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文艺作品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在文艺作品中的运用

--------文艺作品中的“潜意识”【摘要】:人脑接受信息的方式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接收两种方式,我们每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无形的刺激,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有意识接收是人脑地于周边事物的刺激有知觉地接收信息;而无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边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觉地接收,这就是所谓潜意识。从潜意识理论出发,潜意识在影视艺术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篇论文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中的潜意识,其中分别说明了,心理学潜意识的特征、开发渠道以及方法论基础等。第二部分简述了心理学潜意识在文学创作和影视作品中的作用。第三部分做最后的总结说明。

【关键字】心理学文学心理学潜意识无意识

【正文】:

(—)心理学潜意识

1.1 心理学潜意识

在心理学史上,潜意识的概念是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关于潜意识心理状态的假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莱布尼茨阐释过“次要知觉”,指的就是潜意识;.赫尔巴特曾将心理分为意识领域和潜意识领域,并把心理生活看作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霍尔姆霍茨相信从感觉原子中得到的

经验世界的构造要求潜意识推断的存在: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尼采说过“意识只是表层”;叔本华声称“人类灵魂中存在野蛮的兽性”弗洛伊德的贡献在于;他检验所有这些假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建了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形成了一门以研究潜意识心理为主的科学心理学。

人脑接受信息的方式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接收两种方式,我们每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无形的刺激,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有意识接收是人脑地于周边事物的刺激有知觉地接收信息;而无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边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觉地接收,这就是所谓潜意识。美国知名学者奥图博士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均只用了不到1%的脑力。“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三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12个博士学位。根据研究,即使世界上记忆力最好的人,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人类的智慧和知识,至今仍是"低度开发"!人的大脑真是个无尽的宝藏,可惜的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忽略了如何有效的发挥它的潜能-----潜意识中激发出来的力量。

1.2 潜意识的六大特征

(1)能量巨大:博恩.崔西说:潜意识是显意识力量的3万倍以上。(2)最喜欢带感情色彩的信息。

(3)不识真假,直来直去。

(4)易受图像刺激。

(5)记忆差,需强烈刺激或重复刺激。

(6)放松时,最容易进入潜意识。

1.3 开发潜意识的渠道

(1).听觉刺激法

当你恐慌,害怕,缺乏自信时,大喊几声,就像举重,搏击喊叫一样,可以立即恢复力量.声音的力量可以影响你的信念,带来积极的行动.在你的家中或其它地方一直放潜意识录音带,可以不注意它,它也可以进入你的潜意识中,就是在睡眠中也可以放着,因为耳朵是24小时张开的,意识听不到,但潜意识能照样听到,效果仍然很好.

(2).视觉刺激法

在房间建立一个梦想板,把自己的目标画成图片剪下来,贴在梦想板上天天看,可以天天刺激你的潜意识,达成你的梦想.(3).观想刺激法

利用潜意识不分真假的原理,在大脑中引导出你所希望的成功场景,从而达到替换你潜意识中负面思想的目的,通过反复的观想暗示,改变自我意像,树立成功信念,并使自我产生积极的行动,达到预定的目标

1.4 方法论基础

弗洛伊德不想去建立一种有关潜意识的实验方法,也不欢迎别人试图实验性地去验证他的观点。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S.罗森茨韦格曾写信给弗洛伊德,谈到他希冀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精神分

析理论。弗洛伊德在回信中非常简洁地作了答复:“我颇有兴趣地检查了你们试图验证精神分析命题的实验研究,我不会对这种实证给予很高的评价,因为这些命题所依赖的可靠观察的丰富性使它们与实验验证无关。当然,这么做是无害的。”弗洛伊德据以建立精神分析的“可靠观察的丰富性”由他的临床病例所组成。他将与患者的谈话记录作为科学资料,将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作为研究的科学方法。对弗洛伊德来说,成功的治疗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为精神分析理论的可靠性提供证据。这里,对弗洛伊德最具吸引力的,是通向科学心理学的生理学道路。在弗洛伊德时代,最常见的神经症是歇斯底里,它表现为心因性躯体症状,诸如躯体麻木和感知缺失等。1896年,弗洛伊德曾写过一篇文章,第一次宣布歇斯底里并非魔鬼缠身,也非道德沦丧,而是一种具有心理病源(尤其是性)的症状。遗憾的是,当时的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协会主席R.冯·克拉夫特-埃宾却把弗洛伊德的观点称之为“科学的神话”。弗洛伊德的这一观点起始于他1894~1895年所写的手稿《科学心理学之规划》,从中可以发现通向科学心理学的生理学道路。当时,弗洛伊德为两个目标所苦恼:第一是检验,如果有人引进定量的思考,那么心理机能的理论会是什么形态;第二是如何从精神病理学中汲取一些可为科学心理学所利用的东西。在该手稿中,弗洛伊德阐释了他的意图:“建立一门属于自然科学的心理学,把人的心理过程看作是可用物质微粒来说明的量化决定状态。”为此,他发展了关于心灵和行为的普遍理论,使用的完全是生理学的和量化的术语。例如,动机被描述为神经元之间的间隙处(现称

突触)引起紧张的结果,这种紧张使人感到不快,跨越间隙,紧张最终得以释放;记忆被解释为神经元间隙处渗透性(现称突触强度)的改变,这是连接着的神经元重复兴奋的结果。用相似的量化神经病学方法,弗洛伊德解释了从妄想到认知的全部“心理机能”。继那部手稿以后,弗洛伊德开始从事自我分析。借助这种方法,他发现了出现在心理潜意识中的行为和心理事件的原因,并区分了“真性神经症”和“心理神经症”。前者是真正躯体病症,由“某种神经病毒增加或减少所引起”;后者包括歇斯底里,是由“心因性的或依靠潜意识观念的情绪作用所引起”的。随着自我分析方法的运用,弗洛伊德开始从机械生理学解释转向进化生物学解释。那时的大多数科学家,包括冯特,接受了德国达尔文主义先驱E.海克尔的“生源定律”。根据“生源定律”,个体的发生重演了种族发生,也就是说,“任何生物的胚胎是对它的种系发生道路的重复”。由此,一个人类胎儿经历了两栖阶段、爬行阶段、简单的哺乳阶段等等,直到他形成人的雏形。于是,弗洛伊德把“生源定律”扩展至心理发展,作为其研究性心理发展阶段的方法论基础。

(二)潜意识与文艺作品

2.1 《美丽心灵》中的潜意识

(1)剧情介绍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

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