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剑父的“艺为救国”美术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剑父的“艺为救国”美术教育思想
摘要:高剑父,中国近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他的“艺为救国”美术教育理念与思想是他一直推行并积极实践的美术教育主题,这一教育思想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虽然最终收效甚微,但仍对全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高剑父;艺为救国;美术教育思想
高剑父(1879~1951),名仑,又名卓庭、鹊亭、爵亭,字剑父,广东番禺人。中国近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他自幼投身居廉门下学画,多次东渡游学。后在广州创办春睡画院、南中美术专科学校,曾受聘为佛山美术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国立中央大学美术科教授等,积极从事美术教育,培养了黎葛民、苏卧农、关山月等大批美术人才。他一生致力于绘画研究和美术教育,其中其“艺为救国”的实用主义美术教育理念与思想是他一直推行的美术教育主题,并积极进行实践。这种教育思想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对广东乃至全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折衷中西的“艺为救国”的实用主义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
进入19世纪,广东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和海外接触之便,较早较多的接受西方思想和文化。广州作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处对外通商口岸,外商云集,大大刺激了当地经济、文化和美术的发展,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根据地。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都产生在这里。出生于此地的高剑父无不深受影响。
自1903年至1908年期间,高剑父多次东渡日本。1906年,28岁的高剑父加入了太平洋画会等艺术团体,与此同时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他的社会与艺术的变革意识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那里获得了动力,在《我的现代绘画观》他曾写道:“兄弟追随总理作政治革命以后,就感到我国艺术实有革新之必要。”除了受孙中山的影响外,康有为也对其艺术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17年康有为写成《万木草堂画目》,文中康有为指出“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此文对高剑父影响颇深。在他的《国画的辨证》中这样写到:有志之士感到国画的衰微,西洋画流行,而努力于合的工作。康有为曾感慨的谓:“墨井寡传,郎世宁乃出西法,他日当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已力为之,当以郎世宁为太祖矣。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绝灭,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生,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乎?吾其望之。”“吾虽不敏,但穷毕生之精力,致力于此耳。”“我之艺术思想,手段,不是要打倒古人,推翻古人,消灭古人,是欲取古人之长,舍古人之短,——更吸收各国古今绘画之特长,作为自己的营养,使成为自己之血肉,造成我国现代绘画之新生命”在康梁艺术观的影响下,高剑父的折衷中西,中西融合的艺为救国的实用主义美术教育初步形成。
二、教育思想的探索与实践
高剑父的留学及革命经历,使他认识到美术在教化、大众化方面的重要作用,艺术救国与科学救国一样,同样可以拯救中国人的灵魂。他曾经谈到:“我们艺人应该抱定艺术救国的宗旨,在艺术革命的旗帜下努力迈进,为我国艺术争一口气,向世界艺术迎头赶上,增高我艺术的国际地位。常存救国之心,做那样就那样。故本位救国,艺术当然不能例外。”因此他企图以绘画作武器,警示世人觉悟,达到启蒙之目的,并为了这个目标积极实践。
1.以现代传媒为平台,推扬新艺术,服务革命,唤醒世人
1905年高剑父与何剑士、潘达微等人创办了《时事画报》。创办之初便确定其宗旨是“仿东西洋各画报规则办法,考物及记事,俱用图画,以开通群智,振发精神”。画报大量发表反对帝国主义、抨击清朝腐败政权的图文,如揭露帝国主义者虐待华工罪行的《华人受虐原因图说》、反映各地革命党人起事及农民起义的《黄花岗起义图》等。他们希望通过绘画使越来越多的群众逐步理解,甚至参加革命,这对当时革命思想的传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影响深远。
1912年高剑父与兄高冠天、弟高奇峰等数人在沪创办《真相画报》,开办“审美书馆”,推广革新画派的作品和画论,宗旨仍是“监督共和政治,调查民生状态,奖进社会主义,输入世界知识”,通过画报革新艺术,开启民智,提高国人的政治意识。在这段时期,高剑父非常重视美术的传播,在画报上不断刊登自己的书画作品,主体形象大都是以一些具有振奋人心,唤醒国人的鹰、狮子等。《时事画报》光绪三十一年乙巳第四期有高剑父的论画一文,该文对美术功能的认识,以古人的界定为依托进行阐发:近日文明之国,殆口于此。欧美则以画报开民心:法国以图画励民耻;而东洋新国,则尤以美术为科学之大宗,故彼国之人,虽三尺之童,亦无不拐毛笔,抚仿尽致者。然则画界之于个人与国家之关系,必有极重要者;不然,何以各国之注重若此哉……兹者本报特设一研究画学科,每册先绘其初级画稿数篇,俘同志得所揣摩以刻划情趣,大发国人之感情,而补学校图画教材之不及……
2.以学校为阵地,传播教育理念与思想
高剑父通过办学及教学实现其艺术主张,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实践,传播其教育思想。1923年高剑父于广州创办了春睡画院,这是广州最早培养新国画人才、推广艺术革命的中心,是新国画运动的发源地,播撒出一批美术新种子。在主持春睡画院之余,他还兼任中山大学国画教授,后转任南京中央大学美术教授,抗战后,回广州利用春睡画院原址创办南中美术院,担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经过多年办学及教学实践,他的美术观逐步成熟。通过其教学,把教育理念与思想推而广之,扩大影响。
3.以绘画题材为媒介,推广普及艺术,使艺术大众化
高剑父倡导绘画选材要注重时代新特点,要随时代发展,有时代精神。认为“世间的一切,无贵无贱,有情无情,都可以做……题材”,号称“他如民间疾苦,难童、劳工、农作、人民生活、那哭啼号寒、求死不得的、或终岁劳苦、不得一饱的状况,正是我们的好材料”。高剑父的很多作品是反应当时社会时势变化的题材。如在辛亥革命前后,他喜欢写马腾虎啸,鸢飞鱼跃的题材,以反映当时革命者的豪情壮志。在军阀割据,革命遭受挫折,内战频发期间,他喜欢写残荷败柳,秋山残照,风雪关河之类的作品,反映了画家的萧瑟心情。抗战爆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