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心律失常及护理(本科)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心率失常的病人,其临床特征为: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致死性。
心率失常,除窦性心率失常之外,常见的是室早,房颤和房早。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的多型室速。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意如下几点:1 护理措施1.1 心电监护:静脉注射异搏定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听取患者的主诉。
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并了解其出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准确记录,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一旦发现室上速转为窦性心律,立即停止注射异搏定,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1.2 药物静脉注射速度及心率监测:异搏定注射过快可造成心脏停搏。
过慢血中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影响疗效。
故在静脉推注过程中应掌握静脉推注速度。
本院在救治患者时,医生同时在旁观察患者心率改变,患者入院时心率均在240~260次/min。
静脉推注0.9%氯化钠20 ml 加异搏定5 mg时,必须同时观察患者心律变化及听取患者主诉。
推药注射总量的50%时,要减慢速度,患者心率会有巨大变化,因此静脉给药时必须注意时间及速度,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置。
1.3 血压监测:用药前、用药中及转复后均应监测血压变化。
若患者出现头晕、色身出汗、血压下降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尽快处理。
1.4 心理护理:室上速发作时患者常有明显的胸闷、心悸、头晕,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减缓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心情平静,有利于转复为窦性心律。
1.5 配合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血压监护,开放静脉通路,仰卧位或中凹卧位或屈膝卧位(患者多无力支持,需帮助患者扶双腿或采用摇床调整体位)。
遵医嘱抽取药物后,静脉推注药物前,告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用药。
静脉推注药物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的改变,随时准备停药。
患者静脉推注药物后,恢复窦性心律,会出现自觉心脏无力、头晕、四肢无力等状况,要和患者说明心率一下转为正常次数时,对于之前的供血状况一定有影响,已经配合医生应用其他药物(采用5%葡萄糖250 ml加入参麦60 ml 慢静脉滴注纠正血压下降,或5%葡萄糖250 ml加入舒血宁20ml慢静脉滴注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心律失常及其护理
向患者提供关于心律失常的知识,以及预防和管理心律失常的建议。
2
监测心律
鼓励患者记录心律变化,以便及时察觉异常情况。
3
定期随访
定期复诊,监测心律失常的状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和展望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电活动异常,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信心 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目标
恢复正常心脏功能,减少症状和并发症。
策略
控制心律失常诱因,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药物治疗
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调节心脏 电活动。
心脏起搏器
植入起搏器以维持心脏节律的稳 定。
植入式除颤器
植入除颤器以防止心室颤动或室 速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措施和建议
1
教育患者
2 原因
心脏病、高血压、代谢紊乱、药物副 作用等因素均可引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评估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听 诊心音等方式进行初步评估。
心电图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医生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心律失 常。
Holter监测患者佩戴便携式监测器来自记录 心电图数据以获取更多信息。
心律失常的护理目标和策略
心律失常及其护理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不规律或异常节律。本演示将介绍心律失常的定义、 类型以及其对患者的影响。
心律失常的定义和类型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导致其跳动变得不规律或异常节律。常见类型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室 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症状和原因
1 症状
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
心律失常及其护理常规ppt课件
房室传导阻滞
定义:窦性冲动在房室传导过 程中被异常地延迟或阻滞
按其阻滞程度分三度: Ⅰ度:窦性冲动自心房至心室的时间延长(全部下传) Ⅱ度:窦性冲动中有一部分不能传至心室 Ⅲ度:窦性冲动均不能下达心室 (完全性)
25
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
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如冠心病(心梗)、心肌炎、
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亦可引起。
临床表现: 十分常见,多属生理现象,无症状或有心悸感 其开始和终止时,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 听诊心律快而规则
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对诱因治疗并去除诱因 心率快可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减慢心率
10
窦性心动过缓
ECG特性: 1、窦性P波 2、P波速率<60次/分
(P-P间隔>1.0S)
2
心律失常的分类
起源异常
窦房结心律失常
窦速 窦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按发生原理
异位心律失常
被动性 逸搏 逸搏心律
主动性 期前收缩
传导异常
预激综合征 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扑动、颤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按心率快慢
快速型 早搏、扑动、颤动、心动过速等 缓慢性 病窦、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33
房颤 仅次于早搏的常见心律失常 定义:由于心房内多处异位起搏点发出 极快而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的乱颤 病因: 持续性房颤:绝大多数为器质性,风心二狭最常见 其次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甲亢、预激等。
阵发性房颤:正常人,情激、手术后、运动、急性 酒精中毒、部分由器质性心血管病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4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心脏病、吸烟史、跌倒史、晕厥史、用药治疗及抢救情况、过敏史及家庭史。
2、评估患者有无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等。
3、评估患者有无胸闷、黑朦、晕厥、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者还应评估患者的神志等。
4、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1)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患者,鼓励其正常工作与生活。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嘱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
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药物治疗与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时速度易慢,静脉滴注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控制速度。
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上心电监护,观察用药前、中、后的心率、心律等心电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3、潜在并发症的护理: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一旦出现猝死,立即进行抢救。
