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的结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碳排放的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估算了我国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碳排放、各行业的碳排放和各区域的碳排放。我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生产活动领域、部分工业行业领域和东部地区。基于我国碳排放的结构特征,本文认为,以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工业行业的升级和转型为基础,倡导低碳生产方式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排放;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升级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8-0076-03

以化石(煤、石油、天然气等)为基础的能源结构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大气的构成。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本文对我国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我国碳排放的结构,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一、碳排放的测算方法

对于碳排放,我国并没有正式的官方统计。学术界用的碳排放数据都是通过估算得到的。目前,很多学者运用不

同的方法对碳排放进行了估算。马忠海(2003)以相关性分析为基础,估算不同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对碳排放进行测算。张德英(2005)、王雪娜(2006)分析了碳排放各要素间的互动机制,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对碳排放系统进行模拟,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徐国泉等(2006)建立了关于碳排放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svisia分解法,对我国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毛玉如(2008)提出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通过碳足迹的追踪,来测算碳排放量。

上述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思路是相似的。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主要能源,只要估算出这三种基础能源的碳排放系数,结合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就可以对碳排放进行估算。借鉴谭丹、黄贤金(2008)的估算方法,本文采用的碳排放估算公式如下:TC=δcVc+δoV o+δQVQ(1)。其中,TC表示碳排放总量,Vc、V o、VQ分别表示煤类、石油类和天然气类能源的消费量,δc、δo、δQ分别表示这些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在估算碳排放总量时,主要能源的消费数据可以从统计数据中直接获得,而各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则需要测算。不同的学者或机构对这些能源的碳排放系数的测算是不同的。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测算结果表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702、0.478和0.389;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的测算结果为0.756、0.586和0,449;国家科委气候变化

项目课题组测算的结果为0,726、0,583和0.409。尽管不同的估算方法得出的碳排放系数并不完全相同,但相差并不大。本文取上述关于基础能源碳排放系数的平均值(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7329、0.5574和

0.4226),用公式(1)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

二、我国碳排放的结构

(一)我国碳排放的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分布

分别利用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的能源消费数据,测算出生活活动碳排放量与生产活动碳排放量。为方便统计,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煤包含煤与焦炭,而油则是指原油、煤油、汽油和燃料油,天然气即为统计中的天然气。总体而言,我国生活活动的碳排放量相对稳定,而生产活动的碳排放量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1989―1995年间保持上升态势,增幅较缓;1995―2000年间的增幅很小,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然而,2000年以后,生产活动的碳排放量上涨幅度相当大。这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关系密切。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商品的国外需求大增,导致了我国巨额的能源消耗,造成了生产活动的高碳排放量。从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的碳排放量比较看,生产活动碳排放量一直远远超过生活活动中碳排放量,生产活动中的碳排放与生活

活动中的碳排放量的差异在2000年以后加速扩大。生产活动的碳排放在我国的碳排放中占据绝对地位,而生活活动的碳排放量很少,且相对比较平稳。

(二)我国碳排放的行业分布

从产业分布上看,与其他国家类似,我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碳排放较少。测算结果显示,1994―2007年,平均而言,第二产业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0%,第三产业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25%。第一产业的碳排放量最少,仅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左右。在第二产业内,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以2007年为例,在第二产业的碳排放总量中,98%的碳排放来自于工业,建筑业的碳排放仅占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的2%。从工业行业的碳排放上看,碳排放主要集中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行业。以2007年为例,这六大行业的碳排放量占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碳排放量最高,仅这一个行业就占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的近25%,这一行业在2000年前,碳排放在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中的比重还比较稳定,但2000年以后,该行业的碳排放量在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中的比重

大幅上升。通过计算各工业行业碳排放的增长率可以发现,此行业自2000年以来,碳排放的增长率是这六大行业中碳排放量增长最快的行业。

(三)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分布

根据传统区域的界定,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将各大区域内省与自治区或直辖市的能源数据汇总后,根据能源与碳排放的转换系数,计算出各大区域的碳排放情况。具体情况见图1。从图1可以发现,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的碳排放量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000年之前,各大区域碳排放量的增长比较缓慢,2000年以后,各大区域碳排放量的增长明显加快,中、西部地区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大致相同,东部地区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最快。从碳排放的区域结构看,2007年,东部地区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9.4%,几乎占全国碳排放量的一半以上。自1986年以来的20多年来,东部地区的碳排放量一直是三大区域内最高的,碳排放的东、中、西部渐次递减的格局并没有改变。

三、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