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题 7.3 重力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题  7.3 重力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题  7.3 重力  含解析

7.3 重力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上抛的小球离开手后不受重力作用

B.空中匀速飞行的飞鸟只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

D.车厢内一个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A.AOC区域上B.AOD区域上C.BOC区域上D.BOD区域上

3.对于下列有关物理量的大小的估计,其中不可能的是()

A.一名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20km/h

B.拿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C.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是200g

D.教室的高度大约是3.7m

4.“天宫一号”航天器在轨道士正常运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下,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进行的实验是()

A.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B.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C.研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的大小

5.我国发射了神舟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

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与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6.下列关于重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10N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将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从地球带到月球,质量不变,重力不变

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重力约600N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50°C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

8.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符合实际的是()

A.一本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约为20N

B.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1 m3

C.用水银温度计测出南极最低温为零下54摄氏度

D.一位成年人正常跨一步约为0.75m

9.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A.宿迁地区夏天的平均气温约40℃

B.我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10N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一位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10.如图所示,圆心为O的光滑半圆面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圆面上静止放置一条匀质、柔软、不可伸长的细棉线。棉线的两端A、B恰好与桌面不接触。棉线的最高点为C点。D 点为线段OC的中点。则棉线的重心位置为()

A.C与D之间的某一点B.D点

C.O点D.D与O之间的某一点

11.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链条一半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另一半挂在桌边,如图中(a)所示,此时链条的重心为C1.若在链条两端各挂一个质量为的小球,如图中(b)所示,此时链条的重心为C2.若在链条两端和中央各挂一个质量为的小球,如图中(c)所示,此时链条的重心为C3(C1、C2、C3在图中均未标出)。比较三个重心的高度h1、h2和h3的关系()

A.h1=h2=h3B.h1<h2<h3C.h1>h2>h3D.h1>h3>h2

12.如图所示,一个圆柱状的轻质纸筒顺着一个倾斜的木板滑下,不考虑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关于纸筒在地面上的落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A点的左侧B.正好在A点

C.在A点的右侧D.上述三种情况皆有可能

1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能不在物体的中心

D.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

14.“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指日可待。试分析,当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下列哪种活动不可实现?()

A.利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B.宇航员之间利用声波互相喊话

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放在台秤上不动,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斜面体的斜面上。第一次物块静止在斜面体上,这时台秤读数为F1;第二次假若斜面体的斜面是光滑的,将物块轻放在斜面上,在不滑离斜面的过程中,台秤读数为F2,则()

A.F1=(m+M)g、F2=(m+M)g B.F1=(m+M)g、F2<(m+M)g

C.F1=(m+M)g、F2>(m+M)g D.F1<(m+M)g、F2<(m+M)g

16.一质量均匀的不可伸长的绳索,所受重力为G,两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A、B两点,如图所示。今在绳索的最低点C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索拉直使中点降到D.在此过程中,绳索的重心位置将

()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

C.先降低再升高D.始终不变

17.某初中生的体重是下面数据中的一个,则应该是()

A.4牛顿B.40牛顿C.400牛顿D.4000牛顿18.“神舟八号”将于2011年下半年发射升空,若在“神舟八号”绕地球飞行的过程中,在宇宙飞船的太空实验室(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A.将牛奶与水混合

B.用电流表测一个电路的电流

C.用弹簧秤测力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19.如图所示,木块一直与粗糙竖直墙壁接触,沿着墙壁竖直下落,试问木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

A.只受重力作用

B.受重力、墙壁支持力

C.受重力、墙壁支持力、墙壁摩擦力

D.受重力、墙壁摩擦力

二.多选题(共30小题)

20.如图所示是正在太空中运行的我国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完全失重的“天宫二号”

里,下列实验可以完成的是()

A.轻易可往水杯中倒水B.让铁球悬浮在空中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D.用刻度尺测书本长度

21.下面对重心描述不正确是()

A.重心可以在物体外部

B.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位置

C.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内部

D.人的重心始终在人体的内部

22.关于重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重力就是万有引力

C.地球吸引了地面附近的物体,而物体同时也吸引了地球

D.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要受重力的作用

2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象反映的是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B.图象反映的是物体做匀速运动

