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

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中西方的文化有所不同。社会文化传统是某一社会群体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历久不变的思想、行为以及情感等。文化,可以包容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

1、中西方文化比较,规范、道德、基本规范等等

A文化精神:

中国好古而忽今,西方力今而胜古。西方人好战,而中方人更热爱和平;西方人以个人为主体,而中方人以家庭为主体;西方人以法治为主,讲究实力,而中方人重感情讲文笔。

B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民重神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轻科学,重人文,只关心人论不关心人文科学。

西方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热爱智慧,追求力量,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理性精神,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C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

中方:少数服从多数,更有甚者随波逐流;西方:追求个人主义的权利与自由

D内向与开放:

中方:道统与涵纳;西方:开放与探求新事物

E思维比较:

中方:与自然地融合,天人合一;对事物的经验性理解;直觉思维;对事物追求直观实用

西方:与自然的对立;对食物剖析研究;讲究逻辑分析思维;对事物追求本质善于抽象

F宗教比较:

中方:对鬼神崇拜的远离,以儒释道为基础的宗教精神及宗教信仰,追求极乐的宗教体验,宗教背后王权的影响成为附庸

西方:一元神信仰,以爱来拯救为信念的宗教体验,宗教对于王权是有挑战性的

G中西方社会规范体系的比较:

中方:德主刑辅的思想政治模式,礼以德为价值重心,性善论主张,清心寡欲的义务本位,命令出于一个人,由一个人说了算,司法的任意性,导致人们有了厌诉心理

西方:以制约王权为目标的法治,性恶论主张,自然人性的权利本位,公众意志的立法实践,监督制衡,以法律为武器

H中西文学比较:

神话:中方自然描写多,自然神为主,神话单一,神祗记载少,都是记载的道德楷模,而西方这是人际社会关系的较多,自然神兼社会神,内容集中风格统一,神灵性格明显,都是一些美的理想化

诗歌:中方善于抒情,群雄角逐与英雄边缘的较多;而西方多事史诗传统与叙事主流,个性张扬与英雄情结

悲剧:中方主人公多为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凄惨的遭遇,以苦尽甘来的喜剧为结局,以和为贵;而西方,主人公多为王室贵族和英雄豪杰,人与无

法抗拒的力量的冲突,以英雄的牺牲的悲壮为结局的,突出悲壮自身价值的实现2、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从待客入座的位置来看,中方在客人到期后引导客人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席的是二座,首席之下的是三座,二座之下的是四座。在西方,一般来说,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来说会是位先生,男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穿的隆重一些。然而,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根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要打领带。不可以穿休闲服到餐厅里用餐,即使在昂贵的也是不可以的。用餐时想略微休息一下时,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入座时,在中方人们并没有西方那么讲究,大多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入座的。可是在西方,应由椅子的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了。

最重要的是,中西方的饮食观念不同。中方的饮食注重“味”,而西方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中国人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的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底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分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道的美好、和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而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但是在西方,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而上学理,形而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可是,这种哲学主张在饮食文化上起了阻碍作用。不管怎么豪华高档的宴席,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各不相干、调和‘各式各的味,简单明了。

3、中西方节日文化比较

由于所处地域环境与历史背景差异,中西方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节日文

化。传统民族节日的形成是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下的产物。节日的产生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这样一句名言:“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只有如此方能了解到他们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中西方节日习俗文化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

1、扫尘。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3、燃放爆竹。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

4、春节食俗。春节食俗南北各地不同,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南方人过年习惯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圣诞节是英美最隆重的节日,传说在圣诞前夜,圣诞老人会降临人间,给孩子们送上各种礼物。睡觉前孩子们会在床头放一只长筒袜子,第二天醒来时,袜子里便装满了各种礼物。在节日期间,人们要在教堂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还要在家里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在12月24日这天晚上,全家人一般都要相聚在一起举行圣诞晚餐。晚宴餐桌上的食品种类繁多,丰富多彩,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道菜就是——烤火鸡。在西方人眼里,没有烤火鸡的晚餐就算不上是圣诞晚餐。圣诞晚餐之后,人们还要上礼拜堂报告佳音,并为唱诗班准备糖果点心等。

总之,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走出去引进来,将西方好的文化引进来,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是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By:豆牙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