4、避免诱发因素: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朦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跌伤。
有头晕、晕厥发作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
5、减轻焦虑:(1)保持病室环境舒适,避免过冷、过份潮湿或干燥。
(2)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支持,鼓励其战胜疾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3)抢救时,护士要保持镇静,给患者信任和安全感,并做好必要的解释。
三、健康指导要点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说明遵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
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避免诱因: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戒烟、限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避免劳累、感染,防止诱发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课件
病因: 健康人运动和情绪紧张 酒、茶、咖啡和药物
02
临床表现: 可没有症状或主诉心悸
03
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窦性P波,P波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 P-R间期和QRS波均正常
处理要点
主要是针对病因 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用于减慢心率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
病因: 健康成人、运动员、睡眠状态 其它原因:颅内压增高、低温等 药物 器质性心脏病
B
利多卡因、美心律、苯妥英等
C
氟卡尼、恩卡尼、普罗帕酮
类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胺碘酮、溴苄胺、索他洛尔
类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其他:洋地黄、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ATP
抗心律失常药物
01
活动无耐力
02
焦虑
03
有意外受伤的危险
04
有心脏猝死的危险
心律失常的护理诊断
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偶发、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不需卧床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轻度心律失常患者适当休息,避免劳累。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 避免左侧卧位
有3个或﹥3个的室性的期前收缩 连续 出现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ST—T 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心室率常为140~200次/分,心律规则或不规则。
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偶尔个别或所有心室激动逆传夺获心房,出现逆行Pˊ波。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 (图3~8)
2.饮食 3.心理护理 4.药疗护理:静脉推注一般在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要调节滴数 5.病情观察 6.对症处理
病情观察
律 当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中发现以下任何一种心律失常,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准备急救处理。 性早搏(每分钟5次以上)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搏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之上。 动或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
护理学基础知识:心律失常知识总结
护理学基础知识:心律失常知识总结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历年护士资格考试中的重难点。
相信大部分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点也很是困扰,那么中公教育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内容:一、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率频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率频率60次/分。
二、心电图波段对应意义P波代表心房除极(心房病变,一般P波异常)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心室病变,一般QRS波群异常)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心室病变,一般T波异常)PR间期代表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ST段代表心室除极完成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到完全复极的时间三、期前收缩1.房性期前收缩:(1)P波提前出现(2)常选用维拉帕米、阻滞剂2.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1)QRS波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T波与QRS波群方向相反(2)常选用利多卡因、美西律、胺碘酮(3)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3.二联律: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4.三联律:指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四、颤动1.心房颤动(房颤):(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规律不一的f波,QRS波群正常;(2)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 同房快速记忆)(3)脉搏短绌2.心室颤动(室颤):(1)QRS波群和T波消失;(2)非同步电复律治疗;(3)临床上最严重的心律失常;(4)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重要的死亡的原因;(5)脉搏、心音消失摸不到五、传导阻滞和心动过速1.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RR间期缩短。
2.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大畸形,ST T与主波方向相反,多见于冠心病。
六、心律失常护理重点1.胺碘酮心外毒性最严重的是:肺纤维化。
2.房颤最常见的原因是:风湿性瓣膜病。
3.心律失常发作时避免左侧卧位。
4.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绝对卧床1~3天,取平卧位或半卧位,6周内限制体力活动。
心律失常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护理
一、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电解质变化。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休息时避免左侧卧位。
(2)饮食给予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防便秘;避免饱餐及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3)必要时吸氧。
2、用药护理: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防止毒副反应的发生。
三、健康指导
1、向病人告知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发因素,如情绪紧张、劳累、急性感染、寒冷刺激、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浓茶和咖啡)等。
2、指导病人劳逸结合,有规律生活。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避免诱发因素,保持大便通畅。
3、用药指导。
4、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
心律失常护理课件
心电图检查的方法: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等
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检查前需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等
心电图检查的解读:了解心电图的基本特征,如P波、QRS波、T波等
动态心电图监测
3
2
4
1
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定义:通过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以观察心律失常的动态变化。
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注意事项:保持仪器的完好,避免干扰,注意记录数据的准确性。
心律失常护理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心律失常概述
02.
