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橄榄
百科名片
油橄榄
油橄榄属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国家,希腊、意大利、突尼斯、西班牙为集中产地。

现在世界各国均引种栽培。

目录
基本信息
栽培历史
1引种栽培分布区(1)适宜区
1(2)次适宜区
1(3)边缘区
1(4)不宜种植区
栽培与经营方式
油橄榄生长习性
施肥
排水、灌溉
修剪
防治病虫害措施
油橄榄的嫁接方法1 、接穗的选择
2 、嫁接时间
3 、嫁接方法
4 、嫁接后的管理
主要类型(1)川西南干暖河谷、盆地栽培区
(2)川西南干热河谷栽培区
(3)四川盆地东北部栽培区
(4)四川盆地中部栽培区
主要病虫害(1)生理性病害
(2)寄生性病害
(3)虫害
油橄榄栽培经营的评价与改进
药用信息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实物照片
Olea europaea L.油橄榄又名齐墩果,为木犀科、齐墩果属常绿乔木。

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

本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油橄榄达到8亿株,点地700余万ha,纯林占1/3。

1974年产果780万t,有56万t用于加工果实制品,724万t用于榨油,产油147万t,居各食用植物油产量的第6位。

我国栽培油橄榄历史较晚,是1964年3月3日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全国现有油橄榄超过1600万株。

其中受国家质监总局公告2005年第176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保护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是目前全国最大油橄榄基地,有各种品种,包括;(佛奥、莱星、皮削利、九峰6号、戈达尔、皮瓜尔、阿斯、鄂植8号、配多灵、科拉蒂那、格罗莎、中山24号、城固32号)等各种品种920万株左右,种植面积超多29万亩,幼林占65%左右。

目前,进入结果的植株约32%,仅武都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达到14.86万亩,2008年低前该地区油橄榄产量逾50万公斤。

其余部分分布在嘉陵江流域的四川、重庆、陕西等地区。

从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获悉:经过近十年的规模发展,目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油橄榄基地。

不包含陇南文县、宕昌地区、单独武都区油橄榄保存面积达15万亩,配套建设油橄榄加工厂6座,自产的橄榄油分别荣获全国多届林业博览会银奖、金奖,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天津、西安、兰州等10多个大中城市。

今后武都油橄榄产业开发将继续坚持立足资源优势,早日建成30万亩油橄榄基地,全部达产后年产鲜果15万吨,榨油3.4万吨,可实现产值18亿元。

油橄榄是世界名贵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橄榄油是油橄榄鲜果直接冷榨而成的天然食用植物油,营养
丰富、抗氧化性较强,产品用途广泛,是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油皇后、液体黄金。

编辑本段栽培历史
油橄榄(图1)
我国大规模引种栽培油橄榄,是从本世纪开始的。

1950年前,有极少油橄榄传人,在福建、台湾、云南的蒙自和甘肃,四川、重庆栽植。

1956-1962年被列入国家引种计划,先后由苏联、阿尔巴尼亚引进12个品种苗木1800株和部分种子。

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引种油橄榄10000株,进行大规模栽培试验。

自1973年起,在初步引种成功的区域,逐步发展生产栽培。

编辑本段引种栽培分布区
根据全国最适合种植地区甘肃陇南和四川广元地区的自然条件,油橄榄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引种栽培现状与生产潜力,油橄榄引种栽培区域可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边缘区、和不宜种植区4类。

(1)适宜区
其主要气候条件对栽培油橄榄有利,有比较适宜的土壤,在常规的或中等集约程度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能达到或接近世界油橄榄主产区平均植株产量及产品质量。

陇南地区比较典型的是白龙江沿岸、苟坝河、福津河流域的角弓、石门、两水、汉王、桔柑、外纳、三河、玉皇、郭河等广元地区比较典型的是以西昌河谷为中心的川西南亚热带山麓河谷区;盆地东北部区次之。

