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逄锦聚 洪银兴 林岗 刘伟 01-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点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 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经济体制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 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是具体制度。
教学要点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 的社会形态下,根本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教学要点
3、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出发点是私人产权,但它 所分析的产权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突出表现在两 个方面的产权制度安排:
教学要点
(1)产权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的一定的收 益权利,具有可转让的特征。 (2)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它包括 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 构。我们将这种由一束产权组成的结构成为权能结 构。
教学要点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 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 例如:分工、协作等生产组织形式和对产权制度、 管理制度、经济运行的监督与调节制度进行创新 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知识、信息、管理等 先进生产要素,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也呈现出递 增的趋势,由此,人们发展生产力的方式也出现 了不断的变革。
教学要点
2、协作 所谓协作,是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 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 地一起协同劳动”。 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 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学要点
协作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协作能使个人劳动取得平均劳动性质, 抵消单个劳动者的差别。 第二,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充分发挥生产资 料的效用。 第三,协作能创造出一种集体力。 第四,协作会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 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 第五,协作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 多面性。
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 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教学要点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教学要点
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1、什么是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 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 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 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第六,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 任务。
教学要点
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1、世界三次科技革命 18世纪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 制度确立; 19世纪70年代,以电、化学品、内燃机的发 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 初,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其主要标志是原子 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合成化学、高分子 化学等的发展。
教学要点
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 权利有如下规定:
教学要点
第一,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 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 济关系。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有 的属性。
教学要点
生产力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它决定 了在一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生产 关系的部分质变,并要求人们针对生产关系在某 些环节上或者是在实现形式上所出现的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要求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的必要调整, 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教学要点
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 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是生产关系的范畴。 经济制度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 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 主要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 类。 经济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 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是根本制度。 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 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是根本制度。
教学要点
2、生产力的作用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对立统一体,生产关系 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并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而变化。 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 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教学要点
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 1、分工
经济学中的分工有多种形式:
(1)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它又包 括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两种基本形式;
教学要点
所有制和所有权也是相互联系的。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
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 容。
教学要点
在现实经济中,有两种基本的要素所有权, 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劳动力的所有权。 经济学分析中的所有权包括资本、劳动力、 土地、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所 有权。
教学要点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1、什么是产权
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 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收益 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在法权方面就分别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 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收益权。
以上权利都同一定的财产关系相联系,也被称 为财产权利、财产权或产权。
教学要点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经历新的科技革命, 其核心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领头的高科技 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要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促使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和发 展,从而扩大了生产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科技进步使原有的传统工业不断地得到改造, 从而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重 新焕发出发展的活力;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 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应该是先进的社会生产 力与先进的社会制度相适应。
教学要点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 社会的共同的经济规律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生产 关系与之相适应。 先进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客观要求采取与 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形式。 先进社会生产力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最新科 学技术的生产力。 先进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动态概念。
教学要点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 产力起决定性作用 一 方 面 ,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最 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 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 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教学要点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
活动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交换、 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是一种广义的 生产关系,也即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教学要点
2、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 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 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 关系。
教学要点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教学要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1、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 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 经济关系所组成。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教学要点
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 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在一个社会中,有多种所有制存在,其中占 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该社会的性质。
(2)是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 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
(3)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教学要点
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包括:
(1)生产资料分配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2)产品分配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点
4、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消费从其内容分,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 个方面。 消费按其主体分,有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 集团消费。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2)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 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教学要点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 立于生产之外。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 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 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科学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不断 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分工向更高层次的 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教学要点
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 新一轮重大突破,将深刻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和 人类文明演化的进程。
从未来看,能源与环境技术将为经济可持续 发展提供新引擎,生命科学正在引领世界科技发 展的新潮流,生物技术产业将高速发展,给各国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
教学要点
所有制与所有权是两个相互关联又存在区别 的范畴。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而所有权 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 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 对该物处理; 作为经济用语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拥有关 系,也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依据所有权, 人们实现其经济利益关系。
教学要点
消费、交换和分配三个环节之间也存在着相 互关系 。
教学要点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 关系
教学要点
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也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
教学要点
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是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
(2)劳动职能的分工;
(3)机器体系中的分工。
教学要点
目前的社会分工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分工促使劳动的专门化和生产工具的专门化, 并由此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要点
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在于: (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
(2)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
(3)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 (4)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 径不同; (5)社会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而个别分 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权威 为前提。
教学要点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教学要点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
1、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的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 社会形式。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五种生产方式。
教学要点
3、调整生产关系的途径 一是变革这一社会的根本制度,用新制度代 替旧制度; 二是在特定社会基本制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对特定社会的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对社会经济运 行的具体制度进行重新安排或创新。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 的社会形态下,根本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同样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有不同样的经济 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 的属性。
教学要点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 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们必然会对 特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 和生产方式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准确理解生产 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产权理论极其意义;生产力的决定因 素及其发展途径;引导同学们运用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原理正确分析经济社会现象, 提高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
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 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 消费的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 实的产品。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 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教学要点
(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生产决定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