心律失常的诊断
03.
心律失常的治疗
04.
心律失常的护理
心律失常概述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频率或传导异常
心律失常可以分为窦性心律失常和非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
非窦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律失常的原因
心脏结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
心脏功能异常:如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电解质失衡: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
药物影响: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
其他因素:如感染、创伤、手术等
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的重要性: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
04
术后护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
心律失常的护理
生活方式调整
B
D
A
C
E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护理及转诊
心律失常的护理及转诊
【护理】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控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的关键。
2.是否需要给予患者长期用药治疗,取决于发作频繁程度及发作的严重性。
近年来导管消融技术已十分成熟,具有安全、迅速、有效且能治愈心动过速的作用。
3.慎用减慢心率和心脏传导的药物,对此类药物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过量和误用。
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明显减慢心率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4.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和疲劳,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可减少发病。
5.注意饮食有节,戒烟酒,起居有常,避免剧烈活动和强体力劳动,注意气候变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转诊】
1.若出现室上速者虽经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心室率或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转往上级医院救治。
药物治疗主要是预防室上速发作,因药物的副作用或疗效不满意难以长期维持者采用非药物治疗,即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应到上级医院心脏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2.快速房颤、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心室率或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应转往上级医院救治。
心房颤动需同步直流电复律或导管消融等治疗,应到上级医院心脏专科内进行治疗。
3.阵发性室速经抢救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推荐到上级医院心脏专科明确病因。
特发性室速若考虑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或考虑安置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者应转往上级医院。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
2.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有无伴随症状如脉搏加快或细弱、血压下降、头晕、黑朦、晕厥、气短、胸痛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二、护理措施1.对某些功能性心律失常患者,应鼓励其维持正常规律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
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避免左侧卧位。
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伴有呼吸困难、发等缺氧者给予氧气(2~4L/min)吸入。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对服利尿剂患者多进食含钾的食物如橘子、香蕉,避免低血钾而诱发心律失常;避免饱餐及饮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而诱发心律失常,保持大便通畅。
3.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有无频发(每分钟在5次以上)、多源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注意观察血清钾值。
4.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滴药物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观察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
5.对高危患者,留置静脉导管,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他抢救药品及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
6.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焦虑、紧张情绪。
三、健康教育1.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指导患者避免心律失常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
3.向患者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督促其服药治疗。
4.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者,教会患者及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急用。
四、出院回访1.了解患者是否坚持观察脉搏变化,有无头晕、黑朦、晕厥、气短、胸痛等不适,定期复查。
2. 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
心律失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心律失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出现异常节律或节律不规则的情况。
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心脏结构异常、血液电解质紊乱、药物不良反应等。
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有效收缩和排血功能,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可能导致心跳骤停或猝死。
护理诊断和措施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诊断1. 心律失常相关的护理诊断•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电图异常,包括心率不齐、ST段改变等。