(2)次适宜区
主要气候条件能基本满足油橄榄部分品种生长发育的要求,在品种、立地选择恰当和较好的栽培条件下,能接近或达到世界油橄榄的平均植株产量与产品质量。

陇南地区如:安化、柏林、马街、汉林等广元地区如:盆地中部区、米易、攀枝花谷区,甘洛、汉源河谷等。

(3)边缘区
主要气候条件能初步或基本满足某种或几种生长和开花结果的要求。

这类地区包括盆地西部区,盆地东南区。

(4)不宜种植区
主要气候条件不能达到油橄榄生长和开花结实的基本要求,或存在难于克服的灾害性因素,即使在集约管理条件下,也难于达到基本的产量或产品质量指标。

一是低热、寒害区;二是低日照中心区,如青衣江中上游地区,沐川-马边-屏山及北川-安县-绵竹低日照区。

编辑本段栽培与经营方式
油橄榄(图2)
甘肃陇南地区主要以集体或个体经营公司+基地+农户、以橄榄油为主,另外结合政府政策优势与国家机构联合研发衍生产品,比如:橄榄酒、橄榄美容产品、橄榄茶、橄榄保健品等为模式生产,区域内总共有各种规模产销企业9家,互相结合自身产品优势,在全国以“陇南油橄榄”为窗口用“全国总代理+区域总代+省级代理+地区经销商+普通经销商+最终用户”的产业链模式向全国乃至海外推广。

以油用原料为主的油橄榄园,是四川栽培与经营油橄榄的主要形式。

现有规模一般小于100ha,分别由国家、集体或个体经营。

这类橄榄园在经济产量形成前,实行以油橄榄为主,油橄榄与粮食、经济作物间作,多种经营;经济产量形成后逐步转为专一的油橄榄经营。

中国西北地区嘉陵江流域油橄榄栽培工作存在着艰苦的土壤改造任务。

首先是整地,形成和加深土层以满足油橄榄根系发展的需要。

要实践中,有3种整地方式:一是块状整地,定植前进行范围为1m×1m×1m至2m×2m×1m的植穴式整地,定植后随油橄榄植株的生长逐年扩穴;二是带状整地,整地深度0.8-1m,带宽3-5m;三是深度为0.8-1m的全垦。

编辑本段油橄榄生长习性
油橄榄的栽培品种有500种之多,广泛种植的约140种。

它们大致可分为油用、果用、油果兼用、授粉、砧木等五大类。

通常情况下,二年苗龄的小树定植后三年试花试果,六年开始进入盛果期。

正常管理下,橄榄树的盛果期可持续百年以上。

有些品种的橄榄树抗寒性较强,如-8~-10℃的短时低温也不致对树体构成伤害,但不能持久。

一旦受冻,它的解冻速度很慢,不能很快进入生长期,形成冻害。

在接近零度的温度下至少持续几十个小时,有利于它的花芽分化,从而为丰收打下基础。

油橄榄花枝
油橄榄对其生长的土壤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PH值在6.5-8.0之间,土壤疏松透气,无论是在硅质土里还是在钙质土里都能生长。

但研究表明:最好的橄榄油来自钙质丰富、土壤肥沃的橄榄树的果实中。

花期和座果期的大风和暴雨,会对橄榄树造成损害,直接影响当年的产量。

油橄榄的病虫害不难防治。

只要坚持预防为主,及早治理,就不会造成大的危害。

一般情况下,橄榄树的种植密度是每公顷300株左右。

种植时的定千高度以0.3~0.8米为宜。

橄榄树无落叶期,叶子正面绿色,背面呈银绿色。

叶片的平均寿命应在二年以上。

十月至次年一月是油橄榄的采收期。

入秋,橄榄果的颜色从青绿色逐渐变成黄绿色、紫红色,最后变成黑色。

成熟时果肉饱满,油脂丰富。

编辑本段施肥
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肥,是日照量不够丰富条件下,保证油橄榄正常生长的基本措施。

不同日照和土壤肥力条件下油橄榄苗木的干物质产量土壤与施肥半自然光照(g) 全自然光照(g) 相对比值(倍)光肥总变化(倍)备注不同光照间不同肥力间半自然光照全自然光照平均黄沙土 3.05 8.16 2.68 1.00 1.00 1.00 2.68 N:每株每月尿素0.25-0.7g B:每株每月硼酸10-30gmg 有机肥:堆肥每500g:菜子饼每50g 黄沙土+N.B肥 6.09 13.94 2.29 2.00 1.71 1.86 4.57 石谷子土+N.B肥11.46 30.18 2.63 3.76 3.70 3.73 9.90 石谷子土+N.B+有机肥20.04 48.75 2.43 6.57 5.97 6.27 15.98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泸县玉蝉试验站1981年)
编辑本段排水、灌溉
由于各地90%以上的年降水量集中于4-10月或5-9月,过量的雨水,使土壤比较粘重、地势低平,以致坡度不大的油橄榄园出现积水。