C.图象反映的是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拉力的关系

D.图象反映的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B.天津快速路最高限速120km/h

C.一枚缝衣针重力大约等于1N

D.天津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约为0℃

25.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需要控制物质的种类相同

B.需要控制物质的体积相同

C.需要用质量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

D.需要在同一地理位置进行实验

26.《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旱,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以下说法正确的()

A.风筝所受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我们看到红色的风筝是因为风筝反射红色的光

D.向前奔跑时用力向后蹬地,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7.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就不会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谚语了

B.玻璃杯掷到地上不会破碎

C.传统的体育比赛都失去了意义

D.“登天”不再是一件难事

2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9.如图所示,小强用手机拍摄在倾斜桌面上研究浮力方向的实验情景。他想把手机下边缘端平,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使手机下边缘与容器底面平行

B.使手机上边缘与画面中水面平行

C.使手机竖直边缘与画面中浮力作用线平行

D.使手机竖直边缘与手机挂件的重力作用线平行

30.如图所示,是我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宇航员刘洋“飘”在“天宫一号”轨道舱内的情景。根据此时她所处环境可判断()

A.她不能用水银气压计测气体的压强

B.她不可以利用真空罩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

C.她可以完成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

D.她可以用拉力器进行健身训练

31.对于下列有关力的大小估计,其中不可能的是()

A.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400N

B.拿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C.一本物理课本所受的重力大约是30N

D.一只普通苹果所受的重力大约是0.15N

32.小明对教室中的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计,其中较为合理的是()A.黑板擦受到的重力约为10N

B.中学生所用课桌的高度的为80cm

C.一盏日光灯工作电流约0.2A

D.教室内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20℃

3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D.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34.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上的所有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B.水往低处流是由于水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作用不需要地球与物体直接接触

D.“重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35.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图象,这种图象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可以用来描述()

A.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

B.物体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C.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3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甲图:利用重垂线可以检测墙壁是否竖直,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乙图:不管拔河时哪方胜出,双方通过绳子对对方的拉力都大小相等

C.丙图: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A对B的拉力,B显示的是B对A的拉力D.丁图:小丑不倒是因重心在绳下方,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力使其回复到平衡位置37.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8.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下列情况仍然存在的是()

A.河水仍然流动B.物体没有质量

C.人一跳就离开地面D.茶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39.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河水还会流动,但看不见瀑布了

B.人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40.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特技演员驾车冲向空中,在空中减速上升时,演员和车的重力越来越大B.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改变了他的运动状态C.足球在空中竖直上升的过程中,足球受到重力和脚的踢力

D.人躺在“死海”水面上看报,受到的重力比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小41.质量为50kg的人,先静止站在地面上然后用力向上跳到空中,下述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他受的重力是490N,静止站立时,受到的地面弹力也是490N

B.他跳到空中时,他受到的重力为0,地面的弹力也为0

C.在空中,他受的重力也是490N,地对他的弹力为0

D.站在地上静止时,他对地面的弹力大小也为490N,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4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B.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

D.飘在空中的灰尘不受重力的作用

43.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6日顺利升空,目前正在绕月飞行。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引力也只有地球的.假如你能有幸登上月球,你将不能完成下列操作中的()

A.在月球上放风筝B.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C.轻易地举起50kg的重物D.听到物体撞击的声音

44.关于重力的方向,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B.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地球上所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都指向地球的球心

D.地球表面相距不远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大致上是相同

45.假如地球失去了引力,下列设想正确的是()

A.物体将没有质量

B.人跳起后,将不再落回地面

C.即使杯口向下,杯中的水也不会自动流出

D.各种球类活动将无法进行

46.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月球表面上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g月=1.6N/kg.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从地球登上月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质量是60kg人,在月球上质量仍为60kg

B.地球表面重力为600N的人,在月球表面重力为100N

C.在地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600N物体的人,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600N的物体D.在地球表面最多能举起60kg物体的人,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10kg的物体

47.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用悬挂法只能找出薄片的重心

C.不规则物体没有重心

D.人体具有重心,人体的重心会随人体的姿态而发生变化的

48.关于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B.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常数g成正比

C.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是一回事不必加以区别

D.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比值是不相等的

49.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

B.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可以不在物体上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决定

三.解答题(共1小题)

