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的性质
第2讲 汉字的性质

2 .文字的符号形式。据此将文字大体分为3类: (1)图画文字,即原始阶段的语段文字。(2) 象形文字,如古代汉字和古埃及字。(3)符号 文字,包括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国现代的方 块字、古代印度等的蚯蚓字和鸡肠字。
3 .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据此分为:(1)记义 传音文字,文字的符号直接与词的意义发生关系, 词的声音是被意义粘着而进入文字符号的,汉字 的象形字和会意字就属于这类。(2)记音标义 文字,文字的符号结构同时与词的音、义发生关 系,既记词音又标词义,如汉字的形声字。(3) 记音传义文字,从记音入手来记词,所记录的是 粘着意义的词的声音,如汉字中的假借字。(4) 表音文字,文字的符号专门用来记录不粘着任何 意义的语音单位——音节和音素,表音文字记录 的不是词音,而是纯粹的语音单位。
第二讲 汉字的性质
一、关于汉字性质的论述
(一)论述概况 17世纪,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基督教远征中国记》:
“中国文字很像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马尔蒂尼《中 国上古史》:中国古文字是象形文字。 18世纪,法国孟德斯鸠:字形与语义有逻辑联系(表意)。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叶的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 中把世界现行的文字明确分为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两种 体系,以为表意体系的文字“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 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 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 联系。这种体系的典型例子就是汉字”。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把汉 字符号的类型称为“词文字(Word Writing)”。 50年代美国学者I.J.Gelb在1952年发表的《A Study of Writing》一书中,又提出汉字是“词——音节文字 (Word—Syllbic Writing)”说。
简述汉字的性质

简述汉字的性质汉字的性质,是指汉字与其它事物区别的特点,从文字学角度讲,汉字是由字形、字音、字义三部分组成的。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汉字这三个方面作过不少的研究。
我们在写字时,要注意每一笔画都有规定的名称和含义。
首先是,字形的性质。
汉字是表意体系,因为汉字是由表示意义的笔画所组成的。
这些笔画往往由许多粗细不同的线条连接而成,构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方块或小格子,叫做“字块”。
每一个“字块”中,都包含着若干个具有表意功能的部分,如部首、笔画等。
如:“山”字由三个平行并列的横画组成,三个“山”代表三座山,因此“山”是由三个“山”组成的;“三”字由三个“撇”组成,它代表三根线,也就是三个数字;“八”字由三个“撇”和一个“横折弯钩”组成,这就是“八”字的全部。
我们写“三”字的时候,只要把它们一笔一划地写出来就行了。
但要注意,这里的三个笔画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
第二,字音的性质。
字音也是由字形组成的,因为每个字都有固定的读音。
一般说来,汉字都有四个声调,在拼音文字中,是根据发音的清浊升降而变化的。
比如“公”这个字,你看它的形状像两个人面对面坐在一起商量事情,而“ gong”的声母是“ G”,它们共同组成的音节是“ gong”。
读“ gong”时,声音是平的,用的是清声母。
而读“ gong”时,声音是短促的,就是用的浊声母。
其实,一切语言都是如此,可以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由声母和韵母拼合起来的,否则,语言便无法正常发音。
在古代,汉字还没有拼音化之前,汉语读音虽然已经固定下来,但字形却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
比如我们常见的“海”字,上半部的“氵”表示河流,下半部的“每”表示水滨。
还有的字,由于人们的书写习惯不同,结果写成不同的样子。
如“假”字,右边写成了“jia”,左边却写成了“ jia”。
因此,字音也应该象字形那样,有固定的读音,不能随意变动。
这个观点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
他认为汉字既然是表音的,就应该按照它所表示的音来读。
论汉字的起源和性质

艺苑探究Y IY U A NT A NJ IU的融入,一方面不仅可以在体现作品的风格上更加具有直观性,有时候演员的肢体语言在表现作品风格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同时道具的运用又延长演员肢体的线条,在表现形式上无形间扩大了作品的内涵。
另一方面道具可以强有力烘托出作品的氛围,在对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方面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四、总结道具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媒介在当代舞蹈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品中道具使用一方面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难度,对促进演员技艺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与此同时道具的运用无形中扩大了演员四肢的表现功能,使肢体艺术的魅力得以延伸扩充,极大的增强了舞蹈作品的表现维度。
另一方面舞蹈是一门肢体艺术并不是道具艺术,如果在一开始不从舞蹈作品本体出发,挖掘出作品真正内涵,而想的是通过道具来搏得观众视觉冲击,及时再炫的道具,也只是形式大于内容,并不会真正意义上让观众产生审美通感。
编导应从作品内容结构出发,编创出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的艺术作品,这样的作品才会真正打动人心,久演不衰,也将会在中国的舞蹈长河中留下一笔浓墨重彩。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汉字从古自今就披着神秘的面纱,如今人们只知道使用汉字,却很少有人了解汉字的性质以及起源。
汉字的性质主要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等。
