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020年《巴东县新县城总体规划(修篇)》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综述

一、规划回顾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自古有“楚西厄塞、巴东为首”之说,“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境内三山(巴山、巫山、武陵山)相连,两江(长江、清江)贯通,两道(209、218国道)纵横,巴东长江大桥飞架长江南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巴东县城区位于县域北部,依山面江,为“带状组团式”城市结构形态,沿长江两岸共七个组团,长江南岸由东至西包括黄土坡、大坪、白土坡、云沱、西壤坡五个组团;长江北岸包括西部官渡口和东部东壤口两个组团。

巴东县城区受地质灾害制约,曾三次选址,两次搬迁。1979年巴东县新城址经地质勘查比选定址于黄土坡,1980年由湖北省规划院完成城区总体规划,198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1984年开始建设。1990—1991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对黄土坡进行详勘后,认为黄土坡存在大型岩质古滑坡,应控制性使用,经省有关部门与县政府反复考察研究确定,巴东县城需沿江拓宽新址。

伴随三峡大坝工程的动工兴建,1992年湖北省规划院根据长江委一勘队提供的地质初勘报告和确定的县城迁建新址编制了巴东县城搬迁总体规划,并于199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5年长江委综合勘测局提交了县城新址详勘地质报告,因发现新城址西壤坡、云沱、白土坡、大坪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滑坡体及崩塌体等地质问题存在,湖北省规划院受长江委委托对巴东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合理调整。1995年编制的《巴东新县城搬迁扩建总体规划(调整)》主要内容如下。

1、规划期限

近期1995—2000年

远期2001—2010年

2、人口规模

近期4.7—5万人

远期8—9万人

3、城市性质

巴东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发展食品、化工、建材为主的工业基地,是鄂西地区的重要港口并具山区民族特色的旅游依托城市。

4、城区规划结构

沿江带状组团式结构。

5、功能分区及人口分布

西壤坡——行政办公、金融、商贸、医疗中心,城区主要居住用地,人口规模2.2万人。

云沱——文教、体育中心,适量的商业服务用地,人口规模1.5万人。

白土坡、大坪——无污梁或轻污染工业和仓储用地,人口规模分别为0.85万人、0.7万人。

黄土坡——商业、居住为主的混合区,严格控制发展,人口规模0.5万人。

东壤口——化学工业和有一定污染工业区,近期按集镇进行安排,远期纳入城区,人口规模1. 25万人。

官渡口——以旅游服务功能为主,兼具旅游产品开发工业的旅游服务综合功能区,近期按集镇进行安排,远期纳入城区,人口规模2.0万人。

二、规划编制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正稳步实施,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一个纳入西部开发范畴的自治州,巴东县作为恩施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重大建设项目上得到国家更多的优惠条件及政策支持;2004年编制完成的《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巴东县在恩施州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三峡大坝的正式蓄水发电,宜万铁路、沪蓉高速、沪蓉西高速、水布垭工程、西气东输等大型基础设施的规划或实施,将使区域经济流向产生根本性变化,巴东县在区域中的经济地位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其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同时,巴东县城市建设伴随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工作的圆满完成也暂告一段落,一个美丽的新山城已屹立在长江之畔;然而,新的地质灾害现象不断涌现,给巴东县城市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根据《湖北省三峡库区巴东城区地质安全评价报告》和《巴东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内容,未来的巴东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路又在何方?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巴东县委、县政府作出修编《湖北省巴东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决定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三、规划指导思想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加强城市综合载体功能,建立起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的协作体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塑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滨江山城。

四、规划修编重点

巴东县新县城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其城市规划和城镇建设历来备受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等各级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根据《湖北省三峡库区巴东城区地质安全评价报告》和《巴东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出的要求,为保证巴东县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巴东县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确定本次规划修编重点如下。

1、根据城区地质安全评价报告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在分析巴东城区建设用地容量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2、根据城区地质安全评价报告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一步完善城区各项功能布局和专项工程规划,尽可能减少人为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3、综合分析巴东县城交通区位、自然资源和地形地质等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进一步明确县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加强城区和县域城镇的协作关系。

五、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

4、《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5、《巴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6、《巴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7、《巴东县城搬迁扩建总体规划(调整)》(1995—2010年)

8、《湖北省三峡库区巴东城区地质安全评价报告》(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2003.7)

9、关于报送《<湖北省三峡库区巴东城区地质安全评价报告>审查意见书》的报告(鄂三地防办发[2003]59号文)

10、《巴东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2005.10)

11、国家及省其它相关的规定及技术规范

六、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七、规划区界定

本次规划所指巴东县域为巴东县行政管辖的地域,国土总面积3219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市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结合巴东县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本次规划确定巴东县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信陵镇所辖十九村,东壤口镇的雷家坪村、旧县坪村、焦家湾村、东壤口村、黄腊石村,官渡口镇的五里堆村、西壤口村、东坡村、巫峡口村,总面积122.01平方公里。

第二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概况

㈠自然条件

巴东县位于东经110°04′~110°32′,北纬30°13′~31°28′,居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东北部。东连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临建始、重庆巫山,北靠神农架林区,全县国土面积3219平方公里。县城信陵镇在209国道与长江交汇点上,沿江东下距武汉736公里,溯江而上距重庆538公里,陆路距州首府恩施195公里。

巴东县南北狭长,东西最大距离15.6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37.6公里,县境内地表崎岖,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低悬殊。长江、清江分割县境,北有大巴山余脉盘距、中有巫山山脉延伸,南有武陵山余脉峙立。全县最高点小神农架海拔3005米,最低点红庙岭长江边海拔66.8米,最大相对高差达2938.2米,地表坡度平均达28.6度,其中25度以上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6%。地形以山地为主,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总面积的37.09%,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总面积33.07%,800米以下的低山,山间谷地占总面积29.84%。土地以山坡林地、草地为主,农耕地占13.01%,水面占2.03%,概称“八山半水一分半田”。

巴东县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温暖多雨、湿热多雾、四季分明。光、热、水分布垂直差异明显,形成各种不同的山地型小气候。太阳辐射总量处于全国低值区,年平均88—89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总时数在1200—1650小时之间。气温立体分布,无霜期最长为311天,最短173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9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