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 组胚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兼职抗原提呈细胞
某些细胞通常情况下不表达MHC-II分子,但在炎 症过程中,或接受某些活性分子刺激后,则可表 达MHC-II类分子,并能处理和提呈抗原。这些细 胞被称为兼职APC。
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各种上皮细胞和间质细 胞、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及活化的T细胞等。
兼职APC可能参与炎症反应或某些自身免疫病的 发生。
单核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由血液单核细胞出血管 后分化形成,广泛分布。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由单核细胞及 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 细胞。
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 单核细胞、淋巴组织内的巨噬细 胞、 骨组织的破骨细胞、 神经 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 和肺巨噬细胞等。
(三)抗原提呈细胞(APC)
髓质
输出淋巴管
动脉 静脉
被膜 小梁
淋巴窦
被膜 被膜下淋巴窦 网状细胞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
输入淋巴管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被膜
内皮 被膜下淋巴窦 星状内皮细胞
内皮
被膜下淋巴窦结构模式图
淋巴结的组织切片 被膜
淋巴小结
浅层皮质
副皮质区 髓质
皮质浅层有淋巴小结
髓质内 髓索 髓窦
副皮质区 弥散淋巴组织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第 十 二 章
免 疫 系 统
immune system
这是我们的皮肤上的细菌。我 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许多细菌 的入侵。
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病毒寄生于人体细胞上, 滋生繁殖,进而破坏细胞。
免疫系统的功能
1. 免疫防御:识别和清除侵入 机体的抗原
2. 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 内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细胞
弥
散
淋
淋 抗原刺激 巴
巴
小
组
结
织
无抗原刺激 初级淋巴小结
抗原刺激
生发中心
增大增多 是体内免 疫应答重 要标志
次级淋巴小结
2. 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 淋巴滤泡)
由B细胞密集而成的淋巴组织,边界清楚,呈椭圆形小 体。还含有一些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受到抗原刺激后增大,并产生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及一些浆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
1. 弥散淋巴组织
除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外,常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又称高内皮微静
脉,是淋巴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High endothelial (post-capillary) venule from adenoid tissue, H&E, x132
免疫系统各成分的系统发生顺序: 吞噬细胞、细胞介导免疫、体液免疫(抗体产生的顺序是:IgM、IgG、
IgA、IgD和IgE)
免疫系统功能的分子基础
体内所有细胞表面都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分子
(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T 细胞和B 细胞表面有特异的抗原受体,而每个
同时
巨噬细胞和交 错突细胞捕捉 抗原,呈递给 初始T细胞,于
MHC-I
MHC-II
一、主要的免疫细胞
淋
淋巴细胞
巴
细 胞
巨噬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抗原提呈细胞
巨 噬 细 胞
树 状 突 细
胞
(一)淋巴细胞
约为白细胞总数的20%~30%。嗜碱性,染为天蓝 色。胞质内常见嗜天青颗粒。
根据细胞形态分为大、中、小 3 型淋巴细胞。
中淋巴细胞 光镜结构
根据发生、表面特征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并激发后者活化、增殖的一
类免疫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特点: ①能高水平表达MHC-II类分子; ②表达参与抗原摄取和转运的特殊膜受体; ③能有效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迁移至 T 细胞区; ④能活化未致敏 T 细胞; ⑤抗原提呈效率高
专职:树突状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和 B细胞。 兼职:内皮细胞、上皮细胞 和 激活的T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数量少、分布广 表面有大量MHC- II, 具
树枝状突起 以吞饮方式捕获可溶性
蛋白抗原,抗原提呈能 力强于巨噬细胞 包括:血液DC, 朗格汉 斯细胞, 间质DC, 交错 突细胞等
直接杀死靶细胞
记忆性T 细胞 再遇抗原肽 效应T 细胞 (约10%,静息态) 转化增殖
增殖分化
三个亚群
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 Tc细胞)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细胞) 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cell, Ts细胞)
Hiv病毒
肿 瘤 细 胞
成的器官,外包结缔 组织被膜,实质为不 同形式的淋巴组织.