对于汉字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结绳说”、“仓颉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图画说”等。
汉字的起源与性质的研究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汉字的性质从汉字产生的最初到现在,关于汉字的性质,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主要有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等说法。
表意文字,又称形意文字,是一种用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词或词素的文字体系,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这种观点受到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观点的影响,在陈望道看来,“中国现行的文字—汉字—就是现今世界上表意文字唯一的代表”。
表音文字,指一个语言在表达其内容时,其记录的形式和符号,是以语音来表注的文字系统,这会与其口语达成一定的吻合。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性质论汉字的性质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第一、二种是“三方面”说和“三相”说。
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
他在《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1]一文中指出,可以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文字的符号形式”、“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三方面去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
所谓“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是指文字记录语言时、其独立符号——往往是字——同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发生对应关系,也就是看一个字所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还是一个音素。
“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部形态、外形特征。
“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对于某种文字来说,大致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去记录语言的,也就是说文字符号是直接记录语言的音还是义。
“三相”说是周有光先生在《文字类型学初探》[2]一文提出来的。
第一是“符号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这要看文字的外形究竟是图符、字符还是字母。
第二是“语段相”,这基本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这要看文字所表达的是篇章、章句(这两者叫长语段)还是语词、音节、音素(这三者叫短语段)。
第三是“表达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要看文字所采取的方式是表形、表意还是表音。
第三种是两方面说。
这是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3](P14)一书中提出来的。
裘锡圭认为,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
字符包括意符(包括形符、义符)、音符和记号。
裘锡圭认为在汉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
第二方面即看文字是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裘锡圭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当于周有光的“语段相”。
2.汉字的性质

依据原则
全体成员?部分成员? 全体成员?部分成员? 单方面?多方面? 单方面?多方面?
取决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
涵盖这种文字发展的全过程
语文相系 涵盖古今 多角度兼容
着眼于这种文字的整体系统
对汉字的个性的判断
1.观察的角度必须与汉字的属性有关 观察的角度必须与汉字的属性有关 2.这个属性必须带有跟其他文字相区别的特征 这个属性必须带有跟其他文字相区别的特征
汉字的属性
(一)汉字外形方面的属性——平面方块型 汉字外形方面的属性 平面方块型 汉字结构方面的属性——表意构件为主 (二)汉字结构方面的属性 表意构件为主 汉字职能方面的属性——记录语素音节 (三)汉字职能方面的属性 记录语素音节
平面方块型
横向组合: 横向组合:林,明 纵向组合:炎,赏 纵向组合: 横纵向组合: 横纵向组合:照,筋 两维度的空间, 两维度的空间,为汉字构件的结合提供了很多区 别性的音素.不同构件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汉字, 别性的音素.不同构件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汉字, 相同构件也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构件. 相同构件也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构件. 相对位置不同: 相对位置不同:杳—杲,另—加,本—末 杲 加 末 置向不同: 置向不同:比—从 从 数量不同: 数量不同:日—昌—晶 昌 晶
表意构件为主
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构成汉字的字符主要 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 有三种:表意字符,表音字符,记号. 有三种:表意字符,表音字符,记号.其中表 意字符占很大数量,如象形字,指事字, 意字符占很大数量,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 字以及形声字形旁所用的字符, 字以及形声字形旁所用的字符,都与它们所记 录的词有意义上的联系. 录的词有意义上的联系.表音字符也多借表意 字符来充当,有些甚至还兼有表意作用. 字符来充当,有些甚至还兼有表意作用.某些 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而来的. 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而来的.
