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穿刺术操作规范

4大穿刺术操作规范
4大穿刺术操作规范

胸膜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胸膜腔内给药。

适应症(1)胸腔积液,诊断性穿刺,以明确积液的性质。

(2)胸腔积液、积气,抽液抽气减压以缓解症状。

(3)胸腔给药。如脓胸胸腔内注射抗生素,癌性胸腔积液,胸腔内注射抗肿瘤药物。

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小板计数<50×109 /L者,应操作前先输血小板;

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2)对麻醉药过敏者。

(3)在胸穿部位有皮肤感染,如脓皮病或带状疱疹病人,感染控制后再实施操作。

(4)狂燥或精神病等不能合作者。

(5)体质衰弱、病情危重,不能坚持而穿刺又非必须者。

[准备工作] 1.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签字同意后实施。对精神紧张者,可与术前半小时给安定10mg或可待因30mg以镇静止痛。为患者进行有重点的查体(复查)测血压、脉搏(6分),X光片、B超检查定位(4分),叮嘱病人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深呼吸和咳嗽,有任何不适应及时提出。

2.有药物过敏史者,需做利多卡因皮试,皮试阴性者实施。

3.器械准备(5分):胸腔穿刺包:弯盘1个、8号或9号穿刺针和玻璃橡胶套管1个、消毒碗1个、镊子1靶、止血弯钳2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60ml注射器各1个、2%利多卡因。如果需要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药物。

[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选择(5分):患者取直立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平放于

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以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择(5分):(1)活动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先进行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明显的部位,并在B超定位后进行穿刺。(2)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应在B超定位后进行穿刺。(3)常选择肩胛下角线7~9肋间、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6肋间。均在下一肋骨的上缘穿刺。(4)穿刺点用龙胆紫在皮肤上做标记。

3.消毒:消毒钳持拿(4分),消毒顺序和范围(4分),脱碘(4分),铺巾消毒及铺巾过程中无菌观念(4分):由助手持持物钳将2.5%-3%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顺时针消毒局部皮肤3遍,直径大约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3遍,头两次脱碘范围不能超过碘酒范围,最后一次应达到碘酒范围。消毒时弯盘应置患者体侧,消毒后的棉球,弯止血钳置于消毒碗内由助手取走。铺无菌洞巾,用胶布固定。

4.局部麻醉范围及方法(5分):以5毫升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在下一肋骨上缘于穿刺点垂直进针,先打一皮丘,做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逐层局部麻醉,麻醉过程中边回抽边进针,回抽无血液后再注射麻药。在估计进入胸腔前,应多注药以麻醉胸膜。在回抽积液后,拔出局麻针。8

5.穿刺:穿刺针选择(3分),穿刺针通畅(3分),穿刺方向(5分):夹闭穿刺针后的

橡胶管,以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麻醉部位经肋骨上缘垂直缓慢刺入,当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后表明针尖已经进入胸膜腔。术者固定穿刺针,接上60毫升注射器,松开橡皮管,由助手抽吸胸腔液体,注射器抽满后,夹闭橡皮管,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盛器中,计量并送化验检查。术中观察病人反应及处理(4分)。抽液量(4分):诊断性胸穿抽液量满足检查要求即可(50毫升-100毫升),首次抽液不能超过600毫升,以后每次抽液不能超过1000毫升,抽液速度应平缓。

6.如需要胸腔内注药,再抽液完后,将药物用注射器抽好,接在穿刺针后胶管上,回抽少量胸腔积液然后缓慢注入胸腔内。

7.抽液结束后处理(4分):抽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以胶布固定,嘱咐病人静卧休息。观察病人反应及处理(4分),再次测血压、脉搏等,注意并发症如气胸,肺水肿等。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必须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签字同意后实施。

2.穿刺前应明确积液大体部位,并行B超定位。穿刺时应保持与超声扫描相同的体位,并常规叩诊,确定穿刺点无误后实施操作。

3.避免在第9肋以下穿刺,以免损伤腹腔内脏器。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防止气体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穿刺过程叮嘱病人避免深呼吸和咳嗽,如果出现咳嗽应中止操作。

6.由肋骨上缘进针,避免损伤肋间神经和血管。抽液中固定穿刺针,避免针头摆动损伤肺组织。

7.诊断性胸穿抽液量满足检查要求即可,首次抽液不能超过600毫升,以后每次抽液不能超过1000毫升,抽液速度应平缓。

8.病人穿刺中有任何不适,不能坚持的,应立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

9.少量胸腔积液或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在B超引导下穿刺。

10.积液应尽快送检,穿刺应常规送积液常规及生化,并根据实际情况送检细菌涂片,培养及瘤细胞检查等。检查瘤细胞至少要100毫升,不能及时送检瘤细胞者,应在胸液中加入防腐剂(9毫升胸液中加入1毫升40%甲醛)。

[并发症及处理] 1.胸膜反应:病人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

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血压下降、脉细、肢冷、晕厥等。立即停止抽液,让患者平卧,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必要时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毫升,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在下次操作前,积极做病人思想工作,打消病人思想顾虑,可在操作前半小时给予安定。

2.复张性肺水肿:超量抽液引起,首次抽液不能超过600毫升,以后每次抽液不能超过1000毫升,抽液速度应平缓。

3.血胸:多由于操作时刺激肋间动静脉所致。发现抽出血液应与血性胸腔积液鉴别:血液可凝,而血性胸腔积液不凝。如果是血液立即停止抽液,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

4.气胸:如果由于漏入空气所导致,病人无症状可以不必处理。如果穿刺后出现呼吸困难,应常规拍胸片,除外大量气胸,此时应该按照气胸处理。

5.穿刺点出血:一般少量出血,消毒棉球按压即可止血。

6.胸壁蜂窝组织炎及脓胸:为穿刺时消毒不严格导致的细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疗,大量脓胸可以行胸腔闭氏引流。

7.麻醉意外:少见,应该预先皮试,阴性才进行操作,如出现,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3-5分钟后可以重复。8.空气栓塞:少见,多见于人工气胸治疗时,

病情危重可以死亡。 9

[提问] 一.胸膜腔穿刺术适应证有哪些? 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穿

刺抽液以减轻其对肺脏的压迫。 3.抽吸脓液治疗脓胸,胸腔内注射药物。 4.胸穿抽气。

二.胸膜腔穿刺术禁忌症有哪些? 1.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2.血小板计数<50×109 /L者,应操作前先输血小板。 3.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者。 4.皮肤感染如脓皮病或带状疱疹病人,感染控制后再实施操作。