50.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重为5N的木棒靠在墙上,请你在图上画出木棒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上抛的小球离开手后不受重力作用

B.空中匀速飞行的飞鸟只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

D.车厢内一个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分析】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解答】解:A、地球上所有物体在任何状态都受重力,因此向上抛的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仍受重力作用,故A错误;

B、空中飞行的飞鸟受重力作用,还受到了空气的阻力,故B错误;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指向地心,故C错误;

D、一个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例如篮球的重心在球心上,但不在球体上,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相关知识,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是解题的关键。2.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A.AOC区域上B.AOD区域上C.BOC区域上D.BOD区域上

【分析】重力的作用点应该作用在物体的重心,对于不均匀的物体来讲,它的重心较难

确定,此题中要根据四只轮子对地磅的压力来进行分析,哪一侧压力较小,则车上再放的重物的重心应落在相应的区域。

【解答】解:先进行前后比较:

两前轮的压力:4750N+4980N=9730N,两后轮的压力:4040N+3960N=8000N;

因为两前轮的压力大于两后轮的压力,则物体应放在后半部。

再进行左右比较:

两左轮的压力:4750N+4040N=8790N,两右轮的压力:4980N+3960N=8940N;

因为两左轮的压力小于两右轮的压力,则物体应放在左半部。

综上所述,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左后部,即AOD区域上。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割思想,将车的前后、左右分别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哪一侧的压力小,则物体的重心应落在哪一侧。

3.对于下列有关物理量的大小的估计,其中不可能的是()

A.一名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20km/h

B.拿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C.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是200g

D.教室的高度大约是3.7m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m/s,即4km/h左右,故A的估计不可能;

B、一斤(500g)鸡蛋可称8﹣﹣10个,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2个鸡蛋的质量为

100g,故其重力约为1N;故拿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故B的估计是可能的;

C、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是200g左右,符合实际,故C的估计是可能的;

D、教室的高度大约是3.7m,符合实际,故D的估计是可能的;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4.“天宫一号”航天器在轨道士正常运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下,不能像在

地面上一样正常进行的实验是()

A.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B.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C.研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的大小

【分析】已知航天器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如果失重,原来受重力影响的实验,都将无法完成。

【解答】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不受重力影响,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受重力影响,弹簧测力计测拉力不受重力影响,都可以完成;

液体由于受重力,所以在竖直方向存在压强。“失重”状态下液体竖直方向没有压强,所以不能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故选:B。

【点评】当测量环境发生改变时,一些测量实验不能进行。到太空中不能进行的实验: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托里拆利实验、弹簧测量计不能测量重力但是可以测量拉力、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等,因为重力和气压的实验都将不能进行。

5.我国发射了神舟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与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分析】飞船在轨道上飞行时,与地面最大的不同就是“失重”,而失重是指物体失去地球的吸引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因此这时会影响到重力的测量,而其他的测量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解:

A、位置的改变不会影响长度的测量,可以用刻度尺测长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放大镜看物体属于光的折射,而光的传播在太空中也不会受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属于光的反射,在太空中与在地面应该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天平测量质量,利用的是物体和砝码对托盘的压力相同,失重状态下,物体对支撑面

没有压力,所以无法使用天平测质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当测量环境发生改变时,一些测量实验不能进行。到太空中不能进行的实验:

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托里拆利实验、弹簧测量计不能测量重力但是可以测量拉力、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等,因为重力和气压的实验都将不能进行。

6.下列关于重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10N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将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从地球带到月球,质量不变,重力不变

【分析】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月球重力是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解答】解: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0.05kg,受到的重力在G=mg=0.05kg×10N/kg =0.5N左右。故A错误;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B错误;

C、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故C正确;

D、月球重力是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所以将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从地球带到月球,重力

变小;质量与位置无关,所以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和重力的概念、两者关系,属于基本概念的考查,难度不大。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重力约600N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50°C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成年人的重力约600N,符合实际;故A正确;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B错误;

C、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22°C,故C错误;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0.01mm;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8.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符合实际的是()

A.一本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约为20N

B.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1 m3

C.用水银温度计测出南极最低温为零下54摄氏度

D.一位成年人正常跨一步约为0.75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物理课本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小在G=mg=0.2kg ×10N/kg=2N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人体密度接近水的密度,故中学生体积约为V==