论汉字的性质_裘锡圭_文字学概要_之_汉字的性质_读后感

∀
收稿日期 : 2003- 11- 16 作者简介 : 李剑影 ( 1979- ) , 女 , 辽宁阜新人 , 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2001 级研究生。
44
李剑影 : 论汉字的性质 从上图可以看出 , 汉字是由意符、音符、记号或单独 , 或循环组合构成的 , 所以裘先生称汉字为意 符音符记号 文 字 , 由于 # 记号几乎都由意符和音符变来∃ , 汉字也可以称 为意符音符 文字 , 这显然 是从汉 字记录汉 语的主 要方式 这 一角度来讲的。同时 , 裘先生又从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角度 , 称 汉字为语素 - 音节 文字 , 记录 语素的 汉字是 大量的 , 记录音节的汉字主要是一些音译词等 , 如 # 达鲁花赤∃ 这四个汉字。下面综众家观点 , 谈论一下我对裘 先生这两个 命 题的看法。 一、语素 - 音节文字 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 , 这是没有争议的 , 问题主要在汉字记录音节上。# 达 鲁花赤∃ , 从形式上 看 , 一个汉字 记 录一个音节 , 似乎汉字是代表音节的 , 但这只是个别现象 , 什么叫做音节文 字 ? 我们 先看一 下下面这 个说法 : # 表 音 文字是指这样一种文字体系 , 它的产生前提是对语音的分析 , 将语音分析出音素、音节 , 或更大的语 音单位 , 然后 创 造出一定量的符号去记录其中某一特定层次的语音单位。 % %这种符号 , 便是音符。音符为字母 的 , 是字母文 字 ; 音 符为音节的 , 是音节文字。 ∃ &1∋由上可看出 , 音节文字不是个别现象就能形成的 , 它是一个系统 , 用少数 音节记录一 个 语言中所有的语音现象 , 并且固定 , 有规律可循 , 而汉字记录音节是什么样的呢 ? 相同的音节有时需要 不同的汉字 来 记录 , 而一个汉字有时能记不止一个音节 , 几乎完全是随意的 , 不能作为汉 字的根 本性质。 并且 , # 世界各 种语言 的 单位都大同小异 , 作为纪录语言的各种文字在记录单位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 &2∋所以说 , 不仅是汉字作 为音节文字 的 理由不充分 , 就是这一讨论角度也是有待商榷的。 二、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汉字是构音文字 , 这没得说 , 从图表中就可以看出 , 造字之初 , 汉字都是围绕着意义构建起来的 , 那就看一下 另 外两种造字方式。 构音。一个是形 声字 , 一 个是假 借字 , 两者 是有 先后 关系 的 , 王 宁先 生通 过对 形声 字历 史的 研究 , 得出 结论 : # 汉字表音趋向的主要表现是同音假借 , 假借转化为形 声 , 恰恰说明 汉字系统对 纯粹的音 化符号 难以接 受 , 而增加 意 符 , 正是它坚持自身 表意特性的一个重要 手段。 ∃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中国汉字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字文化之一。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深厚的历史积淀:汉字起源于约五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刻画,经过演变、发展,成为现代汉字。
汉字记录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承载了几千年的传统和智慧。
2. 多样的形体结构:汉字的形态美是其突出的特点之一。
汉字的笔画构成简洁明快,结构丰富多变。
具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等特点,使得汉字具有高度的表意性和表现力。
3. 丰富的内涵: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
汉字的内涵丰富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涵。
通过汉字,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的历史、文化、哲学和价值观。
4. 具有记忆性强的特点:汉字形状独特,每个字都有明确的形象,容易记忆。
这使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成为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5. 修饰文化传统: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之一,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汉字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标识。
汉字通过表达和传承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民塑造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感。
6. 具有灵活的使用方式:汉字具有一定的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字,形成新的词语,进而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
这种灵活性使得汉字在表达思想、文化和抽象概念方面非常富有想象力。
7. 传承性和发展性:汉字文化以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传承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种传承性和发展性使得汉字文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汉字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
汉字以其独特的形体结构、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内涵、可记忆性强、修饰文化传统、灵活的使用方式以及传承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象征。
汉字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思想、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第三:从整体系统看
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
早期形声字形成的途径: 1.在原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加注声符形成的 形声字一般与原字记录同一个词,如:
也有二者分化成二词的 ,如:
2.在原字的基础上增加意符。
(1)为明确字的本义而增加意符,如: 州——洲 它——蛇 须——鬚
(2)为明确引申义而增加意符,如: 取——娶 府——腑 (3)为明确字的假借义而增加意符,如: 师——狮
通过直观物象的复合而构造的字,需要用物象的 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来反映事物关系,叫形合。 通过意符的意义关系来组合而构成的字,靠字符 意义的累积来体现构意,叫义合。
第三、形声阶段。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维护汉字的表 意性,加强汉字的记录功能,于是在原有意符的基础上累加 意符或声符,产生了大量形声字。
沈兼士(18871947),吴兴(今浙江湖 州)人。中国语言文字学 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 学家。在训诂、文字、音 韵、档案学等领域建树颇 丰。
沈兼士:
世 界 上 文 字 分 为 两 种: 意符的文字,即意 字——以表示形象为 主。其中包括中国的 象形、指事、会意。
