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欣赏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摘要】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美,认识生活中的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做到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点,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析作品。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美术教学;实施策略
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需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一、运用比较,寻找突破
常言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是寻找各种关系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不同作品的特点、相同和相异之处以及各种关系。比较的方式可以是横向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流派的比较;也可以是纵向比较――艺术种类的不同发展阶段、艺术流派的不同时期等。如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成人也很难理解,要想学生对此感兴趣则更不
容易。但我发现他十五岁时的成名作和八十七岁时的作品形成有趣的对比,前者是古典主义写实作品,后者更像是儿童的涂鸦,是立体主义风格。这正是他画风不断演变的结果。通过对比,从而理解立体主义的艺术价值,它主要追求的是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又如,在欣赏西方建筑时,将罗马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放在一起,纵向比较,揭示各自的艺术特征及宗教意义。罗马建筑,由于大量使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顶,达到一种敦实厚重、均衡安稳、力度饱和的美学效果,狭小的窗口与内部广大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城堡内部光线暗淡,给人一种神秘幽暗之感。哥特式建筑与罗马式建筑正相反,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同样给人一种升腾的感觉。这样对比分析就很清晰地揭示了两种建筑艺术的特征和内涵。
二、唤起体验,加深理解
任何理解都基于个人的体验,一个没有经历痛苦的人很难理解艺术中表现出来的苦难。唤起体验的方法有由小见大和由此及彼。由小见大,就是让学生由自己程度比较低的体验迁移到对作品的体验和认识中。如欣赏罗中立的《父亲》,问学生是否看过农村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的面部咋样?什么神情?再迁移到《父亲》中谁都无法忘却那布满皱纹的脸。由此及彼,就是让学生从其他场景的认识迁移到特定作品的认识上。同样以《父亲》为例,我们需要感受到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更
是时代的产儿。可以让学生观看民国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贫穷,这种影像会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认识。再如欣赏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小学生要了解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白描的技法和价值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那工细劲挺的线条。为了让学生明白白描的艺术价值,我把复印稿发给学生,蒙上宣纸,让学生用毛笔摹,体验一下白描。绝大部分学生画的线条,出现了粗细不匀甚至扭曲变形的现象。此时,我再顺势讲解中国画线描的十八法,使学生体会到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三、开展尝试,赏践结合
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知识理论的探讨和理解,教育的主要手段是看图片,然后无外乎你说我说,手段比较单一,不仅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疲惫,而且容易忘记。“几分钟的尝试”活动就是针对纯理论知识学习的弊端而设计的。这种尝试有别于技法训练,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实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的培养。由于欣赏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所以只能安排短时间的实践活动。要想使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设计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如欣赏《说唱俑》,我在引导学生欣赏完陶俑作品后,安排七八分钟,要求要泥塑仿作,感受陶俑“声情并茂”的特点,夸张的人物动作、喜悦的神情。通过仿作这充满激情、友善、欢乐的艺术形象,以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实践证明,这种活动一方面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巩固了已理解的知识。学生不仅能从中体会到仿做的乐趣,情感得到释放,而且
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
总之,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使美术欣赏教学成为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教师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美的规律,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