淋巴结
中枢淋巴器官: 胸腺和骨髓
外周淋巴器官: 淋巴结、脾和扁桃体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扁桃体 淋巴结 脾 骨髓
绿色线条-淋巴管
(一)胸腺 (Thymus)
位于胸骨后面,紧靠心脏,呈灰赤色,扁平椭圆形, 分左、右两叶,由淋巴组织构成。
胸腺的形状和大小随年龄的增长有明显变化。
血胸屏障结构模式图
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免疫调节功能
1多种胸腺基质细胞表达MHC分子,对T细胞成熟起重要作用 2分泌多种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成熟
胸腺是体内最先衰老的器官
人到成年后,胸腺逐渐萎缩。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能刺激胸腺生长,性激素则促使胸
腺退化。 胸腺肽能刺激T淋巴细胞的成熟,平衡和调节免疫功能,
滤泡树突状细胞 一般树突状细胞
(FDC)
(DC)
MHC-Ⅱ
无
有
类分子
功能
结合抗原抗体复合 数量少,分布广
物,保留时间长;
DC以吞饮方式捕
只有表达与抗原亲和 获抗原,寿命
力高的抗体的B细胞 短。
才能与FDC表面的抗
原-抗体复合物结
合,从而增殖分化
三、淋巴器官
(lymphoid organ)
胸腺 以淋巴组织为主构
1. 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
30% ,表面CD8抗原受体 1. Tc细胞和靶细胞的抗原结合,释 放穿孔素(perforin),嵌入靶细胞膜 内形成有孔的聚合体,细胞外液进 入,膨胀破裂死亡。 2. 分泌颗粒酶( grsnzyme),诱导凋亡 3. 能识别 MHC-I
2. 抑制性 T 细胞 (Ts 细胞) 10%
在胚胎期和出生后2年 内,胸腺的发育最快(1215g)。两岁至青春期继续 增大(30-40g)。此后,胸 腺逐渐退化萎缩,大部分逐 渐被脂肪组织代替,仅存少 量皮质和髓质。
胸腺的结构
被膜
小叶 间隔
髄质
不完全 小叶
皮质
被膜(capsule) 皮质(cortex)
髄质(medulla)
胸腺上皮细胞
初级淋巴小结
次级淋巴小结 (有生发中心)
淋巴小结:呈圆形或椭圆形,由淋巴细胞密集而成。 淋巴小结中央染色较浅为生发中心(HE染色 )
生发中心的形成
3.明区的B细胞继续增殖分化,
形成幼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 胞,排布在生发中心周围形成
小结帽
小结帽
明区
2.大淋巴细胞分裂增殖成
为中等大的B细胞,其排 列不紧密组成明区。
3. 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 内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内 环境的稳定。
免疫系统组成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通过血液循环和淋 巴循环互相联系, 形成一个整体。
绿色线条-淋巴管
免疫系统
伴随着生物种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逐步进化而建立起来的。 无脊椎动物仅有吞噬作用和炎症反应; 脊椎动物开始有腔上囊,出现特异性抗体; 至哺乳动物才逐渐产生较多种类的免疫球蛋白。
暗区
1.初级B细胞或记忆性B细胞识别抗
原并与Th细胞相互作用后,迁移到 初级淋巴小结,增殖转化为大淋巴细 胞,集聚形成
处女小型结B帽细胞 明区顶部 滤泡树突细胞
明区基部 细胞增殖
暗区
记忆B细胞
幼浆细胞 与抗原亲和 力高B细胞 易染体巨噬细胞
与抗原亲和力 低B细胞死亡 中等大小 B细胞 新转化B细胞 Th细胞
二、淋巴组织
(lymphopid tissue)
以网状组织为支架,含 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其它 免疫细胞的组织称为淋 巴组织。
淋巴组织分为两种: 弥散淋巴组织
淋巴小结
淋巴组织模式图
1. 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
无明显的边界 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淋巴细胞
1. T 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产生于胸腺, 淋巴细胞的75%,体积小, 胞质含少量溶 酶体。参与细胞免疫。
2. B 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产生于骨髓, 约占10-15%,体积略大, 不含溶酶体, 有 少量RER。分化为浆细胞, 产生抗体, 参与体液免疫。