音符的文字,即音字 ——以表示声音为主。 其中包括中国的形声字。
意音文字说
周有光 卓越的语言文字学家。 1906出生于江苏常州。 他在中国语文现代化、 比较文字学等领域取 得辉煌成就。是我国 语言规划理论的主要 奠基人之一。
汉字的表达方法,从象形(表形)到会意(表意) 到假借(表音)逐步前进。 从整体看,汉字是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 字”,从古到今只有数量的变化。
取——娶 解——懈
仑(侖) 伦 论 沦
表音文字说
姚孝遂(1926-1996) 著名古文字学家,湖北省 武汉市人。吉林大学古籍 研究所教授。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中国汉字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的性质和特点对于了解中国汉字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1. 厚重悠久中国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文字体系中,汉字是最古老而悠久的一种。
汉字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载体,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传统价值观念,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
3. 豪华雄伟中国汉字以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形态规范和繁体字的华丽专业而闻名中外。
无论是楷书、隶书、行草、草书等书法艺术都展示了中国汉字的艺术之美,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丰富多元中国汉字拥有丰富多样的字体和词汇,可表达的意思相当丰富。
汉字中的象形、指事、会意等部首,为世界上独特的文字符号。
1. 拼音与象形并存中国汉字具有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双重特点,既可通过字形直观地反映对象,又可通过拼音表达声音,具备方便记忆和传播的特性。
2. 世界无双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留至今,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和独特的表现力。
3. 字义丰富汉字的字义非常丰富多样,一个字往往可以包含多种意思,且不同的字组合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为表达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4. 深刻的文化内涵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故事,反映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5.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现代社会,中国汉字文化在不断发展的也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汉字的传播更加便利和广泛,同时也促进了汉字文化的多样化和创新。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体现了中国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它是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通过深入了解和传承汉字文化,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传承汉字文化,让汉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中国汉字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文字系统,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在中国汉字文化中,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符号。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反映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下面我们将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两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中国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1. 象形性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最初形态是模仿实物的外形和结构来构成的。
“口”字就是模仿嘴巴的形状,而“人”字则是模仿人的站立姿势。
这种象形性使得汉字能够直观地代表事物,同时也使得汉字的形态和结构富有美感。
2. 音符性汉字是一种音符文字,它既能代表事物的形态,又能代表语音,是图像和字符的结合体。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一个意符和一个声符组合而成的,这种组合方式使得汉字同时具有意义和语音的双重作用,是一种既形式美观又能表达思想的文字。
3. 独体性汉字是一种独体文字,每个字都是一个整体,由若干个部首和笔画组成。
这种独体性使得汉字具有清晰的辨识度和独特的版式美感,成为一种极具审美价值的文字形式。
4. 字素性汉字是一种字素文字,它的构造是由一些特定的笔画、部首和结构素材组合而成的。
这些字素构成了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使得汉字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定的结构美学标准。
1. 丰富多彩中国汉字是一种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字系统,它涵盖了数千个字形、成千上万的词汇和无数的成语、俗语。
这些文字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美感享受。
2. 文化内涵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形和词汇是与中国的历史、哲学、宗教和文学等相关联的,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象征意义汉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具体的事物,还具有一定的意义象征。
“福”字是代表着幸福、吉祥的象征,而“龙”字则是代表着权威、神秘的象征。
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书面语,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因此,在对外汉字教学中,了解汉字的性质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汉字的性质特点包括: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含义,能够表达某种意义。
•汉字是一种符号文字:汉字是一种符号文字,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是由不同的笔画组成的,而笔画又是由点、线和弧组成的。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了解汉字的性质特点对于更好地掌握汉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了解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了解汉字是一种符号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的书写,提高书写能力。
