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习提问:
1、什么叫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有哪些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预习提问:
1、实践和认识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认识对实践有什么作用?
1、含义
一、实践
2、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问:这三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认
识
从
哪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里
来
?
(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直接经验 认识的途径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间接经验
记
注: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
笔 记
课堂探究三(教材第44页): 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探究提示: 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 进。”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 了科学的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 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 工具的需要(如水车),数学的发展则是计数的需 要,如丈量土地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此 方面的古籍如《周髀算经》和明代徐光启翻译的 《几何原本》等。
A、主观认识本身不能回答一种认识是否是真 理 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 映了它 C、只能用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实践来判断 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注:科学理论也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名言赏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
记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笔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记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要待十年期。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错误观点: 是非莫辨 有用即真理、拳头即真理。
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 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 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思考: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名言赏析: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 记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 笔
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记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 产生
指导
认识
再实践……
来源 动力
检验 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实践
决定 指导
认识
正确 错误
促进 阻碍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认识论)
世界观 决定 方法论
原理内容: (1)实践决源自文库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 ①我们要坚持实 践第一的观点。
②我们要树立正 确的认识。 ③坚持理论和实 践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 民群众
课堂探究四(教材第45页):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说法的理 解。 (2)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 清楚?
庄子在这里陷入了不可知论,认为找不到一个标准判断 是非。
是非能够说清楚。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是事实,看实践的 结果。
(1得)实变革践梨是子,认亲口识吃的一吃来”源。——毛泽东
走进历史
材料一: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 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
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
走进文学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记 笔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认识(学习)知识的目的和归宿是什么 ?
课堂探究五(教材第46页):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我们,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 现其价值,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
走进社会: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 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 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课堂探究二探究2:(教材第44页): (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 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启示我们只 有勇于尝试、实践,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人的正确认识只能源于实践。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走进生活
1材 现、料实实一的践:实“践是你。认要你有要识知知的识道,梨基你子础就的得滋参味加,变你革就
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实践
遇到 产生
新问题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② 实践
提供
促进
新认识工具
认识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认识能力
练一练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 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主观)认识只有回到(客观)实践 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 不同重量的物体 下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 不同重量的物体 下落速度相同。
他们谁说的对?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正确
符合
认识错误 不符合
实践结果
产生
实践 产生 认识 指导 再实践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人
的 认
二实践、1实践、实践
识和 是决
3、形式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从认
何 而
识 的 辩
来证
认定 识认 的识 基 础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关 系
2、认识对实践 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作用。 ②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走进生活 吃一堑,长一智。
记
学然后知不足。
笔
书到用时方恨少。
记
走进科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 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 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 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 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 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 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1、什么叫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有哪些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预习提问:
1、实践和认识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认识对实践有什么作用?
1、含义
一、实践
2、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问:这三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认
识
从
哪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里
来
?
(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直接经验 认识的途径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间接经验
记
注: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
笔 记
课堂探究三(教材第44页): 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探究提示: 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 进。”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 了科学的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 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 工具的需要(如水车),数学的发展则是计数的需 要,如丈量土地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此 方面的古籍如《周髀算经》和明代徐光启翻译的 《几何原本》等。
A、主观认识本身不能回答一种认识是否是真 理 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 映了它 C、只能用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实践来判断 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注:科学理论也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名言赏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
记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笔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记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要待十年期。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错误观点: 是非莫辨 有用即真理、拳头即真理。
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 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 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思考: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名言赏析: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 记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 笔
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记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 产生
指导
认识
再实践……
来源 动力
检验 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实践
决定 指导
认识
正确 错误
促进 阻碍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认识论)
世界观 决定 方法论
原理内容: (1)实践决源自文库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 ①我们要坚持实 践第一的观点。
②我们要树立正 确的认识。 ③坚持理论和实 践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 民群众
课堂探究四(教材第45页):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说法的理 解。 (2)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 清楚?
庄子在这里陷入了不可知论,认为找不到一个标准判断 是非。
是非能够说清楚。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是事实,看实践的 结果。
(1得)实变革践梨是子,认亲口识吃的一吃来”源。——毛泽东
走进历史
材料一: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 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
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
走进文学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记 笔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认识(学习)知识的目的和归宿是什么 ?
课堂探究五(教材第46页):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我们,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 现其价值,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
走进社会: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 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 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课堂探究二探究2:(教材第44页): (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 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启示我们只 有勇于尝试、实践,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人的正确认识只能源于实践。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走进生活
1材 现、料实实一的践:实“践是你。认要你有要识知知的识道,梨基你子础就的得滋参味加,变你革就
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实践
遇到 产生
新问题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② 实践
提供
促进
新认识工具
认识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认识能力
练一练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 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主观)认识只有回到(客观)实践 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 不同重量的物体 下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 不同重量的物体 下落速度相同。
他们谁说的对?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正确
符合
认识错误 不符合
实践结果
产生
实践 产生 认识 指导 再实践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人
的 认
二实践、1实践、实践
识和 是决
3、形式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从认
何 而
识 的 辩
来证
认定 识认 的识 基 础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关 系
2、认识对实践 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作用。 ②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走进生活 吃一堑,长一智。
记
学然后知不足。
笔
书到用时方恨少。
记
走进科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 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 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 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 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 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 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