•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节律过快或过慢,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进而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功能受限: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心脏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影响心脏功能。
2. 与护理相关的心律失常诊断•不良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药物反应。
•血液电解质紊乱:血液电解质的异常(如钾、钙离子浓度改变)可引发心律失常,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监测。
•心血管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需要对这类患者进行及时识别和干预。
护理措施1. 针对心律失常症状的护理措施•观察心律失常症状: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心率、节律、血压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纠正心律失常引起的症状不适:根据患者具体症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氧气、镇静剂等。
•定期复查心电图:对于频发或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2. 针对心血管病因的护理措施•控制血压:对于有高血压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人员应监测和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预防心肌缺血:对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确保心肌供血充足。
•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心律失常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和恐慌,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3. 针对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等指标,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有哪些(专业文档)
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有哪些(专业文档)生活中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有哪些,一定要从生活细节入手,做好护理,常见的有:1、要避免环境的干扰心律失常患者要注意保持清净的环境,避免受到嘈杂等干扰。
由于很多外界因素如喧哗、噪音等都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心情,这些不良刺激的作用极有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
因此患者应该尽量在清静的环境下休息,在生活中要少做繁重的体力劳动,适当地进行一些小运动量的活动如散步等。
2、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心律失常患者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病情的康复是有帮助的。
为了促进心功能的恢复,也要通过日常饮食来补充一些必须的营养元素,很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于心脏保健都是非常重要的,缺少这些物质的话,疾病的治疗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患者的饮食需要安排得丰富一些,而且还要尽量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营养元素可以被充分的消化、吸收,更好的被人体利用。
3、要注意多休息心律失常一旦出现,会导致患者的心功能严重受损,会导致血运受到直接的影响,一旦身体的多个系统和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供,也就难以保证其正常的功能。
所以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避免过度劳累,平日里应该多注意休息,不要勉强自己坚持工作。
这样的坚持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
4、心理护理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是诱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因而在治疗的过程中,为避免病情加重或反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之下对于心功能的恢复是非常不利的。
患者在治疗期间也要注意心态的调节,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并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这对于病情恢复也可以带来非常积极的帮助。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技术是通过电极导管将射频 电流引入心脏特定部位,利用射频电 流的热效应导致局部心肌细胞脱水、 变性和坏死,从而改变心肌自律性和 传导性能,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
VS
适应症选择:射频消融技术主要用于 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室折返性 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 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等。对于某些缓 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 也可通过射频消融技术进行治疗。
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
直流电复律
对于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采用直 流电复律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安全,避免皮肤灼伤等并发症的发 生。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对于高危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植入ICD进行预防和治疗。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完成 ICD的植入工作,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识别ICD的放电信号及进行应急处理。
临床表现
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等症状,甚至 发生晕厥和猝死。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心 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性质。
02
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 应用
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肾功能损害时药物调整建议
药物选择