三.胸膜腔穿刺术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1.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签字同意后实施。对精神紧张者,可与术前半小时给安定10mg或可待因30mg以镇静止痛。为患者进行有重点的查体(复查)测血压,脉搏(6分),X光片,B超检查定位(4分),叮嘱病人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深呼吸和咳嗽,有任何不适应及时提出。 2.如需要使用普鲁卡因必须先做皮试。 3.器械准备(5分):胸腔穿刺包:弯盘1个、8号或9号穿刺针和玻璃橡胶套管1个、消毒碗1个、镊子1靶、止血弯钳2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60ml注射器各1个、2%利多卡因。如果需要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药物。

四. 胸膜腔穿刺术有哪些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1.胸膜反应:病人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血压下降、脉细、肢冷、晕厥等。立即停止抽液,让患者平卧,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必要时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毫升,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在下次操作前,积极做病人思想工作,打消病人思想顾虑,可在操作前半小时给予安定。 2.复张性肺水肿:超量抽液引起,首次抽液不能超过600毫升,以后每次抽液不能超过1000毫升,抽液速度应平缓。 3.血胸:多由于操作时刺激肋间动静脉所致。发现抽出血液应与血性胸腔积液鉴别:血液可凝,而血性胸腔积液不凝。如果是血液立即停止抽液,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 4.气胸:如果由于漏入空气所导致,病人无症状可以不必处理。如果穿刺后出现呼吸困难,应常规拍胸片,除外大量气胸,此时应该按照气胸处理。 5.穿刺点出血:一般少量出血,消毒棉球按压即可止血。 6.胸壁蜂窝组织炎及脓胸:为穿刺时消毒不严格导致的细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疗,大量脓胸可以行胸腔闭氏引流。7.麻醉意外:少见,应该预先皮试,阴性才进行操作,如出现,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3-5分钟后可以重复。8.空气栓塞:少见,多见于人工气胸治疗时,病情危重可以死亡。

腹膜腔穿刺术

腹膜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是指对有腹腔积液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腹腔穿刺,抽取积液的操作过程。

[适应症] 1、抽取腹水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放出适量的腹水,减轻腹腔的压力,缓解压迫症状。一般每次放液不超过3000ml-6000ml。

3、腹腔内注入药物,如注射抗生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如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噻替派、自力霉素等,以协助治疗疾病。

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5、进行诊断性穿刺,已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6、拟行腹水回输者

[禁忌症] 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躁动而不能合作者或肝性脑病先兆者。

4、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引起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5、有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巨大卵巢肿瘤、包囊虫病者。

6、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7、局部皮肤感染,应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操作。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分析”,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1)腹腔穿刺包:内有弯盘1个、止血钳2把、组织镊1把、消毒碗1个、消毒杯2个、腹腔穿刺针(针尾连接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1个、无菌洞巾、纱布2-3块、棉球、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5ml、20ml或50ml 4 注射器各1个及引流袋(放腹水时准备)(由助手打开包装,术者戴无菌手套后放入穿刺包内)。(2)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碘酒、乙醇、胶布、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10ml)、无菌手套2个。(3)其他物品:皮尺、多头腹带、盛腹水容器、培养瓶(需要做细菌培养时)。如需腹腔内注药,准备所需药物。

5、B超检查定位

[操作方法] 1、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3、放液前应测量体重、腹围、血压、脉博和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4、根据病情,安排适当的体位,如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协助病人解开上衣,松开腰带,暴露腹部,背部铺好腹带(放腹水时)。

5、穿刺点选择。(1)一般取左下腹部脐与左髂前上棘联线的内2/3与外1/3交界处,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2)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3)少量腹水病人取侧卧位,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此常用于诊断性穿刺;(4)少量或包裹性积液,需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6、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物品是否齐全,由助手打开5ml、20ml 或50ml注射器及引流袋(放腹水时准备)的包装,术者放入穿刺包内,术者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诊断行穿刺可直接用无菌的20ml或50ml注射器和7号针头进行穿刺,大量放液时可用针尾连接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

7、消毒:由助手持持物钳将2.5%-3%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每1圈压上一圈1/3),直径大约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3遍、脱碘范围一次比一次小,最后1次应超过碘酒的最外层。消毒时弯盘应置患者体侧,消毒后的棉球、弯止血钳置于消毒碗内由助手取走。

8、麻醉:铺无菌洞巾;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麻药要消毒)无误。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左手拇指与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注意先水平进针,打一直径约0.5cm的皮丘,自皮肤至腹膜壁层逐层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过程中应边回抽边进针,回抽无血才能注射麻醉药。回抽有积液后,记录穿刺深度及方向后拔针。

9、穿刺: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作诊断性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的20ml或50ml消毒注射器,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即可抽取腹水20~100ml,并将腹水置于消毒试管中送检化验。当大量腹水作治疗性放液时,通常用针座接有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在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0.5~1.0cm,再垂直刺入腹膜腔,腹水即沿橡皮管进入容器(即引流袋,引流袋由助手接在橡皮管上)中记量。穿刺过程中由术者用止血钳固定针尖,橡皮管上可用输液夹调整腹水流出速度。随着腹水的流出,将腹带自上而下逐渐束紧,以防腹内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10、结束后处理:放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按压2-3分钟,局部酒精棉球消毒,换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注意穿刺孔向上,复查腹围、脉搏、血压和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 5

11、整理用物,并详细记录腹水量、性质、颜色,及时送检。

[注意事项] 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解除病人的顾虑,取得其合

作。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3、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晕厥、休克等应立即终止放液,并予以输液、扩容等对症治疗。

4、腹腔放液不宜过快、过多,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次放液不宜超过3000ml-6000ml(如有腹水回输设备则不在此限)。肝硬化患者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 ml,时间不少于2小时。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白蛋白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5、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6、少量腹水进行诊断性穿刺时,穿刺前宜令病人先侧卧于拟穿刺侧3~5分钟。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肤到腹膜壁层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方法是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粘贴,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7、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8、诊断性穿刺针头不宜过细,否则易得假阴性结果。

9、血性腹水留取标本后应停止放液。

10、腹带不宜过紧,以免造成呼吸困难。

11、作诊断性穿刺时,应立即送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检查。

12、大量放液者,应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问答] 1、试述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见上)

2、试述腹腔穿刺术的禁忌症?(见上)

