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机械零件的设计4. 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机械设计的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第三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4. 第四课时: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第五课时:机械设计的优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任务:评价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内容6.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7. 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8. 传动系统设计9. 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10.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选择、力学分析、传动系统设计、强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2. 第七课时: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3. 第八课时:传动系统设计4. 第九课时: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5. 第十课时: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王大康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王大康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王大康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和组成。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如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

3.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参数计算、方案比较和优化方法的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制机械图纸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机械加工和组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和实施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设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特长,以项目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结构功能、机械设计要求、设计方法和步骤。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 内容:机械结构功能分析、设计要求及设计流程。

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涵盖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内容:力学原理、材料力学性能、机械制图标准及规范。

3. 机械零件设计:包括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常见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零件设计- 内容:轴的设计、齿轮的设计、轴承和联轴器的选用与计算。

4.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理解设计过程中的参数计算、方案比较和优化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 内容:案例分析、参数计算、方案比较及优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掌握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

3.熟悉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

4.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5.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机械设计的辅助计算和绘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如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3.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如效率、精度、稳定性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引言: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讲解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讲解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挑战。

3.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工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工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工大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过程和关键要素。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西工大机械设计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如力学分析、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绘制和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工具进行机械设计相关研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树立工程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绿色设计,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但可能缺乏实际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西工大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a.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及概念- 研究机械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掌握机械系统性能与结构设计的关系b. 机械零部件设计- 分析并设计常用机械零部件(如轴、齿轮、轴承等)- 了解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要求c.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利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绘制和设计d.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 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理解设计过程和方法- 学习并运用设计优化和评价方法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及概念- 第2周:机械零部件设计(1)- 第3周:机械零部件设计(2)- 第4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第5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1)- 第6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2)3. 教材章节及内容:- 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 第2章:机械零部件设计- 第3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第4章:机械设计实例分析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西工大机械设计课程要求,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陈秀宁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陈秀宁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陈秀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运用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 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标准、规范和工程实践经验。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制工程图纸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仿真软件对机械结构进行强度、刚度分析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细节,提高工程素养;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机械工程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实践活动充满兴趣,善于合作与探究。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和工程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整体框架。

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机械零件设计: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

对应教材第二章至第四章内容。

3. 机械结构分析:介绍机械结构的强度、刚度分析方法和计算,使学生能够对简单机械结构进行性能评估。

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4.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制工程图纸的能力。

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5. 仿真软件应用:介绍仿真软件在机械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仿真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对应教材第七章内容。

6.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实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经验。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计方法,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结构优化、功能创新、材料选择等机械创新设计的关键环节。

3. 帮助学生掌握利用现代设计工具(如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技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提出机械设计方案,并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机械设计项目的操作和实施。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项目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机械创新设计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调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以教材第一章内容为基础,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机械设计理念。

2.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介绍常用的创新设计方法,如头脑风暴、TRIZ理论、六顶思考帽等,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创新设计思维。

3. 机械结构优化:分析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以教材第三章内容为参考,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结构优化以提高机械性能。

4. 功能创新与材料选择:探讨功能创新的方法和材料选择原则,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使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功能创新及选用合适材料。

5. 现代设计工具应用:学习CAD软件等现代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参考教材第五章内容,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机械设计的技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各类机械传动、连接、支撑等部件的原理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了解工程实际中的设计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需求完成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勤奋的学习态度,为未来的工程师素养打下基础。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解释并运用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

2. 能够独立完成机械零件的CAD绘图。

3. 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和优化简单的机械系统。

4. 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个人专长,积极沟通协作。

5. 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职业规划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步骤、设计要求及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设计概述2. 机械传动设计:介绍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的设计原理及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3章 机械传动设计3. 机械连接设计:讲解螺纹连接、键连接、焊接等连接方式的设计原理及选用。