另外,了解汉字是一种语言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发音,提高口语能力。
另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汉字的性质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利用汉字的表意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的方式来学习汉字,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利用汉字的符号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利用汉字的语言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发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了解汉字的性质特点,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对于对外汉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试论现代汉字的性质

试论现代汉字的性质现代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由汉字构成的汉字表达了汉语特定的语音和语义。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人民传承的文化遗产。
然而,现代汉字的性质并不仅限于此,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现代汉字的性质。
第一,现代汉字是一种复合的图形符号。
它的笔画组合构成了独特的汉字形态,并且汉字形态的变化直接反映着汉字的演变历程。
例如,“马”的字形和“驭”的字形,它们的笔画都是由“马”和“于”组合而成的,但是它们的排列顺序却不同,而这种排列顺序的变化正是汉字演变的过程。
第二,现代汉字是一种形声文字。
汉字的形部和声部相结合,构成了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例如,“明”的字形由“旦”和“月”组成,它的声部是“口”,发音是“míng”,表示亮、明白等含义。
同样,“铭”的字形也由“旦”和“金”组成,但是它的声部是“令”,发音是“míng”,表示刻印、铭刻等含义。
可以看出,同样的形部和不同的声部,会形成不同的发音和含义,这也是汉字的独特之处。
第三,现代汉字是一种空间符号。
汉字的笔画排列方式,决定了它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大小。
例如,“马”的字形,第一笔写“横”,第二笔写“撇”,第三笔写“捺”,这就构成了一个占据了一定空间大小的汉字。
我们看到的每一个汉字,不仅仅是一组笔画的组合,还是一个在空间中有着独特形态和大小的符号。
第四,现代汉字是一种基于意义和词汇系统中的文字体系。
每一个汉字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并且与其他汉字组合后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因此,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每一个汉字的笔画和读音,更要深入理解汉字中蕴含的含义和每个汉字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汉字是一种复合的图形符号,是一种形声文字,是一种空间符号,同时也是一种基于意义和词汇系统中的文字体系。
这些性质都为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我们在学习和应用汉字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汉字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论汉字的性质是表意文字

论汉字的性质是表意文字作者:袁佳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第05期摘要:本文拟从宏观审视与微观探求相结合的角度论证汉字的性质是表意文字,尤其合理解释了汉字性质各种说法存在的合理性,即这不是扰乱命题的因素,反而能佐证命题。
关键词:性质;表意;类型;时空“汉字”这个词,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说,它有两个意义,一是指人们写出来的一个个具体的方块字,一是指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在这里所谈的汉字的性质是作为书写符号系统的性质,因此必然要求这个系统的性质能揭示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根本属性,并能最大量化地包含此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因为只有这个性质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要求,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汉字属于表意体系,与表音体系有本质区别众所周知,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世界上的文字体系分为两种,一种是表意体系,一种是“表音”体系。
汉字是表意体系典型例子,它是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来代表语素的声音,它与直接用字母表示音素或音节的表音文字有本质区别。
这样,汉字便从宏观角度与其他一些文字相区分,汉字的这种性质也是造成汉语单音节词或词素存在严重同音现象的根本原因。
二、汉字具有形、音、义三方面的内容,从造字方法看,表意是形、音产生的根本目的。
(一)形与表意在汉字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象形字以图画为基础,原始社会的图画常常是画一样东西或一件事情,用以告诉别人或是帮助记忆,即为了表意。
后来,图画表示的概念固定了,线条简略了,成为形象化的符号,如马、鹿等。
六书中除了象形外,会意、指事、形声在多数情况下也都是以象形为基础的。
所谓会意字,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画一个人和一只手,象追及之意。
而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如本字下面的一横,表示树根之所在。
形声字也可以使两个象形字的结合,不过其中一个象形字不取其义,只取其声,如沐,濯发也,从水,木声。
汉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汉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第二章文字一、汉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一)汉字的性质特点1.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1)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看文字是纪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拼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
汉字记录的是汉语中最小的意义单位语素。
因此汉字又称语素文字。
(2)从汉字本身的构造看汉字体系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和既不表意又不表音的记号组成。
“鸡”2、汉字结构复杂,是平面型文字拼音文字是线性文字,汉字是平面型文字。
排列形式复杂,字形丰富多样。
