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芳论治脾胃病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霞芳论治脾胃病经验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王霞芳老师在诊治小儿脾胃病时,必先察脾胃之厚薄,处方遣药则尤顾养胃存津;治病首辨虚实,又重在诊视脾胃状态,一见不足,必须及时扶助脾胃气阴,补益元气。
【关键词】王霞芳脾胃病小儿
中医理论认为:脾属土,为万物之母,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四运之轴,五脏之中心。脾胃健旺,可以权衡五脏,灌溉四旁,生心营,养肺气,柔肝血,滋肾精。脾胃乃一身气机之枢纽,脾健胃和,纳化有常,升降有序,共同完成生化气血,运化水谷,输布精微于全身。李东垣明确提出了“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以受气而俱病”“百病皆由胃衰而生”的著名病机论点,并强调五脏有病,当治脾胃。张景岳曰:“凡先天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功,亦可居其强半。”可见先贤对脾胃的重视。王霞芳老师集临床几十年的经验,认为脾胃对小儿尤为重要。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如儿科鼻祖钱乙所说:“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水谷精微不但要提供其生命活动所需,还要满足其生长发育的必需;而小儿生理特点之一为“脾常不足”,生理上
就存在对营养需求量大而相对脾胃功能不足的内在矛盾;加之小儿乳食不知自节,寒暖不知自调,脾胃易先损,故小儿脾胃病尤多见。长期的脾胃功能失调,化源不足,日久将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故调理脾胃在儿科尤为重要。
1 继承董老经验,研发厌食制剂
当代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先生善治疳证,其创立董氏儿科诊治特色为同道盛赞。导师王霞芳系当代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两度拜师,侍诊16年余,勤学苦研,继承和发扬了董氏儿科。从董老先生的验方——“董氏消疳方”着手,针对临床患儿年幼畏惧中药味苦、汤药难喂的困难,经过潜心研究,改变剂型,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先制成中药糖浆——“消疳理脾糖浆”治疗小儿厌食症,经临床疗效统计,有效率为92 %。但药味仍甜中夹苦,患儿不易接受。导师再次潜心研制,大胆改变剂型,首创内外合治的综合疗法,经临床实践反复提炼衍变,大胆尝试,潜心研制出“董氏开胃散”外敷穴位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王老师依据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精选“神阙”和对应的“命门”两穴,经临床实践验证,患儿易于接受,操作方便易行,疗效显著。解决了小儿药苦难进、药效难达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中医防治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得到同道盛誉。导师王霞芳认为,外治法是中医疗法一大奇葩,有着悠远的历史。外治法的原理、疗效与中药汤剂内服取效具有内在有机的联系,是中医药治则方法的重要分支,伴随着中医学整个发生、发展、完善过程。在早期的医疗实践中,外治法的应用甚至更多于内治法。
从小儿厌食症的诊治用药衍变,充分展示了导师王霞芳“学而不泥,师而不拘,匠心独运,推陈出新”的学术思想。
2 重视小儿特点,处处维护脾气
王霞芳老师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是导致容易发生脾胃病的主要原因。小儿脏腑娇嫩,不耐药物,在治疗上,偏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伤脾胃,因此在具体使用药物时,应处处维护脾气。在临床治疗小儿脾胃病中做到补中有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由于个体体质的差异、感受病邪的不同,脾胃疾病临床表现有多种变化。王师在临床应用时,多结合辨证,灵活变通,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多种脾胃病证。
王老师认为用药当处处顾护脾胃,以平和为贵。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用药稍呆则滞,稍重则伤,调理时应顺脾胃之所喜而去其恶,宜健宜通和畅为本。调脾胃之虚,予缓而轻补之法,补中寓消,补中寓通,喜用陈皮、砂仁、木香、藿香;调脾胃之实,消中兼补,通中有补,喜用茯苓、白术。脾胃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司。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以降为用,得阴自安,故治胃多宜清降,润则胃生,常用乌梅、石斛等柔润之品;而脾为阴土,喜燥恶湿,以升为要,得阳始运,故理脾多用运脾之苍术、鸡内金,醒脾之藿香、荷叶、谷芽、麦芽等,且这些药物多质轻味薄,轻灵平和,既不伤正,又能令气和,药味清淡也易为小儿接受。
王老师在调理脾胃的药中,多用甘味药,五味之中,甘属脾,其入脾而补脾护脾,甘合酸可化阴,合辛可化阳。如张仲景之甘温健中,
李东垣之甘温升发脾阳,叶天士之甘寒养胃,吴鞠通之甘淡实脾均不离甘,其中寓顾护脾胃之意。王老师在几十年的临诊中深得调理之精要,始终不离脾胃以平为期、以和为贵的宗旨,以顾护脾胃为根本,达到“乳食能进,大小便调,肠胃之气足”的目的。
总之,王霞芳导师在临证中注重辨证论治、处处维护小儿脾气、重视小儿脾胃的学术思想对我们后辈在临床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挖掘、整理、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