一般油橄榄园应采用明沟或暗沟排水,部分油橄榄园用高垅或垒堆方法进行栽植植。

甘肃东南地区和四川西南部地区,冬、春干旱,灌溉对油橄榄生产有决定性意义。

春季灌水量一般不宜低于150t/ha。

编辑本段修剪
一般用定干高度为50-80cm的苗木栽植,按3-5主枝开心形骨架进行修剪,形成圆头或多圆锥形树冠。

进入大量开花结实期和树冠邻接期,即行生产修剪与控制树
冠的回缩修剪。

大多数油橄榄园每年进行1-2次修剪,少数油橄榄园,每2年修剪一次。

编辑本段防治病虫害措施
油橄榄的不同栽培品种,各有其经济性状、自然性状与栽培性状。

各地营建油橄榄园,一般按经营目的,当地的自然条件与所能提供的栽培技术条件,选择比较适宜的品种,包括主栽品种、配用品种及授粉品种。

目前,选用于生产栽培的品种或材料不多,主栽品种通常是佛奥、卡林、莱星、米扎;配用品种或材料有爱桑、贝拉、克里172、苏11和苏12的部分个体无性系及苏14等;授粉树一般用普金、实生橄榄或野生油橄榄。

编辑本段油橄榄的嫁接方法
油橄榄树
为了使苗木提前嫁接,可采用摘除顶芽的措施,促进幼苗基径迅速加粗。

办法是当幼苗长到20 厘米时,将顶芽剪除。

基径粗度达到0.5 厘米时即行嫁接。

1 、接穗的选择
接穗应从开花结实、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上采取。

采取部位应在树冠外围中、上部,枝条粗细,可参照砧木大小,但必须是腋芽饱满完好的一年生营养枝。

2 、嫁接时间
条件好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进行。

我西昌以春季和雨季初期为好。

春季当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

雨季初期嫁接,要防止雨水渗入嫁接口影响成活率。

3 、嫁接方法
笼统的讲,凡是果树采用的嫁接方法,都可以用来嫁接油橄榄。

但是常用的方法有枝接、芽接。

枝接短穗腹接:方法是,深削接穗。

选一年生枝条,从芽一侧叶柄基部下刀,削一平直斜面(削面深达木质部,呈马耳朵形),长 1.5 — 2 厘米,下端反面削一刀呈45 度角度。

上端离芽0.5 厘米处剪断。

砧木,在离地面 5 —10 厘米处,选一平滑部位,纵削一刀,削穿皮层不伤木质为宜。

削面长 2 — 2.5 厘米,所削皮层不脱离砧木。

然后,立即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削口皮层内,靠一侧形
成层对齐,削口皮层贴盖在接穗之上,用塑料带捆紧,将接穗顶端切口封好,以防止接穗失水干枯影响成活。

嫁接要:深削接穗、浅削砧。

长穗腹接:方法是,在接穗正面只削去皮层,不伤木质部,削口长 1.5 — 2 厘米,背面下端削一刀呈45 度。

砧木光滑处,纵削皮层不伤木质部,长 2 — 2.5 厘米。

将接穗插入砧木削口内,对准形成层,用塑料带捆紧。

接穗带芽 2 — 3 个,接穗长 3.5 — 4.5 厘米。

嫁接要点:浅削接穗、浅削砧。

皮下接:方法是,将接穗削成一单面长舌状,削面深入木质部,削面长 1.5 — 2.5 厘米。

砧木在离地面 5 — 10 厘米处剪断,削平,选一光滑面纵切一刀,深达木质部,切口长 2 — 3 厘米,用刀挑开皮层,将接穗插入,用塑料带扎紧,封好接穗顶端。

芽接工字形芽接:方法是,在接穗上选择充实饱满的叶芽作接芽,芽片大小根据砧木粗细而定。

芽片长0.5 — 1 厘米,宽0.5 厘米,带叶柄。

取芽时,在接穗上取一块和长方形或方形带芽芽片。

然后在砧木上选一块光滑处,按芽片长度上下各横切一刀,再在中间纵切一刀形如工字,切口深达木质部,沿纵切口用刀把皮层向左右两边挑开,将芽片嵌入,用塑料带捆紧,露出芽头。