3、为什么放腹水时要严密观察病情?答:⑴因放液过多过快时腹压降低,内脏血管扩张而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出现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晕厥等,应立即终止放液,并予以输液、扩容等及时对症治疗。⑵放液过多可导致病人水盐代谢失衡、血浆蛋白丢失、肝性脑病。

4、腹腔放液为何不宜过快、过多?答:过快放液时腹压骤然降低,内脏血管扩张而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次放液不宜超过3000ml-6000ml(如有腹水回输设备则不在此限)。肝硬

化患者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 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白蛋白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5、诊断性腹腔穿刺时,抽出全血样液体,如何辨别是腹腔内出血,还是穿刺本身所造成的出血?答:腹腔内出血因腹膜的脱纤维作用而使血液不凝。可将全血样液体置玻片上观察,若血液迅速凝固,多是穿刺针误刺血管所致;若不凝固,即为腹腔内出血。

6、防止腹水沿穿刺针路外渗有哪些方法?答:①迷路穿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肤到腹膜壁层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②蝶形胶布固定弥合针路。③术后按压局部2-3分钟。④涂火棉胶封闭。

④应用多头腹带。

7、腹腔穿刺抽出迅速凝固的血样液体,是腹腔内出血,还是穿刺本身所造成的出血?答:是穿刺本身所造成的出血。

8、不同量的腹腔积液如何通过不同方法来确定? 6 答:⑴B超:少量或包裹性腹水⑵搔弹音:120ml以上腹水。⑶移动性浊音:1000ml以上的腹水⑷液波震颤:3000-4000ml 以上的腹水

9、腹膜腔穿刺术准备工作有哪些?答:⑴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交代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签署穿刺同意书。⑵嘱患者排空膀胱,以防穿刺时损伤。⑶必要时应做B超定位。⑷器械准备(见上)

10、腹水检查何时加用抗凝剂?不同检查目的加用哪种抗凝剂?答:渗出液由于含有较多纤维蛋白原和细菌,细胞破坏后释放凝血活酶自行凝固,影响细胞学、理学和化学检查。所以怀疑渗出液时加用抗凝剂。行细胞学和理学检查加EDTA-Na2;行化学检查加肝素。

11、腹腔穿刺术注意哪些事项?答: ⑴有肝性脑病先兆者,禁忌腹腔穿刺放腹水。⑵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现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晕厥等,应立即终止放液,并作适当处理。⑶腹腔放液不宜过快、过多⑷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稍移动穿刺针或变换体位。⑸大量腹水患者,为防止穿刺后腹水渗漏,在穿刺时勿使皮肤至腹膜壁层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应做迷路穿刺。⑹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腹腔感染。

12、当穿刺中发现血性腹水时,应如何处理?答:见肉眼血性腹水时,仅留取标本送检,不宜放液。

13、肝硬化患者大量放液时有哪些危害?答: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而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14、腹水少量时可如何保证穿刺成功?答:向拟穿刺侧侧卧5分钟,B超引导下穿刺。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的诊断。(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 2、穿刺部位皮肤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注射器2个及20ml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推片1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病人取仰卧位。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5、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为最常用,尤其髂后上棘骨质薄、骨髓腔大、量多,难于稀释)。

3、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助手将一次性洞巾、注射器递给术者放至穿刺包内)检查穿刺包物品齐全;检查骨髓穿刺针是否通畅,成人用16或18 号穿刺针,儿童用12号穿刺针,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胸骨穿刺约1.0cm);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

4、消毒由助手持持物钳将2.5%-3%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

(每1圈压上一圈1/3),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

直径大约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3遍、脱碘范围一次比一次小,最后1次应超过碘酒的最外层。消毒时弯盘应置患者体侧,消毒后的棉球、弯止血钳置于消毒碗内由助手取走。

5、麻醉铺无菌洞巾;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无误;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皮肤、皮下和骨膜麻醉。注意先水穿刺点选择7’消毒钳持拿3’消毒顺序范围3’脱碘3’无菌3’铺巾3’麻醉范围方法8’准备15’总100分 2 平进针、打一直径约0.5cm的皮丘,再垂直骨面一直麻醉到坚硬的骨膜,并应上、下、左、右多点麻醉,以充分麻醉减少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纱布覆盖穿刺点右手拇指稍用力按压以充分浸润。

6、穿刺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与骨面成3OO~450 角刺入(穿刺针向头侧偏斜)。当穿刺针针尖接触坚硬的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注意向下压的力量应大于旋转的力量,以防针尖在骨面上滑动)。当突然感到穿刺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明穿刺针已进入骨髓腔。如果穿刺针尚未固定,则应继续刺入少许以达到固定为止。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并处理。

7、抽取骨髓液拔出穿刺针针芯,接上干燥的20ml注射器,用适当的力量抽取骨髓液。当穿刺针在骨髓腔时,抽吸时病人感到有尖锐酸痛,随即便有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抽取的骨髓液一般为0.1~0.2ml,若用力过猛或抽吸过多,会使骨髓液稀释。如果需要做骨髓液细菌培养,应在留取骨髓液计数和涂片标本后,再抽取1~2ml,以用于细菌培养。若未能

抽取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组织块堵塞或“干抽”(dry tap),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穿刺针或再刺入少许。拔出针芯,如果针芯带有血迹,再次抽取即可取得红色骨髓液。

8、涂片将20ml 注射器水平移至载玻片上方,迅速将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助手立即制备骨髓液涂片数张。注意推片与载玻片呈3OO~450 角,稍用力推开,制备的髓片应头、体、尾分明并有一定的长度,使细沙样浅肉色的骨髓小粒分布均匀。

9、加压固定骨髓液抽取完毕,重新插入针芯。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穿刺处,右手将穿刺针(稍旋转)拔出,并将无菌纱布敷于针孔上,按压1~2min后,局部酒精棉球消毒,换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加压固定。

10、同时应制备血涂片2-3张一并送检。

【注意事项】1、骨髓穿刺前应检查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有出血倾向者行骨髓

穿刺术时应特别注意,血友病病人禁止骨髓穿刺检查。

2、骨髓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针头进入骨质后要避免过大摆动,以免折断穿刺针。胸骨穿刺时不可用力过猛、穿刺过深,以防穿透内侧骨板而发生意外。

4、穿刺过程中如果感到骨质坚硬、难以进入骨髓腔时,不可强行进针,以免断针。应考虑为大理石骨病的可能,及时行骨骼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5、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取的骨髓液不可过多,以免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6、行骨髓液细菌培养时,需要在骨髓液涂片后,再抽取1~2ml骨髓液用于培养。