教材章节:第4章 机械连接设计4. 机械支撑设计:阐述轴、轴承、联轴器等支撑部件的设计方法及选用原则。

教材章节:第5章 机械支撑设计5. 机械系统设计优化:分析机械系统设计中的优化方法,包括尺寸优化、结构优化等。

教材章节:第6章 机械系统设计优化6.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图的方法。

(完整word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完整word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题名称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计算系别机械系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班级 17机制17701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2018年6月27日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课题题目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2.1 课题题目2.2 主要技术参数说明2.3 传动系统工作条件2.4 传动系统方案的选择第三章减速器结构选择及相关性能参数计算3.1 减速器结构3.2 电动机选择3.3 传动比分配3.4 动力运动参数计算第四章齿轮的设计计算(包括小齿轮和大齿轮)4.1 齿轮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4.2 齿轮几何尺寸的设计计算4.2.1 按照接触强度初步设计齿轮主要尺寸4.2.2 齿轮弯曲强度校核4.2.3 齿轮几何尺寸的确定4.3 齿轮的结构设计第五章轴的设计计算(从动轴)5.1 轴的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5.2 轴几何尺寸的设计计算5.2.1 按照扭转强度初步设计轴的最小直径5.2.2 轴的结构设计5.2.3 轴的强度校核第六章轴承、键和联轴器的选择6.1 轴承的选择及校核6.2 键的选择计算及校核6.3 联轴器的选择第七章减速器润滑、密封及附件的选择确定以及箱体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7.1 润滑的选择确定7.2 密封的选择确定7.3减速器附件的选择确定7.4箱体主要结构尺寸计算第八章总结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本论文主要内容是进行一级圆柱直齿轮的设计计算,在设计计算中运用到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与互换性》等多门课程知识,并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绘图,因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也是一次全面的、规范的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训练,使我们在众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了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了相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通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械传动或简单机械的设计,使我们掌握了一般机械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芦书荣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芦书荣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芦书荣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能够运用芦书荣教材中关于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材料选择、尺寸计算等设计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机械设计中。

3.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认知。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图的技能。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提出方案、优化设计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有效讨论和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机械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芦书荣教材中关于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 机械设计基础理论2. 机械零件设计:分析并练习各类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如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涉及材料选择、尺寸计算、受力分析等内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轴、第四章 齿轮传动、第五章 轴承与联轴器3. 机械设计实践: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图,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教材章节:第六章 机械设计CAD应用4. 设计方案分析与优化:通过对实际机械设计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提高优化设计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七章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5. 机械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机械设计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过程;2. 培养学生对电子版机械设计软件的操作能力,学会运用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3.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中的工程制图标准,提高图纸阅读与绘制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零件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版软件进行机械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提高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机械结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工程习惯;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工程师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运用电子版设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与概念:-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机械零件的分类、性能及选用原则;- 机械结构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2. 电子版机械设计软件操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技巧;- 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与装配;- 机械零件图的绘制与标注。

3. 机械设计实践与应用:-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 学生团队项目设计实践;- 机械设计方案的优化与评价。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制定以下教学大纲:第1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与概念;第2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基本操作与使用技巧;第3周: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与装配;第4周:机械零件图的绘制与标注;第5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第6周:学生团队项目设计实践;第7周:机械设计方案的优化与评价。

机械创新设计的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的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了解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理解机械创新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 掌握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机械设计方案;2. 学会分析机械系统的性能,优化设计方案;3. 能够运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完成创新设计项目的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学科,增强对机械设计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机械创新设计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械创新设计项目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概念、意义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概述2. 创新思维与方法:- 创新思维训练: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 创新方法介绍:TRIZ、DFMA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创新思维与方法3. 机械设计原理:- 机械原理:机构、传动、联接等;- 设计原理:强度、刚度、稳定性、可靠性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设计原理4.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国内外机械创新设计成功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创新点及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5. CAD软件应用:- CAD软件操作基础;- 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实践。

教材章节:第五章 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6. 机械创新设计实践:- 团队协作完成创新设计项目;- 设计方案的分析、优化与实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芦书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芦书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芦书荣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与组成;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机械传动、连接和支撑等设计方法;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过程中所需的工程图纸绘制及标注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制工程图纸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机械结构的设计和计算;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CAD软件进行工程图纸的绘制和标注;3. 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4. 学生能够对机械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机械工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方法,包括力学分析、材料选择、公差配合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

2. 机械传动设计:讲解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等常见机械传动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教材章节:第三章 齿轮传动设计、第四章 链传动设计、第五章 带传动设计。

3. 机械连接设计:介绍螺纹连接、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教材章节:第六章 螺纹连接设计、第七章 焊接与铆接。

4. 机械支撑设计:分析轴、轴承、联轴器等支撑部件的设计方法和选用原则;教材章节:第八章 轴与轴承设计、第九章 联轴器与联接件。

5. 工程图纸绘制与标注:教授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工程图纸的绘制、标注和修改;教材章节:第十章 工程图纸绘制、第十一章 CAD软件应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文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文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文档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型原则,了解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设计,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型、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设计过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等。

2.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型:讲解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型原则,包括轴承、齿轮、联轴器、弹簧等常见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型方法。

3.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介绍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和方法,如动力特性、运动特性、可靠性等,并讲解优化方法,如静态优化、动态优化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进行机械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四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四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四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等;2. 了解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设计理念,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掌握机械设计课程中所涉及的公式、图表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运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具备一定的机械绘图能力;2. 掌握机械设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机械设计,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团队协作,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四版,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机械设计有一定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结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内容:机械设计的定义、分类及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零件设计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性能及选用原则;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3.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结构设计内容: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结构设计中常见的连接、传动和支承结构。