3. NK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产生于骨髓,约占10%, 体积较大, 溶酶体较多。
1. T 细胞
胸腺产生的初始T 细胞 抗原肽 大淋巴细胞
进入外周淋 巴组织/器官
效应T 细胞 (约90%)
直接杀死靶细胞
记忆性T 细胞 再遇抗原肽 效应T 细胞 (约10%,静息态) 转化增殖
增殖分化
1. T 细胞
胸腺产生的初始T 细胞 抗原肽 大淋巴细胞
进入外周淋 巴组织/器官
效应T 细胞 (约90%)
细胞表面只有一种抗原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分子 ( MHC)
MHC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一卵挛生及 同一个体的所有细胞的MHC抗原是相同的)。 MHC-Ⅰ类抗原,广泛分布于个体的所有细胞表面。 MHC-Ⅱ类抗原,仅分布于免疫系统的某些细胞表面, 有利于免疫细胞之间功能的相互协作,如识别抗原等。
淋巴小结的细胞组成
淋巴小结
在抗原刺激下,淋巴小结增大增多,是体液免疫应答 的重要标准,抗原被清除后淋巴小结又渐消失。
Aggregate Lymph Nodule appear when two or more lymph nodules blend together in the vermiform appendix. Note the germinal centers.Vermiform appendix. HE. 40x.
被膜下上皮细胞 包绕幼稚T细胞 分泌胸腺素
胸腺生成素 ÄT发育
星形上皮细胞 表面有MHC抗原 不分泌激素 诱导T细胞
分化 发育
被膜
胸腺 细胞 皮质
毛细 血管
髄质
胸腺 小体
被膜(capsule)
皮质(cortex) 髄质(medulla)
胸腺小体 淋巴细胞
上 皮 性 网 状 细 胞
上皮细胞突起
细胞连接 上皮基膜 内皮细胞 内皮基膜 毛细血管周隙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surface Ig(sIg) 功能: 体液免疫
B细胞
B 细胞 分化发育 体液免疫
Th细胞与B细胞相互作用
T细胞 B细胞
3. NK细胞
• 无需抗原提呈细胞的中介 • 可不借助抗体,直接杀伤
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 两种识别靶细胞的方法
两旁为癌细胞, 中间为NK细胞
(二)巨噬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 表面CD8抗原受体 2. 分泌抑制因子--减弱、 抑制免疫应答
3. 辅助性 T细胞 (Th 细胞) 65%
1. 表面CD4抗原受体 2. 能识别MHC-II分子,分泌多种淋巴因子,辅助B 细胞和Tc细胞进行免疫应答 3. 艾滋病: Th 细胞被破坏而导致免疫功能瘫痪
2. B 细胞
培育:骨髓 分布:骨髓依赖区 表面抗原:
高内皮微静脉 (HEV)
其内皮细胞近似立方形,由于经常有淋巴细胞穿过,故内皮细胞 排列常不整齐。内皮细胞核较一般内皮大,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异染色质较少,有明显的核仁。胞质丰富,胞质中常见正在穿越 的淋巴细胞。
High endothelial (post-capillary) venule from adenoid tissue, H&E, x132
是一种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有密切关系的激素。
二、淋巴结(Lymph Node)
哺乳动物特有的周围淋巴 器官。
人约有300-600个淋巴结, 呈豆状,大小不一,多成群 分布于肠系膜、肺门、腹 股沟和腋窝等处淋巴回流 的通路上,是滤过淋巴和产 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
淋巴结的结构模式图
输入淋巴管 淋巴小结 浅层皮质 副皮质区
淋巴细胞再循环
高内皮
LC 迁入中 的LC
内皮胞质 内的LC
内皮细 胞核 迁出 的LC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模式图
髓质
髓索:淋巴细胞索(浆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等)
髓窦:同皮质淋巴窦,腔大,巨
噬细胞多。
被膜 皮质
淋巴结
抗原进入
浅层皮质
淋巴小结增大
增多,髓索浆
髓质
淋巴小结
细胞 ,输出淋 巴管内抗体
生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