3.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4.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二)汉字的作用1.历史作用2.民族交往3.国际地位二、汉字的结构(一)结构单位(构造单位)1.笔画1.1笔画分类(黄178)(1)单笔画:点横竖撇捺提(2)复合笔画: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6类25种)1988语委公布5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永字八法1.2笔画的组合(1)相离:二(2)相接:人(3)相交:十2.偏旁2.1偏旁的含义又叫部件2.2偏旁的分类(1)按现在能否独立成字划分:成字偏旁:岩(山,石)不成字偏旁:(2)按能否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单一偏旁:分复合偏旁:湖(3)按偏旁切分的先后划分一级“湖”;二级“古/月”;三级“十/口”2.3部首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做部首的汉字偏旁具有表意作用。
2.4偏旁与偏旁的组合方式(1)左右结构:新(2)左中右结构:树(3)上下结构:岳(4)上中下结构:赢器(5)全包围结构:国回(6)半包围结构:风凶医送(7)穿插结构:秉爽乘(二)书写顺序(笔顺)(2004已考)1.先横后竖:例如:干王2.先撇后捺:例如:入八3.从上到下:例如:星章4.从左到右:例如:阴玲5.从外到内:例如:周同6.从外到内后封口:例如:田围7.先中间后两边:例如:小水8.先中间后加框(三)构造方式(造字法)1.象形:例字:月雨口牛羊车舟泉瓜虫衣水爪贝(黄教材)日气阜首耳虎角毛皿网斤矢壶斗自眉门禾燕(高更生)《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其中象形字364个,占4%。
汉字的性质

国内语言文字学家关于汉字性质 的两大类说法
1、根据汉字的结构及其功能来为其定性: 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 意音文字
2、根据汉字所能代表的语言结构的层次 来为其定性: 音节文字 语素文字 音节——语素文字 表词文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述评
关于文字的类型,以往通行的是单一标准分类, 把世界上的文字分为拼音体系文字和表意体系文 字两大类,因为汉字同拼音体系文字有本质的区 别,故很多学者借鉴西方学者有关理论长期以来 都把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汉字总要最大限地在符形上增加意义信息, 来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
第二、表意的汉字群体对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 “排异”作用,假借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一种规律。 形声字是以义符为纲,并利用声符作为别词手段的。
第三,汉字简化一般是在不影响表意与别词的前提 下进行的。汉字不论怎么简化,都不会把应有的意义 信息全部舍弃,决定简化程度的下限,一般是汉字表 意特性的保留。
推、拉、
B、音符 (1)假借字:假借某个字来表示一个跟它同
音或音近的词,通常不要求它们原来在意 义上有什么联系。
古汉字借 (箕)表示语气词“其”; 东 (大口袋) 而 (上是人的脸颊,下是满脸 的胡子) 近代借“花草”的“花”表示动词“花” (如花钱、花费)
(2)形声字的声旁也是音符:
单纯借来表音:花→化 袋→代 洋→羊
拼音文字:是用一定数量的字母拼写词的声 音的文字,包括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 音节文字:每一个符号代表语音里的一个音 节,如日本的假名。 音素文字:每一个符号代表语音里的一个音 素,如英文和俄文。
把文字归入表意文字体系,虽能反映汉 字体系中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 字的形符作为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词和 语素的作用,却无法解释汉字中大量起表 音作用的假借字和形声字的声符的作用, 无法解释汉字中那些在发展过程中失去构 字理据而造成的记号字的作用。 因此,有学者提出汉字是意音文字。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性质20091001112 09涉外(1)班王小燕文字的性质是由文字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
【1】在汉字里,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字,一般称为合体字。
一般在上古汉字里,有不少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表意字,却是用不一定能独立成字的象形符号组成的。
【2】有些汉字在结构上看不能分析,叫做独体字。
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
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意符、音符、记号。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意义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3】第二方面即看文字是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
我们着重来看它的第一方面。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篆文和篆文以前的字体,特别是殷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表形。
在古文字中,有许多汉字是像实物之形的,汉字的字义即是指这种实物。
例“山”字像起伏的山峰,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山”;“泉”字像流出泉水的泉穴,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泉”;“象”字像长鼻子的大象,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象”;“目”像人眼,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目”。
第二、表意。
如古文字“宦”中的“臣”就是表意的。
还有金文“裘”字中的“衣”、甲骨文“翌”中的“日”,篆文“鸡”中的“鸟”,也都是表意的。
第三、表音。
主要有两种,一是古文字中的假借字,如语气词“其”(是“箕”的本字),地支字“酉”(酒尊是其本义)。
二是古文字中形声字的声旁都是表音的,如甲骨文“鸡”中的“奚”,金文“裘”字中的“又”等等。
隶书和隶书以后的文字,主要以下几种:第一、表意。
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会意字,如“凭”中的“任”和“几”、“劣”中的“少”和“力”都是表意的。
二是形声字中的形旁,如“洋”中的“水”,“柯”中的“木”都是表意的。
第二、表音。
也主要有两类。
一是假借字,这是指其本义还能让人记起的假借字,如松开的“松”(本义是松树)、花钱的“花”(本义是花朵)。
浅析汉字的性质

浅析汉字的性质【摘要】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具有丰富多彩的性质。
汉字的象形性质体现了其起源和构成,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来表达含义。
汉字的表意性质使得每个汉字都具有独特的含义,能够直观地表达概念和情感。
汉字的音义性质是其最具魅力的地方,通过结合音的表达和义的意思来丰富词汇和表达方式。
汉字的结构性质体现了其严谨和规范,每个汉字都有固定的笔画和排列方式。