7、由于骨髓液中含有大量的幼稚细胞,极易发生凝固。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后应立即涂片。

8、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张血涂片。

9、如使用普鲁卡因麻醉必需先做皮试。

【有关思考题】 1、骨髓穿刺术的适应证有哪些?(见上)

2、骨髓穿刺术的禁忌证有哪些?(见上)

3、骨髓穿刺成功的标志有哪些?(①抽吸时有短暂的痛感;②骨髓液中可见淡黄色骨髓小粒或脂肪滴;③涂片检查有骨髓特有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等;④作分类计数时,骨髓片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比大于血涂片。

4、髓片制备良好的评价标准有哪些?(见上)

5、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以做骨髓穿刺吗?(可以,因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有再障、急性白血病、ITP等,必须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才能确诊。对于血小板极少且临床存在活动穿刺方向2’观察反应处理3’抽液量6’观察反应处理4’量2角度2厚薄3头体尾3 结束后处理5’回答问题20’ 3 性出血的患者,可先输注血小板后再实施,以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穿刺后应按压穿刺点皮肤5~10分钟以上)

6、穿刺针固定后未能抽得骨髓液,你考虑有哪些原因?(见上)

7、临床容易发生“干抽”的疾病有哪些?可再选择什么检查?(骨髓纤维化症、某些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转移癌等容易发生干抽,遇有上述情况者就适应结合采用骨髓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8、一次骨髓穿刺结果无异常发现是否就能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不能。因为某些疾病骨髓的病理变化呈局灶性改变,一次骨髓穿刺只能反映穿刺部位的骨髓功能或病理状况,而不能反映骨髓的全面状况,需要多次多部位的穿刺检查,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诊断,如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此外,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疾病的骨髓病灶

也常呈局灶性,有时也需多部位骨髓穿刺才能得到确诊。)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亦比较安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当,轻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病员安全。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有以测定脑脊液压力(必要时进行脑脊液的动力学检查)。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和细菌学等检查,并可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造影剂,进行空气或碘水脊髓造影等。 2.治疗性穿刺:有以引流血性脑脊液、炎性分泌物或造影剂等,或向蛛网膜下腔注入各种药物。在某些脑膜炎、脑蛛网膜炎、正压性脑积水和脑炎时,也可放取适量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和改善临床症状。

【禁忌症】病情危重者或败血症及穿刺部位的皮肤、皮下软组织或脊柱有感染时,均不宜进行,后者因穿刺后可将感染带入中枢神经系统。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有严重颅内压增高或已出现脑疝迹象者,以及高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的急性期,也属禁忌,因前者可引起脑疝,后者可加重脊髓的受压,均可引起呼吸甚至心跳停止而死亡。

【穿刺方法及步骤】通常取弯腰侧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为主)椎间隙穿刺。局部常规消毒及麻醉后,戴橡皮手套,用20号穿刺针(小儿用21-22号)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

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成人进针约4-6cm(小儿约3-4cm)时,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膜网下腔,抽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和缓慢放液后(不超过2-3ml),再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稍加压止血,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术后平卧4-6小时。若初压超过2.94kPa(300mm水柱)时则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

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国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昼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以骼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与盖洞贴,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北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

为0.69-1.764kPa或40-50滴/min。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试验。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阴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并发症的防治】 1.低颅压综合症:指侧卧位脑脊液压力在0.58-0.78kPa(60-80mm水柱)以下,较为常见。多因穿刺针过粗,穿刺技术不熟练或术后起床过早,使脑脊液自脊膜穿刺孔不断外流所致患者于坐起后头痛明显加剧,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或眩晕、昏厥、平卧或头低位时头痛等即可减轻或缓解。少数尚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等,约持续一至数日。故应使用细针穿刺,术后去枕平卧(最好俯卧)4-6小时,并多

饮开水(忌饮浓茶、糖水)常可预防之,如已发生,除嘱病员继续平卧和多饮开水外,还可酌情静注蒸馏水10-15ml或静滴5%葡萄盐水500-1000ml,1-2次/d,数日,常可治愈。也可再次腰穿在椎管内或硬脊膜外注入生理盐水20-30ml,消除硬脊膜外间隙的负压以阻止脑脊液继续漏出。

2.脑疝形成:在颅内压增高(特别是后颅凹和颞吉占位性病变)时,当腰穿放液过多过快时,可在穿刺当时或术后数小时内发生脑疝,故应严加注意和预防。必要时,可在订前先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液250ml等脱水剂后,以细针穿刺,缓慢滴出数滴脑脊液化气进行化验检查。如不幸一旦出现,应立即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如静脉注射20%甘露醇200-400ml和高渗利尿脱水剂等,必要时还可自脑室穿刺放液和自椎管内快速推注生理盐水40-80ml,但一般较难奏效。

3.原有脊髓、脊神经根症状的突然加重:多见于脊髓压迫症,生活费因腰穿放液后由于压力的改变,导致椎管内脊髓、神经根、脑脊液和病变之间的压力平衡改变所致。可使根性疼痛、截瘫开大小便障碍等症状加重,在高颈段脊髓压迫症则可发生呼吸困难与骤停,上述症状不严重者,可先向椎管注入生理盐水30-50ml:疗效不佳时应急请外科考虑手术处理。此外,并发症中,还可因穿刺不当发生颅内感染和马尾部的神经根损伤等,较少见。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

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禁忌穿刺。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转换性注入药液。

腹腔穿刺术的操作程序

腹腔穿刺术得操作程序 一、准备工作: (一)病人得准备: 1。术前先向患者解释将要进行得操作,取得患者得理解与配合。 2.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过敏史,并签手术同意书。 3.术前复核病人得肝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二)器材得准备: 血压计、皮尺。一次性胸腹腔穿刺包。2%利多卡因5mlX1支。无菌手套两对。一次性口包、帽子。消毒物品:棉枝、碘伏。消毒性止血钳一把。无菌方纱一块(用来打开利多卡因用)。如要进行诊断性穿刺得,需要准备试管与空瓶(送腹水常规、生化及病理等用)。容器(装剩余得腹水)。腹围。急救物品(输液装置、吸氧装置、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阿拉明等)。 (三)操作者得准备: 1.复习腹腔穿刺术得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其处理、。 2.吸收。 3.戴口包、帽子。 二、操作过程: 1、准备: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体检:放液前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以观察病情变化。术前并行腹部体格检查,叩诊移动性浊音,已确认有腹水。 3、体位: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 4、穿刺点得选择:选择适宜穿刺点一般常选于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也有取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cm,偏左或右1。5cm处,或侧卧位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得交点、对少量或包裹性腹水,常须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定位后需用龙胆紫标记。 5.消毒:将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消毒2次,范围为以穿刺点为中心得直径15cm,第二次得消毒范围不要超越第一次得范围;带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 6、麻醉:自皮肤至腹膜壁层用2%利多卡因逐层做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下打皮丘(直径5~10mm),再沿皮下,肌肉、腹膜等逐层麻醉。麻醉得重点在于皮肤与腹膜得麻醉、 7、穿刺:术者左手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路径逐步刺入腹壁,待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即可抽取与引流腹水。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无菌得20ml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 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注射器2个及20ml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推片1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处,该处骨面 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病人取仰卧位。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5、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

