现在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要完全扭转过去的教学方法,按照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即用感性知识建立概念,当把感性知识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时,就完成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当把抽象的概括通过理性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中,这才实现了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才算对化学概念本质的把握。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理性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等具体物质相互穿插,并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的,这也是符合科学的思想方法。还有,要联系社会、生活、保健、环保和高新科技信息等开阔学生科技与社会视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开展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化学有用,学习化学有趣”的情感,树立化学学科的价值观念,并把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探究化学世界的奥妙,养成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

学生大多感觉对于化学概念原理的学习很枯燥单一,因此就不容易理解知识点,所以教学尽量趣味化、形象化,例如,我在讲有机化合物的取代反应时,我使用改造过的比例模型——用一个小桔子代替卤族元素来讲解,学生觉得很新奇,自然有兴趣,理解取代反应也就容易了。

二、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的场所”。在实验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尽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无疑是在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培养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开拓他们的思维,增强自信心、自觉性,提升创造力。

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从动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到实际操作,收集证据等,要应用观察实验现象,感知实验过程等多种认识方法。这些方法、手段能够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为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思想,以及形成科学的概念、原理等提供素材;能够为培养学生的技能,促进其手脑并用,提供练习和实践机会;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和巩固有关的知识、技能,继承前人积累的最基本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体验。实验教学常常跟假设、条件控制、观察、测量、收集和运用数据、资料加工整理等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密切相关。通过实验,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认识和理解科学过程;学会如何“做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中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实验设计、操作、观察、思维、表述和交流等科学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课题发现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这是其他活动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在教学中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会对学生实验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演示实验前,应做充分准备。通过教师规范、灵活、熟练的操作,整洁、美观的演示,给学生熏陶与启迪,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另外在教学中应锐意创新,教师需要联系实际改进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新乐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创新教育,例如Fe3+→Fe2+的实验,按照书本上给出的操作,不管是铜粉还是铁粉变色都很慢,但如果改为维C,变红的Fe(SCN)3会很快变为无色,效果非常好。

学生实验又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基本上是让学生在演示实验的指导下通过自己操作亲身体验;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在验证性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科学抽象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主要通过“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应用”这一过程体现。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实验设计,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无论采取何种实验教学方法,其中都蕴涵着科学认识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养。在做实验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四点来要求:

1.预习实验,明确要求。分组实验之前,要求他们充分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具体包括:(1)了解实验目的;(2)掌握实验原理、复习相关知识;(3)明确实验主要操作方法与步骤;

(4)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5)要求学生写好预习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所用仪器和药品、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应观察的现象,现象的解释和实验的结论、疑点分析和改进意见。

2.盘问“观察”,复查“记录”。学生经过预习实验报告以及后来教师的指导,已经对实验过程了如指掌。在实验时由于学生观察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他们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也会不相同,这时对那些草草过场的少数学生,可以用盘问“观察”和复查“记录”的方法促使其端正态度,行为收敛。特别要对光凭书本上的粗略描述就猜想现象作“失实”记录的学生进行教育。

3.加强巡视,督促动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随时纠正

不规范的操作,及时指正不良的实验习惯,并使秩序井然,让所有学生带着庄重感投入实验之中,还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做探究性实验,让他们积极参与、努力思考,培养更多的学生对化学有特殊的爱好,使他们的感知、思维都得到发展。另外尤其要注意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坚持以赞扬为主,及时肯定其微小的进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有兴趣、有信心去完成实验。同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及时指出并纠正操作出现的错误,当出现与书本上描述的现象有不同情况时,要及时记录、认真分析原因。凡是那些与准确值(教师事先做出)误差在允许误差之外的,应要求学生补做或重做,让他们养成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把仪器、药品摆放在指定的柜台上,清理工作台,打扫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他们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写实验报告,对所做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分析过程、装置图、实验现象、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结论进行详细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中反馈回来的尚存的问题和本实验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出一些实验习题给学生解答,以便及时纠正错误概念、串联课文内容,系统总结所学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我将以上几点总结为“三有”:实验前有预习(即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实验中有清楚的操作程序(包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观察实验现象,怎样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后有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在实验内容和形式上可以组织学生利用饮料瓶、可乐瓶、吸管等废弃物做些安全简单的实验,或者老师补充演示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者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实验,这些也都能促进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个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化学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二是通过化学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三是通过化学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