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述评

姓名:朱淳院系:法学院年级:2012级学号:2012211575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它没有秩序可言,只是遵循着“快乐原则”,它完全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如为了追求性需求而奸淫妇女,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去抢劫等等。本我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为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强烈地要求得到发泄的机会。

所谓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自我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

所谓的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对父母道德行为的学习,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善良文化、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本我在于追求快乐,自我在于追求现实,超我则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限制本我谴责自我。自我不仅要满足本我需要,而且还要保证这种需要没有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弗洛伊德这样论述自我扮演的角色:“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

本我、自我以及超我的协调统一能使人有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三者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的社会生活就会处于失常状态,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本我、自我和超我和谐统一呢?

首先,应做到接纳本我,重视本我,正确引导本我。我们要正确认识本我,本我本身并不丑恶同时也是不能消除。因为本能和欲望是人类得以生存和进化的源泉,消除了本我,就等于消除了人生存的乐趣和动力。健康是生命之本,快乐是生命之源,趋乐避苦乃是人的本能。在我们强调理想追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今天,仍然不能忽视本我在人格结构中的作用:太重视本我,忽视超我,个体文明和社会文明则会受到损害;太重视超我,忽视本我,则会剥夺人生的许多快乐和幸福。和谐的人格需要本我与超我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充实自我,让自我永远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其次,应把握自我,实现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自我同时服侍着三位严厉的“主人”——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并且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自我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必须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即调节好自身内部的平衡,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同时充分挖掘自身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使自我中的部分转化为超我中的“理想自我”。这样,自我才能在本我、超我和外界环境相冲突时,将本我欲望转化到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活动上去。最终,使人性得到提升,使个体要求与社会需求达到和谐一致。

最后,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合理的超我。超我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后天教育,是从无到有,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果。但超我过强,也有损于人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自我理想过高,从而使个体容易焦虑、自卑和压抑;有的人过分追求至善至美,因而极容易苛求自己,自我责备。在整个人格系统中能量是守恒的。本我统治个体,就会导致只追求自身的快乐感受而不考虑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自我统治个体,就会过于实际,缺乏理想与追求;超我统治个体,就会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三种力量一旦失衡都会造成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偏差,导致人格障碍。因此既要引到人们达到“君子”的境界,又要让人们意识到“凡人”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