=0.05 m3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水银的凝固点是﹣39℃,南极最低温为﹣54℃,该温度下水银为固体,不能测出,应

该用酒精温度计。故C不符合实际;

D、教室中地板砖的边长为80cm,成年人的步幅略小于此数值,在75cm=0.75m左右。

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9.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A.宿迁地区夏天的平均气温约40℃

B.我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10N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一位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事实的答案。

【解答】解:A、夏天宿迁地区最气气温接近40℃,所以平均气温远低于40℃.故A不符合事实;

B、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2kg×10N/kg

=2N左右。故B不符合事实;

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不符

合事实;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符合事实。

故选:D。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10.如图所示,圆心为O的光滑半圆面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圆面上静止放置一条匀质、柔软、不可伸长的细棉线。棉线的两端A、B恰好与桌面不接触。棉线的最高点为C点。D 点为线段OC的中点。则棉线的重心位置为()

A.C与D之间的某一点B.D点

C.O点D.D与O之间的某一点

【分析】物体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及物体的形状有关,据此分析重心位置。

【解答】解: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圆的重心即为圆的圆心,此图为半圆面,可把棉线分割为AC段和BC段,如图:

AC的中点E和BC的中点E’连线与CO交于F,F点在D之上,所以可判断整个棉线的重心位置应为C与D之间的某一点,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规则物体重心的找法在学习中也要注意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找法,此题难度不大。

11.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链条一半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另一半挂在桌边,如图中(a)所示,此时链条的重心为C1.若在链条两端各挂一个质量为的小球,如图中(b)所示,此时链条的重心为C2.若在链条两端和中央各挂一个质量为的小球,如图中(c)所示,此时链条的重心为C3(C1、C2、C3在图中均未标出)。比较三个重心的高度h1、h2和h3的关系()

A.h1=h2=h3B.h1<h2<h3C.h1>h2>h3D.h1>h3>h2

【分析】利用对称性将链条分成两部分,则可很容易找出两部分链条的重心;连接两重心,则连线与角平分线的交点即为实际重心。

【解答】解:分别研究桌面以上部分和桌面以下部分,则可得出两部分的重心;连接两点,则连线与角平分线的交点即为重心,如图所示;

则可得出h1>h3>h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重心的确定,要注意根据对称性进行作图分析,为竞赛题目,难度较大。

12.如图所示,一个圆柱状的轻质纸筒顺着一个倾斜的木板滑下,不考虑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关于纸筒在地面上的落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A点的左侧B.正好在A点

C.在A点的右侧D.上述三种情况皆有可能

【分析】从惯性、重力以及物体受到阻力的角度,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做出判断。

【解答】解:

由图可知,当圆柱状的轻质纸筒顺着倾斜的木板上滚下时,离开木板后,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同时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其运动方向会略有改变,所以纸筒落在A 点的右侧,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既要考虑惯性的因素,同时又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这样才能正确做出判断。

1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能不在物体的中心

D.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只是重力在作用效果上的作用点,重心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之外;

【解答】解:A、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如空心的球体重心在球心上,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精品教案

第3节重力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重力的方向,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无论如何向空中抛乒乓球,最终乒乓球都要落到地面的实验,让学生来认识重力。 2.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会用数学上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 3.学会用比值法、图像法处理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身边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以及学会利用G=mg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画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像。 教具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瀑布美景。引导学生思考“水往低处流”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重力。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重力的产生 1.观察现象:让学生观看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多媒体课件展示:①苹果下落;②雨中漫步),然后动手感受重力(上抛橡皮擦最终落回地面)。 2.提出问题: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3.形成概念:在讨论中,学生很容易得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4.拓展总结: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5.活动: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按下图所示做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说出: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出去。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绕地球转动?吊灯为什么把悬线拉得很紧? 讲述:我们知道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就像橡皮绕着你的手旋转一样,是因为地球吸引月球。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接着,设疑“假如没有重力,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讨论回答),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教学理念。 探究点二:重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现在我们就来研究重力的三要素。 1.练习测量重力。 提示学生参照课本P10图7.3-2,利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练习测量钩码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重力