汉字的书写性质让人们通过不同的笔画和排列顺序来书写,体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传承与发展至今,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汉字,性质,象形性质,表意性质,音义性质,结构性质,书写性质,起源,构成,独特性,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魅力与价值1. 引言1.1 汉字的起源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
据考证,汉字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黄河流域地区。
当时的人们用刻画动植物、天象和物体的图画来表示事物,这些图画逐渐演变成了汉字的象形文字。
这些早期的象形文字虽然简单粗犷,但却奠定了汉字的基本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汉字逐渐演变出表意性质。
这种性质使得汉字不仅能够表示具体事物,还能表示抽象概念,极大地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力和适用范围。
汉字的音义性质也是其独特之处。
汉字不仅可以用来表意,还可以通过发音来表音,形成音义结合的系统。
这种结构使得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传递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的载体。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承载着无数炎黄子孙的智慧和传统。
它的独特性质和千余年来的传承,使得汉字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其璀璨的魅力与价值。
1.2 汉字的构成汉字的构成是中国文字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体现了汉字的独特性和历史传承。
汉字的构成主要包括形体部件和意符部件两个方面。
形体部件是汉字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由笔画组合而成,反映了古代书法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意符部件则是汉字的语义成分,代表了汉字所表达的含义和概念。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性质
汉字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字系统,它具有以下几个性质:1. 形体特征:汉字的形体特征非常鲜明,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笔画和结构,这使得汉字在书写和阅读时非常易于辨认。
2. 表意性: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代表着一个具体的意思或概念,这使得汉字能够非常精确地表达思想和信息。
3. 音节性:汉字除了具有表意性外,还具有一定的音节性,这是因为汉字的发音和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使得汉字在口头交流中也非常重要。
4. 拼音化:随着汉字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汉字的拼音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汉语拼音系统的出现,使得汉字的发音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5.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
总之,汉字是一种非常独特和优秀的文字系统,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汉字的性质鲁甸县龙头山镇龙井小学曹德权摘要: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很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第一种是三方面说,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
第二种是“三相”说,“三项说”是周友光先生在《文字类型学初探》一文中提出来的。
第三种是两方面说,这是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提出来的。
总之,考察汉字表达语言中何种要素时,还应着眼一个个汉字,而不是字符。
关键词:“三方面”说“三相”说“两方面”说词语素\ 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很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第一种是“三方面”说和“三相”说。
,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
他在《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指出,可以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文字的符号形式”、“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三方面去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
所谓“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是指文字记录语言时其独立符号——往往是字——同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发生对应关系,也就是看一个字所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音节,还是一个音素。
“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部形态,外形特征。
“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对某种文字来说,大致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起哦记录语言的,也就说文字符号是直接记录语言的音还是义。
“三相”说,“三项说”是周友光先生在《文字类型学初探》一文中提出来的。
第一是“符号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这要看文字的外形研究是图符,字符还是字母。
第二是“语段相,”这基本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还要看文字所表达的是篇章、章句还是词语、音节、音素。
第三是“表达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还要看文字所采取的方式是表形,表意还是表音。
第二种是两方面说,这是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提出来的。
裘锡圭先生认为,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
字符包括意符、音符和记号。
裘锡圭认为在汉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
基本上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
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
第二方面即看文字的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
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裘锡圭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当于周友光的“语段相”。