环状嵌芽接:方法是,将接穗采用环状剥皮法,把带芽皮层环剥下来(环剥皮层带芽1 — 2 对),按其环剥长宽度,将砧木皮层剥开。

把环状芽片贴入,左右复盖,以露出芽头为宜,用塑料带捆紧。

4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成活率的高低与管理有密切关系。

嫁接前对砧木要进行松土除草,施足水肥。

嫁接后要保持土壤湿润。

灌水时要防止水分侵入接口。

嫁接口以下砧木上的萌芽,要随时注意剪除,嫁接口以上砧木上的主枝,侧枝的顶芽要切除。

当接穗萌芽后要及时断砧,断砧可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在嫁接口上方10 厘米处剪断,这样有利于将新芽绑扶在断桩上,让其直立生长。

新芽长至20 — 30 厘米,进行第二次剪砧,这次主要是将保留下的断桩从嫁接口处全部剪除。

以利于嫁接口愈合。

嫁接苗长到一米高时,进行断顶,?*?2 — 3 对芽继续生长,培养成主枝。

其外的萌芽或者已抽发成枝的,要陆续进行短剪,逐步剔除干净。

最终只保留 2 — 3 对主枝。

当苗木离地面 5 — 10 厘米处的茎径达到一厘米左右时,即可出圃定植。

定植时间以春季为主,灌溉条件差的地方,定植时间可推迟到雨季初的 6 月。

编辑本段主要类型
油橄榄园的不同类型,源于经营目的、栽培品种、自然条件、栽培技术的不同。

主要包括:
(1)川西南干暖河谷、盆地栽培区
本区地处西昌、巴塘亚热带南域,包括安宁河中、上游的宽谷、平原,会东盆地、会理盆地,以及邻近的年平均气温在15-18.5° C之间的河谷与山麓。

其中,西昌河谷为本区油橄榄栽培的中心。

在不低于中等集约程度的栽培条件下,油橄榄一般表现良好的生长发育。

大部主栽品种,在栽植后3-4年开花结实,6-9年进入个体发育的
前产期。

a.干暖河谷坡地、台地紫色土上、中集约度栽培的产油或兼产型油橄榄园多分布于安宁河中、上游谷缘地带的南向坡、台地上。

土壤系重庆群紫色岩层风化形成,土层深40-60cm、局部地段达100cm以上,上层比较疏松或为粘壤,pH6.5-7.0,施肥前,有机质含量少,磷、钾中庸,缺硼,部分地段缺钙,中、下层中-重壤。

分别以佛奥、米扎、卡要、莱星为主栽品种,除配用油用品种外,部分油橄榄园选用了果、兼用品种贝拉、克里贝斯、克里172、爱桑、苏14。

一般中密度栽培。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大同小异。

投产前多在园内间种农作物、蔬菜、少数间种经济作物。

b.干暖河谷运积沙土上,中集约度栽培的产油或兼产型油橄榄园分布于谷缘台地或谷底平地。

园地土壤分别为褐色潮沙土,黄色夹石沙土与黑褐色潮沙土,土层深厚,石、沙含量高,建园后多种粮食和豆类,少数无间种。

栽培品种大同小异,但组成与栽植密度不同。

部分实行低集约度栽培的油橄榄园,低产或缺产不得不提高水肥用量,实行中集约度栽培。

中集约度栽培的油橄榄园一般栽培品种表现中庸的生长和发育。

c.干暖河谷冲积壤土上,中集约度栽培的产油或兼产型油橄榄园分布于河谷、盆地底部,少数在谷缘地带。

一般为冲积性紫色土,土层深厚,常在1m以上。

上层中-粘壤,有机质含量多在1%以上,磷、钾中庸,pH值6-7.5;部分地域含钙较多,pH值8.1左右,含硼不足,中、下层土为中-重壤,孔隙度较低。

建园前,多系农业用地。

栽植时,块状整地,按8m×8m.3m×4m-4×5m,3m×3m等株行距配栽莱星、佛奥、卡林、克里72、贝拉等品种。

在8×8m式栽植的油橄榄园,采取略低至中集约度的栽培管理。

(2)川西南干热河谷栽培区
位于四川西南端,西昌、巴塘干暖河谷,包括安宁河下游谷地、雅砻江下游谷地,宁南盆地、金沙江谷地,以及邻近的年平均气温在18-23o C的地域。

