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材灵活运用、实验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改革,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前沿阵地,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化学教学进行了大量改革和尝试,如合作探究法、实验探究法、目标激励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和初衷都值得肯定[1]。然而,现在很多高中名校仍实施单独招生,化学为必考科目,考试难度远大于初三化学毕业会考的难度,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很看重考上高中名校的学生人数。这种现象导致我国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仍然集中在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学习能力培养没有足够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会丧失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笔者作为一名先后从事高中、初中化学教学十多年
的教师,就初中化学教学改革谈谈看法。
二、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三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对化学学习的态度、学习兴趣与方法[2]。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产生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又有学校及教师方面的原因,这些问题对化学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1.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
学生课前没有认真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跟不上教师节奏,学习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状态。课前预习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使学生提前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听课的时候就想着问题,带着疑问去听。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难点和重点上,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课后复习对巩固所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较大,每天完成各科作业已使他们疲惫不堪,多数学生抽不出时间复习当天所学知识,极大影响学习效果。
2.学校师资力量配备不完善。
虽然化学是中考必考科目,但有些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师的配备上有所欠缺。目前,很多学校每个化学老师教4个班已成常态化,尤其在城市,因教学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人数
通常超过70,因此每个教师所教学生人数就将近300人,使每个化学教师均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常常要利用双休日的时间才能完成作业批改。此外,农村有些学校的化学教师根本不是化学专业毕业的,属于跨专业教学,在化学教学设施投入上不到位,甚至连基本的实验用品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提高。
3.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目前,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有待提高,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板书教学比较排斥,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初中化学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力求准确、流畅、简洁明了,在板书上应字体工整、条理清晰、布局合理。(2)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课堂功利性太强。很多教师课堂教学完全以考试为中心,只讲与考试相关的知识,而那些不考的知识则基本不讲,不惜割裂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于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3)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差异性。目前,多数化学课堂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占据整个课堂的主导地位,所有教学内容都按照他们的安排有序进行,可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处在同一水平上,部
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解速度。除此之外,教师很少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了解,很少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进行调整,自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不会反思。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
三、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目前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重视教材,用好用活教材。
九年制初中化学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很多优势。例如,拓宽知识面,内容安排更科学合理,教材语言生动、图文并茂,重视课堂实验且趣味性强。教师应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教材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使学生活学活用。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要突出重难点,力求使学生理解透彻。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之中,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走进问题当中,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具备问题意识,形成探究能力[4]。
2.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课本上的一些实验不能靠理论讲解代替,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对学生进
行有关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感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枯燥,而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的。教师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创新实验。例如,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可以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可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完成部分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用品完全可以用学生自己的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而老师只需提供澄清的石灰水;至于实验中使用的酸碱指示剂,则可用果皮、鲜花自制。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扼杀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很多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实现素质教育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尤其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在教学每个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机会和动手实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组织问题,注重提问艺术,合理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激发对知识的渴求,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