第二课时 重力 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施力物体是方向为通常用字母表示。 通常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 请你判断: (1)地球对于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2)重力的应用可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以检查桌面水平。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m表示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g=9.8N/Kg) ●g大致可以表示为1kg的物体的所受到的重力为9.8N。 ●地球上不同位置的g数值不一样,赤道的重力加速的是最小的,但是题目中基本按照常规的重力加速度计算。 ●在不同的星球上重力加速的是不一样的,如月球上重力加速的大致为地球的六分之一。 关于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设计思路如下: 1.猜想与假设 2.设计实验 3.进行试验收集数据 4.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5.得出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详情请见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填空 (1)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60N,质量为60kg,该物体所受重力约为质量为。 (2)体重和重力表示的意义是(一样/不一样)。 (3)地球上一个质量是20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 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表现好像就是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 标出下列物体的重心 1. 恐龙的质量可达50 t ,则它的体重为______________N,相当于__________ 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的体重. 2.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 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 3.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___之比,约等于___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 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_____N. 4. 5. 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5.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D.重力的单位是kg 6.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7.2002年12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四号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8.一容器质量为1kg,内盛10dm3液体.现将该容器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其重力为88.2N.求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9..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9.4 N,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________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____kg,用弹簧测力计称它的示数与地球相比将________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10.一座限重为4.9X10 N的桥,一辆自身质量为1.1t的卡车要能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___________ kg 11.力(是或者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 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 乙汽车没动② 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 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 :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 S, 13.7 S,13.9 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s s, s = v t 计算公式: v= t变形t = v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 km/h两单位中 m/s 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 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 1 秒中运动 1.1m 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匀速运动的物体速 度v 是个恒量与路 程 S 时间 t 没关系Ⅱ 变速运动:t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7.2力的合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7.2力的合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众人划桨开大船”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那么几个人同时施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合力() A.一定比每一个分力大B.一定比每一个分力小 C.一定等于每一个分力D.不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其中一个力大小是60N,合力大小是10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 A.一定等于40N B.一定小于40N C.可能等于160N D.一定大于160N 3.如图所示,在“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关于A、B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F A、 F B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 A=F B B.F A>F B C.F A<F B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分别为F1=2N,F2=6N,并且这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则F1与F2的合力大小() A.一定是8N B.一定是4N C.可能是2N或6N D.可能是4N或8N 5.如图所示,静止物体A和B的重分别为G1和G2,不计摩擦及细线重,则地面对物体A 支持力的大小为() A.G1B.G1+G2C.G1﹣G2D.G1﹣2G2 6.将物体A挂于细线下,当A以大小为v1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为F1;

当A以大小为以v2的速度竖直向下匀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为F2.若v1<v2,不计空气阻力,则() A.F1=F2,它们方向相反B.F1=F2,它们方向相同 C.F1<F2,它们方向相反D.F1<F2,它们方向相同 7.一个重为9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用8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 A.10N,方向竖直向上B.10N,方向竖直向下 C.170N,方向竖直向下D.0N 8.如图所示的装置,绳重以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当用水平方向的拉力拉动长木板B向左加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4N不变,则() A.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4N B.木块A所受力的合力为4N C.木板B所受力的合力为0N D.木板B受到的拉力为4N 9.重为5N 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都是0.5N,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正确的是() A.上升时大小为5.5 N,方向竖直向上 B.下降时大小为4.5N,方向竖直向上 C.上升时大小为4.5 N,方向竖直向下 D.下降时大小为4.5N,方向竖直向下 10.如图示,重力为G的木块被沿竖直方向的两根绳子拉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受到绳子向上拉力为F1,向下拉力为F2,现将下面绳子剪断,过了一段时间后,上面绳子对木块的拉力F1ˊ大小为()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