腹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是指对有腹腔积液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腹腔穿刺,抽取积液的操作过程。 [适应症] 1、抽取腹水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放出适量的腹水,减轻腹腔的压力,缓解压迫症状。一般每次放液不超过3000ml-6000ml。 3、腹腔内注入药物,如注射抗生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如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噻替派、自力霉素等,以协助治疗疾病。 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5、进行诊断性穿刺,已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6、拟行腹水回输者 [禁忌症] 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躁动而不能合作者或肝性脑病先兆者。 4、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引起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5、有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巨大卵巢肿瘤、包囊虫病者。 6、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7、局部皮肤感染,应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操作。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分析”,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 (1)腹腔穿刺包:内有弯盘1个、止血钳2把、组织镊1把、消毒碗1个、消毒杯2个、腹腔穿刺针(针尾连接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1个、无菌洞巾、纱布2-3块、棉球、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5ml、20ml或50ml注射器各1个及引流袋(放腹水时准备)(由助手打开包装,术者戴无菌手套后放入穿刺包内)。 (2)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碘酒、乙醇、胶布、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10ml)、无菌手套2个。 (3)其他物品:皮尺、多头腹带、盛腹水容器、培养瓶(需要做细菌培养时)。如需腹腔内注药,准备所需药物。 5、B超检查定位。 [操作方法] 1、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3、放液前应测量体重、腹围、血压、脉博和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4、根据病情,安排适当的体位,如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协助病人解开上衣,松开腰带,暴露腹部,背部铺好腹带(放腹水时)。 5、穿刺点选择。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1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二)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

(1)20G(小儿22G、24G)静脉留置针; (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肝素冲洗液(2.5~5μ/ml肝素); (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 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 时,再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 后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0.5cm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 血时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 血说明穿刺成功。 5.电子测压方法:需压力装置、冲洗控制开关、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监测仪。穿刺前需将监测装置以无菌方法连接、排气,并要熟悉监测仪性能和操作程序,按步骤调节零点,穿刺成功后将测压管与套管针连接,即可在屏幕上出现压力波形与数据。6.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的预防方法: (1)Allen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2)注意无菌操作;

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流程

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一)病人的准备: 1.术前先向患者解释将要进行的操作,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过敏史,并签手术同意书。 3.术前复核病人的肝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二)器材的准备: 1.血压计、皮尺。 2.一次性胸腹腔穿刺包。 3.2%利多卡因5mlX1支。 4.无菌手套两对。 5.一次性口包、帽子。 6.消毒物品:棉枝、碘伏。 7.消毒性止血钳一把。 8.无菌方纱一块(用来打开利多卡因用)。 9.如要进行诊断性穿刺的,需要准备试管和空瓶(送腹水常规、生化及病理等用)。 10.容器(装剩余的腹水)。 11.腹围。 12.急救物品(输液装置、吸氧装置、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阿拉明等)。 (三)操作者的准备: 1.复习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其处理。。 2.吸收。 3.戴口包、帽子。 二、操作过程: 1.准备: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体检:放液前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以观察病情变化。术前并行腹部体格检查,叩诊移动性浊音,已确认有腹水。 3.体位: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 4.穿刺点的选择:选择适宜穿刺点一般常选于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也有取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cm,偏左或右1.5cm处,或侧卧位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的交点。对少量或包裹性腹水,常须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定位后需用龙胆紫标记。 5.消毒:将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消毒2次,范围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的直径15cm,第二次的消毒范围不要超越第一次的范围;带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 6.麻醉:自皮肤至腹膜壁层用2%利多卡因逐层做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下打皮丘(直径5~10mm),再沿皮下,肌肉、腹膜等逐层麻醉。麻醉的重点在于皮肤与腹膜的麻醉。 7.穿刺:术者左手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路径逐步刺入腹壁,待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即可抽取和引流腹水。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无菌的20ml或50ml注射器和7号针尖进行穿刺。大量放液时可用针尾连接橡皮管的8号或9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考核标准

骨髓穿刺术(1) 【适应症】 1.各种白血病诊断、治疗效果观察。 2.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诊断部分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肿瘤等。 4.寄生虫病或传染病检查,如找疟原虫、黑热病及伤寒等病原体。 5.骨髓液的细胞培养。 6、为骨髓移植提供足量的骨髓。 【禁忌症】 血友病患者禁做骨髓穿刺。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注意事项】 1. 术前应做出、凝血检查,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血友病者禁止做本项 检查。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防溶血。2.胸骨穿刺时,不应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 侧骨板。 3..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防折断。胸骨穿刺时,不应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侧骨板。 4.避免反复抽吸,抽吸骨髓液量不宜过多,否则易混血(骨髓稀释)。 5.反复抽吸时应及时插入针芯,以免针腔被堵或骨髓液流出。 6.骨髓液抽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凝固,影响涂片及分类。 【操作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及并发症,消除其顾虑及精神 紧张。取得同意并签协议。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3.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必要时做过敏试验或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骨髓穿刺包、无菌手套、治疗盘(弯盘、2%利多卡因、0.5%碘伏、棉签、胶带) 需作细菌培养者准备培养基。

5.衣帽整齐、戴口罩、规范洗手。 6.穿刺前测脉搏、血压,并以观察病情变化。 二、操作方法 1.摆体位:胸骨和髂前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为穿刺点时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侧卧位。 2.选择穿刺点: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的髂嵴上;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一、二肋间隙的位置;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3.常规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3遍,直径约1 5厘米。打开穿刺包,确认灭菌标识及有效期,检查包内物品是否完善,戴无菌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铺无菌洞巾。 4.局麻:检查并抽取2%利多卡因5ml,在穿刺点做皮肤、皮下、骨髓麻醉。 5.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位置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术后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胸骨穿刺时,应保持针体与胸骨成30°~40°角)。针尖接触骨质后,左右旋转针体,缓慢钻刺,当感到阻力消失、穿刺针在骨内固定时,表示针尖已进入髓腔。