而裘锡圭提出的第一个方面,其实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和“文字语言记录方式”之和,相当于周友光的“符号相”和“表达相”之和。
下讨论汉字的性质时,基本上采用“三方面”说,也就是说,这里要从三角度来讨论汉字的性质。
第一个角度,讨论汉字中的一个独立符号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是词,语素还是音节?第二个角度,是讨论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看汉字是表形,表意,表音,还是区别以上两个角度是着眼于文字的内容方面。
第三个角度是汉字的符号形态,是用图符,字符还是用字母?这个角度着眼于文字的形式方面。
下面从从汉字的第一个角度来看汉字的性质,即汉字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
考察以中国文字的性质,首先要看文字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
据此把人类的文字分为表词文字,词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等等。
在考察文字表达何种要素时,究竟着眼于文字的何种单位呢?是一个字呢?还是字符呢?就这个问题,裘锡圭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他说:“有的人是因为看到的是一个字通常代表一个语素,称汉字为语素文字的。
像这样撇开字符的性质,仅仅根据文字书写的基本单位所代表的语言成分的性质来给文字体系定名,也是不妥的。
”裘锡圭认为,给拼音文字定性时,是看一个文字中的字母表达了语言的什么成;既然如此,给汉字的定性也不能看一个字表示了什么成分,而应看一个字中的字符跟语言中山门成分发生关系。
但我们认为,这样的看法是值得商讨的。
在谈论汉字的性质时,不能把一个汉字跟西方拼音文字中的一个字等同。
一个个汉字,其实只跟西方文字中的一个个字母相当。
理由:第一、汉字体系中一个书写单位是一个汉字,而西方拼音文字中一个书写单元是一个字母。
第二、一个现代汉字来源于古代的一个表词字,而现代西方文字的一个字母也来源于古代的一个表词字。
第三、铸造铅字所占用的面积来说,一个汉字也等同于西方文字的一个字母。
第四、西方文字以一个字母为基本单元跟语言要素发生联系;汉字以一个汉字为基本单元跟语言要素发生关系。
正因如此,以往考察汉字性质时,都是把汉字,日本假名,英文字母这类符号放在同一层面上的。
不这样就说不清楚。
如“花”中的“艹”指示语素的意义,“化”只表示语素中的声音,两者都不表达语素;表达语素的是“花”的整体。
总之,考察汉字表达语言中何种要素时,还应着眼于一个个汉字,而不是字符。
那么,汉字的性质如何呢?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认为,汉字是表词文字。
这个概念意味着,汉字基本上都是用来表达语言中的词的。
这个概念,对记录古代汉语的汉字来说是合适的,因为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特别是先秦两汉时代更是这样。
然而,这一概念不适用于现代汉字。
现代汉语中的词以复音词为主,而现代汉字的一个字并不记录一个复音词,而只表示它的一个音节。
这样看来,表词文字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所有汉字。
美国的L·J·Gelb 认为汉字是词——音节文字,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这两个概念差别并不大。
古今汉语中都有一些两个以上音节的音译外来词,这种词的每个音节也讲不出什么意思,而记录这种词时,一个汉字也只表示一个音节。
尽管也存在这样的事实,我们还是不能把汉字称为语素词——音节文字。
理由:第一、音节文字这个概念有特别的含义,这种文字里的一个符号记录语音中的一个特定音节,如日本语中这个符号记录「i」这一音节,这个音节也只用这个符号。
汉语中显然没有这种符号。
第二、记录连绵词,外来词中音节的汉子常常被人们赋予意义。
汉语连绵词和音译外来词的书写形式常常是些假借字,这些文字表示的是没有意义的音节,而不是有意义的语素,这就违背了汉字以形式表义的通则。
为了以通则相协调,人们对这种汉字进行了改变。
使之具有意义。
第一种是增添提示意义的音符,如下面联绵词的书写形式“匍匐”“窈窕”、“蟋蟀”、“徘徊”,又如下列外来词的书写形式:“骆驼”、“唢呐”、“咯吱”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个词才有意义,单个音节没有意义,但是表义偏旁却加在每个表示音节的汉子上,在书写由最初单音节词叠合法产生的多音节时,“偏旁”常用来确定它每个用相应音词字表示的单音节部分,而不是确定整个多音节词。
偏旁的加法对于我们确定汉字的性质很有启发。
第二种方法是选用接近外来词词义的汉字书写音译的多音节外来词,如“乌托”(utopia)、“休克”(chock)、“模特儿”(model)等,有时,还选用跟外来词词义有着某一方面联系的汉字书写音译的多音节外来词,如“席梦思”(shermons)、“霓虹灯”(neon),“敌敌畏”(DDVP)等。
这样一来,上面这些记录外来词的汉字也被理解为表达语素的了。
第三、给一种文字体系定性往往看这种体系里的绝大多数基本单元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
汉字体系里虽然有些字表达语言中没有意义的音节,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字所表达的语言要素是有意义的。
汉字在记录古汉语中的单音词时,显然是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一个成词语素在记录合成词时也是一个汉字表达一个语素,一个不成词语素,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汉字无疑问是语素文字。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其记录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这是第二个角度。
第一、表形,在古文字中,有许多汉字是像实物之形的,汉字的字义既是指这种实物。
第二、表意。
如古文字“宦”中的“臣”就是表意的。
第三、表音,主要有两种,一是古文字中的假借字;二是古文字中形声字的声旁都是表音的。
隶书和隶书以后的文字,其记录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表意。
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会意字。
二是形声字中的形旁。
第二、表音,也主要有两类。
一是假借字,这是指基本义还能让人记起的假借字,二是形声字中的声旁。
第三、区别,这是指汉字体系中的记号,它能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
总之,从“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个角度来看,古文字大都是表形表意表音的文字,简称形意音文字;而隶楷阶段的文字大都是表意表音文字,简称意音区别文字。
第三个角度是讨论汉字的符号形态。
人类文字的符号形态大抵有三类,一是图符,二是字符,三是字母。
古文字阶段的文字,特别是殷商西周的甲骨金文都是图符文字,因为它们都象形,而且不少字即像一幅简明图画,隶楷阶段的文字,是字符文字。
隶书楷书皆是笔画体文字。
草书行书都是流线体文字。
把上述三个角度综合起来,可作如下概括: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是语素+形意音+图符文字,隶楷阶段的文字是语素+意音区别+字符字。
古文字阶段的跟文字画的性质不同,文字画的性质应是章句+形意+图符文字。
参考文献王伯熙.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J] 中国语文,1984(2);108—116周有光.文字类型初探[J]民族语文,1987(6));2—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赵元任.语言问题[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