4.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材料选择内容:常用机械材料的性能及选用原则;材料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5. 教材章节:第五章 力学分析内容:力学基本概念;机械零件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6. 教材章节:第六章 机械设计实验内容:机械设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实验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唐增宝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唐增宝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唐增宝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完成机械零件的绘制。

3.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机械设计中的工程材料和加工工艺。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工程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机械设计有一定兴趣,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机械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等,参照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机械制图:涵盖制图标准、视图表达、尺寸标注等,结合教材第二章进行讲解和实践。

3. 机械零件设计:讲解轴、齿轮、轴承等常见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要点,参照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工程材料和加工工艺:介绍常用工程材料的特点及选用原则,分析不同加工工艺的适用范围,结合教材第四章进行教学。

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参照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创新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结合教材第六章进行讲解和实践。

7. 机械设计项目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包括项目分析、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pdf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pdf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流程;2. 学会运用力学知识进行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校核;3. 了解常见机械传动、连接、支撑等设计要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设计中;4. 熟悉机械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能够查阅相关技术资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图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4. 培养学生撰写机械设计说明书和报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设计专业,增强对工程实践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注重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循工程设计伦理;4.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勇于创新和改进,具备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实际设计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概述、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框架和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2. 机械零件强度计算:讲解力学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零件强度计算3. 常见机械传动设计:介绍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常见机械传动设计4. 机械连接与支撑设计:讲解螺纹连接、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以及轴、轴承、联轴器等支撑部件的设计。

机械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综合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学生能够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设计;3.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机构和传动方式,并能合理选择与应用;4.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2. 学生能够运用仿真软件对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分析与优化;3. 学生能够运用工程图纸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并撰写设计说明书;4.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机械综合设计项目,展示其设计与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工程,关注国家机械产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综合设计实践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但缺乏实际设计经验和系统性训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教师应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机械工程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方法,涉及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2. 机械系统组成与功能:分析典型机械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使学生了解机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结构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 机械零件设计:介绍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选用原则和结构特点,包括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一级闭式圆柱齿轮减速器机电学院系工业设计专业202 班设计者: 051320205李姝慧指导教师:王体春完成日期: 2015 年 06 月 19 日学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51 运动简图 52 原始数据 5 3工作条件 5 4设计任务 5 二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6 三相关计算及说明和计算结果 6 1 电动机的选择 7 1.1 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7 1.2 电动机的选择 71.3 确定电动机转速 82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9 2.1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9 2.2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92.3 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结果整理表 113 V带传动设计 11 3.1 确定计算功率Pca 113.2 选取带的截型 11 3.3 确定带的基准直径D和2D1123.4 验算带的速度v 12 3.5 确定带的中心距a和带的基准长度Ld123.6 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α1 133.7 确定带的根数z 133.8 确定带的张紧力F 143.9 计算压轴力F 14Q3.10 v带主要参数 144 齿轮的设计计算 14 4.1 材料的选择 14 4.2 参数选择 14 4.3 确定许用应力 14 4.4 计算齿轮的转矩 14 4.5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6 4.6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6 4.7 确定模数 17 4.8 计算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和基本参数 174.9 齿轮的结构设计 185 传动轴的设计 18 5.1 轴的材料 18 5.2 按扭转矩估算最小直径 19 5.3 轴的结构设计 19 5.4 危险截面的强度校核 206 键的设计 24 6.1 选择键的尺寸 246.2 校核键联接的强度 257 轴承的选择及寿命的计算 25 7.1 轴承的选择 257.2 寿命的计算 258 箱体结构的设计 26 8.1 机体有足够的刚度 26 8.2 考虑到机体内零件的润滑,密封散热 26 8.3 机体结构有良好的工艺性 26 8.4 附件设计 268.5 减速器的机体结构尺寸 289 润滑密封设计 3010 联轴器设计 30 10.1 类型选择 30 10.2载荷计算 30 10.3 选取联轴器 31 四设计小结 31 参考资料 31一、课程设计任务书1、运动简图:2、原始数据:运输带工作拉力:2600N输送带工作速度:1.1m/s滚筒直径:200mm3、工作条件:轻微振动载荷室内成批单向传动;使用期限:长期使用轴承使用寿命:10000小时4、设计任务:①:装配图(含草图);A0图纸、方格纸各一张三视图(参考P174图例)标题栏、明细表、技术要求尺寸标注(外形尺寸,安装、配合、特征尺寸)②:零件工作图2张(大齿轮、轴,A3图纸);③: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6000~8000字。

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的计算、键的强度校核,联轴器的选择、设计总结、参考文献、设计小结等内容。

二、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合理的传动方案首先应满足工作机的性能(例如传递功率、转速及运动方式)的要求。