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

腹膜腔穿刺术 腹膜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是指对有腹腔积液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腹腔穿刺,抽取积液的操作过程。 [适应症] 1、抽取腹水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放出适量的腹水,减轻腹腔的压力,缓解压迫症状。一般每次放液不超过3000ml-6000ml。 3、腹腔内注入药物,如注射抗生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如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噻替派、自力霉素等,以协助治疗疾病。 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5、进行诊断性穿刺,已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6、拟行腹水回输者 [禁忌症] 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躁动而不能合作者或肝性脑病先兆者。 4、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引起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5、有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巨大卵巢肿瘤、包囊虫病者。 6、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7、局部皮肤感染,应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操作。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分析”,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 (1)腹腔穿刺包:内有弯盘1个、止血钳2把、组织镊1把、消毒碗1个、消毒杯2个、腹腔穿刺针(针尾连接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1个、无菌洞巾、纱布2-3块、棉球、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5ml、20ml或50ml注射器各1个及引流袋(放腹水时准备)(由助手打开包装,术者戴无菌手套后放入穿刺包内)。 (2)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碘酒、乙醇、胶布、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10ml)、无菌手套2个。 (3)其他物品:皮尺、多头腹带、盛腹水容器、培养瓶(需要做细菌培养时)。如需腹腔内注药,准备所需药物。 5、B超检查定位。 [操作方法] 1、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3、放液前应测量体重、腹围、血压、脉博和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4、根据病情,安排适当的体位,如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协助病人解开上衣,松开腰带,暴露腹部,背部铺好腹带(放腹水时)。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 一、目的 1.诊断作用:通过检查骨髓细胞增生程度、细胞组成及其形态学变化、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造血干细胞培养、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 2.治疗作用: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还可为骨髓移植提供骨髓。 二、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和全身肿瘤性疾病是否有骨髓侵犯或转移。 2.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某些发热原因未明者。 3.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要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的骨髓培养及骨髓涂片寻找疟原虫和利朵小体。 4.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高雪( Gaucher)病,只有骨髓找到 Gaucher 氏细胞,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5.观察血液病及其他骨髓侵犯疾病的治疗反应和判断预后。 6.为骨髓移植提供足量的骨髓。 注意:骨髓移植抽取骨髓应在手术室麻醉下进行,不同于一般的骨髓穿刺。 一、禁忌证 1.血友病及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当骨髓检查并非唯一确诊手段时,则不宜进行此种检查,以免引起局部严重迟发性出血。 2.骨髓穿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穿刺当时可能出血不重,但可能发生迟发性出血。 四、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怀疑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在骨髓穿刺前应作凝血功能方面的检查,以决定是否适作此种检查。 2)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或应注意的问题。 3)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疼痛等不适及时报告,穿刺后3 天内穿刺部位不要着水,并保持清洁等)。 4)让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术前沟通、确认知情同意很重要。 2.材料准备 1)治疗车:车上载有以下物品: a)骨髓穿刺包:内含:骨髓穿刺针1 个,无菌盘1 个,镊子1 把,孔巾1 个,纱布2 块,棉球若干。 b)消毒用品:2%碘酊和75%乙醇,或0.5%碘伏。c) 麻药:2%利多卡因2ml。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二)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 (1)20G(小儿22G、24G)静脉留置针;

(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肝素冲洗液(~5μ/ml肝素); (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 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 时,再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 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 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 穿刺成功。 5.电子测压方法:需压力装置、冲洗控制开关、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监测仪。穿刺前需将监测装置以无菌方法连接、排气,并要熟悉监测仪性能和操作程序,按步骤调节零点,穿刺成功后将测压管与套管针连接,即可在屏幕上出现压力波形与数据。6.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的预防方法: (1)Allen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2)注意无菌操作; (3)尽量减轻动脉损伤;

腹腔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腹膜腔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一、适应证: ①抽取腹水进行实验室化验和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②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 ③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④腹腔内注射药物。 ⑤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二、禁忌证: ①严重肠胀气。 ②妊娠、卵巢囊肿。 ③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 ④躁动、不能合作或有肝性脑病先兆。 三、术前准备: ①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内有0.5%碘伏、无菌棉签、2%利多卡因、皮尺、胶布、引流袋、无菌培养瓶、无菌止血钳。 ②一次性无菌腹腔穿刺包:内有后接胶皮管的腹腔穿刺针、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洞巾、无菌手套、纱布、棉球、试管。 四、操作流程: ①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交待穿刺目的和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获得患者配合,得到患者知情同意书和家属授权委托书的签字。患者穿刺前排空膀胱。 ②术者戴口罩、帽子、穿整洁工作衣,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前,以屏风遮挡。 ③患者取平卧位、半卧位、坐位或者侧卧位,选取适宜穿刺点: A: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点; B: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cm,左右旁开1.5cm; C:侧卧位,脐水平线与左侧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D:少量积液或包裹性分隔时,需B超引导下穿刺。 ④常规皮肤消毒(碘伏消毒,以标记点为中心由内至外顺时针同心圆消毒3次,不得有间隙,每次均小于上次消毒范围)。 ⑤打开无菌穿刺包,打开前看其是否过期,打开三个角,戴无菌手套,打开最后一个角。铺洞巾,让助手打开2%利多卡因,吸取利多卡因并排尽空气。

⑥左手持纱布固定皮肤,在标记点打一皮丘,然后垂直进针,抽吸,打药,如此交替进行至有漏空感并抽吸到腹水结束。拔针迅速,并粗记进针深度,纱布压盖穿刺点。 ⑦选择合适粗细长度的穿刺针,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或出现漏空感提示已穿过腹膜壁层,由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头,术者打开橡皮管夹子即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注射器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直接进行。 ⑧引流结束后夹闭橡皮管夹,迅速拔出穿刺针,消毒纱布覆盖,撤去洞巾,胶布固定。 ⑨清理用物,记录腹腔积液量、颜色、性质,将采集标本立即送化验。 五、注意事项: ①引流过程中不宜过多过快,肝硬化患者一次引流一般不得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输注白蛋白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如为血性腹水,仅留取标本送检,不宜放液。 ②整个操作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适当处理。操作前后均需测量呼吸、脉搏、血压、腹围,以观察病情变化。大量放液后应给与腹带固定腹部,以防腹压骤降。 ③放腹水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嘱患者变换体位。必要时超声引导下穿刺。 ④术后嘱患者平卧,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避免腹水漏出;对于腹水较多者,为防止漏出,穿刺时勿使自皮至壁层腹膜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可先45°进针到皮下后转为垂直进针。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黏贴。