在肾功能损害时,优先选 择对肾脏影响较小的抗心 律失常药物。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 率,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 导致不良反应。
监测与评估
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 者的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指 标,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 性。
06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方式调 整建议
心律失常的护理 ppt课件
ppt课件 2
心律失常
心律起源部位 心搏频率与节律 冲动传导 任 一 项 异 常
3
ppt课件
ppt课件
4
分类:一、按病理生理分
(一)冲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被动性异位心律 ①逸搏(房性 交界性、室性) ②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 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 ②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 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ppt课件 21
2.室性
应进行紧急处理。 首选药物为利多卡因静注,也可选用普罗帕酮、 胺碘酮等。 如病人已发生低血压、心绞痛、休克、脑部血 流灌住不足等危急表现时,应迅速施行同步直 流电复律术。 对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应首选苯妥英钠静注,给 予钾盐有助于控制发作。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可试用利多卡因外,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IA、IC类、Ⅲ类)应禁 用。起搏治疗可作首选。
ppt课件 31
心电图
心室扑动 心电图呈幅度大而规则的正弦波图型, 其频率为150~300次/分钟,难以区分QRS-T波群。
心室颤动 心电图表现为形态、频率及振幅均极不 规则的波动,其频率在150~500次/分钟,QRS-T波 群完全消失。
ppt课件
32
治疗要点
心性猝死者90%为室颤所致。 争分夺秒进行抢救:4min内恢 复有效心脏收缩: 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利多卡因:锁骨下静脉100mg 其他药物:阿托品、肾上腺素。 直流电除颤术复律:经胸壁对心 脏释放电流或行电击,可中断紊 乱的心室颤动波,使心脏恢复正 常节律 。
ppt课件 37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参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定义: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 致窦房结起搏和/或传导功能障碍,引发以心动过缓 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心律失常,并引起相应症状体征 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病因: 1、心脏病变损害窦房结。 2、SA周围神经或心房肌病变,窦房结动脉供血↓ 3、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SA功能
T与R方向相反 多数情况下P波与QRS波无关,形成房室分离 常可见到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是确诊室速最重 要依据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心室夺获:少数室上性冲动下传心室所产生 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
室性融合波:室性异位冲动+心室冲动 波的形态介于窦性与异位心室搏动之间
意义:部分夺获心室
100~160次/分 快速率房颤 <100次/分 慢速率房颤
房颤
治疗要点: 积级治疗原发病 阵发性:如持续时短,症状不明显可无需治疗 持续性:主要控制过快的心室率
首选西地兰,可单独或与CCB合用 最有效的复律手段为同步直流电复律术 房颤持续超过2天,复律前后要抗凝治疗 慢性房颤无禁忌应采用抗凝治疗
第四节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 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 起和诱发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 现,表现形式较为复杂。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 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
治疗:无症状者应定人若仍有症状,+抗心律失常药物)
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
定义: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 脏收缩所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部 位
房性 室性(最常见) 交界性
频 偶发:偶然发作 率 频发:>5次/分
形 多源性——多个异位起搏点,同导联上出现不同形态 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ECG主要表现: 1、持续而显著的窦缓,非药物引起,阿托品不易纠正 2、窦性停搏(>2秒) 3、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双结病变) 4、慢-快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临床表现: 心动过缓: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阿-斯综合征 心动过速:心悸,心绞痛
单源性——单个异位起搏点,同导联上出现形态相同
二、三联律:早搏有时呈规律的出现,如每隔一个或
二个正常心搏后出现一个早搏(或每隔一个后出现二 个早搏),且周而复始连续发生,即称之。
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
病因 1、生理性:健康人过劳、情绪紧张、过度吸烟、饮 酒、浓茶、咖啡时出现 2、病理性:各种心脏病,如冠心、风心、心肌炎、 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 3、药物影响:洋地黄中毒、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肾上腺素、麻醉药等 4、其他:电解质紊乱、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等
多源室性早搏
同一导联的室性早搏形态不同
二联律 1正常+1早搏 ≥3次
*请思考: 什么是早博? 二联律?三联律?
三联律 2正常+1早搏或1正常+2早搏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①提前出现的QRS波群,QRS 波群形态正常②逆行P’波 ③多 为完全性代偿间期
P′
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
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诱因。 2、室上性一般无需治疗,严重可选异搏定(维拉帕米) 镇静剂、β受体阻滞剂等 3、室性首选利多卡因,口服美西律(慢心律)普罗帕 酮(心律平)等
阵发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tachycardia)
定义: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是由 三个或三 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期前收缩形成
