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道题2.0分,共10.0分)

1.柳永的词集名为(《乐章集》)。

2.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和(苏澈)。

3.“南洪北孔”指的是清初两位剧作家,南洪是指钱塘人洪昇,代表剧目是(《长生殿》)。

4.“南洪北孔”指的是清初两位剧作家,北孔是指曲阜人孔尚任,代表剧目是(《桃花扇》)。

5.章学诚《丙辰札记》评价为“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小说是(《三国演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2.0分,共20.0分)

1.打破宋人诗庄词媚观念的人是( B )。

A 欧阳修

B 苏轼

C 王安石

D 司马光

2.二晏指的是宋代词人是晏殊和晏几道,他们是(A)关系?

A 父子

B 兄弟

C 叔侄

D 祖孙

3.宋代词人中,被誉为“婉约之宗”的词人是( A )。

A 周邦彦

B 欧阳修

C 秦观

D 贺铸

4.以下词牌不是姜夔自度曲的是(D)。

A 暗香

B 疏影

C 扬州慢

D 点绛唇

5.元杂剧的角色分为(末)(旦)(净)(杂)四大类。

A 生、旦、净、丑

B 旦、净、末、丑

C 生、旦、净、末

D 末、旦、净、杂

6.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对元曲四大家的排序是(A)。

A 关白马郑

B 关郑白马

C 马白关郑

D 马郑关白

7.《南吕•一枝花》:“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支曲子中自称为“铜豌豆”的人是(A)。

A 关汉卿

B 白朴

C 马致远

D 郑光祖

8.《西厢记》故事的发源是唐代传奇(元稹)的(《莺莺传》)。

A 陈鸿《长恨歌传》

B 白行简《李娃传》

C 蒋防《霍小玉传》

D 元稹《莺莺传》

9.《墙头马上》是根白居易诗(《C》)写成的。

A 观刈麦

B 上阳白发人

C 井底引银瓶

D 长恨歌

10.中国戏剧史上,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剧作家是(C)。

A 关汉卿

B 王实甫

C 汤显祖

D 孔尚任

三、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道题5.0分,共15.0分)

1.词自是一家

答:出自苏轼在其给朋友的一封信《与鲜于子骏书》:“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苏轼文集》卷五三)。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2.散曲

答: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后来随着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个性鲜明的鲜活市民文化血液,变得与宋词几乎无异,随之衰败,未能像唐诗宋词一样繁荣延续及后世。

3.南戏

答: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地方戏曲剧种,是中国戏剧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即“明清传奇”)。

四、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道题25.0分,共25.0分)

1.请赏析下面这首宋词。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答: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

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