神经内科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适应证] 1、脑和脊髓炎症性病变的诊断。 2、脑和脊髓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3、区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脊髓病变。 4、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 5、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 6、鞘内给药。 7、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性穿刺。 [禁忌证] 1、颅内占位性病,尤其是后颅窝占位性病变。 2、脑疝或疑有脑疝者。 3、腰椎穿刺处局部感染或脊柱病变。 [准备工作] 器械准备:腰椎穿刺包、手套、闭式测压或玻璃测压管、治疗盘 (碘酒、乙醇、棉签、胶布、2%普鲁卡因),需作培养者,准备培 养基。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侧卧位,其背部和床面垂直,头颈向前屈曲,屈髋抱膝,使 腰椎后凸,椎间隙增宽,以利进针。 2、定穿刺点:通常选用腰椎3~4间隙,并做好标记。 3、自中线向两侧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

穿刺包内器械,铺无菌孔巾。 4、在穿刺点用2%的普鲁卡因做局部麻醉。 5、术者用左手拇指尖紧按住两个棘突间隙的皮肤凹陷,右手持穿刺针,于穿刺点刺入皮下,使针垂直于平面或略向头端倾斜并缓慢推进,当感到阻力突然减低时,针已穿过硬脊膜,再进入少许即可。成人进针深度4~6cm。 6、拔出针心,可见脑脊液滴出。接测压表(或测压管),让病人双腿慢慢伸直,可见脑脊液在测压表内随呼吸波动,记录脑脊液压力。取下测压表,用无菌试管接脑脊液2~4ml,送化验室检查。 7、插入针心,拔出穿刺针。穿刺点以碘酒消毒后盖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术毕,嘱去枕平卧4~6小时。 【并发症】 1.腰穿后头痛,低颅压综合征 2.出血 3.感染 4.脑疝 全脑血管造影术 [适应证] 1.颅内血管性病变

腹腔穿刺术的操作程序

腹腔穿刺术的操作程序 一、准备工作: (一)病人的准备: 1.术前先向患者解释将要进行的操作,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过敏史,并签手术同意书。 3.术前复核病人的肝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二)器材的准备: 血压计、皮尺。一次性胸腹腔穿刺包。2%利多卡因5mlX1支。无菌手套两对。一次性口包、帽子。消毒物品:棉枝、碘伏。消毒性止血钳一把。无菌方纱一块(用来打开利多卡因用)。如要进行诊断性穿刺的,需要准备试管和空瓶(送腹水常规、生化及病理等用)。 容器(装剩余的腹水)。腹围。急救物品(输液装置、吸氧装置、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阿拉明等)。 (三)操作者的准备: 1.复习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其处理。。 2.吸收。 3.戴口包、帽子。 二、操作过程: 1.准备: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体检:放液前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以观察病情变化。术前并行腹部体格检查,叩诊移动性浊音,已确认有腹水。 3.体位: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 4.穿刺点的选择:选择适宜穿刺点一般常选于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也有取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cm,偏左或右1.5cm处,或侧卧位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的交点。对少量或包裹性腹水,常须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定位后需用龙胆紫标记。 5.消毒:将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消毒2次,范围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的直径15cm,第二次的消毒范围不要超越第一次的范围;带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 6.麻醉:自皮肤至腹膜壁层用2%利多卡因逐层做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下打皮丘(直径5~10mm),再沿皮下,肌肉、腹膜等逐层麻醉。麻醉的重点在于皮肤与腹膜的麻醉。 7.穿刺:术者左手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路径逐步刺入腹壁,待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即可抽取和引流腹水。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无菌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法]: 1、患者仰卧,头垫高10cm,后仰。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注意事项]:

1、插管前,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意义,签协议书,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嘱患者排尿;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影响呼吸道通畅。 6、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2-3h放气1次。 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做诊断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者;结核性胸膜炎化学疗法后中毒症状减轻仍有较多积液者;脓胸、脓气胸患者;肺炎并发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外伤性血气胸;脓胸或恶性胸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禁忌症]: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对麻醉药过敏。

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与评分标准

腹腔穿刺术评价参照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总分考核内容 应 得 分 实 得 分 评分细则 准备质量标准20分1.衣帽整齐,戴口罩,佩戴胸卡 2.规范洗手 3.医患沟通:告知患者检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4.备齐用物:腹穿包、无菌手套、无菌注射器、麻醉药 物、消毒用品、胶带 5.穿刺体位: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双腿屈曲 4 5 4 3 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未做不得分 少一样扣0.5分 (包括物品摆放有序) 操 作流程质量标 准60分(举手示意计时开始) 1.暴露背部,叩诊确认并标记穿刺部位,通常在左髂前 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 2.消毒穿刺部位:范围不小于15cm(消毒二遍以上,自 内向外,螺旋消毒) 3.观察灭菌胶带(灭菌标识清晰、品名相符、在有效期 内、内容齐全),打开穿刺包外层 4.戴无菌手套 5.打开穿刺包内层,观察灭菌指标卡变色达标准色,铺 洞巾 6.局部麻醉:核对和抽取麻药,注射一个皮丘,逐层浸 润推药,注意回抽 7.检查穿刺针(针套、针芯配套、针座与针梗焊接牢固、 无裂隙,针梗直、针尖无钩),夹闭针尾胶管 8.穿刺抽液操作:穿刺进针时先斜后直,确认进入腹腔, 先联接注射器,后打开夹闭胶管血管钳,进行抽液,先 夹闭针尾胶管,后去除注射器 9.穿刺结束,拔出穿刺针 10.消毒穿刺点,局部按压3分钟 11.无菌纱布覆盖,胶布横向固定 (举手示意操作结束,停止计时) 5 5 5 5 5 5 5 10 5 5 5 开始未举手示意扣1分 未叩诊或未标记扣2分 范围之外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项未做扣1分 一处不合要求扣3分 一项未做扣2分 未核对扣2分 缺少一项扣2分 一项未做扣2分 一项不合要求扣3分 未注意密闭扣5分 一项未做扣2分 一项未做扣2分 结束未举手示意扣1分 终末质量标准20分1.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2.操作熟练,手法正确 3.帮助患者整理衣物,交待注意事项 4.报告抽液量、外观和送检项目 5.整理用物(归位、处理规范) 规定时间8分钟完成(提前完成不加分) 5 5 2 5 3 做不到一次扣25分 一项不符合扣2分 未做不得分 未做不得分 未做不得分 每超过10秒钟扣1分