常用抗凝药:阿斯匹林(300mg/d)
心室扑动
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150~300次 /分波幅大而较规则的正弦波(室扑波)图 形。
室颤
按部位 房性:房扑(AF)、房颤(Af) 室性:室扑(VF)、室颤(Vf)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可以认为是在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 间的中间型。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头晕、心悸、心绞 痛,甚至心源性休克。
心电图特征: 1.P波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连续出现的扑
动波(F波),等电线消失。 2.F波的频率:250~350次/分。 3.QRS波群形态正常。 4.有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常见为2:1~4:1。
临床表现: 十分常见,多属生理现象,无症状或有心悸感 其开始和终止时,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 听诊心律快而规则
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对因治疗并去除诱因 β受体阻滞剂如普奈洛尔(心得安)减慢心率
窦缓 sinus bradycardia
ECG特性: 1、窦性P波 2、P波速率<60次/分 (P-P间隔>1.0S)
窦缓 sinus bradycardia
临床意义:多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生理:健康青年人、运动员、睡眠状态等 病理:颅内高压、甲减、阻塞性黄疸、严重缺氧 洋地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病窦、急性下壁心梗等
临床表现:心排血量不足、重要脏器 供血不足
听诊慢而规则 治疗:无症状的(生理性)无需治疗
有症状可用阿托品、麻黄碱、异丙肾等
症状不能缓解者应考虑心脏起搏治疗
窦性停搏 sinus pause (sinus arrest)
定EC义G:特窦征房:结在一个不同长短时间内不能产生冲动, 导1致、心很房长及一心段室时电间活内动无和P波机发械生活,动或暂P停波或与中Q断RS的波现群象 均不出现
2、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3、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后,下位的潜在起搏点,如 房室交界处或心室可发出单个逸搏或逸搏性心律。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心脏冲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
1、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倒置 2、P-R间期0.12~0.20S 3、P波频率60~100次/分 4、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PP间期相差<0.12~0.16S
窦性心律失常 当心律仍由窦房结所发出的冲动所控制,但频率
按起搏点部位
房性 交界性
室上性(希氏束以上)
室性(希氏束分支以下)
病因 1、室上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大多由折返机制引起 2、室速:多见于器质性,最常见为冠心急性心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临床表现 症状取决于发作时的心率及持续时间
∮大多有心悸、胸闷、乏力、心绞痛等症状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20-40岁)多见 ∮突发突止,持续数秒、数小时、甚至数日不等 ∮听诊心率快而规则,心尖部S1强度一致 ∮心率150~250次/分
异位心律失常
被动性 逸搏 逸搏心律
主动性 期前收缩
传导异常
预激综合征 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扑动、颤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按心率快慢
快速型 早搏、扑动、颤动、心动过速等 缓慢性 病窦、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1、冲动形成异常 窦房结发出冲动异常 ←窦房结自律性异常 异位冲动的形成 触发活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临床表现
心电图特点 ∮ 心率150~250次/分,心律规则 ∮ 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倒置) ∮ QRS波形态及时限正常 ∮ 起止突然 ∮ 暂时性ST段压低和T波倒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临床表现
心电图特点
治疗要点: 1、刺激迷走神经 2、药物:腺苷为首选药 3、无效可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但已用洋地黄者不应 接受电复律治疗 4、具备抗心动过速功能的起搏器治疗 5、射频消融术安全、迅速、有效且能治愈
室性融合波
阵发性室速 尖端扭转型室速
多形室速
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抢救要点
1、首选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 2、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3、如病人已发生低血压、休克、心绞痛等,应迅速 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术 4、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用电复律,应给予 药物治疗
扑动与颤动
当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阵速的范围时 形成扑动或颤动
听诊: ﻼ心律绝对不规则 ﻼS1强弱不等 ﻼ心率>脉率,脉搏短绌
危害性 诱发心衰 重要器官血供不足 导致附壁血栓形成,脱落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
房颤
ECG特点: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不一的f波
频率350~600次/分; R-R间隔绝对不规则,心室率约100-160次/分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
病因
临床表现 1、偶发可无症状,部分可有漏跳或心跳暂停感 2、频发使心输出量减少,出现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症 状,如头晕、晕厥、心悸、胸闷、憋气、心绞痛
听诊: 1、心律不齐,基本心律在早搏后出现较长的停歇 2、早搏的S1增强,而S2相对减弱甚至消失 3、绌脉
房性早搏
窦性停搏 sinus pause (sinus arrest)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多见,各种病因所致的窦房结功能低下
器质性心脏病,如AMI、SSS、脑血管意外等 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β阻滞剂、胺碘酮 血钾过高等 2、非病理性: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颈动脉窦过敏症
临床表现:头晕,黑蒙或短暂意识障碍;
房颤
仅次于早搏的常见心律失常
定义:由于心房内多处异位起搏点发出 极快而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的乱颤
病因: 持续性房颤:绝大多数为器质性,风心二狭最常见 阵发性房颤:
正常人,情激、手术后、运动、急性酒精中毒 部分由器质性心血管病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