60年代初引种油橄榄,现有少量生产栽培。

干热河谷坡地、台地红壤低至中集约度栽培的产油型油橄榄园。

分布于谷缘或山麓地带,为本区主要的油橄榄园类型。

其典型代表是攀枝花仁和区与市农科所的7×7式佛奥产油型油橄榄园。

其园地土壤为燥红土,土层深60cm以上,质地为粘壤,有机质含量为0.63%,在施用商品化肥的条件下,土壤含氮量一般在0.1%左右、磷0.135%代换性钾4.5mg/100g土、、钙86mg/100g土,pH值8.4。

园地内油橄榄植株表现旺盛地生长,尤其在栽植后最初几年,树高及冠径年生长量达80cm以上,干基径年生长量达3cm以上。

佛奥、卡林品种于栽植第五年开始开花结果,但产量增加不快,且不够稳定。

栽植第十二年,产量陡增。

佛奥品种的高产植株产鲜果169.95kg,平均株产鲜果达30kg以上。

据认为,佛奥为一较多耐热品种,冬季低温不中可能是某些年份花量少的部分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由于花期空气湿度太低和缺乏较多适宜的授粉品种。

(3)四川盆地东北部栽培区
嘉陵江上游及以东至盆地东部长江河谷的丘陵、低山地带,于60年代后期引种油橄榄,现为四川种植油橄榄较多的区域之一。

A.丘陵坡地、台地紫色土,中集约度栽培的产油或兼产型油橄榄园 a.丘陵地坡地紫色土上,中集约度栽培的产
油或兼产型油机械园,是数量最大的一类油橄榄园。

主要类型是丘陵坡地紫色土上,中集约并栽培的8×8式佛奥--卡林产油型的油橄榄园,以南江县油橄榄管理所油橄榄园为典型之一。

其园地土壤系侏罗纪沙溪庙组紫色岩层风化形成的石谷子土、紫泥土、黄泥土,土层深度多在20-60cm,pH值5.22-8.5,有机质0.46-1.19%,磷、钾含量中庸。

栽培前,采取1m×1m×0.8m的块状整地;耕植后结合冬季施肥逐年扩坑,至1981年已完成深度为0.6m的全垦;栽植1-8年间,每年施用厩肥30-60kg、油枯2.5-6kg及少量商品化肥,有的还间种和施用绿肥,使油橄榄稳定的生长发育。

栽植1-6年,园内植株有较快的营养生长,年平均树高、冠径、干基径生长量分别达到63cm、57cm与1.78cm。

栽植第三年即有植株开花结果,第六年进入群体发育的产量形成期。

至第六年末园地覆盖畜已达23%。

第八年平均株产鲜果4.4kg,冷榨油0.66kg。

b.缓坡台地紫色土上,中集约度栽培的佛奥-卡林或卡林-佛奥产油型油橄榄园,是四川盆地东北部区生长发育较快和比较丰产的油橄榄园类型,但数量不多。

具代表性的是巴中油橄榄管理所的8×8式卡林-佛奥产油型油橄榄园。

园内油橄榄在栽植4-5年内未形成具有经营价值的产量。

第六年至第十五年间,植株平均年产鲜果19.73kg冷榨油2.23kg,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世界油橄榄主产国常年平均产量的217%。

B.低山坡地、台地冷沙黄泥土中集约度栽培的产油或兼产型油橄榄园分布于达县、奉节等地的低山地带,最高达海拔700m以上,数量不多,但属有代表性的部分类型。

除本区外,在盆地中南部的长江河谷区及盆地南缘区亦有分布。

土壤由黄棕色、灰白色石英粗砂岩母质发育而成,一般曾有过马尾松等自然植被,多为冷黄沙土,部分油橄榄园有黄泥土及冷沙土,质地沙至粘壤,pH 值5-5.5,无碳酸盐反应,有机质含量多在2%以下,缺磷。

其自然肥力及良好的栽培技术措施。

(4)四川盆地中部栽培区
A.盆地中南部低山紫色土上中集约度栽培的8×8式卡林-贝拉兼产型油橄榄园具代表性的有重庆市林业试验场油橄榄园。

该园位于歌乐山海拔500-560m,年平均气温16.1° C,降水量1210m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4%,年日照1115h。

土壤系紫色岩层风化形成的紫色土、沙泥石谷子、黄泥土,土层由谷底向丘顶变薄,质地粘壤,pH5.8-7.0,有机质0.77-1.25%,磷钾低至中庸,碳酸盐反应微弱。

