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脉诊,是医生用手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脉学著作主要有:晋代王叔和著《脉经》,确定了二十四脉,是最早的脉学专著。张景岳著《景岳全书》,祥论脉神、正脉十六部、脉之常变、脉症从舍等。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载二十六脉。李士材著《诊家正眼》,增定二十八脉。

第一节诊脉概述

一、脉诊原理

脉象是指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搏动、心气盛衰、脉道通利和气血盈亏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的至数与心的搏动频率、节律相应。脉为气血运行之通道,并有约束和推进血流的作用,直接影响脉象。

(二)气学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血充盈于脉道,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 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心的搏动也靠气的调节,因此,气与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有助于血的运行;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而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 肝藏血,贮血和调节血液,肝又能调畅气机;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象的形成有关。

一、诊脉部位

(一)三部九候诊法《素问》三部九候诊法,又称遍诊法。分为上(头)、中(手)、下

(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二)人迎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见于《内经》,是通过诊人迎、

寸口两部脉象并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法。人迎主要反映体表的情况,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

(三)仲景三部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指诊寸口脉候脏腑,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的诊法。

(四)寸口诊法

1.寸口部位:是手腕部挠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挠动脉),又称气口、脉口。

2.独取寸口脉诊病的原理:一是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肺经起于中焦,可以反映胃气的强弱。二是肺朝百脉,脏腑气血变

化能通过肺经反映于寸口。三是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诊脉方便。

3.寸口分候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右关候脾胃,左右尺候肾。

三、诊脉方法

(一)时间

诊脉时间以清晨(平旦)未起床、未进食时最佳。因为该时机体气

血平和,内外环境安定,该时的脉象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生理病理情况。

(二)体位诊脉时病人的正确体位是正坐、仰卧均可,心脏与寸口同水平,直腕、仰掌。

(三)指法

1.选指:医生诊脉时选择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手指呈弓形,以指目取脉。

2.布指:三指平齐,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布指疏密适度

3.运指:指切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常用的指法有:

举法:手指用较轻的力取脉,称浮取。

按法:手指用较重的力取脉,称沉取。

寻法:手指由轻到重,由重到轻,左右推寻,找寻最明显的脉动部位,调节合适的指力以取脉。

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总体辨别脉象。

单诊:用一指诊察寸关尺的某一部脉象。

( 四) 平息平息,是指医生诊脉时呼吸平静、调匀,以便以息计算脉数。

( 五) 五十动

四、脉象要素

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该形象( 脉象)可分解为脉位、至数、长度、宽度、

力度、流利度、紧张度、均匀度8 个方面,即8 个脉象要素。

(1)脉位:脉搏跳动显现部位的深浅,如浮、沉。

(2)脉次:脉搏的至数和节律。如迟、数。如促、结、代。

(3)脉形:脉搏跳动的形态,如大小、软硬等。

(4)脉势:指脉搏跳动的强弱、流利程度等。第二节正常脉象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常脉象特点:一息四〜五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 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有脉,沉取不绝。可将这些特征概括为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指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 不强不弱,来去从容,节律一致。脉之胃气反映了脾胃功能的盛衰和营养状况。

有神:指脉象应指柔和有力,脉律整齐。反映机体血气充盈,心神健旺。

有根:指尺脉有力,沉取不绝。反映肾气充足。二、脉象的生理变异

1.脉象受年龄、性别、形体、生活起居、精神情志、季节、气候、昼夜、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生理变异。

2.四季平脉春弦、夏钩(洪)、秋毛(浮)、冬石(沉)的生理变化特点。

3.挠动解剖位置异常而出现的脉象变异。如斜飞脉,寸口不见脉搏,从尺部斜向手背。再如反关脉,脉象出现于寸口背侧。

第三节病理脉象

一、常见脉象

(一)浮脉

1.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2.临床意义:主表证。瘦人见浮脉、夏秋季节脉偏浮,不属病脉。

3.相类脉

(1)散脉脉象特征:浮大无根、节律不齐。临床意义: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2)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临床意义:多见于失血、伤阴。

(3)革脉脉象特征:浮而博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临床意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二)沉脉

1.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2 临床意义:主里证。此外肥胖者、冬季脉亦偏沉。此外,两手六部脉象能沉细,但无病候,为六阴脉,属正常脉象

3. 相类脉

(1)伏脉

脉象待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

临床意义:主邪闭、厥病和痛极。

(2)牢脉

脉象特征:沉而实大弦长。

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症瘕之实证。

(三)迟脉

1.脉象特征:脉动一息不足四至(一分钟不满60次)

2.临床意义:主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

3.相类脉

缓脉

脉象特征:缓脉的特征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属常脉。二是指脉势纵缓、缓怠无力,属病脉。

临床意义:正常之缓脉,见于正常人,是脉有胃气的表现。病理之缓脉,主脾胃虚弱,也主湿病。

(四)数脉

1.脉象特征:脉来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约每分钟脉跳

90-130 次)

2.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虚证。此外,儿童脉较数,属正常脉

3.相类脉

疾脉

脉象特征:脉跳一息七八至(140-160) 。临床意义:主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 五) 虚脉

1.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主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1. 临床意

义:

( 六) 实脉

1.脉象特征:脉来充盛,举按皆有力。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2.临床意义:主实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