第三节重力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3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知道牛顿吗?就是那个看到成熟的苹果落向地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人。他说,宇宙中的任何物体,大到太阳,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并把它叫做万有引力。有同学不禁要问,既然万有引力,为什么我没有被别的同学吸引走,也没有同学被我吸引过来? (二)问题引入 问题一:阅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说明什么叫重力?并举出几个受重力作用的例子。 问题二:怎样比较重力的大小?说出你的办法。 问题三:你能知道重力的方向吗?想办法展示出来。 问题四: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找几个物体说一说它的中心在哪里? 问题五:总结上面三个问题,说一说重力的三要素,并画出重50N物体受重力的图示。 问题六:实验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请你设计实验 (三)合作探究: 学生根据上面六个问题,小组内合作探究。 (四)交流归纳 1、重力的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注:(1)地球上的所有物体无论质量大小、有无生命,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是一样的。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4)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一般会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重力的大小还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注:(1)不能认为压力、拉力就是重力,压力和拉力与重力是不同性质的力.如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1 (1)路程(S )的单位及其换算:==dm m 101210=cm 310=mm m μ610=9 10nm ; (2)时间(t )的单位及其换算:=h 160min ;=min 160s ; =h 13600s ; (3)速度(v )的单位及其换算:=s m 1 3.6h km ; = h km 16 .31 s m ; 2(知一求一) (1)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2)质量(m )的单位及其换算:1t =3 10kg =6 10g =9 10mg ;1公斤=1kg ;1斤=500g ; (3)重力(G )的单位:N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Kg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3(1)体积(v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3 =310dm 3 =610cm 3 =310L = 6 10mL ; (2)密度(ρ)的单位及其换算:=31cm g 10003m kg ; =31m kg 1000 1 3cm g ; 2、阿基米德原理 推导公式:g F v 液浮 排ρ= 5、压强的计算:注意根据题目合理选择压强的计算公式 (1)固体压强的计算:(都是选下面这个公式) 图2

①压力(F ):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F G=mg; ②受力面积(s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2 =2 10dm 2 =4 10cm 2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受力面积(s )的单位必须是m 2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液体压强的计算:(基本上是选gh p ρ=,有时须选用F p = 配合解题) ①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6 (1)距离(S )的单位必须用m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W )的单位:J ; 7(1)时间(t )的单位必须用秒(s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率(p )的单位:瓦(w ); 1Kw=1000w ; 8、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重力

第七章 力 第三节 重力 学习目标: 1、 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 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 图像 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找到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 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 了解重力的由来。 学习重点、难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及其与质量的关系 知识点一、重力的大小 1.重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用符号“G ”表示,单位是“N ”。 2. (1)重力大小的探究: ①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把物体挂在测力计下面,测力计和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用实验法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过程:测量不同个数的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所受拉力与钩码的质量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内,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 ③用图像法分析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 将上表绘制成G-m 图像,这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即正比例函 数图像,由此可以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 ①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可写成关系式为:G =mg 。 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G → 重力→N m → 质量→kg g =9.8N/kg,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10N/kg 。 ②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与位置有关;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位置无关。 ③g 值的大小跟地理的纬度有关,实验表明,纬度越低,g 值越小;纬度越高,g 值越大。一般情况下g =9.8N/kg,,在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10N/kg 。不同星体g 值不同,月球上g 值越为地球的1/6。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 都要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但有时 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 以下是###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xx年春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赵河一中刘强;一、指导思想:;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但应该注重;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三、知识体系分析:;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此 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本学期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八章;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十章 xx年春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赵河一中刘强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但应该注重科学知识 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 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水平、 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 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理解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 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 了更好地实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八( 1 )班共有学 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八( 3 )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女生

25人;八( 3 )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 新水平和逻辑思维水平。八( 1 )班的基础相对较差,有少部分学 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 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个特点,也能将这部分 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 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注重、多多协助他们。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 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 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 把握这个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 探究活动的水平,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 起准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 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所以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 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 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 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 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 于生活、生产实践;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科 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水平,以便学

沪科版 八年级 物理 全册 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上册物理 2.4 光的色散 同步练习(含答案)

2.4 光的色散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的单色光能合成白光的是() A. 红、黄、蓝 B. 红、绿、蓝 C. 绿、黄、红 D. 黄、绿、蓝 2.紫外线能杀菌也能使萤光物质发光.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A. 验钞机 B. 遥控器 C. 夜视仪 D. 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3.阳春4月,荷兰花海的各种郁金香竞相开放,争妍斗艳,喜迎各地的游客。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郁金香是因为 A.红郁金香能发出红色的光 B.红郁金香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红郁金香能发出白色的光 D.红郁金香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 4.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A.太阳光是由三原色组成 B.太阳光是由三色光组成 C.白色光是单色光 D.太阳光可以分成七种颜色色光 5.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6.暗室中,将一束绿光照在绿叶陪衬的红色玫瑰花上,你看到的是() A.绿叶红花 B.绿叶黑花 C.绿叶绿花 D.黑叶红花 7.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C.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带 8.下列诗词中能反应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彩虹舞山洞B.池水映明月C.潭清疑水浅D.云生结海楼 9.过量的太阳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发皮肤癌,这是因为太阳光中含有哪种光所造成的()A.红外线 B.X光线 C.紫外线 D.γ光线 10.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二、填空题 11.我们能看到各色花瓣,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在花朵上发生了(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三原色是 指,,。 12.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选填“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新人教版