建园时采取1m×1m×1m的整状块地,栽植用实生砧嫁接的卡林(57.0%)、贝拉(15%)、爱桑(15.0%)、佛奥(10%)、米扎品种(1.0%)2年生苗及部分实生苗,分区或星散配植。

建园后结合冬季施肥逐年扩坑,以及爆破母岩大量施用城市垃圾肥达到全垦。

园地挖有深达60cm以上的地面排水沟,有足够的水源进行灌溉。

每年进行正常修剪和及时采取防治病虫害措施。

B.盆地中南部低山、台地冷沙黄泥土、中集约度栽培的产油或兼产型油橄榄园分布于低山、台地冷沙黄泥土上的油橄榄园,本区有2个主要:一是8×8式苏12-卡林兼产型,二是8×8式佛奥-卡林产油型。

分布在南川一带的此类油橄榄园规模较大,但建园晚,目前处试花试果期或产量形成初期。

建园最早的是四川林科院泸县玉蟾试验丫的88式苏12-卡林兼产型油橄榄园。

该园位于泸县玉蟾山西北坡,海拔450m。

年平均气温17.5o C,降水量1149mm。

年平均空气
相对湿度85.8%,年日照1160h。

土壤为三叠纪须家河组黄棕色、灰白色石英粗砂岩夹薄层碳质泥岩风化形成的冷黄沙土、碳渣土。

pH值4.6-5.5,有机质0.3-2.5,缺磷、钙,自然肥力低。

C.盆地中南部矿子黄泥土上中集约度栽培的8×8式佛奥-卡林产油型油橄榄园本类型仅见于重庆南桐矿区更鼓村。

园地土壤系三叠纪嘉陵江组石灰岩风化形成的矿子黄泥土,质地多粒质粘土,土壤层一般在50cm以上,pH植4.83,上层有机质含量达5.11%,含氮0.172%,磷、钾中等,弱或无碳酸盐反应。

用1年生扦插苗栽植,植前行块状整地,植后有近于中集约度的施肥管理。

植株群体在栽植1-10年内生长旺盛,栽植第四年有植株开花结果,第六年结实植株达到29%。

但平均产量上升速度较慢,第九年平均植株产果上升到6kg,9-12年达到11.6kg,仍处产量形成期。

栽培1-12年,本类型油橄榄园表现中等以下的生产能力,但在本区,却属较好的油橄榄园类型之一。

其年平均植株鲜果产量为2.67kg,9-12年间的年平均鲜果产量达7.4kg,相当于歌乐山低山紫色土上中集约度栽培的卡林-贝拉兼产型油橄榄园同期产量的4倍以上。

编辑本段主要病虫害
(1)生理性病害
缺硼性病害,是四川不少栽培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之一,被称为丛枝丛芽病,在未施硼肥或施用有机肥不足的油橄榄园更为明显。

水湿害,多见于四川盆地中部及南部区域,严重时表现为植株大量落叶、落果,根系窒息和腐烂。

高湿度、多雨和园地土壤通透性差,是发生湿害的根本原因。

(2)寄生性病害
细菌病害,发生在建立较早的油橄榄园。

一是肿瘤病,病源来自地中海地区,随油橄榄苗木传入,出现于重庆林业试验场油橄榄园、四川林科院泸县玉蝉试验站油橄榄等处。

真菌病害,种类多,危害面广。

孔雀斑病是蔓延较广的病害之一。

油橄榄炭疽病是四川种油橄榄园的常见果实病害,亦危害植株的叶片与嫩梢,各地已能有效防治。

油橄榄根线虫病,由胞囊线虫、根结线虫侵入寄生危害。

(3)虫害
对油橄榄园威胁较大的害虫是蛀食性害虫。

云斑天牛是盆地中南部与川西南亚热带河谷油橄榄园的常见蛀干害虫。

朝鲜黑金龟子与棕黄金龟子成虫取食油橄榄叶片、嫩梢、花及幼果,在川西南亚热带河谷的部分油橄榄园群集危害。

编辑本段油橄榄栽培经营的评价与改进
(1)按照油橄榄栽培区划,对现有油橄榄园进行调整。

今后必须大力扶持适宜栽培区的油橄榄生产的发展,使之逐步形成四川油橄榄的盛产区。

(2)改良低产的油橄榄园。

(3)按现代技术标准,优先在适宜栽培区内选择良好立地条件,发展新型油橄榄园。

(4)进一步完善与大力加强油橄榄适生优良品种选择与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