腹腔穿刺术操作教学内容

腹腔穿刺术操作

腹腔穿刺术操作脚本 Abdominocentesis 1.目的:抽取积液用于检查腹腔积液性质、给药、放腹水,进行诊断和治疗。 2.适应证: 2.1. 诊断性腹腔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需放腹水缓解症状。 2.3. 腹腔内注射药物协助治疗疾病。 2.4. 腹腔镜前腹穿以形成人工气腹。 2.5. 施行腹水浓缩回输术。 2.6. 诊断性(如腹部创伤时)或治疗性(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腹腔灌洗。 3.禁忌症: 3.1. 凝血及止血功能严重障碍,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3.2. 患者有肝性脑病或肝性脑病前兆。 3.3. 巨大卵巢囊肿、包虫病、腹腔内巨大肿瘤。 3.4. 麻痹性肠梗阻及腹腔粘连。 3.5. 妊娠期。 3.6 . 重度电解质紊乱。 3.7. 全身状况差,生命体征不平稳。 3.8.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者。 3.9. 穿刺部位有瘢痕或皮肤感染如脓皮病或带状疱疹。 4.操作前准备:

A、材料准备: 消毒物品(手消、安尔碘、棉签)、一次性使用无菌腹穿包、止血钳 1把、5ml注射器1支,50ml注射器1支,2%利多卡因注射液1支, 无菌手套一付,送检腹水用的试管若干支、洁净的500ml(250ml)的 注射液瓶、皮尺、多头腹带,血压计、听诊器。 B、操作者准备: 1、核对患者信息,查阅病历、腹部平片及相关辅助检查资料 2、明确适应证,排除禁忌症。 3、向患者和(或)委托人说明病情,腹腔穿刺目的,操作可能出现的 不良发应和并发症,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及相关责任如何承担。 4、签署腹穿操作同意书。 5、手消液清洁双手,戴好帽子、口罩。 6、测血压、脉搏、量腹围、检查腹部体征。 C、患者准备: 1、术前嘱病人排尿,以防刺伤膀胱。有尿潴留者先导尿。 2、请配合操作,不要乱动,.在操作过程中若感头晕、恶心、心悸、呼吸 困难,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5. 具体操作步骤: 5.1.选择适宜穿刺点。(可用记号笔在所选穿刺点做标记。) 一般选择左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点处(反麦氏点)。 腹水量少做诊断性穿刺可选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的交 点,向穿刺一侧侧卧。

腹腔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

腹腔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 Ⅰ. 目的:肿瘤专业腹腔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从而确保腹腔穿刺术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Ⅱ. 范围:适用于肿瘤专业临床。 Ⅲ. 规程: 1. 方法 1.1 术前须排尿以防穿刺损伤膀胱。 1.2 患者取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1.3 选择适宜的穿刺点: 1.3.1 左下腹脐与骼前上刺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1.3.2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 1.3.3 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1.3.4 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1.4常规清毒,戴无菌手套,盖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利多卡因作局部麻痹。 1.5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即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1.6 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 1.7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座接二橡皮管,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并夹持胶管,以输液夹子调整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并送检。 1.8放液后拨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2. 注意事项: 2.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

2.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输入白蛋白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2.3 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2.4 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到壁层腹膜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即在另一手协助下,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再向腹腔刺入。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粘贴。 2.5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2.6有肝性脑病先兆、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包块、包虫病及卵巢囊肿者禁忌穿刺。 Ⅳ. 参考依据:《医疗护理操作常规》、《诊断学》

骨腹胸穿操作规范.docx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 (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 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 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 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等。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 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 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 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总100分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准备15’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 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 1 个、 18 号、 16 号或 12 号骨髓穿刺针 1 个、消毒碗 1 个、镊子 1 把、止血弯钳 1 把、消毒杯 2 个、纱布 2 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 无菌手套(2 个)、5ml 注射器 2 个及 20ml 注射器 1 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 张、推片 1 个、持物钳、砂轮、 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 实施; 1、洗手:术者按 7 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 穿刺点选择棘后 1~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 性极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 部上方突出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 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 1、2 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 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

放疗肿瘤内科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2 【目的】 采取腹水标本常规化验、培养、脱落细胞检查、染色体检查等以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或注入药物以进行治疗和抽改腹水以减轻症状。 3 【禁忌症】 3.1结核性腹膜粘连时不可穿刺。 3.2疑有卵巢囊肿或多房性包虫病可能者不能穿刺。 3.3肝昏迷者不可穿刺。 4 【操作步骤】 4.1穿刺前排空小便,患者作卧位或坐位。 4.2穿刺点一般在脐、髂前上棘连线外1/3和中1/3交点,或脐与耻骨之间腹白线中点旁4—5cm处(通常选用左侧)。 4.3常规局部消毒铺洞巾和局麻。 4.4以腹腔穿刺针逐步刺入腹壁,待穿透腹壁、针锋阻力消失时,可用针筒抽取或引出少许腹水于消毒试管中备验。然后于穿刺末尾接以橡皮管,引腹水于地上的器皿中。如试验穿刺,用50ml注射器连于1号针头上,自麻醉点刺入,抽50—100ml。 4.5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带将腹部包扎。 5 【注意事项】 5.1放腹水速度要慢。消毒前,以宽布带缚于上腹部。当腹水流出时,将布带渐拉紧,以免腹内压突然下降,引起内脏血管扩张发生休克。 5.2放腹水前后测血压、腹围,复查腹部体征,以便观察病情变化。 5.3放腹水过程中,注意患者脉搏、血压,若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应立即停止抽液,并作相应处理。 5.4大量放腹水可引起休克或昏迷、水与电解质紊乱、血

浆蛋白质丢失等严重并发症,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步放液一般不宜超过3000ml,以后每次不可超过5000ml。 但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在此限。 5.5腹腔注射药物要慎重,很多药物不宜作腹腔注射,抗菌素中以卡那霉素及四环素为妥。 5.6放腹水时若流不出,可将穿刺针稍移动或稍变动体位。 5.7腹穿后平卧休息,使腹穿孔向上,以免腹水继续漏出。 5.8注意无菌操作,以免腹腔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

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侧缘,在锁骨中点稍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呈弓形而稍向下,资料Word 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器沿钢丝送入静脉(送扩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