另外,还要与工作重要条件(例如工作环境。

工作场地、工作时间)相适应。

同时还要求工作可靠,结构简单,尺寸紧湊,传动效率高,使用维护方便,工艺性和经济性。

合理安排和布置传动顺序是拟定传动方案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

由题目所知传动机构类型为:一级闭式圆柱齿轮减速器。

故只要对本传动机构进行分析论证。

三、相关计算及说明和计算结果3.8 确定带的张紧力0F由《机械设计基础》P161表9-1查得 q=0.10kg/m 单根V 带张紧力N qv k zv P F ca 41.12603.61.0)195.05.2(03.6463.3500)15.2(500220=⨯+-⨯⨯⨯=+-=α3.9 计算压轴力Q FN zF F Q 40.998269.161sin41.126422sin210=︒⨯⨯⨯==α 3.10 V 带主要参数0F =126.41NQ F =998.40N小轮直径1D (mm )大轮直径2D (mm )中心距a (mm )基准长度(mm )带速(m/s )带的根数z80250531.9216006.0344 齿轮的设计计算4.1 材料的选择因为减速器工作载荷比较平稳,对减速器的外廓尺寸没有限制,因此为了便于加工,采用软齿面齿轮传动。

根据《机械设计基础》P113表7-3初选小齿轮材料为45钢经调质处理其硬度为217-255 HBS ,取240 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经正火处理其硬度为162-217 HBS ,取190 HBS ;齿轮等级精度为8级。

小齿轮材料为45钢经调质处理其硬度240 HBS ,大齿轮材料为45钢经正火处理其硬度190HBS 。

计算及说明结果5.2 按扭矩估算最小直径根据《机械设计基础》P242表14-1得[]τ为30~40Mpa, 取[]τ=30Mpa 。

① 主动轴[]mm n P d I I 91.21480*30*2.017.3*10*55.92.010*55.936361==≥τ若考虑键1d =21.91*1.07=23.44mm,取1d =26mm 。

② 从动轴[]mm n P d a85.3503.105*30*2.004.3*10*55.92.010*55.9363ⅡⅡ62==≥τ若考虑键a 2d =35.85*1.07=38.36mm,取a 1d =40mm 。

5.3 轴的结构设计 ① 主动轴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第一段:与带轮连接,则轴应该增加0.07,得1D = 26mm,1L =63mm 。

第二段:1D =30mm,2L =50mm 。

第三段:选用轴承6208,则3D =40mm, 3L =20mm 。

1d =26mma 1d =40mm1D =26mm1L =63mm 1D =30mm2L =50mm 3D =40mm 3L =20mm第四段:其直径应小于轴承内圈外径,取4D =48mm, 4L =20mm 。

第五段:为齿轮轴段,5D =65mm,5L =70mm 。

第六段:为轴承定位轴肩,6D =48mm,6L =21mm 。

第七段:7D =40mm,7L =18mm 。

② 从动轴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第一段:连接联轴器,有键,则a D 1=40mm,a L 1=82mm 第二段:a D 2=46mm,a L 2=60mm 。

第三段:选用轴承6210,a D 3=50mm,a L 3=43mm 。

第四段:连接大齿轮,a D 4=60mm,a L 4=64mm 。

第五段:轴向定位大齿轮,a D 5=70mm,a L 5=10mm 。

第六段:a D 6=60mm,a L 6=10mm 。

第七段:选用轴承6210,a D 7=50mm,a L 7=20mm 。

5.4 危险截面的强度校核 ①主动轴主动轴上的功率1P =3.17 kw,转矩1T =63.1 N ·m 转速1n =480 r/min4D =48mm 4L =20mm 5D =65mm 5L =70mm 7D =40mm 7L =18mma D 1=40mm a L 1=82mma D 2=46mma L 2=60mma D 3=50mm a L 3=43mma D 4=60mm a L 4=64mma D 5=70mm a L 5=10mma D 6=60mm a L 6=10mma D 7=50mm a L 7=20mm四、设计小结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当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课程设计一级减速器,让我们更为系统地认识了解了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增强了我对机械行业的深入了解。

通过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查阅设计手册,从全局考虑设计很重要。

课程设计的优点:可以让我们提前了解设计的全过程,及及时了解我们的不足,可以及时改进。

同时,也要感谢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帮我走出了许多误区。

参考资料[1]机械设计基础/李继庆,李育锡主编编号ISBN 978-7-04-017915-6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8次印刷。

[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陈立德主编编号ISBN 978-7-04-037019-5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7月第1次印刷。

[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朱如鹏,郭学陶主编编号ISBN 7-80046-934-4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次印刷。

[4]机械设计基础/岳大鑫,王忠主编编号ISBN 978-7-5606-1963-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第2次印刷。

[5]AutoCAD 2006应用教程/刘苏,陈旭玲编编号ISBN 978-7-03-017637-0科学出版社 2013年1月第12次印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