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会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验认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并会实际应用。 过程与方法 4.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质量与重量关系式,并会用公式G=mg 进行计算。 5.通过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 出分析和判断。 了解势能概念 6.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教学难点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检查1.由于地球的的力叫重力。 2.铁丝弯成各种形状,但是其重力大小却(填写“变”或“不变”),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比例常数为g = ,其物理意思是。 3.重力公式为,其中不随空间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却通常随空间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从而使重力也如此。 4.重力的方向始终,重垂线.水平仪都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5.被举高的物体而具有的能叫。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 “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1.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均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1)重力的大小:重力是一种力,因此,重力的单位是。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即物重)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由此可由物体的质量算出它所受的重力。强调: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可知,赤道上g值最小,而两极g值最大。一般的处理方法: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使用时要注意单位统一:G—牛(N) m——千克(kg) g——牛/千克(N/ kg) 重力的大小可用直接测量。地球周围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这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造成的.如果物体在空中只受重力的作用,则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会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地,愈来愈快地落向地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课堂教学计划(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增强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和规范性,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本学期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本计划: 教育教学目标 一、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能量、机械能、内能等内容。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题 探索之路

《探索之路》同步练习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 C.瑞利 D.哥白尼 2.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相对应的是() A.帕斯卡﹣﹣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值 B.牛顿﹣﹣浮力原理 C.阿基米德﹣﹣惯性定律 D.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3.教育局颁布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社会对学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学生自己也应学会一些自救常识,若生活中遇到以下险情,做法合理的是()A.发现屋内煤气泄露时,应立即开灯检查 B.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带电体 C.高层住宅发生火灾且火势无法控制时,应立即乘电梯逃生 D.如果在楼房中遇到地震应躲到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并且保护好头部 4.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家们的辛勤工作,而他们的探究科学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有有敢于冲破神学枷锁提出“日心说”的,还有利用平常的浴缸发现测浮力原理的。 5.提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阿基米德。()(判断对错)

答案和解析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 C.瑞利 D.哥白尼 【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家及其成就的了解作答。 【解答】解:A、伽利略发现了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规律,为牛顿发现第一定律准备了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前人(开普勒、胡克、雷恩、哈雷)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证明,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故B符合题意; C、瑞利在力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在弹性振动理论方面得到许多重要结果,其中包括对系统固有频率的性质进行估值和计算。故C不符合题意; D、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否定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相对应的是() A.帕斯卡﹣﹣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值 B.牛顿﹣﹣浮力原理 C.阿基米德﹣﹣惯性定律 D.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史及科学家主要贡献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解:(1)是托里拆利而不是帕斯卡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值,故A错误,(2)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出了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是牛顿总结出的,阿基米德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来求浮力,B、C选项弄反了,故BC错误; (3)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3.教育局颁布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社会对学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学生自己也应学会一些自救常识,若生活中遇到以下险情,做法合理的是()A.发现屋内煤气泄露时,应立即开灯检查 B.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带电体 C.高层住宅发生火灾且火势无法控制时,应立即乘电梯逃生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学工作总结 二○一六年十二月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1、2、3班教师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3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和物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重学科渗透,便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做到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精心备课 平时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①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课改精神。对于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做到能运用自如。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二、认真落实教研常规,狠抓学风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物理学科。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理负担,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

(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题 声音的特征

《声音的特征》同步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 2.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3.《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4.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5.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6.人们说话时声带在 。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 (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回声。 7.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8.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 9.王聪和李明在学过有关声的知识之后,做了一个实验:王聪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用锤敲击一下,李明在另一端一只耳朵靠在铁管上,你认为李明最多能听到几次响声?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耳朵中的? 1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请你想一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